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 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过关练习试题附解析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意后注意是在_____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_____的注意。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___和______。

3、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

4、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______和______功能。

5、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______和______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6、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 罗杰斯属于______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7、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8、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9、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______ 和______。

10、看见瀑布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比率智商的公式是()
A.IQ=CA/M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MA/CA×100
3、()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5、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
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7、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_
D.测验法
8、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9、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
A.注意的广度
B.广义注意稳定性
C.狭义注意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10、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1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2、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
A.都是好的
B.都是坏的
C.有好有坏
D.无好坏之分
1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4、()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A.从众
B.顺从
C.暗示
D.模仿
16、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17、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18、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9、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20、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性格:
2、注意的转移:
3、能力:
4、注意:
5、情绪记忆:
6、注意的范围:
7、自我意识:
8、知觉: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2、()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3、()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

4、()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

5、()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6、()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7、()“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

8、()“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9、()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错误知觉。

10、()“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指的是接近--回避型冲突。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观察力的培养。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4、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5、意识有哪些特征?
6、什么是动机?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论述知觉的特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意注意意志努力
2、视觉听觉
3、物质精神
4、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信息传递的功能
5、时间地点
6、人本主义
7、遗传环境
8、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9、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0、知觉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2、D
3、C
4、B
5、B
6、B
7、D
8、A
9、B
10、D
11、B
12、D
13、D
14、B
15、C
16、D
17、C
18、D
19、B
20、D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2、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3、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4、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5、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6、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

7、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8、对
9、错
10、错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

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高的一级,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

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

2、(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目的性使观察成功的前提。

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不至于在观察时盲目行事或被其他与目的无关的现象干扰。

(2)观察的成功主要依赖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俗话说“谁知道的最多,谁看的就最多”。

(3)观察应当有顺序、有系统的进行,这样才能看到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不至于遗留某些重要的特征。

(4)要设法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活动。

观察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事物的不同性质往往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

(5)观察时要有思维的参与。

在观察时思维必须同步进行,如果忽视了观察时的思考,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更不可能得出科学的论断。

3、(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强烈的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果刺激物之间在强度、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显著则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③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不变化的刺激物更易引起人的注意。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2)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都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引起个体的注意。

②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人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

③知识和经验。

无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凡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

4、发展能力和培养性格是人在统一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首先,二者是在相互制约中发展的。

一方面,能力制约性格的发展;另一方面,性格也制约能力的发展。

其次,良好的性格特征能弥补某些能力的不足。

俗话说“勤能补拙”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坚韧性及自信、自制等性格特点,都制约着能力的发展。

而性格上的弱点足以成为能力发展的障碍。

再次,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①意识的觉知性,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

②意识的能动性。

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

③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
6、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当需要在强度上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时,就引起动机。

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诱因,它是引起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

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

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

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三、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
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

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

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