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葛村中心小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容市葛村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经典诵读研究及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

小学生处在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抓住时机读、背一定量的经典名篇,将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从民族精神的传承来看,经典诵读是至关重要的通道,一个民族的精神痕迹都珍藏在它的民族语言里,而经典作品就仿佛一条条珍贵的深深的痕迹,它烙在每一代人的心里,见证了民族灵魂的薪火相传。

当下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缺失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加强语言积累、积攒文化财富,由经典的智慧、先哲的风范陶铸学生的人格,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良好途径,也是对当今教育的重要补充。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让孩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
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塑造高尚灵魂,获得思想启迪,从而积淀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正如哲学家菩德曼所说:“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多次意味深长地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

2、内隐学习理论
内隐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在人类的认知活动尤其是语言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内隐学习理论,“涵泳”、“吟诵”的教学方法是有可取之处的,它通过对刺激材料的不断接触,形成虽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地指导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的内隐知识,本质就是通过内隐学习模式使学生获得语感。

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概括性、理解性和抗干扰性等特征。

经典诵读是一个不断地接触语言材料的过程,其无形中就是在强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即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而内隐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语感正是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人们获得语感的过程是自动的,即没有有意识努力去发现语言结构的规则却可以在言语行为中准确地使用它们,语感获得后在以后的言语活动中进行推广时效果相等或更好。

3、教育学理论
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

”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也。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育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培养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基础。

教育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
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让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学生身上流淌,打造学生的文化气质,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

4、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

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旦错过这一人生记忆的黄金期,不管后天怎么努力,都补不回来了。

儿童诵读经典活动就是抓住这一特点,在此时期内对其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以不求甚解、轻松愉快的教育方式使儿童的脑力得到训练,在加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使其身心平衡发展,自制力和自觉性得以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经典文章或诗词,按年级背诵现代一些经典诗文及课程标准规定要掌握的古诗及《三字经》、《论语》部分内容,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通过研究摸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经典诗文教学方法和形式。

力求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趣味化,经典诵读内容“不求甚解”化,经典诵读形式多样化。

3、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学习,在课题组成员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上下工夫。

教科室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派出骨干教师到无锡、杭州等地参加经典诵读的大型活动,然后回来进行汇报讨论,上经典诵读的研讨课,以求全校语文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请进来就是请相关的专家和教研员来校开经典诵读专题讲座,对我校语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给予极大的技术支持。

其次, 就是组织成立教师读书会,规定时间,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 每次活动, 都要求
交心得体会;通过读、论、思、写来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十分注重加强学校行政领导对课题的管理。

成立了由分管校长、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定期学习、讨论、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二)深入研究,在营造书香氛围、开展多样诵读活动上做文章。

1、营造书香氛围
在小学经典诵读过程中,由于经典本身具有的难度,使得理解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的诵读常常是在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的状态下进行。

而教师也不可能逆学生发展规律而做到使他们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

这时候,单纯的背诵感召力就显得苍白。

如何创设一个氛围,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乐于诵读呢?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拟订实施方案,成立读书朗诵小组,举办读书比赛活动,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氛围,依靠环境的熏陶、榜样的引领,让学生成长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亲近经典,激起诵读兴趣。

我们倡议:从学校“营造书香氛围、建设校园文化”入手,全方位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创造“人人是教师,处处皆课堂”的诵读环境,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使学生浸润在书海之中。

(1)创设书香班级
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每个班级都自定读书口号,如“读经典诗文,做书香少年”、“最是书香能怡人更有名篇可醉心”……体现了各班级的文化特色。

每间教室里都贴着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学习园地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读后感、诗配画、手抄报、书法等。

各班利用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根据制定的读书计划,发动学生每人购买几本书,组建班级图书角,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读。

各班都要开设自己的古诗文诵读专栏,每周抄上一首新的诗词,让学生读、悟、吟、背。

使教室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营造诵读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建设书香校园
“书声朗朗,文墨溢香”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与书为友,悟
读书之法,品读书之趣。

因此,学校加大投入,从优化环境做起,努力建设书香校园,学校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在教室外墙粘贴古代名人画像,教室四周悬挂名言警句;校园主要通道旁精心放置太阳能路灯,在绿树鲜花的掩映下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读书格言警句等时刻进入学生视野,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2、丰富诵读活动
(1)我们在实施课题过程中举行了隆重的读书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发出倡议,赠送书籍,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固定时间播放《三字经》、《论语》等录音,形成良好学习环境。

(3)开设经典诵读导读课,要求开课的教师结合网络和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进行导读。

(4)开展诵读达标活动。

如针对《古诗文必背》这本书和《三字经》《论语》部分内容教科室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相应年级须背相应篇目,教科室不定期对各班背诵情况进行抽查。

如四(1)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90%以上的学生已经能背50首以上的古诗,30%以上的学生已经背完了六年级学生要求背诵的70首诗。

教科室在四(1)班举行了面向全校开放的经典诵读课题阶段汇报会,汇报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掀起了学校诵读经典热潮。

对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授予“经典诵读”小标兵称号, 并在个人达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经典诵读比赛,班级图书角建设评比,根据各项得分,评选“书香班级”活动。

(5)举办“读书节”,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

活动中,学校组织评选书香少年、书香教师等,开展各种主题的古诗词朗诵比赛、征文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展、教师美文诵读比赛等等,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定期举行各种活动,如“赛诗会”、“经典诵读知识擂台赛”、朗读比赛等,以及“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力求用“国学经典”吸引学生,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国学经典”这朵奇葩
在校园内绽放,让缕缕芬芳弥漫课堂。

(6)开展“小手牵大手,常在书中走”的亲子共读活动,倡导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好书,定期评选出一定量的“书香家庭”。

一方面能让书香从校园弥漫到社会,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读书兴趣。

亲子共读一本书是一种和孩子沟通的好办法。

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种种表现,在不知不觉中,既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更可以让书中的主人公待人处事的态度,在孩子的认同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

而且亲子共读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语文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一家人通过共读、讨论书中内容的过程,让家人之间的情感更加亲密。

五、论文交流、研讨、搜集、整理资料
我课题组围绕“农村小学经典诵读研究及实践”开展了许多活动,对本课题开展的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撰写论文,并且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专门交流、研讨,群策群力,集多方面智慧,努力提高论文的质量,为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弘扬了中华经典诗文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营造了校园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几年来,通过专家引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形式,积极创造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

(1)几年来,我们秉承“始于喜悦,终于智慧”的阅读观,指导学生分年级段背诵了《三字经》、《论语》部分内容及《古诗词必背》内容。

(2)每年“元旦”为学校的经典诗文诵读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主题鲜明,形式各异,深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2.摸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经典诗文教学方法和形式。

(1)方法趣味化。

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的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

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画演法:许多经典诗词可以演绎成一个小剧目,师生、生生合作表演,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

猜译法:经典诵读中最大的困难是精粹语言的理解。

如果教师讲学生听,会很枯燥,在理解中让学生猜经典诗词文句的意思,调动兴趣,帮助理解,学生是很喜欢的。

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内容“不求甚解”化。

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

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

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

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3)诵读形式多样化。

重视朗读,强调背诵,但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低声玩味,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

3.有效促进了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

经典诵读活动的创造性开展,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经典、用经典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说写能力。

多名学生在句容市“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奖,在句容市文艺汇演中我校的多个节目(含经典诵读内容)获奖,课题组成员的多篇论文在市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小学阶段诵读经典诗文,还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具体操作,与学校课程的结合还不是非常紧密,浮于学校教育的表层,课题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获奖层次还不够高,课题研究影响力还不够大。

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教育深层融合,使之成为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
部分就成了目前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们相信,通过今后持续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葛村中心小学
经典诵读课题组倪金涛执笔
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