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月 第10卷
·266·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
奚 琴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炎科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 要】目的: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及其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方法:
方法:对接受抗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炎50例患者护理效果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了解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反应。
结果:结果:结果:通过有效护理,患者的预后良好。
结论:结论:
结论: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学服药方法、合理的饮食及心理支持,能够明显减少药物性肝炎的不良预后。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266-01
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5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通过临床分析和有效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0-65岁。
其中农民15例,职员8例,学生5例,干部2例,个体户8例,工人12例。
所有患者均为传染性肺结核,其中初治涂阳25例,复治涂阳7例。
全部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检测及HBV血清标志物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统一化方案,2HRZE(S)/4HR(初治涂阳)和2 HRZ—ES/6 HRE(复治涂阳)。
用法:异烟肼(H)0.3g、利福平(R)0.45g、吡嗪酰胺(Z)1.5g、乙胺丁醇(EB)0.75g,1次/d,空腹顿服;链霉素(S)0.75g,1次/d,肌注。
2 护理 2.1 用药护理 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食欲、皮肤、巩膜及大小便情况,不能自行增减剂量。
定期随访复查肝功能,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者,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的药物,防止加重肝损害。
2.2 心理护理 患者多出现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应指导病人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告诉病人及其家属药物性肝炎无传染性,不会传播给周围人群。
2.3 饮食护理 患者有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时,应进食易消化、清淡、适合患者口味的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并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限制脂肪,以保护肝脏。
进入恢复期食欲好转,食量增加,应注意防止营养过剩。
2.4 戒烟、禁酒 药物性肝炎的病人应戒烟和禁酒。
2.5 休息与活动 发病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轻肝脏负担。
待症状好转、
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病人不感觉疲劳为宜。
肝功能正常1~3
个月才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
2.6 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出现恶心、厌油、乏力、黄疸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胸片。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原因有中毒性和过敏性两类[1]。
前者与药物剂量有关,系肝
细胞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统有先天性缺陷、发育不全、活性低下或被药物抑制,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毒性增强。
过敏性肝损害与剂量无关,是药物作为半抗
原通过免疫机制引起的过敏反应。
当伴有全身变态反应如发热、皮疹、关节炎及嗜
酸性细胞增多,或应用小剂量致敏药诱发症状复现时,可确定为过敏性肝损害[2]。
本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原因为中毒性。
在临床上,由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表现多样化,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易被原有疾病的表现所掩盖,其关键在于预防。
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配合医生做好鉴别诊断,尽早发现和处理肝损伤,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薛黎明,马旭明.伤寒性肝炎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2,8(4):267. [2]覃佳成.抗结核药致肝损害36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4,26(3):390-391.
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龚丽丹
(江阴市人民医院 214400)
【摘 要】目的目的::探讨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
方法方法::对我科63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行闭式引流术前后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
结果结果结果::置管期间无胸膜反应、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结论 :采用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取代传统的穿刺抽液既减少了患者的恐惧与痛苦,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266-02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是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积液的形成
和吸收动态平衡,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
常
见于结核性、炎症性、低蛋白性、肿瘤性等原因。
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4
月,采用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治疗63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科中等量以上胸腔积
液病人63例。
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
结核性胸腔积
液48例,癌性15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1)向患者讲明置管引流的目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理解
合作。
(2)备7号头皮针管1根、末端粘塞打2~3个侧孔。
同管径大小、同径钢丝
1根、(管内径1.6mm),消毒备用。
1.2.2 根据病情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按常规胸穿部位(肩胛下线7~8肋间或
腋中线5~6肋间)或根据B 超定位选好穿刺点。
消毒皮肤,术者戴灭菌手套,铺洞
巾,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局麻,选好穿刺点,用深静脉穿刺针垂直胸壁缓慢进针,有
突破感并见有胸腔积液进入穿刺针时,即停止推进,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金
属导丝顺着穿刺针孔导入胸腔约10 cm,退出穿刺针,再用皮肤扩张器顺金属导丝
扩张穿刺进针处,退出扩张器,再将硅胶管顺金属导丝导入胸腔约10 cm,然后退
出金属导丝,将硅胶管接口与引流袋相连,将硅胶管侧翼缝于皮肤,用3M 敷贴固定,使胸腔与引流袋之间形成了与输液形态倒置的引流系统。
2 结果
63例均一次置管成功,48例结核性积液,引流5~8天,癌性积液15~28天拔
管,置管期间无一例发生肺、胸膜组织损伤,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指导:向患者介绍此手术的目的、意义,手术操作基本过程,置管部
位,术中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如何应对等。
心理护理:加强
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此手术操作方法与传统的手术操作方法比较的优越性,并介
绍同类疾病患者用该手术操作方法治疗成功的经验,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信心,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在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后,及时要求患
者在健康教育表上签名。
3.1.2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穿刺前应与病人进行详细交谈,讲明穿刺
的目的和术中注意事项,如讲明胸液的潴留是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胸腔引流
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果不及时穿刺引流可影响呼吸功能。
护士
应根据病人不同的心态作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坚定信心,使患者能愉快地接
受穿刺。
并作好家属工作,共同配和给予心理支持。
3.1.3 呼吸道的管理 术后给予半卧位,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痰多时给予雾化吸入2次/d,连续3~4天,稀释痰液有利于排出。
3.1.4 合理吸氧 气胸由于肺大疱的形成,呼吸面积缩小,呼吸状态发生变化导
致呼吸浅快,此时给予低流量吸氧(1~2 L/min)防止过度换气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伴有呼吸困难、年老体弱合并心肺疾患的患者给予重症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心电监护,动态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来调节氧流量而达到合理吸氧。
3.2 术中护理 3.2.1 体位 若取坐位,则让患者坐靠背椅,双手置椅背上,头部伏于椅背;若取半卧位,则上身稍转向健侧。
3.2.2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进针后的反应,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等,立刻停止进针,并予平卧位,并予必要的紧急处理,本组置管引流均未发生上述反应。
3.3 术后护理 3.3.1 观察引流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正常量:术后1~3小时引出100~300 ml,一般24小时不超过500 ml。
如引流量每小时多于100 ml,连续4小时以上或24小时多于1 000 ml,颜色为鲜红色,引流液中血红蛋白6 g,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3.3.2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管应置于液面下3 cm~4 cm,并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要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胸管连
接处滑脱应立即接上,并用胶布固定。
协助病人咳嗽,以排出进入的气体。
3.3.3 保持引流管妥善固定 患者均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呼吸,引流管一般置入胸腔4~6 cm 缝合固定。
用龙胆紫棉签在引流管上作一明显标记,便于观察引流管是否有脱出。
引流管长短要适宜,以不影响患者的活动为宜。
用别针固定防止
引流管受压、扭曲。
瓶口低于患者胸部水平40~60 cm,引流瓶要固定好防止倾斜,空气反流。
责任护士要指导患者翻身时保护引流管防止脱出。
3.3.4引流袋及穿刺点的护理 用无菌技术每天更换引流袋,需夹管时用稀肝素液(生理盐水250 ml+肝素注射液1 ml)封管、夹管,再用肝素帽封管。
每1~2天更换3M 敷贴,观察进针处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用5%的PVP 碘消毒进针处,然后用75%的酒精脱碘,待局部皮肤干燥后再贴3M 敷贴。
嘱患者活动时引流袋位置不能高于进针处,以防逆流引起感染,活动时幅度不能太大,以防引流管滑脱,导
致引流失败。
3.3.5 拔管:①拔管前遵医嘱夹管24~48h,复查X 线片、B 超,观察胸腔积液无增加,遵医嘱拔管。
②拔管后立即用2%碘酒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3M 透明敷贴或无菌敷料覆盖。
③拔管后48h 内禁淋浴,观察穿刺点处有无渗血,渗液。
4 体会 由于胸腔积液为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较差,尤其是癌性胸腔积液患者,体质更差,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顾虑重重,对穿刺置管的恐惧。
易产生精神过度紧张,多思少眠,甚至夜不眠。
应积极开导病人,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解释引流目的及方法简单、不痛苦等特点,鼓励病人放下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认
真倾听患者的要求和安慰,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安全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经63例临床护理,使我们的认识到:(1)严密的观察病人和控制引流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月 第10卷
·267· 的速度,是防止复张性肺水肿的关键。
(2)冲洗管堵和经管注药时应严格的无菌操
作,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3)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减少渗出,能较早的
康复。
参考文献:
[1]彭卫生,王英年,肖志成.新编结核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191-193.
[2]董粉英,刘洪,梁金花,等.胸腔置管引流后灌注顺铂与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
积液30例[J].肿瘤学杂志, 2008, 14(3): 230-231.
[3]魏长春,刘彦彦.大量胸水不同排液方法的临床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2,(6):
24-26. [4]王春珍,竺红宇,周新艳.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引流术的护理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37-38. [5]魏长春,刘彦彦,董秋兰,等.大量胸水不同排液方法的临床分析徐锦萍.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26. [6]张金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109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 3(10):907. [7]王茂云,宋海平,纪莫,等.PICC 导管在恶性腹水引流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3):7. [8]魏长春,刘彦彦,董秋兰,等.大量胸腔积液不同排液方法的临床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26.
浅谈预防脑卒中患者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对策
江永贵 张继英
(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新庄孜医院急诊科 232072)
【摘 要】目的:目的:探究预防脑卒中患者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对策。
方法:方法: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例,均给予其甘露醇输注治疗,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结果:结果:经护理后,有2例出现Ⅰ度静脉炎,1例Ⅱ度静脉炎,经处理后好转,且未见其他并发症。
结论:结论:结论:对输注甘露醇的脑卒中患者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或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预防;脑卒中;甘露醇;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267-0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且危重的疾病,对其的治疗主要是以输注甘露醇为主,但由于输注的时间及次数较多,加之患病后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活动受限,致使静脉炎发生的几率增大,不仅影响到治疗的疗效,而且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1]。
因此,加强脑卒中患者输注甘露醇时的护理,减少或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尤为关键。
本文主要分析预防脑卒中患者输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字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相关脑卒中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年龄为(61±3.64)岁;疗程在4~11日之间,每日输注2次及其以上20%甘露醇;其中,有意识障碍患者19例,有肢体偏瘫患者23例。
1.2 护理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总结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并根据总结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具体护理方案如下: 1.2.1 术前准备工作要到位 输注前,护理人员应首先对患者的病情和静脉条件进行评估,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输注甘露醇的目的、药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告知患者输注过程中尽量不要自行调节滴速,对于输注的手臂,需尽量不要乱动等,进而减少输注后静脉炎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检查药液是否合格,勿使用有沉淀、浑浊及有结晶的药液。
1.2.2 做好血管评估,选择适合穿刺的血管
进行血管穿刺时,护理人员应选择弹性较好、血流通畅、容易固定的粗直静脉
血管,尽量避开静脉瓣及关节。
对于有偏瘫的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较差,在对其
进行输注时,一定要密切监测有无药液外渗的现象,若有,需及时对其处理;而对
于需长时间输注甘露醇的患者,需遵循从远端至近端,同一部位不连续穿刺三次,
而相邻两个穿刺点之间要有一定距离。
1.2.3 对输注的甘露醇进行加温
常温下的甘露醇,若长期存放会析出一定结晶,而这些结晶容易造成血管的堵
塞,进而导致供血不足,甚至是血栓。
因此,在输注甘露醇时,可事先将甘露醇进
行加温,直至至人体温度37℃时再进行输注。
输注的过程中,还需保持室内的温度
适宜,尽可能维持甘露醇的温度在人体温度范围内,进而避免甘露醇损害静脉血管。
1.2.4 加大巡视的力度
输注甘露醇期间,护理人员应遵循自始至终的陪同,但若条件不满足时,需加
强对其的巡视力度,严密监测患者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询问患者穿刺的部
位有无出现不适,并检查输注局部皮肤的弹性。
对于输注不畅的患者,不可挤压输液的管道或是强行推注,应采用针管回抽的方式,将血凝块抽出,待血管通道畅通
后在继续输液。
对于穿刺处有肿胀现象的患者,需立即八阵并重新选择部位穿刺。
1.2.5 静脉留置针护理
输注甘露醇治疗时,为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避免针头的脱出,多采用的是外周静脉留置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输液的快速、顺畅,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的
疼痛。
但在穿刺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对穿刺的血管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并采用碘伏涂擦两边以上,且涂擦的范围应>8×8cm。
静脉留置针通常可保存3至5日,不能超过7日;保留期间,还应定期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异常现象。
1.3 评定指标
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拟定的相关静脉炎分度标准评定本次研究静脉炎发生情况,其中,Ⅰ度: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或水肿等,但静脉未出现条索状的变化,
未触及到硬结;Ⅱ度: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或水肿等,有静脉条索状的变化,但未触及到硬结;Ⅲ度:局部有红肿、疼痛或水肿,有静脉条索状的变化,并能触及到硬结。
2 结果
42例脑卒中患者经甘露醇输注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后,出现2例(4.76%)Ⅰ度静脉炎,1例(2.49%)Ⅱ度静脉炎;但经后期处理后好转,且未见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甘露醇是一种常见的脱水药物,该药对于治疗颅内压增高的效果较为确切,但该药极易刺激血管,甚至导致局部血管的损伤,进而引发静脉炎,加重患者的病情
[2]。
有调查显示,反复输注甘露醇后,2日内静脉炎的发生率约占45.69%,2日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约为100%[3]。
而脑卒中的病情较为特殊,需大量且反复输注甘露醇,致使静脉炎的发生几率较高。
因此,有效预防和减少输注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研究中,在输注甘露醇的同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后,Ⅰ度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76%,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49%;但症状均较轻,经后期处理后好转,且未见其他并发症。
由此可见,在甘露醇输注基础上,加强对其的针对性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书丽.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和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3):100-101. [2]王清,傅荣,沈小芳.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护理进修杂志,202,27(16):1505-1506. [3]罗媛玲,王珏岚,张泽英.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观察及防治[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65-66.
住院患者血液净化交接单的设计与应用
储 艳 景 影 唐 芳 樊 蓉 吕桂兰★(通讯作者)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2)
【摘 要】目的: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血液净化交接单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方法:
方法:自行设计住院患者血液净化交接单,通过治疗前的评估与交接、治疗中的记录、治疗后的转交三个方面,对护理交接中的细节进行提示和记录。
结果:结果:结果:应用住院患者血液净化交接单后,各环节交接清楚,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结论结论结论:应用住院患者血液净化交接单,可提高血液净化治疗中交接的准确性,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血液净化;交接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267-02
血液净化治疗中心是多部门,多环节,有创操作多,高风险的特殊场所,存在诸多
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时与血透中心的交接,做好相关
信息的准确记录及资料的收集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我科自行设计了住院患者血液
净化交接单,经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选取本科2013年7-9月采用住院患者血液净化交接单完成血液净化治
疗交接713例,其中男367例,女346例;年龄12-79岁;
对照组:选取本科2013年4-6月住院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交接的696例,其中男
340例,女356例;年龄9-78岁。
两组均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血液净化交接单设计 根据科室及血液净化中心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磨合总结,以明确责任、便于操作、有利患者、方便交接为原则[1]进行设计。
表头是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表中内容分为血液净化治疗前的评估,治疗中的记录及治疗后的转交3个部分。
1.3 交接单的使用 1.3.1 适用对象 住院期间需在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CRRT、免疫吸附、双重血浆滤过等治疗的患者。
1.3.2 填写方法 (1)血液净化治疗前的评估与交接:责任护士查阅患者病历,填写血液净化护理交接单,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生命体征、心理评估、皮肤的描述、血管通路及敷料的外观,有无传染病等,遵医嘱备齐血液净化治疗中所需药品,如:抗凝剂、白蛋白等,根据医生的评估填写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治疗前患者的血容量情况及血液净化治疗的种类。
填写完毕后,陪同患者前往血液净化中心,与血透室护士根据交接单逐一核对交接,并签字确认。
(2)治疗中的记录:血透室的护士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的监测,填写机器管路的运转及超滤量,遵医嘱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血糖、脉氧及出入量,对于水肿及压疮评分<16分的患者,注意定时翻身并记录。
治疗结束称干体重。
(3)治疗后的转交:治疗结束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与病房护士就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血液标本等进行全面交接,对于出现并发症、进行特殊治疗及护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