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马哲案例
马哲网上案例分析
这则案例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存在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的始终,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案例以邓小平的猫论开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体现的是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一基本思想,这也正是国家富强所面临的普遍矛盾。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更趋激烈,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是所有国家面临的矛盾。
“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诚然是成功的典范,但他们都具有特殊性,都是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绝不是可以完全照搬套用的。
正如文中例证,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正是盲目照搬华盛顿共识而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社会和政治动乱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典型例证。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盘否定和全盘照搬西方模式都是不可取的。
就中国而言,要真正立足于中国实际,从实际出发,虚心学习和广泛吸收各国优秀学术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优秀思想本土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中国所走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如今,无论是在科技还是在经济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发展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成为著名的“北京共识”。
因此,正是基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任何国家的模式都不能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所应做的就是积极借鉴,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照搬也不完全否定,坚定地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马克思主 义哲学教学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正确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以下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在研究某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时,可以发现其经济基础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上层建筑的调整。
例如,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其经济基础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中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观念等也会相应地发生变革。
在这个案例中,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工业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从而推动了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进程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以适应新的经济需求。
同时,文化观念也从传统的农耕文化逐渐向现代工业文化转变,强调创新、效率和竞争。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同时也说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合适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滞后的文化观念则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案例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为例,有些地区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而有些地区则凭借先进的科技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发展优势,如美国的硅谷。
这些地区的发展模式各具特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然而,它们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等,这又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
在分析这个案例时,我们可以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每个地区在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时,既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独特的发展策略,又要遵循普遍的发展规律,关注共同的问题。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学会在具体问题中把握共性与个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案例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例,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 义哲学教学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深刻影响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案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探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时,我们可以以某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例。
假设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这种经济基础下,政治制度往往较为简单,权力集中在少数地主和贵族手中,教育和文化资源也相对匮乏。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引入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建立了工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的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崛起,他们对政治权力有了更多的诉求。
于是,政治制度开始发生变革,出现了更加民主和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教育体系也得到了改革和完善,以培养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的人才。
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经济基础的变化如何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
经济基础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并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案例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例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某家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诸多矛盾。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控制成本;在销售方面,既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要实现规模化生产以降低价格。
这些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即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然而,该企业也有其特殊性。
比如,它拥有独特的技术专利,这使得它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或者它所处的市场环境具有特定的政策法规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这些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分析,企业可以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
比如,利用独特的技术专利打造高端产品,针对特定的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同时通过优化管理和生产流程来控制成本。
马哲案例分析
马哲案例分析一、案例题目:就业与价值观:17岁的马克思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二、案例来源:《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三、案例简述“一个人突然爱上某种职业,并不仅仅是由于虚荣心的缘故,恰恰相反,我们自己用幻想把职业美化起来,这种幻想使职业变成人生所能够得到的无上幸福。
我们并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轻重和它使我们承担的伟大义务,我们只是从远处来观察它,而遥远的距离是会使人发生错觉的。
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依靠自己的理智,因为它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我们可能为感情所惑,由于幻想过多而误入迷途。
但是,我们的眼光应该瞩望何方呢?当我们丧失理智的时候,又有什么人来挽救我们呢?”“假如他只为自己而劳动,当然,他也可能变成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或是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尽善尽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宗教也教导我们说,大家努力实现的理想是为人类而牺牲自己——有谁能否认这一类的箴言呢?如果我们选择一种能够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少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
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它却是经常不断起作用的,而在我们的遗骸上,将会洒下崇高人们的热情眼泪。
”——选自《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四、案例分析一个人的职业观必定与他的世界观(包括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有着内在的联系。
个人的职业观即职业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社会经历的反映,是个体实践的产物,渗透着个人的世界观的方方面面(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等)。
由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个人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是不完全相同的,因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人意识和职业观。
个人特殊的生活条件和亲身经历,形成了个人在世界观和意识方面的独特特点。
马哲杨慧民参考书全部辨析题参考答案(大连理工版)
马哲杨慧民参考书全部辨析题参考答案(大连理工版)前辈整理,有错误,答案仅供参考。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和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错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均具有科学性。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形成了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4)最终用于指导实践,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
故阶级性与科学性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马哲案例分析
案例:苹果公司股价跌破400美元1案例内容:据报道,由于苹果公司业绩不断下滑,股价接连受挫,因此苹果公司CEO 蒂姆·库克(Tim Cook)商人仅一年半后就有可能被迫离职。
苹果自从九月份创下700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就开始不断下跌,直至本周已连续下跌了八周,更有分析苹果股票已步入熊途。
苹果开始走向衰落了吗?人们不禁对苹果的未来感到极大的担忧。
4月19日,苹果公司每股股价为390美元,创52周新低。
股东们对于库克的不满,主要源自股票价格的下跌。
在库克接手苹果后,该公司股价从396美元起步,在去年9月触及历史最高点702.5美元。
然而,截至2013年4月19日,苹果的股价下跌至390美元,创下52周的新低,而自2012年9月创下最高点至今,苹果的股价已累计下滑了44%,市值蒸发2900亿美元,成为过去7个月中市值损失最多的公司之一。
对于这一损失,专业金融微博作者比尔·山博林在SeekingAlpha上撰文形象地描述为“这相当于谷歌的市值跌为0,或者麦当劳向公众免费提供9年的食物。
”案例解读:从材料信心可以看到,苹果公司股价在去年9月触及历史最高点702.5美元后突然急转直下,截至2013年4月19日,苹果的股价累计下滑了44%,跌至390美元,市值蒸发2900亿美元,这相当于整个谷歌或者微软的总市值。
一夜之间,苹果似乎跌落神坛,收到了市场的一致唱空。
从矛盾的观点来看,苹果股价从高点急速下跌,是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其公司内部出现了一定问题;外部市场形式出现了对苹果公司不利的变化。
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造成了其股价下跌,而苹果公司内部出现的为题应该是造成其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诸多矛盾因素的主要方面,外部条件只是起到了助推作用。
最近,苹果中国的售后政策受到中国官媒的一致炮轰,迫于压力,苹果低头认错,人们再次回想起这一年来苹果在其一向擅长的创新领域上的不作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分析2
1狼养大的裸体的女孩问题: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
后来人们发现这两个“怪物”是两个被人类遗弃而由狼养大的裸体的女孩。
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
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
怕火怕光,也怕水。
不吃素食而吃肉食,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
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
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
据研究,七、八岁的“狼孩”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
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
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
请问:这一故事中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狼孩与人的本质区别?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都是在社会关系中生成的.离开了社会关系,人就不可能成其为人.2.人的意识和语言也是在社会关系中生成的.在劳动中,由于劳动和实践的需要,人们需要进行相互交流,需要改造自然,就生成了人类意识和语言.3.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是在社会关系中生成的.题中的印度狼孩由于一出生就与人类相脱离而与狼生活在一起,故不可能形成人的本质,就没有人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就不可能有语言及人类特有的意识.这就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原理.2合适的社会政治制度问题: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合适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取决于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
在寒冷的气候下,人们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勇气;相反,闷热的气候,使人精神萎靡、懒惰,使人丝毫没有进取心。
在这样的国家里合适的政治制度是奴隶制,因为把懒惰当幸福的人,只有惩罚和恐怖,才能强迫他们去履行艰苦的义务。
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浅谈鹤岗煤矿事故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浅谈鹤岗矿难摘要:煤矿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煤炭开采是我国最大的高危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文章深入分析矿难频发的根源,并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诠释生命的价值,以期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矿难生命作者:混合0801 陈宇菲正文:一、鹤岗矿难事件概述11月21日2时30分,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爆炸事故。
截至目前,事故中井下当班作业人员528名,420人安全升井,有107人确认遇难,1人下落不明正在搜救。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鹤岗分公司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由鹤岗矿务局改制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是520家国有重点企业之一。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2007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45万吨。
瓦斯突出是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的增加,在地应力、瓦斯释放引力作用下,瓦斯和煤突破软弱煤层抵抗线,瞬间大量释放而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事故善后工作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部分遇难矿工的遗体受损严重,给家属辨认、认领带来困难。
为此,矿里在组织相关人员协助家属进行辨认的同时,正在对20多具无法辨认的矿工遗体进行DNA鉴定。
同时,此事件发生至今,已有48名遇难矿工家属与矿方签署了赔偿协议,有2名遇难矿工家属在提交赔偿协议书和相关证件后,分别领取到了33.83万元和34.21万元赔偿金;遇难矿工遗体也已陆续火化。
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根据国务院黑龙江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提供的初步调查结果,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日前指出,新兴煤矿周边小煤矿的无序开采,影响新兴煤矿通风系统布局,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吴吟介绍,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矿井都是采用抽出式通风,而新兴煤矿的通风系统是压入式的,这在全国是很少见的。
据介绍,90年代,新兴煤矿曾试图改变通风方式,但其周边小煤矿比较多,井下已经与新兴矿贯通,有害气体进入到大矿里。
马克思主 义哲学教学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在讲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时,可以引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例子。
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了封建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儒家的等级观念和礼教等,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地位而存在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兴起,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动摇。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最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变革的典型例子。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同时也能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在封建社会,封建的上层建筑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它又成为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案例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水果为例来讲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水果作为一个大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如富含维生素、水分等。
但不同的水果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如苹果的口感清脆、甜度适中;香蕉的软糯香甜;橙子的多汁酸甜等。
在社会现象中,以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为例。
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普遍问题,但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其发展道路又具有特殊性。
比如,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个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又通过特殊性总结普遍性。
案例三:质量互变规律可以通过水的状态变化来阐释质量互变规律。
马哲案例讨论
1.液体的构造及液体和弹性流体间的力学关系物体可以分为三类,或三态:气体、液体和固体。
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例子,例如水是这样一个物体,在默写条件下,能够以三态存在。
水蒸气是一种气体或完全天性流体,水是一种液体,而冰则是一种固体。
由于这些现象可不言而喻地得到一个普遍承认的结论:一切具有可可感觉带大小的物体,不管是液体还是固体,都是由极大数目的极其微小的物质质点或原子构成。
通过实验可一发现,它们借一种吸引力相互结合在一起,随着条件不同,这些力有强有弱。
由于其作用倾向于阻止原子的分离,所以可以称之为结合引力(attraction of cohesion)或亲和力(affinity)。
液体或非弹性流体可以定义为一种物质:只要施以很小的影响就可以使其流动,其一部分很容易在另一部分上面移动。
这个定义只是满足流体静力学,而对于化学似乎不够严谨。
严格地说,没有任何东西是非弹性的;如果热是弹性的根源,则所有含热的物体一定都具有弹性,但这里只把其用于压缩性质很明显的液体。
水是液体、非弹性流体,但给予其很大的压力,他也会压缩一些。
而当压力去掉时。
它又会恢复其原来的体积,坎顿先生通过实验发现,水灾大气压力下其体积大约减小1/21740。
当我们考虑到水来源于蒸汽,我们对水的压缩性非常小就没有理由感到惊讶了,如果水没有这种性能倒是奇怪了。
蒸汽在212℃的力等于大气压力,当其被压缩到1500——1800倍时的压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知道,蒸汽的质点,当其变为水时,仍然保持绝大部分的热。
难道这时它对压缩力不应该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吗?事实是,水和其它液体一样,一定要看作处于吸引与排斥两种最强大的力量的控制之下,这两种力量则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加上任何压力,水的确是被压缩了,但是就像一个很强的弹簧在卷绕的差不多最紧的时候仍然可以压缩一样。
当我们企图把一部分液体和另一部分液体分开,情况就不同了。
这是吸引力是对抗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被热的排斥力所平衡的,只要用适当的力就足够使它们分开了。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
体现马哲原理的小故事
从小故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以通过传达其中的社会公平、阶级斗争或人民解放等核心概念。
以下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旨在体现这些原理:
故事名:两只鸟的团结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孔雀和一只普通的麻雀,它们生活在同一个森林里。
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看着孔雀自由自在地展示着它华丽的羽毛,而麻雀却默默无闻。
一天,森林里来了一群猎人,他们想捕捉孔雀,因为孔雀的羽毛非常值钱。
孔雀感到绝望,它明白自己无法与猎人抗衡。
就在这时,麻雀走到了孔雀身边,对它说:“朋友,虽然我没有你那么美丽的羽毛,但我们可以团结起来对抗猎人。
我会帮助你逃脱。
”
孔雀感到非常感动,并接受了麻雀的建议。
麻雀飞到了猎人的附近,引开了他们的注意力,给了孔雀足够的时间逃脱。
孔雀成功地逃离了猎人的追捕,并回到了森林里。
孔雀意识到,自己
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与其他动物的团结和互助是它能够生存的关键。
这个小故事传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社会公平、阶级斗争和人民解放的核心概念。
麻雀和孔雀的团结展示了弱者之间的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团结和互助可以战胜强者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原理案例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智破人骨教堂迷案1.案例反映的原理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原理的基本内容: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物质决定意识第一,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科学发展证明,在意识产生以前,物质世界早已存在,而意识只是在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出现以后才产生的,不是从来就有的。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意识对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的依赖,反映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第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
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首先表现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更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⑶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物质决定意识是二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基础,是第一位的,只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要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之上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它都是处于第二位的,而不能成为决定作用,始终要受到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上海市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重要思想解析与案例分析
上海市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重要思想解析与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对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现象的科学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进行解析,并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其实践意义。
一、劳动与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劳动与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劳动创造了财富和价值。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往往被剥削,劳动成果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这种剥削和压迫不符合人的本质和尊严。
以郝毅的故事为例,郝毅是一名普通工人,每天辛勤劳动,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利润。
然而,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以及企业的剥削,郝毅的工资远远低于他的劳动实际价值。
这种剥削使得郝毅的生活陷入困境,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幸福。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劳动价值和劳动回报的公平与合理,打破剥削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通过努力探索和改革,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二、社会公正与道德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注社会公正与道德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阶级差别和贫富悬殊,社会公正常常受到侵害。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呼吁消除社会不平等,追求社会公正。
它认为,社会公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以刘佳的例子来看,在一个充斥着贫富差距的社会中,富人可以通过学区房等手段获取更多的资源,而贫困的家庭往往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严重侵害了社会的公正和利益平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主张通过建设公平的制度、完善的分配机制和平等的机会环境来实现社会公正。
只有实现了公正,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幸福感。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问题。
它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创造力的,并且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以李雷的例子为例,李雷是一个有抱负和梦想的年轻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2018年马哲案例-精选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马哲案例篇一:马哲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分析案例六这则案例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存在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的始终,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案例以邓小平的猫论开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体现的是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一基本思想,这也正是国家富强所面临的普遍矛盾。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更趋激烈,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是所有国家面临的矛盾。
“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诚然是成功的典范,但他们都具有特殊性,都是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对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绝不是可以完全照搬套用的。
正如文中例证,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正是盲目照搬华盛顿共识而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社会和政治动乱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的典型例证。
案例写到,中国的经济学家,无论是“海归派”还是“本土派”,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中国经济社会现象,但从“做中国猫、抓中国鼠”的角度来说,根本任务在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服务的对象毕竟都是中国,因此最终还要看在中国的实践效果。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无视人类其它文明成果的思想是狭隘的;同样,妄自菲薄,照抄照搬外来教条,非但无益于发展自己,往往还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就中国而言,要真正立足于中国实际,从实际出发,虚心学习和广泛吸收各国优秀学术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优秀思想本土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中国所走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如今,无论是在科技还是在经济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发展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成为著名的“北京共识”。
因此,正是基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任何国家的模式都不能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所应做的就是积极借鉴,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照搬也不完全否定,坚定地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02马克思主义哲学 案例分析
10一、案例名称:“华西”牛奶为什么倒进了下水道二、案例适用:关于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理论三、案例来源:(l)《是牛奶过剩,还是企业制度短缺》,《经济日报》2002年4月25日。
(2)《倒奶:激战前的预警》,《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6月21日。
四、案例内容:2002年3月4日,四川省最大的乳品企业四川华西乳业有限公司突然做出惊人之举,把库存的2吨鲜奶“哗哗”倒进了下水道。
3月5日,《成都商报》赫然登出一条醒目新闻:华西乳业把收购不久的牛奶倒人下水道,这种情况已经连续1周……这一事件也使人们联想起了那些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
如海南的牛奶收购价一降再降,1斤牛奶的价钱还不如1瓶矿泉水,最要命的是奶站还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忍痛倒掉牛奶,有的干脆将奶牛宰杀;广西一家从事奶牛饲养、加工和销售的民营企业,每逢销售淡季,就不得不把卖不出去的鲜奶白白倒掉,1年就倒掉100吨;继而是兰州市近郊28位奶农因买方单方面中断购销契约,无奈而愤怒地将鲜奶倾倒在该公司厂房门前。
南京也发生过牛奶大战,奶站减少收购量,南京多处发生奶农每天忍痛将白花花的牛奶倾倒人鱼塘的倒奶事件。
这些倒奶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震动,痛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呼吁者有之。
有人联想起在小学课本中看到的描写资本家把牛奶倒进大海的故事,惊呼我国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有人提出疑问:“鲜牛奶在我们这个刚刚脱离温饱不算太久的国家里,被接二连三地倒掉,当真中国人就是牛奶多的喝不完了?”五、案例评析: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偶然的倒奶事件其实是与许多必然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倒奶事件不是全社会性的生产过剩的表现,而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经常存在的比例失调的表现,确切地讲,是价值规律决定的供求关系自发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除了具有配置物质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利益分配的作用外,还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能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等缺陷。
马哲案例分析
文章的主要观点有:签证政策变化是奥巴马推出的最新举措,目的是向选民展示他对提振依然低迷的就业市场的重视。
这一政策带来的将是互惠双赢的效果,根据美国旅游协会的统计,中国游客平均每人每次在美旅行消费6243美元,美国商务部称这一程序调整将使美国可以处理的中国首次签证申请人数达到10万人,这将为美国带来近1500个和旅游相关的就业岗位。
根据“低迷的就业市场”这个事实而制定的一政策,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能动的产物,这个事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进而由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在此所体现出来的是由于这个事实而形成的政策——物质决定意识,并且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其次,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这个政策的制定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而且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如此达到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从“认识的本质及规律”来看,这一政策充分体现“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要知道,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的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而事实的发展终将证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一政策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对于美国的经济复兴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来分析,充分体现了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发展变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因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也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世界经济甚至文明的发展带来的无限希望的契机与奇迹。
大工马哲案例
1 答:同意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
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必须立足于党的整个历史,立足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立足于毛泽东在党的历史发展的各个重要关头所起的关键作用。
不能只看到建国后特别是晚年毛泽东犯了许多错误。
对于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毛泽东在“大跃进”等问题上,犯了大错误。
但是,不能认为这些错误都归毛泽东一个人负责,这不符合事实。
在决议起草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毛泽东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
“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些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
因此是对社会前进起到积极作用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2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才有可能对任何著名的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辩证的评价.所谓历史主义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看其对历史的运动发展是起推动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所谓阶级分析是考察阶级社会的历史人物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损害什么阶级的权利和愿望,并对各个阶级的进步性和反动性作出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第一,旗帜鲜明和毫不动摇地指出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答:同意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
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必须立足于党的整个历史,立足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立足于毛泽东在党的历史发展的各个重要关头所起的关键作用。
不能只看到建国后特别是晚年毛泽东犯了许多错误。
对于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毛泽东在“大跃进”等问题上,犯了大错误。
但是,不能认为这些错误都归毛泽东一个人负责,这不符合事实。
在决议起草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毛泽东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
“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些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因此是对社会前进起到积极作用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2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才有可能对任何著名的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辩证的评价。
所谓历史主义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看其对历史的运动发展是起推动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所谓阶级分析是考察阶级社会的历史人物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损害什么阶级的权利和愿望,并对各个阶级的进步性和反动性作出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第一,旗帜鲜明和毫不动摇地指出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的功绩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的,是对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的,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
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这样就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捍卫了党和国家的历史。
毛泽东大多数情况下坚持正确的阶级立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担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任务,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立下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第二,毫不含糊和实事求是地讲毛泽东后期的错误。
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要求一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
”毛主席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
要区别毛主席的错误同林彪、‘四人帮’的罪行。
毛泽东所犯的错误,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错误,而不是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根本错误;不是为了自身利益对国家和人民所犯的错误,而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
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
”
第三,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功与过哪一个占主流。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拿他的功与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
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
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
一历史分析方法:分析毛泽东的错误要从社会历史尤其是制度上找原因,而不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
阶级分析方法:考察毛泽东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和理想,对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毫不含糊地批评毛泽东的错误,又不能把毛泽东的错误说过头。
因为他的功绩而讳言他的错误,这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因为他的错误而否定他的功绩,同样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因此,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纵观一生,功过比较:毛泽东一生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虽然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邓小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多次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
四、分别是非,把握体系:要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3深刻意义“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将永远保留下去”其深刻含义就是1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2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
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这样就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捍卫了党和国家的历史。
毛泽东大多数情况下坚持正确的阶级立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担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任务,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立下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当中正确的部分。
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
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
从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们永远把他作为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所以不但要把毛主席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