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记叙文阅读:叙事散文:成长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7·湖北孝感)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运动方面,多半会很差。
另外,那时的我常常感冒,这也更加让我确信我是个体质薄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会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问: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
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正常运转的,反倒有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使你在耐力方面更加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当我当时有多高兴,我瞬间觉得心里有底了,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还有些优势。
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中二时,学校进行文理分科。
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
我自己渐渐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不适合学数学。
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
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这一科的是在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另外,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好多个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些部分。
我听到这段话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
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
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
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的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是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并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
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很多的恐惧与心理障碍,都是自己给自己,都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
你经历得越多,知道的越多,就有可能发现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可能这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14.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2分)
14.“篱笆”原意是栅栏,这里是阻碍的意思。
心底的篱笆是指藏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拔掉心底的篱笆是指除去错误的想法、观念,树立自信,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文题含义。
解读文题含义,应该首先回答问题的表层含义即字面意思,如“篱笆”意思为“栅栏”,再解读其比喻义、引申义或象征义。
如这里的“篱笆”,结合文本内容,可理解为藏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再来理解“拔掉”一词,即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心底的障碍,发现自己的潜能这样逐步理解即可。
15.A人体育拿名次(体育比赛拿第三)B数学拿高分(得高分、考高分)C恐于(担心、害怕)年龄大英语学不成
【解析】此题考查情节的疏理。
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情,其中两件事情是自己如何拔掉自己心底的篱笆,另一件事情是一位过了不惑之年的读者如何拔掉自己心底的篱笆的事情,A、B 两处需要填写“我”拔掉心底的篱笆后的结果,C处需要填写不惑之年的读者心底的篱笆指的是什么。
结合文本内容,按照表格所示示例作概括即可。
16.语言品味(4分)
⑴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
..”(赏析加点词语)
16.⑴“常识”原意是普通的知识,大家都知道的知识。
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给我误导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品味词语,首先要研究词语的特点,再分析表达效果,如本题“常识”意思为“普通的知识”,在这里却带有讽刺的意味。
⑵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
16.⑵作者用活泼俏皮(幽默谋谐)的语言写出了我对重新认识自己后的轻松与欣喜之倩,以及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题题要求从语言风格的解读赏析句子,记叙文常见的语言风格有精炼、含蓄、深刻有哲理性、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幽默风趣、具讽刺意味。
很明显,“科学表明”并非“科学”,用语幽默诙谐。
17.“可能这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17.这句话的含义是: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有时候那曾被我们看成困难的,其实是没被我们发掘出的优点(长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把握。
把握句子的含义,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文本主旨来解读。
本句关键词为“篱笆”、“花”。
“篱笆”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自认为难以克服的困难,“花”也为比喻的说法,意为自己的优点或长处。
之后结合句子中“逾越”来解读,“逾越”意为“超过,超越”,在这里意为“发掘、发现”,及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走向成功。
18.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
(3分)
18.示例:我心底的篱笆:我听人说女生学不好数理化,一直害怕理科。
我的启示: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话,要有自信心,要相信科学。
【解析】本题考查谈阅读感悟。
只要能够说出自己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即可得分。
二、(2017·山东青岛)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
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8.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5分)
【答案】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归纳概括能力。
抓住题干关键“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文章使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1段总领全文,第2—20段按照时间顺序回忆自己读书经历。
根据时间词语“十来岁,三年级”“慢慢地”“过年”“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慢慢地,条件好了”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归纳事件。
19.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4分)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答案】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梳理赏析句子的角度(修辞、用词、表现手法、句式等)。
其次细读划线句子进行辨析,句子使用了动作描写,“抱”“飞奔”“放”“吃饭写作业”“扎”“看”过全是动词。
第三联系上下文语境,明确“我”借到小人书的兴奋激动喜悦,以及对读书的渴求。
20.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第一问,要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紧承“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即可明确“花”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书”。
解答第二问,结合全文,明确该句使用比喻,写出“我”蓦然回首,回忆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21.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答案】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与作用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该句使用了反问修辞,强调这好玩的读书往事值得终生记忆,在内容上表达“我”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文章使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的作用。
三、(2017·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0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
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
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
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
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3.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4分)
①()→“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书架伴“我”一同成长
【答案】“我”看到老师家宽大的书架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解析】此题概括主要事件,考查理解和表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围绕‘书架’”的限制,所以“包书”一事就不应概括进去。
其次找到答题区域,理解“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第③④段,写“我”到老师家里,看到老师的大书架;第⑩—⑯段,写父亲找来木料,给“我”钉了一个书架,漆成黄色。
最后按照“谁+做什么”的格式,简要写出答案。
14.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4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答案】“笑意”表明妈妈为“我”如此爱书而感到高兴,对“我”用字典做书架表示赞赏,
从“光泽”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将来有了期待。
【解析】本题分析妈妈的心理,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事件以及句子关键词来分析。
妈妈是在听了我自制的“小书架”之后有了这样的表现的。
“笑意”,是说妈妈心里对我爱学习爱书本而感到高兴;“难以名状的光泽”,“光泽”是指“眼里的光芒”,是妈妈对“我”的将来有所期待。
1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
(4分)
示例:那欢喜,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
批注二:
【答案】示例:一、“看见了,看见了”运用反复的修辞,强化了“我”的想象和期待。
二、“款款而来”赋予“小书架”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喜悦。
三、通过“仿佛”引出“我”的想象,来表现“我”期待的心情。
四、“美丽的家伙”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感情。
五、通过心理描写,表达我即将拥有书架的愉悦心情。
【解析】本题给句子作批注,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
题目要求写出两条批注,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赏析。
结合句子内容来看,句子“看见了”“款款而来”“美丽的家伙”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语言亲切,而“仿佛看见”使用了虚写的方法,都为表现我得到“书架”的期待、喜悦、愉快的心情。
从这些角度选择并分别赏析即可。
16.在第⑯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⑱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4分)
【答案】久违的老友:“我”在老师家见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过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
我的长者:书架变得苍老,书架陪伴“我”,给“我”力量。
【解析】此题分析作者对书架称呼为“久违的老友”和“我的长者”的原因,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情况。
解答此题,可以抓住关键句子来帮助理解分析。
如“书,可以这样放,多好!”“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我”因为惊喜、钟爱,朝思暮想有一个书架,因而称呼书架为“久别的老友”。
而“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可见“我”称呼书架为“长者”是因为这么多年了,书架“笨拙而苍老”,破旧不堪;但它不离不弃,经历各种漂泊,陪伴我,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给了我力量。
17.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4分)
【答案】示例:陪伴我的是台灯,从小陪伴我看书、写作业,想我的老朋友。
在我成功时,分享我的快乐;在我沮丧时,给予我力量。
【解析】本题描述陪伴成长的物品,考查语言的表达。
这是一道开放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一个陪伴自己成长的物品,表现它对于成长的作用。
先确定意见熟悉的物品,如“台灯”、“笔”、“笔筒”等,想想它曾经给自己的帮助,如台灯“夜夜陪着我,给我光明,照着我前进的路”,如笔“日夜陪着我,我用它来书写作业,抒写心中的情感,它陪伴我为理想而奋斗”。
描述时,尽量简练,使语句优美。
四、(2017·四川巴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0—24题。
(18分)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20.通读选文,用简洁的语音概括主要内容。
(3分)
【答案】从名声、特点和习俗三个方面介绍了作者故乡的鸭蛋。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
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注意词语简练。
运用段落总结法,可以从每段中心句“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总结出作者从名声、特点和习俗三个方面介绍了故乡的鸭蛋。
21.选文第①段中说“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为什么还摘录《食单》中“腌蛋”的内容?(2分)
【答案】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提炼信息的能力。
通读第①段,定位题干中给出的句子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