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1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里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分四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2指导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怎样求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最关键的一步,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求商的方法。
在安排上是由易到难,先进行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再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
在形式上是由直观到隐蔽,先是能够在图上看到商,然后是图上不显示出商。
在方法上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理解求商的思考。
3比较除法算式里的余数和除数,发现并理解规律。
教材第3页要求学生比较例题和“试一试”题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
在发现这个规律的同时,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经验,就能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4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第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既教学计算,也是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里的解决实际问题分三段编排,首先是第4页第4题,把除法算式补充完整,体会有余数的除法能解决实际问题;然后是练习一第4、8题,在练习计算时插入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是第10~14题,集中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还要灵活应对部分题里条件或问题表述的变化。
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是解题的难点,为此要加强理解题意,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有条理地表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仔细阅读问句,充分理解要回答的问题。
要体会实际问题里的平均分,从而选择除法解题,并具体解释列出的式子能求什么。
5对练习一部分习题的说明。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1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经验主动学习三位数加法笔算。
三位数的加法与两位数加法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发展和提高的方面。
这种关系使“迁移”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材为学生创造知识与能力迁移的条件,提供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机会。
(1)三位数加法的教学从不进位加开始,第31页例题在列出算式143+126
以后,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允许、更希望学生中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选择计数器拨珠计算,可以列竖式计算,或者用其他方法。
在交流中体会各种算法的共同点是按数位把两个加数对齐着计算,计数器上的算法更清楚地显示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合理性。
(2)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进位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向三位数加法迁移。
第36页例题先着重解决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时的进位,让学生在竖式上边计算边在框里填数,体会进位的方法。
然后解决连续进位,也让学生在独立计算中掌握进位。
(3)笔算加法是有法则的。
我们认为,法则不应是学生从教材里看到的,应该在自己的计算活动中体验的;法则不应是对学生计算行为的规定和束缚,应该是他们对计算的理解和行为的总结。
第36页例题下面的“相互说一说,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讲方法、谈体会、说要领以及相互提醒要注意些什么等,自己总结算法,形成法则。
学生看着例题和“试一试”的竖式讲计算方法,往往是比较详细而具体的,要引导他们概括地表述,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
(4)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表面上看似乎是全新的内容,其实与两个数相加有内在的联系。
教材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种联系,所以在列出连加算式85+143+126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并鼓励算法多样。
有些学生分开列两个竖式,用两次两个数相加的策略计算。
有些学生发现分列的两个竖式是连贯的,因而列成连续的竖式。
有些学生把三个加数合在一个竖式上一并相加。
在交流算法时要让学生注意到,如果把三个加数列成一个连加的竖式计算,也有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问题。
要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他们在选择方法时会考虑自己的能力、习惯等实际情况。
如有些学生口算能力强,希望算得快一些,可以列成一个连加竖式计算;有些学生感到把三个数连加分两步算能减少进位困难,也是可以的。
学期计划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