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检查法
体格检查——脊柱检查
脊柱的检查通常以视、触、叩诊相互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脊柱的弯曲度、有无畸形、脊柱的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
一、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一)棘突定位胸椎棘突定位腰椎棘突定位1.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
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第七颈椎棘突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
为菱形窝的上点。
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
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
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
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在臀裂的上端。
为菱形窝的下点。
10.尾骨尖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椎体的定位有两种方法: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
(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二、脊柱弯曲度(一)生理性弯曲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前后方向的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直立位时脊柱无侧弯。
检查脊柱有无侧弯的方法是: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来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二)病理性变形患者站立位,仔细查看是否有畸形,通常可见三种基本的畸形:1.脊柱后凸(kyphosis)指脊柱过度后弯,也称为驼背(hunchback)。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脊柱和四肢是人体重要的部位,其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
因此,脊柱四肢检查在体格检查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脊柱四肢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一、脊柱检查1.1 姿势评估:医生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包括头部、颈部、背部、臀部和下肢的位置。
正常情况下,头部应保持直立,颈部应与背部保持一致,背部应平直,臀部和下肢应对称。
1.2 脊柱曲度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背部曲度来评估脊柱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脊柱曲度有颈椎 lordosis、胸椎 kyphosis 和腰椎 lordosis。
正常情况下,这些曲度应该处于适当的范围内,且没有明显的侧弯或扭曲。
1.3 椎间隙评估: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脊柱来评估椎间隙的健康状况。
正常情况下,椎间隙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压痛或异常感觉。
二、四肢检查2.1 关节活动度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四肢关节活动度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常见的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正常情况下,关节应具有正常的活动度,没有明显的僵硬或疼痛。
2.2 肌力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四肢肌肉力量来评估其健康状况。
医生可以要求患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抬腿、握拳等,来评估肌肉力量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肌肉力量应该对称,没有明显的减弱或痉挛。
2.3 感觉评估: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四肢来评估其感觉功能。
医生可以用棉签或针尖轻轻触摸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能感受到刺激,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异常感觉。
正常情况下,患者应该能够感受到轻微的刺激,没有明显的感觉异常。
三、脊柱四肢检查的意义3.1 早期疾病诊断:通过脊柱四肢检查,医务人员可以及早发现脊柱和四肢的异常,从而进行早期疾病诊断。
例如,脊柱侧弯可能是脊柱侧弯症的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3.2 疾病分型和分级:脊柱四肢检查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对疾病进行分型和分级。
脊柱检查试验
临床常用检查试验颈椎病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en试验。
此试验之机制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观察是否发生患侧上肢反射性痛。
检查时,让患者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牵拉,如感觉患肢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
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称为Eaten加强试验。
2.头部叩击试验:又称“铁砧”试验。
病人坐位,医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掌心接触头项,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
若病人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痛、酸麻,.则该试验为阳性。
3.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Spurting试验。
让患者取坐位,头部微向病侧侧弯,检查者立于患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顶部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原因在于侧弯使椎间孔变小,挤压头部使椎间孔更窄,椎间盘突出暂时加大,故神经根挤压症状更加明显。
4.Jackson压头试验: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和后伸位时,检查者于头顶部依轴方向施加压力,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症状加重者,称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5.肩部下压试验:患者端坐,让其头部偏向健侧,当有神经根粘连时,为了减轻疼痛,患侧肩部会相应抬高。
此时检查者握住患肢腕部作纵轴牵引,若患肢有放射痛和麻木加重时,称为肩部下压试验阳性。
6.直臂抬高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手臂伸直,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其患侧肩,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并向外后上方抬起,以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可根据出现放射痛时的抬高程度来判断颈神经根或臂丛神经受损的轻重。
此试验类似于下肢的直腿抬高试验。
7.颈部拔伸试验:检查者将双手分别置于患者左、右耳部并夹头部,轻轻向上提起,如患者感觉颈及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本试验可作为颈部牵引治疗的指征之一。
8.转身看物试验:让患者观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能或不敢贸然转头或转动全身观看,说明颈椎或颈肌有疾患,如颈椎结核、颈椎强直、“落枕”等。
脊柱体格检查
脊柱体格检查
观察
观察是脊柱体格检查的第一步,通过直接观察脊柱的外观来初步评估脊柱的姿势和曲度是否正常。
医生会注意观察脊柱的曲度、平直度、侧凸和旋转等情况。
触诊
触诊是脊柱体格检查的第二步,通过触摸脊柱的各个部位来检查脊柱的变形、肌肉紧张和疼痛等情况。
医生会用手轻轻触摸脊柱的不同部位,以寻找异常感觉或局部的不适。
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是脊柱体格检查的第三步,主要通过评估患者的脊柱活动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的问题。
医生会引导患者进行不同的运动动作,如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观察其脊柱活动的程度和是否存在疼痛等异常感觉。
特殊试验
特殊试验是脊柱体格检查的最后一步,用于进一步评估脊柱的状况。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项目,如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反射试验等,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和脊柱的功能状态。
脊柱体格检查是评估脊柱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脊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触诊、运动试验和特殊试验四个步骤的综合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脊柱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体格检查应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脊柱、四肢检查
杵状指
二、四肢与关节检查
3. 指关节 ①梭形关节: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②爪形手:手指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尺神经损
伤,进行性肌萎缩等。
类风湿关节炎
二、四肢与关节检查
4.腕关节 ① 腱鞘滑膜炎:腕关节背面和掌面呈结节状隆起、压
痛。见于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结核。 ② 腱鞘囊肿:腕关节背面或横侧,为圆形无痛性隆起,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一)压痛(tenderness) 检查方法: 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 脊柱压痛: 提示脊椎结核、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外伤
或骨折。 椎旁肌肉压痛: 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二) 叩击痛: 方法:1). 直接叩击法:
2). 间接叩击法:
叩击痛:见于脊椎结核、脊椎骨折及椎间盘突出症。 叩击痛的部位多示病变所在。
(一)脊柱弯曲度
①姿势性侧凸:特点:平卧或向前弯腰时脊柱侧凸可 消失。 见于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端正、 一侧下肢短于另 一侧、 椎间盘突出症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②器质性侧凸:特点: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 病因:先天性斜颈、佝偻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外
伤等。
(二)脊柱活动度
(一) 正常活动度: 颈、腰椎活动范围最大 胸椎段活动范围较小
触之坚韧,推之可沿肌腱的垂直方向稍微移动。 ③ 腕关节僵硬:见于RA。
二、四肢与关节检查
5. 膝内、外翻:多见于佝偻病
二、四肢与关节检查
6. 膝关节 ①关节炎:形态不对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见于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②关节腔积液: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肿大变形、 功能障碍,触之有波动感,浮髌试验阳性。见于风湿 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
脊柱与四肢检查一
强直性脊柱炎
6
(2)脊柱前凸:多发生于腰椎。 病人腹部明显向前,臀部明显向 后突出。见于大量腹水、腹腔巨 大肿瘤等。亦可见于妊娠晚期。
(3)脊柱侧凸:姿势性侧凸见于 儿童发育期坐位姿势不良、椎间 盘脱出症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器质性侧凸,见于佝偻病、脊椎 损伤等。
7
2、脊柱活动度:
——颈段、腰段作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
正常人脊椎无压痛及叩击痛
12
叩 击 痛
13
二、四肢的检查
1、形态异常 2、运动功能障碍
14
1、形态异常
(1)腕关节变形 :常见于以下疾病:
1)腱鞘囊肿 为圆形无压痛性囊状隆起,坚韧,可顺肌腱 的垂直方向稍微推动。 2)腱鞘滑膜炎 发生于腕关节的背面或掌面,关节部呈结节 状隆起,影响关节活动。多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或 结核性病变引起。 3)腱鞘纤维脂肪瘤 发生于腕关节背面,触之柔软或柔韧,可随 肌腱推动而来回移动。
时应避免脊柱活动,以免损伤脊髓。
9
脊柱活动受限见于:
(1)软组织损伤:如颈肌韧带受损、腰肌韧带受损。 (落枕、腰扭伤) (2)骨质增生:如颈椎、腰椎的增生性关节炎。 (3)骨质破坏:脊椎结核或肿瘤。 (4)脊椎骨折或脱位: (5)椎间盘突出:
10
3、脊椎压痛与叩击痛:
患者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 指从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每 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 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 脊柱压痛(+): 提示脊椎结核、椎间盘、脊椎外伤 或骨折。 椎旁肌肉压痛(+): 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
40
脊柱与四肢检查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
体格检查5脊柱与四肢检查
1.颈部活动度的检查 (1)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检查 者用手固定其两肩,嘱其头部居正中位,两眼平 视前方,依次做下列动作检查。 1)屈曲:嘱被检查者用颏部触其前胸,从而估计 颈椎的活动度,正常颈椎可屈曲约45度。 2)后伸:嘱被检查者尽量向后仰头,正常人能后 伸约45°。
附:正常人直立、臂部固定的条件下,颈段及腰 段的活动范围见表1-3-7 表1-3-7推及腰的活动范 部位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旋转 颈椎45 45 各45 60°-80 腰椎45 35 各30° 45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压痛 检查方法是嘱被检查者取端坐位,身体 稍向前倾。检査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 脊椎辣突及椎旁肌肉,若某一部位有压痛,则以 第7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正 常情况下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若有压痛多 表示相应的脊椎或肌肉有病变,如脊椎结核、, 椎间盘脱出、脊椎外伤,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等 。
1.关节变形 常见疾病如下 1)腱鞘滑膜炎: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和掌面,关 节部位呈结节状隆起,触之柔软,有压痛,多影 响关节活动。常由类风湿关节炎或结核病变引起 。 2)腱鞘囊肿 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或桡侧,为圆 形无痛性隆起,触之坚韧。推之可沿肌腱的垂直 方向稍微移动。
(3)腱鞘纤维脂肪瘤 多在腕关节背面。为圆形 无痛性包块,触之柔软或柔韧,推动肌腱时可随 之移动。 (4)其他:腕关节及其附近的软组织炎症、外伤 与骨折等等,均可使关节外形发生改变。
3)侧屈:嘱被检查者用右耳触碰右肩,左耳触碰 左肩.正常两耳至同侧肩峰的距离相等,侧屈约 为45“,事先须注意其两肩要等高,动作时肩不 可抬起。 4)旋转:嘱被检查者用颏部分别去接触左、右肩 ,但不能抬高肩部去触颏部。正常的旋转每侧为 60°-80
脊柱检查方法
脊柱检查方法脊柱是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脊柱问题可能导致疼痛、僵硬、甚至肢体功能障碍。
因此,及早发现脊柱问题,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脊柱检查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脊柱健康。
1.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脊柱检查方法之一。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步态、脊柱的曲度和活动度等来初步判断脊柱的健康状况。
体格检查还包括对脊柱的压痛点、肌肉张力、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脊柱问题可能所在,为后续检查提供重要参考。
2.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脊柱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
X线检查适用于观察脊柱的骨性结构,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畸形、骨质增生等情况。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脊柱的骨骼结构和软组织情况,对于骨折、脱位等情况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MRI检查则能够显示软组织结构,对于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病变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脊柱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神经系统检查。
脊柱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神经系统检查对于了解脊柱问题的全貌至关重要。
医生会通过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脊柱问题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4. 功能性检查。
功能性检查是针对脊柱问题的特定功能进行的检查。
例如,对于脊柱曲度异常的患者,医生可以通过测量脊柱的曲度角度来了解其曲度程度。
对于脊柱活动度受限的患者,医生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脊柱活动范围来评估其活动度。
功能性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脊柱问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脊柱检查是了解脊柱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功能性检查等多种方法。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脊柱四肢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部份,通过对患者脊柱和四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脊柱四肢检查的评分标准,匡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一、脊柱检查1.1 脊柱姿式:评估患者站立时的脊柱姿式,包括是否有侧弯、前屈或者后仰等异常姿式。
1.2 脊柱活动度:检查患者的脊柱活动范围,包括向前弯曲、向后仰、向侧弯和旋转等动作。
1.3 脊柱畸形:观察患者脊柱是否存在畸形,如驼背、脊柱侧弯等,同时检查是否有肿块或者压痛点。
二、四肢检查2.1 皮肤:检查患者四肢的皮肤情况,包括有无疤痕、溃疡或者皮疹等异常。
2.2 肌肉力量:通过让患者做一些力量测试,评估四肢肌肉的力量情况,包括握力、屈伸等。
2.3 关节活动度:检查患者四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是否存在僵硬或者活动受限。
三、神经系统检查3.1 感觉:检查患者四肢的感觉情况,包括冷热觉、触觉、疼痛觉等是否正常。
3.2 运动:评估患者四肢的运动功能,包括肌肉协调、步态等是否正常。
3.3 反射:检查患者四肢的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膝腱反射等是否存在亢进或者减弱。
四、特殊检查4.1 X线检查:对于脊柱畸形或者四肢骨折等情况,可以进行X线检查来明确诊断。
4.2 MRI检查:对于脊柱肿瘤或者神经根受压等情况,可以进行MRI检查来获取更详细的影像资料。
4.3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或者肌无力等情况,可以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
五、评分标准5.1 脊柱检查得分:根据脊柱姿式、活动度和畸形情况综合评分,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
5.2 四肢检查得分:根据皮肤、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情况综合评分,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
校园脊柱侧弯筛查流程
校园脊柱侧弯筛查流程
内容:
一、筛查对象
本流程针对校园内7-18岁学生进行脊柱侧弯筛查。
二、筛查方法
1. 体表观察:让学生脱去上衣,观察背部两侧是否对称,脊柱是否呈“”形或“”形弯曲。
2. 前屈测试:让学生站直双脚,双手放在髋部,然后慢慢前屈身体,从后面观察两侧肋骨是否对称。
3. 脊柱角度测量:使用脊柱角度测量仪,测量角、角和髋关节外展角,判断是否异常。
三、筛查流程
1. 通知学生进行脊柱筛查,说明筛查目的和流程。
2. 学生在指定地点进行脱衣体表观察和前屈测试。
记录观察结果。
3. 对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行脊柱角度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4. 将所有检查结果汇总统计,列出存在异常的学生名单。
5. 学校医务人员针对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转诊治疗。
6. 对筛查结果进行归档,并告知家长。
每年定期复查。
四、注意事项
1. 解释筛查目的,取得学生和家长同意。
保证筛查过程隐私和安全。
2. 筛查人员接受培训,熟练掌握筛查方法,确保筛查质量。
3.筛查过程中发现严重脊柱畸形,应及时转诊专科医院治疗。
4.筛查结果应妥善保存,并告知家长。
正确认识和关注存在脊柱疾病的学生。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体格检查方法(脊柱及四肢检查)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体格检查方法(脊柱及四肢检查)
【脊柱检查】
1.脊柱弯曲度: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颈段稍向前凸,腰段有明显的前凸,胸段稍向后凸,骶椎则有较大的后凸。
直立时正常脊柱无侧弯,病理时可出现后凸、前凸及侧凸。
2.脊柱活动度:颈、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椎的活动度极小,骶椎几乎不活动。
正常时颈段可前屈、后伸各45º,左右侧弯45º,旋转60º。
腰段在臀部固定的条件下可前屈45º,后伸35º,左右侧弯30º,旋转45º。
活动受限见于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骨质破坏、骨折、关节脱位及椎间盘脱出。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直接叩击法:用手或叩诊锤叩击检查部位有无疼痛。
(2)间接叩击法:嘱病人端坐,医师用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以右手半握拳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
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
【四肢检查】
1.关节及四肢形态:关节检查应注意形状改变及有无红肿痛热或结节等。
常见的畸形有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肢端肥大,杵状指,匙状指(又称反甲,表现为指甲中部凹陷,边缘翘起,表面粗糙有条纹.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骨折及关节脱位时可显示骨、关节畸形。
2.其他方面:应检查肢体有无水肿,有无静脉曲张,有无色素沉着或溃疡,同时还应注意肢体温度及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诊断学脊柱与四肢检查
(二)肩关节
3、压痛点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骨结节间压
痛 冈上肌腱损伤——肱骨大结节压痛 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内方触痛
(三)肘关节
1、形态 正常肘关节双侧对称、伸直时肘 关节轻度外翻,称携物角,约5-150。
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一节 脊柱检查
一、脊柱弯曲度 1)生理性弯曲
直立位时从侧面观察:成人脊柱存 在的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使脊 柱形成“S”形,称生理性弯曲,颈 段、腰段前突,胸段、骶椎明显向 后凸。
正 常 脊 柱
观察:如出现异常说明脊柱存在侧 弯。
于直立位从背面观察其两肩有无不对 称;
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两髂嵴最高点连 线是否平行;
住患侧前臂,肘关节处于半伸直位,被 动运动时伸不直肘部。 肘部明显畸形,肘窝部饱满,前臂外观 变短,尺骨鹰嘴后突,肘后部空虚和凹 陷。
肘关节后脱位的特殊表现:
肘部三点关系完全破坏,失去正常关系。 X线检查可确诊。
脱位时上述关系被破坏,肱骨髁上 骨折时三角关系保持正常,此征是 鉴别二者的要点。
5、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将一侧 下肢抬起,使髋关节过伸,如大腿前方出现 放射痛为阳性。 见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2-3或L3-4)。
机制:加重股神经及组成股神经的L2-4神经根 的紧张度,加重受累神经的压迫。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
上肢
上肢
(一)长度 正常等长 (二)肩关节 正常双肩对称 1、 外形:肩关节由肩胛盂和肱骨头组成,为典
(一)颈椎特殊试验
4、旋颈试验 患者取坐位,头略向后仰,并自动向左、 右作旋颈动作。
(新)脊柱CT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 第二节 正常CT表现 第三节 脊柱病变
第一节 检查Leabharlann 法一、平扫 1,仰卧位 2,先扫定位相,然后根据病变情况
和临床要求决定扫描范围和层厚 3,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摄片
二、增强 有无强化
观察病变
三、脊髓造影后扫描 (CTM)主要用于椎 管内病变的发现和定 位
第二节 正常CT表现 一、脊柱骨质结构 椎体和附
件,用骨窗观察。表面的骨皮 质表现为均匀致密线影,内部 骨松质密度较低,且不均匀, 其内可见骨小梁结构,有时见
低密度的椎基V的血管沟
二、椎间盘 CT表现为与相 邻椎体形态、大小一致、密度 均匀的软组织影(80~120HU ) 颈段:圆形,后缘平直 胸 段:后缘深凹 腰段:后缘浅 凹 L5/S1后缘平直或稍后凸
(二) 临床表现:神经根爱压症状(腰腿 痛等)
CT表现:
(一) 1,椎间盘膨出 (1)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的边缘
。
(2)椎间盘内积气,即“真空椎间盘”。 (3)椎间盘的边缘钙化。
(4)硬膜囊及神经根爱压不明显。
2,椎间盘突出 (1)椎管外前方或 前方出现向后外方或后方脱出的椎间
p!##(AZ!fIA5ay qKIdp3wy d97XnY!nvPHBQz+fNtsD %1-gu qIDfis As!fP(sdQijW( zts+Xd VfnLW rx%#A +9UKlm$$br0 GIU-h 5 zBZSxjffSzHJ N5RHtYUcw 6ONo5 1s*wt)Z izhNKjwi%X wC)Or ALpcbp )*jmNApy X8JXsYvd)fH0#h D*J5(K wgtY WLy M7+)$Fwr Yb3fJvy lRRN z)Zj9q351q
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步骤--风湿科
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步骤—风湿科四肢和关节的检查包括形态与运动功能二个方面。
正常人左右两侧形态对称,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且无反常活动,检查时肢体处于功能位或手的休息位。
一、脊柱检查:观察局部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
患者可处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序进行。
①脊柱弯曲度:脊柱有无前后凸,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
脊柱有无侧弯: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轻度侧弯时: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②脊柱活动度:颈椎:固定肩部,嘱被检者颈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
腰椎:固定髋部,嘱被检者腰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
③脊柱压痛:嘱被检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
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
④脊柱叩击痛:(1)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用中指或叩诊锤垂直叩击各椎体的棘突,因颈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法检查。
(2)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
⑤脊柱特殊试验: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嘱被检者头颈部前屈并左右旋转,如颈椎处感觉疼痛属阳性,多提示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改变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
多见于腰骶部病变。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患者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腰与大腿正常可达80°~90°。
若抬高不足70°,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
摇摆试验:平卧,屈膝、髋,双手抱于膝前。
检查者手扶患者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
脊柱关节查体
( 2 )脊柱前凸:多发生于腰椎。腹部明显向前突, 臀部明显向后突。妊娠晚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 瘤、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等。 ( 3 )脊柱侧凸:胸段、腰段或胸、腰段联合发生。
1)姿势性侧凸: 无结构的异常,平卧或向前弯 腰时可使侧凸消失。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下 肢长短不齐和肌力不平衡,如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 质炎等。 2)器质性侧凸: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颈段脊柱侧凸:先天性斜颈、颈椎病或一侧颈肌麻痹 等。胸段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佝偻病、脊 椎损伤、肺纤维化、胸膜肥厚等。腰段脊柱侧凸:椎 间盘突出、腰部外伤和一侧腰肌瘫痪等。
(二)脊柱活动度 1.检查法 颈段活动;腰段活动度。 2.正常活动度
颈段 腰段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45° 55° 40° 75° 30° 35° 旋转度(一侧) 70° 8°
( 2 )临床意义: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若某一 部位有叩击痛,提示该处有病变,如脊柱结核、脊 椎骨折、脊椎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二、四肢与关节检查 (一)形态异常 1 .匙状甲 反甲,组织缺铁和某些氨基酸代 谢障碍所致。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偶见于风湿热、 甲癣等。 2.杵状指(趾) 槌状指(趾)。与肢体末端 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等因素有关。 ①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 慢性肺脓肿、脓胸等。②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 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③营 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5.膝内翻、膝外翻
“O”形腿 、“X”形腿。膝内翻或膝外翻见于佝 偻病及大骨节病。
6.膝关节变形
( 1 )关节炎: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形态不对称, 红、肿、热、痛、活动障碍,如风湿性关节炎活动 期。 (2)关节积液:关节明显肿胀。浮髌现象及 检查方法。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腔大量积液。 如压下时髌骨与关节面的碰触感如同触及绒垫的柔 软感,多见于结核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积液。
脊柱侧弯的测定方法
脊柱侧弯的测定方法
脊柱侧弯是常见的脊柱疾病,准确地测定脊柱侧弯的程度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脊柱侧弯测定方法。
一、目测法
目测法是最简单的脊柱侧弯测定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站立时的背部外观,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
该方法适用于轻度脊柱侧弯的初步筛查,但准确性较低,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二、倾斜法
倾斜法是通过测量脊柱倾斜角度来评估脊柱侧弯程度的一种方法。
患者站立,医生用角度尺或倾斜仪测量患者背部与垂直线的夹角,从而判断脊柱侧弯的程度。
三、弯腰试验
弯腰试验是一种动态评估脊柱侧弯的方法。
患者站立,医生观察其在弯腰过程中脊柱的侧弯程度。
该方法适用于评估脊柱侧弯的活动度,但不能精确测定侧弯角度。
四、X射线检查
X射线检查是诊断脊柱侧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脊柱的侧弯程度、部位和类型。
通过拍摄站立位的脊柱全长X射线片,医生可以测量脊柱侧弯的Cobb角,即侧弯最严重部位的上下两个椎体间的夹角。
五、脊柱侧弯测量仪
脊柱侧弯测量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脊柱侧弯的设备,具有较高的准确
性。
患者站立在测量仪上,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自动测量脊柱侧弯的角度和程度。
六、三维脊柱成像技术
近年来,三维脊柱成像技术逐渐应用于脊柱侧弯的诊断。
该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显示脊柱侧弯的部位、程度和旋转情况,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结:脊柱侧弯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从简单的目测法到高精度的三维成像技术,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病情的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检查法
1.望诊于站立位,脊柱有四个生理弧,以保持人体平衡。
髂后上棘和髂前上棘的连线在横切面上,可显示骨盆向前倾斜5°~l0°。
两下肢等长和对称时,脊柱竖直。
自C7棘突下垂一线或一杆,应经臀沟、。
两膝后侧正中,直至两足后跟之间。
脊柱任何节段偏离这垂线,表明有侧偏。
从侧位望诊,四个生理弧的增大或消失,均说明脊柱或相关肌肉有异常。
观察两侧椎旁肌有无痉挛。
向前和向后弯腰时,观察脊柱活动有否受限,是否对称。
2.触诊在棘突和棘突旁自上而下按节触摸和叩击,注意有否痉挛和压痛,是否伴有反射痛。
在腰肌外侧触摸深部横突,有无压痛。
往下触摸骶髂关节,有无压痛和叩击痛;特别在牵伸髋关节,即牵拉髂腰肌时,同侧骶髂关节有否疼痛(Mennell征)。
病人跳起足跟着地时,或用力自头顶向下压,或加压双肩时,脊柱有否疼痛或疼痛加重。
3.动诊C7至尾骨尖呈一直线,头竖直为脊柱的中立位,即0°。
前屈35°~45°;后伸35°~45°;两侧弯曲各45°;两侧旋转各60°~80°。
腰椎活动弧度:前屈90°;后伸30°;侧弯各20°~30°;侧旋各30°。
4.量诊头于竖直位,自颏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测量颈的长度。
将头向上牵伸,观察胸椎后凸的活动度。
在前屈后伸时,测量C7和T12棘突之间的距离;正常时,前屈距离比后伸增加4~6cm.于站立位,腰椎前屈时,两膝伸直,测量指尖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可作为整个脊柱关节功能的测试指标,同时也可测量C7与Sl在前屈时脊柱长度增加的程度,一般增加15cm.有时可用此活动测量来查明下背痛的真伪性。
虚假下背痛时,脊柱长度增加仍存在,说明没有减少运动范围的器质性因素。
特殊试验:
1.腰骶关节过伸试验。
2.髋关节过伸试验。
3.拾物试验。
4.斜扳试验。
5.骶髂关节扭转试验(Gaenslen征)。
6.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