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补体(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补体(Complement)
本章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三条途径的主要特
点,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补体经典途
径、旁路途经和MBL途径的激活过程; 了解:补体的主要理化性质,补体活化的调
控。
【教学内容】
1、补体的概念,组成和命名,补体的理化性质和代谢。 2、补体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MBL途径和旁路途经的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的效应阶段, 感染早期发挥作
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的效应阶段, 感染早期发挥作
用
补体系统激活的特点
1、激活后才具有酶活性 2、严格的级联反应 3、生物放大效应 4、可通过三条激活途径发挥生理或病理效应
①经典途径 ②MBL途径 ③旁路途径 5、在进化和抗感染中,出现或发挥作用的顺序: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
阶段I—识别阶段: 步骤1—识别单位的活化:C1酯酶的形成
阶段II—活化阶段: 步骤2—C3转化酶的形成 步骤3—C5转化酶的形成
阶段III—膜攻击阶段: 步骤4—C5b67三分子复合物的形成 步骤5—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和靶细胞溶解
(一)阶段I—识别阶段
第1步:C1酯酶的活化
IgG/IgM 与Ag结合后 暴露补体结合点 C1q与补体结合点结合 使C1r、C1s构象改变而活化 形成活性C1酯酶(C1)
实际意义: A. 抗感染; B. 自身免疫病。
激活补
体经典途 径,溶解 抗原靶细 胞
二、调理作用
Ag(颗粒性)-Ab 复合物 → C3b、C4b、iC3b → 结合于吞噬细胞CR →吞噬免疫复合物。
C3转化酶 的形成
(二)阶段II—活化阶段
第3步:C5转化酶的形成 C4b2a (即C3转化酶)水解C3 C3a+C3b C4b2a + C3b 结合成C4b2a3b (即C5转化酶)
C5转化酶 的形成
(三)阶段III—攻膜阶段:
第4步: 膜攻击复合体(C5b6789n)形成 C5a
C4b2a3b C5 C5b + C6 + C7 C5b67+C8 C5b678 + C9 C5b6789n (膜攻击复合体)细胞裂解
概述
补体的发现
1894 Bordet 发现绵羊抗霍乱 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加热 56°C 30 min 阻止其活性;加入 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其活性。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 似现象,将其命名为补体 (Complement)
Jules Bor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三、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AP)
1. 激活剂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annan-binding lectin)
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的糖结构(以甘露糖、甘露糖胺为末端糖基) MBL
2. MBL复合物 MASP-1(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1)
重点
又称传统途径或C1途径,是抗原-抗 体复合物结合C1q,依次激活C1r、C1s、 C4、C2、C3、C5~C9的级联酶促反应过 程。
重点
激活物:Ag-Ab复合物(IgG, IgM等)也称免疫复合物(IC )
IgM>IgG3>IgG1>IgG2 参与成分: C1, C2, ----C9。 激活过程:三阶段,5个步骤: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系统
补体受体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一)补体固有成分
经典激活途径:C1q、C1r、C1s、C4、C2; 旁路激活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MBL 激活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MASP;
共同末端通路:C3、C5、C6、C7、C8和C9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C1q C1r
stalk C1s
head
结合
两个以上Ig
C1q头部
C1q激活
C1r激活
C1s激活
补体经典途径
C1qrs
C1分子结构模式
(二)阶段II—活化阶段
第2步:C3转化酶(C4b2a)的生成 C1水解C4 →C4a +C4b C1水解C2 →C2a +C2b C4b+C2a 结合成C4b2a(即C3转化酶)
激活条件、激活过程;三条途径的主要特点和关系。 3、补体活化的调控:自身调控和调节因子的作用(C1 INH、
I、H因子等)。
4、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细胞溶解,调理作用,免疫黏附 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
本章内容
一、 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活化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第一节 补体概述
依据其起始顺序不同分为三条途径:经典途 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和旁路途径 。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病原体苷露糖残基
前
端
C1qrs
反
C4,C2
应
MBL-MSAP C4,C2
C3
旁路途径
病原体表面多糖
B因子D因子 P因子
共
C5
同
C6 C7
通
C8 C9
路
MAC组装 细胞溶解
一、经典途径 (classical pathway)
又称替代途径,不依赖抗体存在, 绕过C1、C4、C2,由附着在病原微生 物等异物表面的C3b与B因子结合。在D 因子、P因子等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 (C3bBb),继而依次激活C3,C5~C9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二、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1. 激活剂 酵母、细菌的多糖成分(LPS、酵母 多糖、葡聚糖);凝聚的 IgA、IgG4等。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控
1.自身衰变的调节 补体激活产生的中间产物极 不稳定,易自行衰变。
如C3转化酶的衰变,限制C3裂解,阻断级联反应。 C3b,C4b,C5b结合于固相才能触发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须与特定细胞的调节 可溶性的C1INH、C4bP、H因子、I因子等
MASP-2
激活过程: 1、 MASP激活 2、 C3转化酶(C4b2a)形成 3、 C5转化酶(C4b2b3b)形成
MBL反应 MBL(类似C1q结构) 结合细菌甘露糖残基,构象改变 激活MASP-2(类似活化的C1s的功能 ) 水解C4和C2 形成C3转化酶。
甘露糖苷
MBL
MASP
MASP活化 活化阶段
C4
C4b + C2
C4b2a(C3转化酶)
C4a
膜攻击阶段
C2b C3
细胞溶解
C4b2a3b (C5转化酶) C3b
C3a
C5b-C6,7,8,9n
C5
C5a
激活物 起始分子
表5-1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重点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肽聚糖、脂多糖、 病原体表面的糖 凝聚的IgA或IgG4 结构(甘露糖残 基等)
可对活性片段Cls、C4b、C3b等具有灭活作用, 抑制活化过程。
C1抑制物(C1INH):可与C1r,C1s结合,使之失去 酶的活性。
C4bp:可与C4b结合,抑制C4b与C2a的结合,抑制 C3转化酶的形成。
膜辅助蛋白(MCP):表达于白细胞,上皮细胞或成 纤维细胞的表面,促使I因子裂 解C4b,防止形成C3转化酶。
膜攻击复合物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组成:C5b678 (9)n ,其中C9分子可有12-15个 大小:10-11 nm 内径的小孔 效应: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致死量钙离子被动向胞内弥散,细胞死亡
补体膜攻击单位结构 MACs造成的细胞膜损伤
该复和物诱发C9在细 胞膜表面共聚,形成膜表 面的通道结构MACs,造成 胞膜的穿孔损伤。
膜结合调节蛋白的作用
1、 C8bp:干扰C8与C9的结合 2、 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干扰C7,C8 与C5b6的
结合抑制MAC形成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重点
细胞毒作用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炎症介质作用 清除免疫复合物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
补体系统活化 → 膜攻击复合物MAC →溶解靶细 胞(如奈瑟细菌等G-菌、异型红细胞、支原体、病毒、寄生 虫、肿瘤细胞等等)
2.调节成分:按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
3.酶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如C3a;大片段用b 表示,如 C3b。但C2例外, C2a生物功能明显。
4.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Bb;灭活片段在 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如iC3b。
三、补体的合成和理化性质
1.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2. 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少数为α或γ球蛋白。 3.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有变化可示疾病)
2. 参与成分 B、 D、 P因子、C3、C5~C9
3.激活过程: C3激活 C3转化酶(C3bBb)形成 C5转化酶(C3bnBb)形成 C3b正反馈环路
小结:旁路途径的激活几个特点:
1 含有一个C3活化的正反馈调节环路。 2 产生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 3 C1, C4 和C2不参与,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 4 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起作用
C5 10-17
C9
C5b C8
多 C5a
聚
小结:经典途径的几个特点:
1 抗原抗体特异结合活化 2 反应顺序为C1qrs-C4-C2-C3-C5-C6-C7-C8-C9 3 产生3个转化酶:C1酯酶, C3转化酶,C5转化酶 4 产生3个过敏毒素,C3a,C4a,C5a
二、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二)补体调节蛋白 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S蛋 白、 促衰变因子、膜辅助蛋白、同种限制因子、膜 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
(三)补体受体(CR) CR1~CR5、C3aR、C2aR、C4aR等。
二、补体的命名
1.固有成分:参与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发现的先后顺序,用
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1,C4,C2等。其中C1又由三个亚单 位组成,分别为C1q、C1r和C1s。其他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如B因子、D 因子、P因子、H因子等
C6C7
C
C5b
9
C8 多
聚
体
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IgM/IgG -Ag复合物
识别阶段
C1qrs
Ca++
Ca++
活化阶段
C4
C4b + C2 抗体Mg++ C4b2a(C3转化酶)
C4a
C2b
抗原
抗原
C3
<40nm﹥
细胞溶解
膜攻击阶段
C4b2a3b
(C5转化酶) C3b
C3a
C5bC-6CC67,7,8,9n
C1q
C3
C2、C4
参与的补体 C1、C4、C2、C3、 C3、C5-C9、B因 C2-C9、MBL、
C5-C9
子、D因子
MASP
所需离子
Ca2+、Mg2+
Mg2+
Ca2+
C3转化酶
C4b2a
C3bBb
C4b2a
C5转化酶
C4b2a3b
C3bnBb
C4b2a3b
生物学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 的效应阶段,感 染后期发挥作用
单一组分含量不同: 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4.固有成份间的分子量不一,其中C1q最大、D因子最小。 5.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6. 性质极不稳定,对温度、酸碱、Ca、Mg离子、震荡等 敏感, 加热56℃,30min失活。
0~10 oC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3~4d。-20℃以下可长期 保存。
概述
重点
概念
补体(Complement, C),是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 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 以及其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系统。
因其是由近40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 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并 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CP)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MBL途径)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 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依 次活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故亦 称为补体级联(complement cascade)反应。
三、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AP)
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AP):又称 MBL途径(MBL pathway),指血浆中甘露聚糖 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MBL)直接识别 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的糖结构,依次活化MBL相关 丝氨酸蛋白酶(MASP)、C4、C2、C3,形成 C3转化酶(C4b2a)和C5转化酶(C4b2a3b)的 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本章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三条途径的主要特
点,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补体经典途
径、旁路途经和MBL途径的激活过程; 了解:补体的主要理化性质,补体活化的调
控。
【教学内容】
1、补体的概念,组成和命名,补体的理化性质和代谢。 2、补体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MBL途径和旁路途经的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的效应阶段, 感染早期发挥作
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的效应阶段, 感染早期发挥作
用
补体系统激活的特点
1、激活后才具有酶活性 2、严格的级联反应 3、生物放大效应 4、可通过三条激活途径发挥生理或病理效应
①经典途径 ②MBL途径 ③旁路途径 5、在进化和抗感染中,出现或发挥作用的顺序: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
阶段I—识别阶段: 步骤1—识别单位的活化:C1酯酶的形成
阶段II—活化阶段: 步骤2—C3转化酶的形成 步骤3—C5转化酶的形成
阶段III—膜攻击阶段: 步骤4—C5b67三分子复合物的形成 步骤5—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和靶细胞溶解
(一)阶段I—识别阶段
第1步:C1酯酶的活化
IgG/IgM 与Ag结合后 暴露补体结合点 C1q与补体结合点结合 使C1r、C1s构象改变而活化 形成活性C1酯酶(C1)
实际意义: A. 抗感染; B. 自身免疫病。
激活补
体经典途 径,溶解 抗原靶细 胞
二、调理作用
Ag(颗粒性)-Ab 复合物 → C3b、C4b、iC3b → 结合于吞噬细胞CR →吞噬免疫复合物。
C3转化酶 的形成
(二)阶段II—活化阶段
第3步:C5转化酶的形成 C4b2a (即C3转化酶)水解C3 C3a+C3b C4b2a + C3b 结合成C4b2a3b (即C5转化酶)
C5转化酶 的形成
(三)阶段III—攻膜阶段:
第4步: 膜攻击复合体(C5b6789n)形成 C5a
C4b2a3b C5 C5b + C6 + C7 C5b67+C8 C5b678 + C9 C5b6789n (膜攻击复合体)细胞裂解
概述
补体的发现
1894 Bordet 发现绵羊抗霍乱 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加热 56°C 30 min 阻止其活性;加入 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其活性。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 似现象,将其命名为补体 (Complement)
Jules Bor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三、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AP)
1. 激活剂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annan-binding lectin)
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的糖结构(以甘露糖、甘露糖胺为末端糖基) MBL
2. MBL复合物 MASP-1(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1)
重点
又称传统途径或C1途径,是抗原-抗 体复合物结合C1q,依次激活C1r、C1s、 C4、C2、C3、C5~C9的级联酶促反应过 程。
重点
激活物:Ag-Ab复合物(IgG, IgM等)也称免疫复合物(IC )
IgM>IgG3>IgG1>IgG2 参与成分: C1, C2, ----C9。 激活过程:三阶段,5个步骤: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系统
补体受体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一)补体固有成分
经典激活途径:C1q、C1r、C1s、C4、C2; 旁路激活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MBL 激活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MASP;
共同末端通路:C3、C5、C6、C7、C8和C9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C1q C1r
stalk C1s
head
结合
两个以上Ig
C1q头部
C1q激活
C1r激活
C1s激活
补体经典途径
C1qrs
C1分子结构模式
(二)阶段II—活化阶段
第2步:C3转化酶(C4b2a)的生成 C1水解C4 →C4a +C4b C1水解C2 →C2a +C2b C4b+C2a 结合成C4b2a(即C3转化酶)
激活条件、激活过程;三条途径的主要特点和关系。 3、补体活化的调控:自身调控和调节因子的作用(C1 INH、
I、H因子等)。
4、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细胞溶解,调理作用,免疫黏附 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
本章内容
一、 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活化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第一节 补体概述
依据其起始顺序不同分为三条途径:经典途 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和旁路途径 。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病原体苷露糖残基
前
端
C1qrs
反
C4,C2
应
MBL-MSAP C4,C2
C3
旁路途径
病原体表面多糖
B因子D因子 P因子
共
C5
同
C6 C7
通
C8 C9
路
MAC组装 细胞溶解
一、经典途径 (classical pathway)
又称替代途径,不依赖抗体存在, 绕过C1、C4、C2,由附着在病原微生 物等异物表面的C3b与B因子结合。在D 因子、P因子等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 (C3bBb),继而依次激活C3,C5~C9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二、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1. 激活剂 酵母、细菌的多糖成分(LPS、酵母 多糖、葡聚糖);凝聚的 IgA、IgG4等。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控
1.自身衰变的调节 补体激活产生的中间产物极 不稳定,易自行衰变。
如C3转化酶的衰变,限制C3裂解,阻断级联反应。 C3b,C4b,C5b结合于固相才能触发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须与特定细胞的调节 可溶性的C1INH、C4bP、H因子、I因子等
MASP-2
激活过程: 1、 MASP激活 2、 C3转化酶(C4b2a)形成 3、 C5转化酶(C4b2b3b)形成
MBL反应 MBL(类似C1q结构) 结合细菌甘露糖残基,构象改变 激活MASP-2(类似活化的C1s的功能 ) 水解C4和C2 形成C3转化酶。
甘露糖苷
MBL
MASP
MASP活化 活化阶段
C4
C4b + C2
C4b2a(C3转化酶)
C4a
膜攻击阶段
C2b C3
细胞溶解
C4b2a3b (C5转化酶) C3b
C3a
C5b-C6,7,8,9n
C5
C5a
激活物 起始分子
表5-1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重点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肽聚糖、脂多糖、 病原体表面的糖 凝聚的IgA或IgG4 结构(甘露糖残 基等)
可对活性片段Cls、C4b、C3b等具有灭活作用, 抑制活化过程。
C1抑制物(C1INH):可与C1r,C1s结合,使之失去 酶的活性。
C4bp:可与C4b结合,抑制C4b与C2a的结合,抑制 C3转化酶的形成。
膜辅助蛋白(MCP):表达于白细胞,上皮细胞或成 纤维细胞的表面,促使I因子裂 解C4b,防止形成C3转化酶。
膜攻击复合物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组成:C5b678 (9)n ,其中C9分子可有12-15个 大小:10-11 nm 内径的小孔 效应: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致死量钙离子被动向胞内弥散,细胞死亡
补体膜攻击单位结构 MACs造成的细胞膜损伤
该复和物诱发C9在细 胞膜表面共聚,形成膜表 面的通道结构MACs,造成 胞膜的穿孔损伤。
膜结合调节蛋白的作用
1、 C8bp:干扰C8与C9的结合 2、 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干扰C7,C8 与C5b6的
结合抑制MAC形成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重点
细胞毒作用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炎症介质作用 清除免疫复合物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
补体系统活化 → 膜攻击复合物MAC →溶解靶细 胞(如奈瑟细菌等G-菌、异型红细胞、支原体、病毒、寄生 虫、肿瘤细胞等等)
2.调节成分:按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
3.酶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如C3a;大片段用b 表示,如 C3b。但C2例外, C2a生物功能明显。
4.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Bb;灭活片段在 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如iC3b。
三、补体的合成和理化性质
1.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2. 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少数为α或γ球蛋白。 3.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有变化可示疾病)
2. 参与成分 B、 D、 P因子、C3、C5~C9
3.激活过程: C3激活 C3转化酶(C3bBb)形成 C5转化酶(C3bnBb)形成 C3b正反馈环路
小结:旁路途径的激活几个特点:
1 含有一个C3活化的正反馈调节环路。 2 产生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 3 C1, C4 和C2不参与,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 4 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起作用
C5 10-17
C9
C5b C8
多 C5a
聚
小结:经典途径的几个特点:
1 抗原抗体特异结合活化 2 反应顺序为C1qrs-C4-C2-C3-C5-C6-C7-C8-C9 3 产生3个转化酶:C1酯酶, C3转化酶,C5转化酶 4 产生3个过敏毒素,C3a,C4a,C5a
二、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二)补体调节蛋白 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S蛋 白、 促衰变因子、膜辅助蛋白、同种限制因子、膜 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
(三)补体受体(CR) CR1~CR5、C3aR、C2aR、C4aR等。
二、补体的命名
1.固有成分:参与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发现的先后顺序,用
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1,C4,C2等。其中C1又由三个亚单 位组成,分别为C1q、C1r和C1s。其他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如B因子、D 因子、P因子、H因子等
C6C7
C
C5b
9
C8 多
聚
体
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IgM/IgG -Ag复合物
识别阶段
C1qrs
Ca++
Ca++
活化阶段
C4
C4b + C2 抗体Mg++ C4b2a(C3转化酶)
C4a
C2b
抗原
抗原
C3
<40nm﹥
细胞溶解
膜攻击阶段
C4b2a3b
(C5转化酶) C3b
C3a
C5bC-6CC67,7,8,9n
C1q
C3
C2、C4
参与的补体 C1、C4、C2、C3、 C3、C5-C9、B因 C2-C9、MBL、
C5-C9
子、D因子
MASP
所需离子
Ca2+、Mg2+
Mg2+
Ca2+
C3转化酶
C4b2a
C3bBb
C4b2a
C5转化酶
C4b2a3b
C3bnBb
C4b2a3b
生物学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 的效应阶段,感 染后期发挥作用
单一组分含量不同: 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4.固有成份间的分子量不一,其中C1q最大、D因子最小。 5.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6. 性质极不稳定,对温度、酸碱、Ca、Mg离子、震荡等 敏感, 加热56℃,30min失活。
0~10 oC条件下活性只能保持3~4d。-20℃以下可长期 保存。
概述
重点
概念
补体(Complement, C),是由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 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 以及其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系统。
因其是由近40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 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并 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CP)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MBL途径)
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 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依 次活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故亦 称为补体级联(complement cascade)反应。
三、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AP)
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AP):又称 MBL途径(MBL pathway),指血浆中甘露聚糖 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MBL)直接识别 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的糖结构,依次活化MBL相关 丝氨酸蛋白酶(MASP)、C4、C2、C3,形成 C3转化酶(C4b2a)和C5转化酶(C4b2a3b)的 级联酶促反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