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一、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成果和总结。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

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指出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随着全面改革的展开,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依据,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等问题,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共十三大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前进》的报告,第一次系统地展开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指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并以此为立论基础,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
和改革、建设的基本纲领,初步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报告在分析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的同时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又是不完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报告从我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情况、生产力状况、经济发展不平衡、普遍的科学文化水平、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意识形态领域中旧思想和旧习惯的存在,说明了“今天仍然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这“五个阶段”是初级阶段的五项任务,它们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远指导方针
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远指导方针是: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题,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天正式对外公布。

该决定强调,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该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
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

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清醒认识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科学论断,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

新时期2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

这些都说明,我国依然处于不发达阶段,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党在新时期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不仅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也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科学判断,它是认识和解决我国当前一切重大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制定党的纲领、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我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过程,但根据各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又可以提出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

为了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认识,鼓舞信心,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现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细化了第三步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到2010年、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

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已经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还需要解决以后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第三,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利于我们认清和抓住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科学发展观,重在用于实践、贵在抓好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发展才能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我们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新时期30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另一方面,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始终充满活力。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科学发展的道路是党领导开辟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关键在党。

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必须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水平,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必须大力加强党
的思想作风建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讨论题:
1、谈一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