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3《行程等问题》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3《行程等问题》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3《行程等问题》这一节主要讲述了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
行程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主要涉及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
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行程问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等概念,所以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到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
概念,掌握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学生能够发现行程问题的规律,学
会画图表示行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
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行程问题的规律和画图表示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行程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
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和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行程问题的规律和画图表示方
法。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解决
行程问题的方法。
通过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来进行。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回答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
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反思中,我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知识点儿整理:
1.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等概念。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路程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经过的时间。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v=s/t来表示,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行程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画图表示、列出
方程和找出规律等。
通过画图表示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列出方程可以数学化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找出规律可以总结出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4.行程问题的规律:行程问题的规律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相
遇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不同的起点同时出发,最后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追及问题是指一个物体从起点出发,另一个物体从稍后的起点出发,后者追赶前者的问题;相遇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一方面要相遇,另一方面又要互相追赶的问题。
5.画图表示方法:画图表示方法是通过图形来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
常
用的图形有条形图、折线图和曲线图等。
通过画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6.实际问题的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找出关键
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和检验。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将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求解得到答案,并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7.行程问题的应用:行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交通运输、
运动比赛和工程设计等。
通过解决行程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领域的知识。
8.数学思维的培养:解决行程问题需要运用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数学思
维方法。
通过解决行程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行程问题时,要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
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解决方法,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10.学习兴趣的激发:行程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更好
地解决行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步作业练习题:
1.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华每分钟
走50米。
问:
(1)他们相背而行,5分钟后他们相距多少米?
(2)他们相向而行,5分钟后他们相遇吗?如果相遇,他们相遇时
相距多少米?
(1)他们相背而行,5分钟后他们相距 = (60 + 50) × 5 = 550米。
(2)他们相向而行,5分钟后他们相遇,相遇时相距 = (60 - 50) × 5 = 50
米。
2.一辆火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
在了离目的地15公里的地方。
火车修好后,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行驶。
问火车最终到达目的地需要多长时间?
火车行驶了3小时,所以已经行驶了 60 × 3 = 180公里。
修好后,火车以80
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还需要行驶15公里,所以需要的时间是 15 / 80 = 0.1875
小时,即 0.1875 × 60 = 11.25分钟。
所以火车最终到达目的地需要 3 + 11.25 =
14.25小时。
3.甲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乙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
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相向而行。
问:
(1)如果他们相遇后,甲车还需行驶10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他
们相遇时距离目的地多少公里?
(2)如果他们相遇后,乙车还需行驶20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他
们相遇时距离目的地多少公里?
(1)设他们相遇时距离目的地x公里,根据相遇时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
等于总路程,有 (40 + 60) × t = x + 10,其中t是他们相遇所用的时间。
解得 t = (x + 10) / 100,由于甲车在相遇后还需行驶10公里,所以甲车行驶的时间是 (10 / 40) × 60 = 15分钟,所以他们相遇时距离目的地 x = 15 × 40 - 10 =
550公里。
(2)设他们相遇时距离目的地x公里,根据相遇时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
等于总路程,有 (40 + 60) × t = x + 20,其中t是他们相遇所用的时间。
解得 t = (x + 20) / 100,由于乙车在相遇后还需行驶20公里,所以乙车行驶的时间是 (20 / 60) × 60 = 20分钟,所以他们相遇时距离目的地 x = 20 × 60 - 20 =
1180公里。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
乙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
他们出发后20分钟相遇,然后继续行驶,甲到达B地用了40分钟,乙到达C地用了30分钟。
问A、B、C三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甲从A到B用了40分钟,所以AB之间的距离是 80 × 40 = 3200米。
乙从A
到C用了30分钟,所以AC之间的距离是100 × 30 = 3000米。
由于甲乙相遇后,甲到B、乙到C的时间比是4:3,所以相遇点到B、C的时间比也是4:3。
相遇后甲到B用了4/7 × 20 = 17.14分钟,乙到C用了3/7 × 20 = 8.57分钟。
所以BC之间
的距离是 (80 + 100) × 8.57 = 1914米。
因此,A、B、C三地之间的距离是 3200 + 1914 = 5114米。
5.一辆自行车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后,速度下
降到8公里/小时。
问:
(1)自行车在前30分钟内行驶了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