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专题强化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专题
强化训练
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5,AB=8,D为底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DE⊥AC,DF⊥BC,垂
足分别为E,F,则DE+DF=10.
2、在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
长的最小值为8cm。
3、将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OAP按图示方式,沿x轴正
方向连续翻转2019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4,…,P2007的位置。
P1的坐标为(1,0),P3的坐标为(-1,0),P50的
坐标为(0,-1),P2019的坐标为(1,0)。
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CB,F
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
终保持AD=CE。
连接DE、DF、EF。
1)证明△ADF≌△CEF。
首先,AD=CE,AF=BF,因此△ADF≌△BDF,
△CEF≌△XXX。
又因为BF=EF,所以△BDF≌△XXX。
因此,△ADF≌△CEF。
2)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为AD=CE,所以DE=DF。
又因为AF=BF,所以
EF=2DF。
因此,△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5、在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
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B和沿
CA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
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
2)若蜗牛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
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所示,蜗牛爬行过程中∠CQE的
大小条件不变,证明∠CQE=60°。
3)如果将原题中“沿着CA向A爬行”改为“沿着BC的延
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则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
6、如图1,若△ABC和△ADE为等边三角形,M、N分
别为BC、CD的中点,易证:CD=BE,△AMN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绕A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CD=BE仍
然成立。
因为△ADE与△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E。
又因为MN是BC、DE的中线,所以MN=1/2BC=1/2DE。
因
此,△AMN与△XXX相似,所以∠AMN=∠BME。
又因为
MN=ME,所以△AMN与△BME全等。
因此,AN=BM,所
以CD=BE。
2)当△ADE绕A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XXX不是
等边三角形。
当AB=2AD时,△ABC与△ADE的面积之比为3:1.因此,△AMN与△ADE的面积之比为1:9.因此,当AB=2AD时,
△XXX不是等边三角形。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则经过1秒后,△BPD与△CQP全等。
因为△BPD和△CQP都是直角三
角形,且它们有一条边BP是共边的,另外一条边PD和CQ
分别平行且相等,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它们必定全等。
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则根据题意可得:
$$\frac{BP}{v}=\frac{CQ}{v-PQ}$$ 因为△BPD和△CQP全等,所以:$$\frac{BP}{PD}=\frac{CQ}{PQ}$$ 将BP和CQ代入上式,得到:$$\frac{PD}{v}=\frac{PQ}{v-PQ}$$ 化简后得到:$$PQ=\frac{v}{2}$$ 所以点Q的运动速度为原来点P的一半时,△BPD和△CQP全等。
3.设点P和点Q相遇时在△ABC的边AC上,此时点P
和点Q的运动距离相等,即:$$AP+PC=CQ$$ 由于点P和点
Q的速度比为1:2,所以点Q运动的时间是点P的两倍,即:$$\frac{CQ}{v}=\frac{2AP+2PC}{v}$$ 化简后得到:
$$AP+PC=\frac{1}{3}AC$$ 所以点P和点Q第一次相遇时在边AC上,且此时它们离点A的距离为边AC的1/3处,所以它们相遇的时间为:$$\frac{AP}{v}=\frac{AC}{3v}$$
4.当m=n时,矩形AOBC是正方形,此时点E在边OB 的中点,EF垂直于OB,所以△AEF是直角三角形,且
AE=EF,所以EF=AE。
当m≠n时,点E在边OB的中点时,EF垂直于OB,所以△AEF是直角三角形,且AE≠EF,所以EF≠AE。
当点E在边OB以外时,EF与AE的长度差会更大,所以EF≠AE。
所以只有当点E在边OB上时,才有可能使EF=AE。
此时EF和AE都等于矩形的一条对角线的一半,即:
$$AE=EF=\frac{\sqrt{m^2+n^2}}{2}$$ 所以当m≠n时,边OB 上存在点E使得EF=AE,当且仅当m和n满足:
$$m^2+n^2=8mn$$
5.因为AB=AC,所以∠BAC=60°,根据正弦定理可得:$$\frac{BD}{\sin\angle BAC}=\frac{AD}{\sin\angle ABD}$$ 代入数据可得:$$BD=\frac{AD\sqrt{3}}{2}$$ 因为BD=BC,所以BC也等于$\frac{AD\sqrt{3}}{2}$。
因为AD=AE,所以
△A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AE=60°,所以∠BCE=120°-
∠DAE=60°。
所以当点D在线段BC上时,∠BCE=60°。
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时,∠XXX是一个定值60°,
∠BAC也是一个定值60°,所以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固定的,即∠XXX∠BAC。
12、题目描述: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cm,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
求
当△PBQ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运动时间t以及四边形APQC的面积y与t的关系式。
若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三分之二,求出相应的t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题目描述: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cm,线段
MN在边AB上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运动,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
求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恰为矩形时
的t值以及该矩形的面积,以及四边形MNQP的面积S随运
动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14、题目描述:在Rt△ABC中,∠C=90°,AC=12,
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位
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
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
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
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
求四边形PCQD的面积y与t的函数关系式,以及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
梯形。
判断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
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在三角形ABC中,角C为直角,AC=4cm,BC=5cm,点
D在BC上,且CD=3cm。
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
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
过点P作
PE∥BC交AD于点E,连结EQ。
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
1) 求AE、DE的长度的代数式。
解:由于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3cm。
又因为AE∥BC,所以三角形APE与三角形ABC
相似,即PE/BC=AP/AB,即PE/5=1-x/3,解得PE=5-5x/3.同
理可得DE=4-4x/3.
2) 求△EDQ的面积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解:由于AE∥BC,所以∠AED=∠ABC=C,又因为
PE∥BC,所以∠APE=∠ABC=C,因此△APE与△ABC全等。
又因为EQ∥BC,所以△EDQ与△ABC相似,即
DE/BC=DQ/AB,即4-4x/3=DQ/3,解得DQ=4+x。
因此
△EDQ的面积为(1/2)×DQ×EQ=(1/2)×(4+x)×(5-5x/3-
3)=(5/6)x^2+(7/6)x+2/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3.
3) 求△EDQ为直角三角形时的x值。
解:当△EDQ为直角三角形时,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EQ^2+DQ^2=ED^2,即(5-5x/3)^2+(4+x)^2=3^2,解得x=1.因
此当x=1时,△EDQ为直角三角形。
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BC=5cm,
AB=12cm,CD=6cm,点P从A开始沿AB边向B以每秒3cm 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向D以每秒1cm的速度
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
终点时运动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秒。
1) 证明当t=2时,四边形APQD是平行四边形。
解:当t=2时,点P到达B点,点Q到达D点。
此时
AP=6cm,AQ=4cm,因为AB∥DC,所以AP∥DQ,AQ∥BP,即四边形APQD为平行四边形。
2) 判断PQ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
若能,求出当t为
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PQ不能平分对角线BD。
因为BD的中点为O,且
AO=6cm,OD=2cm,所以BO=5cm,即BD不是PQ的中垂线,因此PQ不能平分BD。
3) 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解:由于△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所以
∠DPQ=∠DQP,又因为AD=BC,所以∠ADP=∠BCQ,因此△ADP与△BCQ全等。
设PQ的交点为E,则AE=3t,
CE=t+2,根据△ADP与△BCQ全等可得BE=3t+5,DE=2t+1.由于△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所以DE=DP,即
2t+1=3t-6,解得t=7.因此当t=7时,△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