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血清酶类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其升高的幅度与运动量、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及 骨骼肌所含的酶量有关。 5.妊娠 胎盘组织可分泌一些酶进入母体血液,如耐热ALP、 LD、LAP和ALT(少数)等,引起血清中这些酶活性升 高。 6.其他 一些酶活性与体重、身高的增长、体位改变、昼夜变 化及家庭因素有关。
酶的区域化分布
血清酶
符号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谷氨酰转移酶 5-核苷酸酶 单胺氧化酶 -淀粉酶 脂肪酶 谷氨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胆碱酯酶 山梨醇脱氢酶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肝硬化
ALT增高程度与肝硬化的活动度和肝组织炎症改变及肝细胞损害 程度相一致。对ALT进行监测有助于对肝硬化病情的判断。若是 静止性肝硬化,则ALT维持正常 ;肝硬化病人的转氨酶出现较大 幅度的升高,提示病情可能发展成活动性,须引起警惕。
肝癌
80%—90%肝细胞都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在早期,ALT是否 增高主要决定于肝硬化的活动程度。若是静止性肝硬化,则ALT维持正常, 因为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并没有坏死破坏,ALT没有释放出来,因此, ALT没有升高,或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
(六)在诊断肿瘤中的应用
具有器官特异性的有ACP及其同工酶、ALP及其同工酶、γG
T及其同工酶、AFU、AMY及其同工酶、LPS等;非器官特 异性
的有ALT、CK同工酶、ALD同工酶、LD同工酶等。
在肿瘤发生、发展及组织癌变过程中,与细胞正常分化、增 殖功能有关的酶或同工酶活性下降,并出现肿瘤组织中的同 工酶升高。
血清酶的生理变异
1.性别 少数酶如CK、ALP及GGT等有性别差异,与血清酶的 来源组织有关。
2.年龄 血清酶的活性随年龄而变化,ALP和GGT到老年时可有 轻度升高。年龄差异也见于同工酶。
3.进食 过量饮酒可使血清GGT明显升高。 4.运动 多种血清酶活性升高,如CK、LD、AST、ALD和ALT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脂肪肝、肝癌、
肝硬变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胆结石、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2)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力衰竭、脑出
血等。
(3)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4)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菸肼、
苯巴比妥、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测定
[测定方法]
一、速率法(连续监测法 ) 参考方法
L 门冬氨酸 酮戊二酸ASTL 谷氨酸 L 草酰乙酸 L 草酰乙酸 NADH H MD L 苹果酸 NAD
NADH在340nm处有特征吸收峰,连续监测NADH消耗引 起的340nm吸光度变化,根据340nm处吸光度下降速率(- △A/min)计算AST活性
ALT速率法测定中酶偶联反应式为:
ALT
L-丙氨酸+α-酮戊二酸 L-谷氨酸 + L-丙酮酸
LD
丙酮酸 + NADH + H+
L-乳酸 + NAD+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上述偶联反应中,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呈正比,可在340nm检测 吸光度下降速率。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的活 性浓度。
(二)赖氏比色法
L-天门冬氨酸 + α-酮戊二酸
AST ↔ 草酰乙酸 + L-谷氨酸
自发↓脱羧 丙酮酸
[参考区间]
速率法:8~40 U/L(反应温度为37℃,试剂不含P5P)
赖氏比色法: 8~28卡门单位(反应温度为37℃)
[临床意义]
1.AST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在心肌细胞内含量最 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在发病后6~12h 之内显著增高,在48h达到高峰,约在3~5d恢复正常。
ALT AST CK LDH ALP ACP -GT 5-NT MAO AMS LPS GLDH ICD CHE SDH OCT LCAT
来源
肝、肾、心 心、肝、骨骼肌 骨骼肌、心、脑 心、肾、骨骼肌、肝、肺 小肠、胎盘、肝、肾 前列腺、红细胞、血小板 肝、胆、肾、小肠 肝、胆道 肝、肾、脑 胰、唾液腺 胰 肝 肝、胎盘、心 肝 肝 肝 肝
细胞酶
存在于细胞内进行物质代谢的酶。随着细胞的不断更新或破坏可少 量释入血液。 当其大量出现于血清中时,提示酶的来源组织细胞受损,最常用于临 床诊断。
二、酶活性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由于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所以酶活 性的测定用于消化系统、心血管、骨骼、肌肉、 肾等器官和组织的疾病与恶性肿瘤的诊断。
程度的判断。
(二)在诊断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用于诊断心肌梗死的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CK-M B和
α-HBD。 AST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中,但在心肌中含量最多。 LDH是低度特异性酶,LDH1在心肌中含量最高,
LDH2酶活性>LDH1 当心肌梗死时,LDH1>>LDH2 CK-MB在诊断心肌梗死最佳的血清酶指标。 当心肌梗死时,CK-MB可增高10~25倍。 m-AST(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心肌梗死并发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正比关系。
及时分离血清(血浆):
静脉采血后,必须在1-2h内及时离心,将血清与血细 胞、血凝块分离,以免血细胞中的酶通过细胞膜进入 血清而引起误差。
尽量用血清标本:
大多数抗凝剂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酶活性,临床上除非测定 与凝血或纤溶有关的酶,一般都应以血清作为首选测定标本。
及时测定,如不能及时测定,应放入冰箱保存(但有些标 本不能冷冻)
方法评价
1. 操作简便,易于普及,能较好反映酶的真实活性。故卫生 部临检中心建议国内无条件使用连续监测法的单位使用赖 氏法。
2. 不适用自动分析仪;试剂稳定性差,底物缓冲液不易保存 (易长菌); 反应中丙酮酸生成量与ALT活性不能呈现良好的 线性关系,这是赖氏法的最大缺陷。
(二)速率法
转氨酶的测定多用比色法,以赖氏法最常用。目前, 国内外实验室多采用连续监测法进行测定。
L 丙氨酸 酮戊二酸ALTL 谷氨酸 丙酮酸
试剂与器材
1、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2、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 3、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4、底物缓冲液 5、1.0mmol/L2,4-二硝基苯肼溶液 6、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7、2mmol/L丙酮酸标准液 8、器材 试管、恒温水浴箱、刻度吸管、微量移液器、
一、血清酶的来源
血浆特异酶
在血浆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称为血浆特异性酶,亦称血浆功 能性酶。多数由肝脏合成并以酶原形式分泌入血,在一定条件下被 激活起作用。 与凝血有关的酶或酶原:ChE、铜蓝蛋白及脂蛋白脂肪酶等。
外分泌酶
由外分泌腺合成并分泌进入血浆的酶称外分泌酶,参与食物的消化过 程,正常血液中含量很少。 包括P-AMY、胰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标本(血清或血浆)
临床酶学测定酶之前,标本还要经过采集、分离和储存等一系列处理过程。 而酶在血中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血液离开机体后还会有一定变化。 因此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测定值的变化。
标本应避免溶血:
大多数酶在血细胞中的含量比在血浆中高得多 ,少量 血细胞的破坏就可能引起血浆中酶明显升高。如红细胞 内的LD、AST和ALT活性分别较血清中高150、15和7 倍左右,故测定这些酶时,样品应避免溶血。
分光光度计、坐标纸。
实践步骤
加入物(ml)
测定管
对照管
血清
0.1
0.1
底物缓冲液
0.5
-
混匀,在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30min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5
0.5
底物缓冲液
-
0.5
混匀后,置37℃水浴保温20min,每管加入0.4mol/LNaOH5.0ml,混匀, 室温
放置5min,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05nm处,以蒸馏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
转氨酶
A-NH2+B
A+B-NH2
其中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两
种最为重要,它们催化机体内氨基酸的转氨基反应:
ALT L-丙氨酸 + α-酮戊二酸 ↔ 丙酮酸 + L-谷氨酸
AST L-天门冬氨酸 + α-酮戊二酸 ↔ 草酰乙酸 + L-谷氨酸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 [测定方法] 一、赖氏比色法 原理
ALT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肝炎
ALT急性明显升高,常达200U以上,病情较重者可达400-600U以上, 甚至更高,个别重型病人甚至可超过1000U。ALT越高,肝脏细胞损害越 严重。
慢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ALT持续轻度升高几十或100U以上(100~ 200U)
重型肝炎
•由于肝细胞发生大量变性,坏死,使ALT大量进入血液,因此,ALT 迅速升高,高达数百~1000U以上,如果ALT含量越高,上升越快, 说明肝细胞坏死严重,病情进展也越快。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生产ALT的能力 丧失,这时血液中的ALT降低,但是黄疸却持续升高(胆红素上升), 这种现象即所谓“酶胆分离”,往往提示病情正在恶化,常是肝坏死征 兆。
2.血清中的AST也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 AST的升高,有时可达1200卡门单位,中毒性肝炎还可更高。
3.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的轻度 增高。
AST/ALT比值大小有助于临床判断肝病严重程度
➢ 肝细胞中的总含量: 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 内) ➢肝细胞轻度损伤时主要是胞浆酶释放出来,血清中ALT>AST;而肝细 胞重度损伤时胞浆酶、线粒体酶均释放出来,血清中AST>>ALT;随 着肝病由轻变重,AST/ALT的比值就由<1变为>1
[参考区间]
速率法: 男性:5~40 U/L 女性:5~35 U/L
[临床意义]
ALT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尤以肝细胞中含量最 多,其次是肾脏、心脏及骨骼肌,通常只有极少量释放入 血液,所以血清中此酶的活力很低,当这些组织病变时, 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酶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清 中该酶活力显著增高。
(三)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酶有AMY及其同工酶、 LPS(脂肪酶)等。 均来自胰腺泡的分泌。 AMY 在急性胰腺炎时,显著升高。 注意:伴有高血脂的急性胰腺炎和静止性胰腺炎时,AMY
活性正常。 LPS 在诊断胰腺炎特异性较高,但尿液中检测不到LPS。
(四)在诊断骨骼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范围:5~25卡门单位
注意事项
1.血清ALT在室温(25 ℃ )可以保存2d,在4 ℃冰箱可保存2 周,在-20 ℃可保存1个月。
2.严重脂血、黄疸、溶血血清可增加测定的吸光度。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血中因含有大量酮体,能与2,4-二硝 基苯肼溶液作用呈色,引起吸光度增加,因此,此类标本应 做对照管。
(一)在诊断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肝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这是由于肝细胞中含有 最丰富的酶类。
肝酶谱:AST、ALT、GGT、ALP、TP、ALB、GLB、 TBILI、DBILI、IBILI、CHE
主要是用来判断有无肝实质细胞损伤、肝内外胆汁淤积等肝胆 疾病。 ALT被认为是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CHE在急性肝炎、肝硬化、农药中毒时,可降至正常30%~50%。 GGT、ALP等酶主要用于胆道疾病特别是胆道梗阻时的临床诊断。 单胺氧化酶(MAO)是结缔组织中的酶类,其活性测定可用于肝纤维化
• 为防止酶蛋白变性 ,一般至少应在血清分离后的当天进行测定,否
则应放冰箱冷藏
• 有些酶如LD及其同工酶(LD4和LD5)在低温(特别是20℃冰冻)可引起不
可逆性失活,反而不如室温稳定(“冷变性”)。
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氨基转移酶又称转氨酶,在机体内多达60余种,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 肌、肾、脑、胰、肺、白细胞、红细胞中。
ALP 是各种骨骼疾病最重要的酶学诊断指标 当发生骨骼肌疾病时,特别是成骨肉瘤、畸形骨炎,可 分别增至正常的45倍与30倍。
(五)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ACP(碱性磷酸酶)用于诊断前列腺疾病,特别是诊断前列腺癌 的最重要指标。
主要分布于前列腺、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年男子血清中 1/3~1/2的ACP来自于前列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