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人读后感(一)
情人,若只是一种欲望交流意义上的情人,会简单也肤浅的多。

若已经关乎灵魂上的东西,就变得复杂和不好收拾了。

欲望本身不是真正的痛苦,是欲望被人赋予道德意义上的评判,道德一旦否定某些事,就痛苦甚至令人绝望。

早熟的杜拉斯在15岁那年,站在湄公河一条渡船上,船的旁边有一辆黑色的轿车,这位比她大12岁的华裔男子主动送她去学校,于是故事开始。

他们在一座单间公寓私会,她奉献她的童贞,之后常在此幽会。

男人疯狂的爱着她。

第一次,她对他说:我另可让你不要爱我。

即便是爱我,我也希望你像和那些女人习惯做的那样做起来。

对她而言,她需要的是他的钱,而已。

这个安然的女人生活在如此怪异扭曲的家庭背景下,一个绝望病态的母亲,一个嗜赌如命可怖的大哥哥,一个“什么都不理解而什么都怕”的小哥哥。

母亲如此羞耻与她女儿的不堪行为,却满足于女儿这种方式下的金钱供应。

人生不只是如初见,过程只是为结局做铺垫。

中国男人最后与素未谋面的中国姑娘结婚,作为情人的她也是结了婚、生育、离婚并开始写作。

当她已经老了,这个男人对她说: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我享受绝望的东西,它有无力之感,变得凄美,它不再落入世俗的冷眼旁观之中,好像绝望的事情本身已经为此付出代价,甚至超乎那种代价了。

语言很破碎、随意,就像破碎、随意的灵。

但是这一切又不是失控的,似乎增添了很多维度。

不用投以同情或绝望的目光对情人,情人将人之性欲释放出来,把羞耻刺穿剥落交给爱情。

罪恶是可以被善所包容。

人回归到原本可以获得的欢乐之中。

“吻在身上,催人泪下。

流泪哭泣竟是对过去、对未来都是一种安慰。

”“他呼吸着她的面容。

他呼吸着眼前的一个孩子,他两眼闭着呼吸着她的呼吸,吸取她身上发出的热气。

”“他怎么说,就让他照他所说的去做,去寻求,去找,去拿,去取,很好,都好,没有多余的渣滓,一切渣滓都经过重新包装,一切都随着急水湍流裹而去,一切都在欲望的威力下被冲决。


矛盾只是矛盾,似乎不会溶解不会顺应规律循环。

的确,这种爱情很新,很强烈,强行的现世力量,打破的只是爱情的形式,却内化了爱情的内容。

小小的情人是个爱玩火自焚的人,厚颜无耻和纯洁无暇都是内涵。

按照她的绝望,我也只是短暂寻找一点虚妄的情欲。

情人读后感(二)
昨天看完了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情人》,感觉整本书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情感故事.没有千折百回的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亦没有精彩华丽的语言,因它的平淡无奇,这本书曾被我几度搁起,薄薄的页数十来天才得以读完.
可是,由于两人家境背景的悬殊,最终两人还是劳雁纷飞,各奔西东.作者在描写少女对待华裔少爷的感情和态度时,语气平淡乃至淡陌,这种淡陌,我理解成是
作者的超然和淡定,在这种超然和淡定的背后,我看到了她对这段无望爱情的深深地无奈和恋恋地不舍.毕竟,他是第一个带给她温暖,体贴和爱情的人,也是后来带给她切肤之痛的人.
联想到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情,有希望的,没希望的,轰轰烈烈的,平淡无奇的,只要是赋予真心,认认真真的爱了,无一例外会让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情人读后感(三)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仅仅几句话的开端就把我吸引住了,不太喜欢看外国的作品,因为翻译者已经按照自己的感觉把作者原来的情感改变。

而《情人》的开端被杜拉斯寥寥几语诠释的深厚而浓烈。

自此喜欢情人,喜欢杜拉斯。

《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至少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

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浓厚的自传色彩,不同凡响的爱情叙述,使杜拉斯成为当代法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小说《情人》以一个法国少女与中国少爷在越南西贡偶遇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它通篇渲染了一种疯狂而悲绝的爱情,蕴藏了生命最大的激情。

她在引导着读者进入一个生活与艺术交织的空间,领略着异国情调,承受着生命中最沉重、最美好的压抑……在充满黑色的情绪流淌中,最为重要的是她突然就唤醒了你的记忆,往昔的一切如花朵在脑海里开放出绚丽的姿容。

这里记录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的经历,特别是在黑夜降临的时候,我们正在沉睡,这种经历就像无声的音乐,覆盖了我们赤裸而美好的肉体,在心灵的底层静静地睡着。

我们以自己苍白的经历,去呼应着来自《情人》里“冻结在那冰块里面”的救援之声。

我需要他的钱为卧病在床的母亲治病,我需要他的钱供荒淫无耻的大哥寻欢作乐,我需要他的钱改变这穷困潦倒的家。

这位黄皮肤的情人带着我
们全家人,去上高级餐馆,去逛夜总会,满足我们可悲的虚荣和自尊。

我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怪异扭曲的家庭中,纯朴、刚强却被世人欺骗,最终绝望的母亲;残暴丑陋、恶魔般的大哥;倍受屈辱而默默忍受的小哥哥。

他们虽然瞧不起我的中国情人,极力反对他,却无耻地以我的肉体作交易,满足他们的金
钱欲望。

我的爱,从做童妓的时候就被人偷走了。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幽会,尽情地满足情感和欲望的需要。

但这段感情终究还是一段感伤绝望的爱情。

我不能战胜肤色和民族的偏见,不得不离开印度支那,回巴黎定居。

他也挣脱不了几千年封礼教的羁绊,不得不尊从父母之命,与一位素未谋面的中国姑娘结婚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婚、生育、离婚并开始写作,他和他太太来到巴黎并给我打了电话。

他说他和从前一样,还爱着我,他不停止对我的爱,他将爱我,一直到死……
杜拉斯在道德上是反对派,在既定的社会规则安排之外去占卜自己的命运,不仅是行动上的,不是被迫的,而是毫不费力地抛除道德的心灵枷锁,以自主的思考自决地审视内在的欲求,采取自觉的行动。

从个人生命欲求的角度发现现实思想规则、行为规则的冲突。

深刻的角色特征成为小说突破文本局限唤起广泛反应的内在要素。

《情人》中叙述者“我”与其类同幻象的相互认同,及在其它作品中的不断认同,构造出社会背景中的道德张力:“这位夫人和这个戴平顶帽的少女都以同样的差异同当地人划分开。

她们两个人都是被隔离出来的,孤立的。

是两位孤立失群的后妃。

她们的不幸失宠,咎由自取。

她们两人都因自身肉体所富有的本能而身败名裂。

她们的肉体经受所爱的人爱抚,让他们的口唇吻过,可以为之而死的死也就是那种没有爱情的情人的神秘不可知的死。

问题就在这里,就在这种希求一死的心绪。

”(王道乾译)异样的道德意识产生于这样的道德环境,只要这样的道德环境还在带来痛苦,文本中另类的道德便有它存在的意义。

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断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象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

” 思考?回忆? 否定的道德曾经预示了爱情的不可能性,可真切的爱的感觉将预示新的道德的可能性,作者用道德心理将自我与社会联结起来。

抛弃道德的庇护是为了抨击社会中的虚伪,抗争一种压抑人的伪善。

观照了道德主体与道德环境,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中体现的道德心理的意蕴。

杜拉斯以非常平静的语气讲叙道德边缘地带人们的生活。

矛盾仅仅是矛盾,痛苦仅仅是痛苦,没有对错,只有善对人们造成的摧残,恶却使人们回归精神安宁的历史。

人们没有思考,只有记忆,没有反抗,只是自然而然地行动,因为不曾思考,所以不曾屈服。

传奇式的恋情沾染着深深的悲剧色彩,却又那么纯洁动人,不带有任何理性因素,就是那样一种一旦开始就要不可遏制地进行下去的爱情,快乐而无害,爱是无辜的,却被社会不容,被道德谴责。

权势、歧变、
战争,它们设定一套道德凌驾在真情实感之中,有这样一些无知的人坚持自己的真情实感,它们的真诚意味着对道德的重新设定。

从人的需求、人的尊严的
角度来设定道德,还是从社会、从政府的角度来设定道德,这是产生冲突的症结所在,这里可以自然地引出是人具有终极的意义还是道德具有终极的意义的问题。

我想,杜拉斯一定是同意前者,并且将悲剧之美赋予那些与主流道德不合的人物,以历史性的追求来展示对道德的另外一种理解。

审视社会以及形成社会的文化。

杜拉斯的小说中,社会作为与个体保持距离的背景,只是一些流淌不已的概念,从不表明自己的独特之处,外界之物都是历史地存在,象时间一样不能区分,不可阻挡。

情人读后感(四)
除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记忆中很少读法国作家的作品吧,这两周抽时间读完了杜拉斯的《情人》一书,虽不甚明白,但终究还是稍有体会。

正如译者所言,杜拉斯的作品是深涩难懂的,时间空间人物的转换过快,往往使得读者迷惑而不知其所言何物。

我已经老了。

简单的开头,却不知承载了多少岁月的沧桑,世事的煎熬,容颜的摧残;又不知有多少的自悦自喜,心醉神迷,流连忘返,恐怕只有杜拉斯自己能够明白其中的滋味吧。

冷漠的母亲,贪婪的大哥,懦弱的小哥,绝望是那么的彻底。

然而,终有一天,她遇见了自己的情人,自己也不清楚到底存不存在爱情的情人,只是知道,她需要他,而他也需要她。

当白日已尽,他们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慰藉;有时,她会莫名觉得眼前这人像是自己的父亲,但就是这样他们彼此拥有。

可是后来,他们不能在一起。

港口消失了,接着,陆地也消失了。

航船横越大洋,她最后还是走了。

再后来,经历几次结婚,生孩子,离婚;最后,他带着他的女人来到巴黎。

他给她打来电话,她一听声音,就听出是他。

他说:我仅仅想听听你的声音。

她说:是我,你好。

后来他不知道和她再说什么。

故事到此为止,仅此而已,你不知还会发生什么,但那不重要了,是吧?毕竟往事已成追忆。

总体来说,小说大多关于爱情、死、希望这些观念。

没有爱的爱情,爱的对象便变成了“物”。

“继而引出极度的痛苦,深可悲戚的情景,而运笔又偏于枯冷,激情潜于其下,悲剧内容既十分沉重又弥漫全篇,很是低沉悲伤。


情人读后感(五)
尽管心中有千般不愿,我最终无法否认,《情人》正如它的包装,是一本“穿越”形式的“言情小说”。

可这是一本怎样的“言情小说”啊!当我还年轻的时候,也以为爱情就是琼瑶,席绢,就是杨过与小龙女,罗密欧与朱丽叶。

男女主人公历尽磨难终于彼此牵手,开始幸福的生活,或者死。

又是怎样一种“穿越”呢?
当随处可见纯情少女落入古代,全知全能呼风唤雨,顺手推倒个把心仪的英雄,谁也不会觉得把推倒的对象替换成“诸葛亮”就会更了不起吧。

游尘和诸葛亮。

他们没有历尽艰辛只为和对方在一起。

事实上,她以玄幻的方式直接空降到诸葛亮的身边,并迅速和他产生了“暧昧”——容我称其为爱情,总之一切顺利得不像小说。

目标若是成为诸葛亮的妻妾,开始幸福的生活,这故事很快就可以结束啦。

可它才刚刚开始——原来爱情,只是这个故事的起因。

那后来呢? 后来却是真实的。

真实得让每个读者都认为,作者的确活过那个年代,作者就是在死后又返回现代的那位游尘。

游尘和诸葛亮相爱了。

正如诸葛亮为汉国献出一生,这个女孩也把自己的一生如数交给了他。

最开始,她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她花费许多时间把自己变成一个古人。

而后她学会了武艺,学会了政务……她学习乱世中的一切,逐渐得以成为诸葛亮的一根手指,一条臂膀——大汉丞相诸葛亮更需要这样的情人吧。

她替他周旋在每一个地方:沙场上案牍间,唯独没有适合发生浪漫的地方。

不是不能嫁,不是不想嫁。

但在如山的国事面前,就连为他洗衣做饭,都只是奢侈的想象。

游尘,这个聪明逗趣的女孩儿,当然不是生来就适合做这些事情的,可她用自己的方式,把一切都做好了,叫诸葛亮怎能不爱呢? 大汉丞相诸葛亮,却不是一个谈情说爱的人。

再后来他们都老了,皱纹爬满他们的面孔。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她分明知道完整的历史,却终究无从改变一丝一毫。

再后来他们都死了,他留下了名字,她没有。

当爱情成为起因,结果就惟有面对真实。

为爱而死有什么难?难的是为爱而活,一生苦心经营。

那些口称“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人们,怎知吉言背后暗示着多少酸甜苦辣。

那些把爱情当作结局的言情小说,想过人心反覆世事难料,会有个连作者也无法驾驭的隐藏结局吗? 因为太真实,所以太多情。

哪怕对言情小说麻木,哪怕旧版《情人》已看过多次,我相信你仍然会被新版《情人》深深打动。

你会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个世界,和游尘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爱,以及最重要的:一起作为。

你会深深地感到:即使是英雄辈出,精彩纷呈的三国乱世,也遮掩不了这一段真实如璞玉的爱情,它散播着最美也最久远的光辉。

整篇文章展示着一种压抑的基调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对生命和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失望.爱不一定给人带来
快乐爱往往无间痛苦的原因.如:母亲对大儿子的溺爱.这种不公平的爱给弟弟妹妹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儿时少年时的生活环境会给一个人今后生活观念带来定格般的影响会很自然地产生心理畸形.一部成功的作品来自作者的真实生活作者的多部小说都是以二三十年代的印度支那为背景.也正是作者少年时的真实生活环境.小说本身是记忆中的画面和片断不断穿插而形成的这种支离破碎的叙事方法刚好反映了离经叛道爱情当事人的极度痛苦文章表达的枯冷表现了这种生活的低沉悲伤压抑.让我想起另一部小说<洛丽塔>两部小说改编的影片拍摄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低沉炎热压抑吸毒一样无法自拔每次快感后的悔恨.
情人读后感(六)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著。

读完后有点茫然,并不能完全读懂。

外国名著翻译成中文总是让人读起来感觉有点涩,不是原汁原味儿。

书名为《情人》,却不是以爱情为主要线索。

我看到一个女人对于女人本身、对于成长、对于遗忘、对于爱情、对于孤独、对于生活、对于死亡、对于永恒、对于荒诞的见解。

小说的开头写到:我已经老了。

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 这样的开头让人感觉到法国特有的浪漫忧郁的气质,让人感觉到作者自传的真实性,却又让人如此的绝望。

回忆中的往事,清晰与朦胧、真实与虚幻,交织一起,汇集而来。

欲望与激情,附于肉体便存在,否之便不存在。

故事的色泽就像是印度潮湿的夏天,让人总也摆脱不了,昏昏然的。

他们本能的相互依赖、相互伤害,暧昧不清。

小说中同时透射着厚颜无耻与纯洁无瑕的光耀,回避着思维中惯有的理解。

杜拉斯的深刻之处,在于将人从欲望的道德中解放出来,交还给永恒的爱情。

使人退却、惊惧的犯罪感被纯洁而自然地打碎,人得以回归原本属于自己的欢乐,无拘无束地继续生命的探求。

真正的痛苦不是欲望,而是人类把恶赋予了欲望。

杜拉斯写出了纯洁无辜的欲望,它充满了不曾被人发现的力量和美。

在这样的力量和美之中,人获得自我、获得爱情。

情人读后感(七)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场景竟是《情人》的开篇,甚至在想,作词的人是不是也看了这本书?然而文学总是在某个主题上给人以共鸣,《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写给女友毛特·冈妮的诗作。

我被这首诗打动,也被情人的开篇所打动。

记得以前看王小波的杂文时,有一篇专门讲到过《情人》这部书,于是好奇心起,特地去找了这本书看。

“我已经老了。

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

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的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是开头,一个被许多人推崇的开头。

有人说,最伟大的作家不是作家,而是翻译家。

这个备受人喜爱的开头正是翻译家王道乾所译。

《情人》是杜拉斯在年逾70的时候所写的。

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在岁月的风尘染白鬓发之际,回眸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力量用极其惨痛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

杜拉斯出生在越南嘉定,18岁后离开越南。

而《情人》这部书像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具有浓厚的自传体色彩。

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70岁的杜拉斯早已失去了年轻时的美貌,就像书本的开头一样。

但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能等同于自传,书中的情节虚实相间。

但唯一真实是这本书传达出了作者本身对生活中种种情感的理解。

书中的女主角在渡河的时候与中国富商的邂逅,这是故事的主线,同时还穿插着叙述了自己的家庭。

女主角的父亲早逝,在作者的笔下女主角的母亲溺爱大儿子,而女主角和她的弟弟则时常受到母亲的冷落。

语言
我对于一个外国作家作品的语言感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的语言风格。

“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发黄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

轮渡上伫立着一个打扮不伦不类的少女,她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


这是描写渡河时的语句,也是女主角给人的第一印象,用语大胆而不失含蓄。

极其简单的情节,在杜拉斯的笔下被分割成碎片,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述着简单的事实,被拆散、被打破,被割裂;而承载着某种不定的情境、状态的长句终于走到尽头时却遭遇到猝不及防的质疑和否定。

书中的故事情节并不完整连贯,有时某个出现的片段乍一看会有突兀之感,若是从整部书的角度看便容易理解得多了。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杜拉斯就像成语故事里的刻舟求剑者,在横渡湄公河时,一不小心迷失了爱情,她永不疲倦的打捞着记忆。

她将爱人的形象刻在被太平洋的潮水不断冲刷的堤坝上。

她已经在这里沉沦。

她的记忆是碎片的,语言也是碎片的但同时也蒙上一层幽寂的色彩,整部书的语言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只是一种平淡的叙述。

就像是年迈的作者面对面向年轻人讲述自己的往事一般。

情感
这部书所讲的不单单是一个法国少女与中国富二代的邂逅,在作者打捞自身回忆的同时也牵扯出了她生活中曾经存在过的种种情感。

她多次在文中提到已经去世的弟弟,可见弟弟是她长久以来的精神寄托,我甚至觉得她对弟弟的那种情感不仅仅是姐弟之情,还有她对同寝室室友的依恋,超越一般的友谊并夹杂着一些其他的欲望。

而文中的主线,那个中国男人,我在表面的语言上很难找出她对这个中国男人的赤裸裸的仰慕喜爱之情,而这个中国男人对她却有着深深地迷恋。

他们两个相互交合,无论怎样亲密,都无法逾越自身无限地靠近彼此。

杜拉斯笔下的爱情总是透着欲望的灼热、绝望的冰凉,碰撞的喧嚣、归复的沉寂。

永远无法接近的距离。

世间的情感何其多,而《情人》却道出了最难以言明的几种。

“当你老了……”不知道世间有多少人反复吟诵着叶芝的情诗,有多少人摘录着杜拉斯的开头。

美好的爱情描述总是令人向往。

只是现实永远都与想法背道而驰。

一个人的年纪越大,好奇心就越弱,激情也在逐年消减。

我不知道在我年迈的时候是否还会像杜拉斯一样追忆自己的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