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责任论)

合集下载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德国新闻业)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德国新闻业)

第六章德国新闻业一、名词解释1.沃尔夫通讯社[北大2012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答: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瓦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

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

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

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沃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沃尔沃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

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它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2.德国图片报[人大2013年研]答:德国图片报是德国非常著名的图片类报纸媒体,德国和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以零售为主的大众报纸,是德国最早的通俗画报,1952年7月24日由阿克塞尔·施普林格创于汉堡。

以图画和社会新闻为主,标题醒目,文章简短,读者广泛,几乎覆盖所有人员。

3.《新莱茵报》[中国传媒大学2008、2006年研;南京大学2005年研]答:《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创刊于德国科伦,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共出301期。

该报由马克思主编,恩格斯等为编辑。

《新莱茵报》除星期一以外,每天出版。

一般为四版,新闻多的时候出增刊。

报纸十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遇到重大消息就以传单形式出号外,有时一天出两次报纸。

每期报纸和附刊的末尾还辟有《最新消息》栏,简告开印前收到的最新消息。

报纸发行方式大部分为订阅,也有一些零售。

《新莱茵报》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

它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所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闻写作的基本技法)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新闻写作的基本技法)

第二十一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技法一、概念题1.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湖南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②具有新意;③报道及时;④公开传播。

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2.消息答:消息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或者狭义的新闻。

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

“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

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3.通讯答: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4.调查性报道答:调查性报道,又称“揭丑”报道,是西方国家报刊上的一种特殊报道形式,专门用来揭露社会阴暗面、政府里的黑幕、大企业的罪恶勾当以及黑社会的内幕等。

有时一篇调查性报道往往轰动全国乃至世界。

调查性报道大多涉及敏感的重大社会问题,势力集团试图隐瞒真相,而新闻媒介则竭力揭示真相。

5.解释性报道答:解释性报道,是指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或意义、或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

解释性报道也是新闻,同样提供新鲜而重要的事实,并不是仅仅对已经报道过的新闻进行综合加工。

其重点在原因和结果。

它在时效性上比纯新闻慢,一般篇幅较长,且需要读者边阅读边思考。

6.新闻性特写答:新闻性特写是指对当前公众感兴趣的事件或形势所写的时效性很强的报道,旨在把事件或形势用具有人情味的语言加以报道,并使读者对这一事件或形势产生感情上的联系。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客观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客观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第十一章客观主义理论及其实践一、名词解释1.客观主义理论答:客观主义理论脱胎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客观性原则,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②客观性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方法。

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①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②客观地反映现实之所以可能做到,是因为事实和意见是应该而且可以完全分离开的。

2.公平原则(北大2006年研)答:公平原则又称“平等原则”,是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

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公平原则的含义: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信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二、简答题1.客观主义理论是如何产生的?答:客观主义理论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事实”的推崇与极端信赖。

(1)“信息模式”的推动①“信息模式”从新闻实践方面给客观主义理论强大推动力,使其产生并逐步走向成熟;报业作为信息行业,通过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来维持生存,获得利润;报纸提供的商品是新闻,报纸要扩大发行量、争取更多的读者就必须提高产品的通用性。

而读者又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偏不倚、客观中立的报道手法是最佳手段。

②市场竞争中的利润原则在新闻市场上同样起作用,客观主义理论之所以能为新闻业接受,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

(2)保护新闻业自身的有效方法①硬新闻大多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极为敏感,报纸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及政治团体及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要详尽、深入地报道各种重大事件,而又须避免卷入集团纷争,客观报道手法是最佳选择。

②软新闻对性及犯罪等黄色新闻的过分关注,可能使报纸触犯某些法律,如侵犯名誉权、隐私权、妨碍司法公正等。

客观报道成了最具说服力的挡箭牌。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英国新闻业)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英国新闻业)

第三章英国新闻业一、名词解释1.《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华中科大2003年研]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

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

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

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

《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

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

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

该报每天40版左右,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

版面比较清晰、紧凑,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2.《北极星报》[华中师大2007年研;北大2005年研]答:《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英文,创办人和主编是菲·奥康瑙尔。

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9万份。

1844年11月,该报从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

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

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

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

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

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衰落,1852年,该报在困境中被卖给了一个资本家,从而结束了它15年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1-5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绪论一、概念题1.党报理论核心(宁波大学2019年研)答: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党报理论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报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2.《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传2008年研)答:《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社论,文章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新闻思想教育做了基本总结,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发展史上的著名文献。

文章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观、反对唯心主义新闻观的问题,对什么是新闻的本源、什么是新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唯物主义的回答。

文章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该文从哲学观点上根本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

对新闻如何才能真实的回答是,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3.跨学科新闻学答:跨学科新闻学,又称交叉新闻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它是以新闻传播与其他社会活动行为形成的交叉地带为对象的新闻学。

运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新闻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

多学科交叉研究是这些年来新闻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开辟了新闻学研究的新领域。

交叉研究打破了就新闻论新闻的局面,开阔了人们充分认识新闻传播的视野,产生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研究成果。

4.发展新闻学(华南理工2018年研)答: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①守望,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一、概念题1.即时(华南理工2019年研)答:即时是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指立即得到结果。

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

即时信息是相对较新的交流方式,它通过即时工具发送,广泛应用的包括腾讯QQ、微信、飞信等。

2.互联网电视(人大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答:互联网电视(NTV,Network Television)又称网络电视,是指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等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有偿服务的业务。

互联网电视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

在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的过程中,网络电视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是综合两种传播媒介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3.IPTV(复旦大学2012年研)答:IPTV(Internet Protocol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指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送并具有QoS保证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提供包括视频、音频(包括语音文本、图形和数据)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

其中,接收终端包括电视机、掌上电脑、手机、移动电视及其他类似终端。

IP电视可以分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互联网交互式网络电视两种,前者通过电信网进行节目传输,后者则以互联网为传输渠道。

交互式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扩展了“看电视”的概念。

它是由广电或者通信运营商建立IP专网(有别于传统的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络)用于承载IP化的数字视频内容,用户终端安装IP机顶盒进行流媒体接收和解码的数字电视业务模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

二、简答题1.请解释何为“两个舆论场”,当前“两个舆论场”发生哪些新变化。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西方新闻媒介的体制和管理)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西方新闻媒介的体制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西方新闻媒介的体制和管理一、名词解释1.私营媒介答:私营媒介是指完全由私人(资本家)独资或集股兴办(股份制)。

以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NBC、CBS)、英国独立广播公司(IBA)、日本民间放送联盟为代表。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依托财团;以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2.公营媒介答:以英国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和德国的电台、电视台为代表。

公营台都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并受政府保护。

以播放社会教育和少儿节目为主。

公营台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播广告。

3.国营媒介答:以法国为代表,由政府直接控制。

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完全依赖政府。

国营媒介的领导由政府任命,工作方针由政府决定;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于政府提供。

②政府的宣传机构。

国营媒介自觉地站在政府立场上,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方针政策。

③节目严肃但呆板。

国营媒介以新闻节目、言论、教育节目为主,娱乐节目强调健康。

4.诽谤答:美国法律研究会编辑的《法律的重述》所下的定义为:“无确凿的证据而散布对他人不真实的事实并损害他人的名誉。

”“传播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使其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或有碍其与第三人的往来。

诽谤的对象一般有三种:个人、某个特定团体、企事业单位所生产的产品。

诽谤的确认一般有四个条件:①特定的对象,可以让他人确认的对象,不是泛指;②歪曲、夸大、捏造事实;③必须含有恶意;④公开传播,造成对象的名誉损害。

5.隐私权答:隐私权是“不被干涉的权利;免于被不正当地公开的权利。

个人(或组织)如果愿意,有使他本人和他的财产不受公众监视的权利。

侵犯隐私权的情况分为四类:①闯入原告的私人禁地;②公开私人物件,使原告的正常社会生活被破坏;③在公众面前将原告置于错误位置;④未得本人同意,利用原告的姓名、肖像等进行商业活动。

6.核心竞争力[西南大学2008年研]答:核心竞争力是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8×5=40分)1.便士报2.“掏粪运动”3.沃尔夫通讯社4.观点的自由市场5.Web2.0二、简答题(10×4=40分)1.简述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要求。

2.简述美国廉价报纸的兴起、发展与影响。

3.简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

4.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1.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2.为什么出版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弥尔顿和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作出了什么贡献。

3.请谈一下你对“受众即市场”说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便士报答:19世纪中叶后,便士报出现,并成为全美主流报纸。

在美国,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是本杰明·戴1933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其特点为:报纸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

它们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接受政党、政府或明或暗的津贴,也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实行对任何政党、政府保持独立的方针。

报纸真正是以新闻为主,而不像政党报那样以评论为主。

面向社会大众。

新闻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有许多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煽情新闻、黄色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不少新闻带有故事情节,被新闻史学者称为“故事新闻”。

售价低廉,使平民百姓足以消费。

高度重视经营,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真正成为报纸的生存之本。

2.“掏粪运动”答:“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

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写揭露新闻的记者的比喻。

“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一、概念题1.传播效果答: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魔弹论答:人们认为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宣传就是“魔弹”,而受众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这就是所谓的“魔弹论”或曰“靶子论”。

这一理论问世的关键在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宣传战和围绕它进行的大量宣传研究。

而“魔弹论”正是这种宣传战和宣传研究的理论化表现。

3.选择性理论答: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4.使用与满足答:这是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

它与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国完全不同。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包括解闷消愁、人际关系、确认自我和监视环境。

5.二级传播理论答:“二级传播”理论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于1940年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总统竞选宣传调查时得出的重要研究成果。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绪论一、概念题1.党报理论核心(宁波大学2019年研)答: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党报理论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报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2.《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传2008年研)答:《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社论,文章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新闻思想教育做了基本总结,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发展史上的著名文献。

文章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观、反对唯心主义新闻观的问题,对什么是新闻的本源、什么是新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唯物主义的回答。

文章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该文从哲学观点上根本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

对新闻如何才能真实的回答是,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3.跨学科新闻学答:跨学科新闻学,又称交叉新闻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它是以新闻传播与其他社会活动行为形成的交叉地带为对象的新闻学。

运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新闻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

多学科交叉研究是这些年来新闻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开辟了新闻学研究的新领域。

交叉研究打破了就新闻论新闻的局面,开阔了人们充分认识新闻传播的视野,产生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研究成果。

4.发展新闻学(华南理工2018年研)答: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①守望,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题库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题库
什么是新媒体?
数字电视
交互电视
第二十六章西方新闻伦理问题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什么是新闻评议制度?
简述当今西方存在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
受众调查
受众调查依赖于哪些学科基础?
受众调查对新闻媒介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十三章西方新闻媒介的体制和管理
简述西方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形式。
知晓权
消息自由法案
诽谤罪
简述新闻自由与公正审判的关系。
第二十四章西方新闻业的经营管理
鲁伯特·默多克
甘尼特报系
第二十五章新技术和新媒体
互联网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Web2.0
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题库(五遍复习总结)
第一章世界近代新闻媒体的产生和勃兴
名解
“便士报运动”“黄色新闻”
第四权力“星法院法令”
问答
欧美各国历史上有哪些限制新闻自由的手段?
“便士报”有哪些特点?
“第四势力”报纸的特点?
论述
试述西方社会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试述“便士报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试述“第四势力”报纸的代表、特点、意义。
试述自由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托马斯·杰弗逊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哲学基础。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现实困惑。
第十章意见的自由市场
自我修正理论
社会责任论
1、“哈钦斯委员会”(报刊自由委员会)
2、《一个自由而又负责任的报刊》
3、社会责任论提出的背景(原因)
4、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前提
5、“知的权利”
新闻报道中产生偏见的原因是什么?
第十二章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及其实践
新新闻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
新新闻主义的特点?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调查性报道)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调查性报道)

第十七章调查性报道一、名词解释1.调查性报道答:调查性报道,又称“揭丑”报道,是西方国家报刊上的一种特殊报道形式,专门用来揭露社会阴暗面、政府里的黑幕、大企业的罪恶勾当以及黑社会的内幕等。

有时一篇调查性报道往往轰动全国乃至世界。

调查性报道大多涉及敏感的重大社会问题,势力集团试图隐瞒真相,而新闻媒介则竭力揭示真相。

2.公民知晓权答:公民知晓权,是指公民有权了解政府的活动,使用政府部门的文件、记录,是民主制度理论中固有的权利。

它是公民行使一切民主自由权利的基本前提,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基础要素。

它作为公众的一项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是信息化社会所导致的一种必然性,是防止出现恶劣政府的必要条件。

3.“掏粪运动”[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答:“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

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写揭露新闻的记者的比喻。

“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

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和谩骂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隐私权的主要含义包括:①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②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③侵害隐私权的方式通常包括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探听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或在知悉他人隐私后,向他人披露、公开,或者未经许可进行使用。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特写)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特写)

第十八章特写一、名词解释1.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湖南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②具有新意;③报道及时;④公开传播。

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2.新闻事实答:新闻事实是指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只有那些新近发生的,能够引起普遍兴趣的新鲜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来自客观实际,是从采访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素材中提炼出来、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同时又是新闻题材赖以形成的基础。

完整的新闻事实,既需要具有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和公众关注程度等特殊素质,也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过程、原因等新闻要素。

3.特写答:特写,又称特稿,是西方各新闻媒介尤其是报纸、杂志上一种重要的报道体裁,是相对于“直写”即一般新闻报道而言。

它是指一种带有创作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并使他们对某件事、某种情况或对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有所了解。

它具有形式多样、题材不限、篇幅随意等特点。

4.新闻性特写答:新闻性特写是指对当前公众感兴趣的事件或形势所写的时效性很强的报道,旨在把事件或形势用具有人情味的语言加以报道,并使读者对这一事件或形势产生感情上的联系。

侧记和花絮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新闻性特写。

二、简答题1.简述特写的特点。

答:特写,又称特稿,是西方各新闻媒介尤其是报纸、杂志上一种重要的报道体裁。

它是指一种带有创作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并使他们对某件事、某种情况或对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有所了解。

(1)创造性允许记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和新闻意义熔于一炉,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特写仍然必须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凭空捏造。

(2)主观性写作个性色彩浓重,有些直接用第一人称来写,记者在稿子里糅进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第十二章 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1.背景(1)理论背景①进入20世纪后,“客观性”观念开始遭受怀疑和挑战。

主观性渐渐地代替客观性渗入社会科学领域。

②主观性渗透至新闻界导致许多新的新闻现象的出现,新新闻主义其中之一。

(2)社会背景①60年代是美国社会的“反叛时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已。

背景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 经过 主要特点 新新闻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理论依据 写作手法 理论依据 新新闻主义在新闻史上的影响 对新新闻主义的评价 新新闻主义和主观报道 新新闻主义的致命弱点新新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②伴随社会动荡,文化界掀起反传统、反正统的浪潮,权威与理性受怀疑,躁动不安的情绪蔓延全国。

③新闻报道传统的客观性报道—平实、冷静的手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深刻的变化,而且也不再受到读者的欢迎。

2.经过(1)社会对新闻业的新需求激起新闻从业人员的反应。

(2)当时的美国新闻界,想成为小说家的许多“特写记者”逐渐开始抛弃传统的常规新闻报道手法,借用小说的某些手法撰写长篇的新闻报道,观念也超出传统新闻的范围。

(3)这些小说家式的新闻记者的新闻作品比他们的小说更为出色。

(4)这些作者以其众多的作品在新闻界形成一种鲜明独特的写作风格,并随之出现一股时兴的潮流,被人们名之为“新新闻主义”。

二、新新闻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理论依据1.新新闻主义的主要特点(与传统新闻的区别)(1)记者和他的报道对象——人物或事件之间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采访者本人完全投入到采访对象中去。

在新新闻主义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采访者作为一个人物出现在作品中,这个人物尽情地、毫不避讳地叙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2)新新闻主义报道大量采用小说技法,其形式和风格大多从小说演变而来①小说特性是新新闻主义的一大特点。

小说(包括现代派小说)中的许多写作技巧,全都可以在新新闻主义作品中加以运用。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

第十四章西方新闻媒介的功能一、名词解释1.监视环境答:监视环境是指新闻媒介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的功能。

社会犹如一个生物有机体,必须时刻监视周围的环境以确保生存的需要。

新闻媒介经常向受众发出某些即将到来的危险的预告,向我们提供有关经济、公众与社会的重要新闻等,帮助受众确定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

监视环境要求准确、客观、及时。

2.“魔弹论”或“靶子论”答:人们认为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信息就是“魔弹”,而受众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这一理论直接产生于受众的“恐惧遗传”,其问世的关键在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宣传战和围绕它进行的大量宣传研究;“大众社会”的假设是“魔弹论”产生的前提。

3.舆论领袖答:舆论领袖是指那些接触传播媒介较多、热衷选举、关心政治问题的人能够在人际交流中对周围选民的态度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的人。

他们上通媒介,下连公众,其传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更易为受众接受。

4.二级传播答:“二级传播”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194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的关于总统竞选宣传调查而取得的意外收获。

它是指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这种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被称为“二级传播”。

5.议题设置理论答:议题设置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有几个因素对新闻媒介实现议题设置具有重大影响:议题本身的重要性;媒介报道时间的长短;地理的临近性;意见、消息来源的可靠性。

6.沉默的螺旋模式答:沉默的螺旋模式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纽曼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旨在探讨和论述舆论的形成。

构成这一模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单独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造成的孤立。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书2.《泰晤士报》3.共同社4.公共新闻学5.通讯二、简答题(10×4=40分)1.近代或者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当今世界主要的媒体运行模式。

3.简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现实困惑。

4.简述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是什么?2.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3.试对新媒体进行简要介绍。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书答: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

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

新闻书在市场上设摊公开发售。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有商业行情。

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2.《泰晤士报》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

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

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

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

《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

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

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

该报每天40版左右,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

版面比较清晰、紧凑,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3.共同社答:共同通信社,简称共同社,是日本一个大型非营利合作通讯社,于1945年创立,总部位于东京港区。

其事业主体为非营利性质的社团法人共同通信社,另有子公司“株式会社共同通信社”。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新闻学)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新闻学)

第十三章公共新闻学一、名词解释1.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湖南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②具有新意;③报道及时;④公开传播。

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2.公共新闻学答:公共新闻学,又称为“公民新闻学”,兴起于21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新闻界,尔后波及西方其他国家,但主要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还是在美国。

公共新闻学赋予媒体全新的功能。

按照公共新闻学的要求,媒体不仅仅提供信息,也不仅仅设置议题,而且还要引导或发起社区公众来讨论问题,达成共识,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

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利益和民主。

3.民生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答: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

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

比起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民生新闻更进一步。

此类题材忌讳虚假材料,真实的画面,文字,才能真正体现“民生”。

4.新闻事业的共性答:新闻事业的共性是指新闻事业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的信息和舆论工具。

大凡新闻事业都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满足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社会需要为主要活动形式的。

从共性的角度来概括新闻事业的性质,可表述为: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功能的社会舆论工具。

5.硬新闻与软新闻[南开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相关试题:(1)硬新闻[暨南大学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2)软新闻[中南财大2010年研;湘潭大学2009年研;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可以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社会责任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责任论
答: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问世,它是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的。

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五项具体要求:①新闻报道的真实、全面、理智;②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③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④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⑤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现实)信息”。

2.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西南大学2010年研;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
答: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

进而形成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的新认识,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3.舆论监督(中国传媒大学2012、2007、2005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

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

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4.更正与答辩原则[北大2007年研]
答:更正与答辩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的内容之一。

更正,是指新闻报道中具体事项的交代出现失实,相关人有权要求传媒作出更正,传媒自身也有责任在发现差错时主动更正。

答辩(又译为答复),是指被新闻报道提及的相关人,有权对报道内容的公正性或全面性进行答辩。

对于相关人,这是一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对于传媒和记者编辑,主动更正和允许相关人更正与答辩,则是遵循职业规范的问题。

5.新闻评议会[社科院2004年研]
答:新闻评议会是指一种评价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专门性机构,它通常由新闻行业机构组织行业内相关人士组成,也可以由新闻界和其他各界(司法及社会群众团体等)的代表联合组成。

新闻评议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报业及其他传媒的表现进行评议,并对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件做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一般不受理违法案件。

大多数国家的新闻评议组织仅有裁决权,少数国家如日本等则既有裁决权,又有处罚权,处罚的项目有警告、记过、罚款、开除会籍等。

6.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答: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
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

控制了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7.“控制研究”
答:大众传播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它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control studies)。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①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②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8.哈钦斯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研;北大2003年研)
答:哈钦斯委员会即“新闻自由委员会”,是20世纪著名的学术团体。

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初,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组成。

委员会用两年多的时间,对美国新闻自由现状进行了调查,前后听取了多家报纸、杂志、广播电台以及多位电影界人士的证词和意见,在1947年发表了第一期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也称哈钦斯报告)。

这份报告先明确了大众传播责任的原则,从根本上奠定了社会责任学说的理论基础,确立了大众传播社会责任思想的问世,也宣告了一个相较于传统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更成熟的新闻自由观的诞生。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前提。

答:社会责任论者认为:“自由就是使用人的行动的权利。

”要实现这种自由,需要两个基本前提:“没有来自外部的限制和控制”,“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

(1)有限制的自由
自由必须受到他人相等的自由的限制。

每个人、每个机构自由的界限在于不损害他人行动的自由。

同样,报刊自由必须以不损害公众的自由为界限。

为报刊自由损害全社会的自由,是荒谬的。

(2)公民“知的权利"
①公众的自由高于报刊媒介的自由。

公众拥有获得新闻的权利。

即“知的权利”或“被告知的权利”。

②保护报刊的自由是为保护报刊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不能满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就不应再对报刊发行人提供足够保护。

(3)报刊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
①随着历史的发展,政府对报刊自由的威胁退居次要地位,报刊自由的主要威胁来自报刊自身。

②报刊发行人为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的不负责表现,已损害信息和思想在社会内的自由交流和流通,激起公众的强烈不满。

③若报刊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公众就得呼吁政府或公众自己的组织来管制报刊。

因此,社会责任论立足点是约束报刊自由行为。

2.简述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要求。

答: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五项具体要求。

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1)新闻报道的真实、全面、理智
①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新闻失实已使公众对报刊失去信任。

②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煽情新闻和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

③新闻要作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①报刊应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

②与报刊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但应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机会。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在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

这就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集团的冲突,以此确保美国社会的稳定。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这是社会责任论者对大众传播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陈述和澄清为之奋斗的理想。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现实)信息”
这是对新闻时间性的要求,保证每个公民能平等地共同分享信息。

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

要求制订反垄断法来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保持大众传播业的竞争;鼓励传播行业的新投资者;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政策制订的目的;必要时,政府可以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切实保障言论自由。

3.简述社会责任论的影响及问题。

答:社会责任论是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的。

但同时,它从现实出发,在理论上修正了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许多缺陷,较好地协调了公众、新闻媒介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

(1)社会责任论的积极影响
①为公众评价西方的新闻媒介建立一个价值体系,成为人们对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批评的武器,从而对传媒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②西方各国的新闻媒介先后都依据社会责任论建构新闻道德自律,以及同业协会进行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甚至在英国、美国等国建立新闻评议会,处理公众对新闻媒介的投诉和新闻媒介违反职业道德的问题。

③自律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新闻媒介的煽情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止。

至少,在新闻界逐步形成一定的风气,刊登煽情新闻不光彩。

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机构的判案标准。

在肯定新闻自由的同时,注意保护公民的权利,也影响了议会、政府对新闻媒介的态度,制订了反垄断法等法律。

⑤社会责任论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培训和新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了几代西方新闻从业人员。

(2)社会责任论存在的问题
社会责任论由于内在致命的矛盾而难以付诸实践。

①社会责任论者未能正视报刊的所有制私有性和新闻媒介本身的社会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一再宣称要维护新闻媒介的私人占有。

②社会责任论解决以利润为导向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只有两种办法。

向人的道德、良心呼吁。

造成社会责任论理论上的自相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