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邓笑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邓笑野
发布时间:2021-08-05T08:55:01.810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1期作者:邓笑野[导读] 不同的混凝土经过制作能够成为混凝土结构,其中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等,由于当前国家更提倡环保发展。

现阶段施工使用的混凝土,存在难以有效处理的情况,对外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依据混凝土为材料制作成混凝土结构,配置成不同的混凝土结构。

随着国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当下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大量的施工建筑都采用环保材料,能够进一步推动建筑绿色发展。

对此,本文基于混凝土结构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并阐述其未来发展方向与应用,意在通过技术突破,切实掌握新的技术特点,推动建筑领域实现更好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未来发展方向;应用
引言:不同的混凝土经过制作能够成为混凝土结构,其中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等,由于当前国家更提倡环保发展。

现阶段施工使用的混凝土,存在难以有效处理的情况,对外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对此,人们已经意识到混凝土结构的新型发展,并不断的研究。

希望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混凝土结构未来发展,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建筑领域得到应用。

一、混凝土结构阐述
(一)素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是依据混凝土作为材料,属于最早的混凝土结构。

通常应用在重力堤坝、堤坝等施工环节中。

由于里面不存在钢筋结构,造成混凝土结构较为脆弱,能承受的压力较小,只能用于建筑中房屋等压力结构中,对于主承受力结构难以保证其效果得到发挥。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结构后,使得材料的力学性质得以改变。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能够通过材料之间的化学吸附作用力,或者混凝土自身材料的收缩能力,再者是钢筋表面结构与混凝土形成的机械咬合,都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提供良好的锚固能力。

因为钢筋混凝土研发于近代,也见证着人类建筑史上的新纪元诞生。

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其存在的优势表现为取材方面,能够有效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结构;并且保证结构将两者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此外,钢筋混凝土还存在良好的耐火性与可塑性,便于浇筑成需要的结构,同时防止高温对其影响。

在建筑领域通常在大跨度的桥梁施工,或者高层建筑中经常见到钢筋混凝土的身影(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随着现代化建筑不断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诞生。

该结构能够通过张拉提升混凝土的预应力,从而有效抵御外界的荷载,提升构件的防开裂程度。

因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较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板身的截面与刚度都要超出后者许多。

并且,预应力值越大,构件的性能越好。

具有刚度大的优势,在实际制造的过程中,有效节约材料,对于大跨度工程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

对于面积较大的构件,能够有效提升构件的稳定性,是当前建筑领域应用广泛的材料结构。

二、混凝土结构未来发展方向与应用
混凝土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史。

与钢材、木头等材料相比较,更能展现出物理力学的性能,满足工程施工的多项优势,在建筑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

但是现阶段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问题,超出材料承受的临界值后依旧会导致混凝土存在裂缝、腐蚀等问题。

对此,未来的混凝土结构发展,应该保证如下几个方向。

(一)绿色化发展方向
常规制造混凝土,使用的材料在施工后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未来发展过程中,使用矿物掺合料制造混凝土结构,通过使用矿渣与工业废渣等材料,将其掺和在混凝土中,起到消纳的作用,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制造成本,并且更有助于混凝土结构的合理配置,保证材料应用的有效性。

矿物掺合料已经是混凝土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研制气泡轻质土能够利用发泡剂将其与水泥浆相结合,形成含有封闭气孔的材料。

但是对于此类研究不够深入,对此,根据粒子问题对材料的粒径进行研究,结合工业废渣等制备混凝土,保证了废料的有效应用,同时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降低了混凝土CO2的排放。

化学外加剂被当做混凝土结构的又一次技术突破,能够通过外加剂激发混凝土的性能,与外加剂形成叠加效果。

并且改善混凝土结构的额实际性能,通过消除或者增加其他作用,为外加剂带来新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当前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之一[1]。

为了进一步适应混凝土结构绿色化的发展需求,也需要保证外加剂绿色发展。

通过降低外加剂中的有机物,将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推动混凝土结构实现新的发展。

(二)再生混凝土方向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造成施工比例较大,每年废弃的混凝土高达上亿吨。

这就为环境带来严重后果,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大量需求,造成砂石材料被消耗,出现材料匮乏的现象;另一方面,城市自身不断发展,造成大量的改造、施工工程数量增加,也提升建筑垃圾的堆积量。

而混凝土材料中的泡沫砼,本身有着良好的隔音效果,并且不会燃烧,耐火性极好。

另一种是骨料,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硬化程度以及力学性能等。

但是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混凝土无法实现再生,在这方面的应用上存在较大的限制。

对于未来混凝土发展,再生研究需要从材料的破碎工艺以及微观结构入手,切实保障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实现再生混凝土的发展。

(三)高耐久性方向
1.对于混凝土结构的高耐久性而言,需要在以往的性能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保证材料实现高耐冻、耐腐蚀等水平。

这与混凝土拌和的材料之间有极大的关联,通过研究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探究混凝土结构性能新突破。

其中有轻骨料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为了保证施工中更少的应用施工材料,为工程节约材料方面的消耗。

需要使用轻骨料与混凝土混合,能够有效实现技术突破,保证长距离的泵送需求。

为了保证实际需求,需要对不同粒径的骨料进行精心搭配,确保实现最佳比例,减少混凝土内部缺陷,提升混凝土自身的耐久性。

由于骨料对于混凝土结构起到决定的作用,需要在现场进行科学拌和,通过不断试验对混凝土结构作出科学评价,选择最佳的拌和比例。

2.对于混凝土性能而言,混凝土是比较复杂的作用体,对其性能与结构缺陷加以研究,才是技术有效创新的根本。

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

可以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混凝土结构中,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代替了金属材料制作模具,带给工程经济又快捷的施工优势,满足对不同造型部件的制造,作为新型建筑方式,在建筑领域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为混凝土智能化应用带来曙光。

可以看出,未来智能化与自动化是工业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实现技术跨学科与领域的融合,是保障技术发展的最佳亮点。

这就需要未来在混凝土设计生产过程中,不断提升质量,并加强技术手段完善,推动混凝土结构实现良性发展。

自密实混凝土当前的配制技术趋向成熟,基于其生产效率,不产生噪音等优势,未来将会被建筑领域更多的采用[2]。

面对当前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由于自身材料的问题,对于混凝土未来发展产生制约。

如何在未来解决混凝土存在的这些缺陷,是当前科学领域亟待研究的重点。

对此,需要积极呼吁社会,加强对混凝土的研究,通过重视这项研究。

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切实提升混凝土性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本身存在的因素影响了其发展。

从性能角度分析,正是由于问题的存在,也使得科技领域不断探究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新出路。

通过重视混凝土未来发展与应用,投入更多的研究成本,保障混凝土能够形成良好的性能,消除以往传统混凝土存在的一些缺点,为社会发展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耀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结构体系特点及发展建议[J].建设科技,2021(Z1):79-81+87.
[2]袁晓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107.
作者简介:邓笑野(1999—10),男,汉,四川成都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土木工程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