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0份正常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及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
结果溶血血清中的ALT、AST、TBIL、TP、LDH、K+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UA、GLU测定值低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DBIL、ALB、BUN、Cr、CHO、TG测定值未见明显改变(P>0.05)。
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影响,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可设置样品空白以减少影响。
标签: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影响;对策
临床生化检验有诸多影响因素,溶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也可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1]。
本文对我院60例体检者进行了溶血和正常血清当中的相关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查结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全部患者的肝功能正常。
全部体检者进行早晨空腹采血,取血量为每位5ml,然后将每位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平均等量的分为2份分别注入到2支干燥试管内。
取其中1支试管采取室温下自然分离,30min后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分离非溶血血清,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和脂浊等。
然后置于对照组组别内。
取另外一支试管将其人为溶血,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
将溶血血清分离,然后置于观察组组别内。
1.2仪器与试剂采用7180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迈克生物生化试剂。
1.3方法对所有血清标本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以下11项生化项目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肌酐(Cr)、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尿素(UREA)和尿酸(UA)。
每份血清标本均测定2次,取其平均值,并记录相关数据,操作完成以后对这100例血液标本分别给予CK、TP、TBIL、ALB、TG、BUN、Cr当中的含量进行检查,分别计算100例标本各项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观察。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的是SPSS13.0统计软件,技术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数据的分析,得出在溶血标本中,生化检验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的测定结果要高于其正常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溶血标本中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的测定结果要明显低于溶血前标本测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UREA)和尿酸(UA)的测试值在标本正常检测和溶血检测中变化较小。
2.2溶血血清ALT、AST、LDH、K+、CHOL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 <0.05),ALP的活性随溶血而降低(P<0.05),溶血对BUN、Cr、TG、GLU、UA测定结果影响较小,正常血清与溶血血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标本溶血,是指血液标本在采集、运送、保管和分离过程中,由于红细胞膜的破裂,使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成分被释放到血浆或是血清中的现象。
一般来说对于标本溶血的判断,通过以检出血红蛋白的浓度为标准,一般定义为在血浆或血清中检出血红蛋白的浓度超过300mg/L,但通常血浆中检出血红蛋白超过20mg/L或者血清中超过50mg/L就可以判断为标本溶血。
3.2溶血原因溶血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体外溶血可有物理因素(如机械性破坏、冰冻)、化学因素(如血样接触活性剂)和代谢性因素(如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血细胞脆性增加)引起,体内溶血则可有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如疟疾)和药物毒性反应、配血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等因素[2]引起。
结合我们日常工作分析造成溶血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①由于抽血困难,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血管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等而发生溶血;②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在抽取的血标本中混有泡沫,这种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泡沫破裂或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③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过度震荡或贮存不当;④不合格的塑料制品可造成溶血;⑤试管质量粗糙。
3.3标本溶血预防对策通过对标本溶血产生的原因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尽量避免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3.3.1强化医务人员业务培训部分溶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检验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对业务知识不精通或在工作中不用心所致,因此,强化上述人员的业务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要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特别是经常执行操作的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要通过业务培训,规范操作规程,明确责任,提高岗位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溶血发生。
3.3.2严把器械产品质量关口当前医疗器械市场比较混乱,质量不过关的器械产品时有发生。
器械使用单位要积极协调军、地质量管理部门,加大对器械产
品引进质量关口,确保不发生质量问题,对质量差、出现问题的器械产品要坚决销毁,不能继续使用,同时要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制止质量不过关产品的再流通。
3.3.3掌握采集血样本的正确方法临床采血多选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婴幼儿多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避免选择过细的静脉,更不要从输液管处抽血。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妥善保存样本。
样本送入检验科后,应放在室温下保存,以防发生溶血[3]。
在血样本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过度振荡而发生溶血。
严把注射器及试管的质量关。
严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试管的进货渠道,杜绝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医疗单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了解溶血会引起一些生化项目结果假性升高或降低对检验医师减少失误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桂云.标本溶血对15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4):164-165.
[2]罗海涛.临床生化检验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500-2501.
[3]詹燕华,周世锋.标本溶血对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18):63-64.编辑/周芸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