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中国地理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疆域行 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contents
目录
• 中国疆域 • 行政区划 • 人口 • 民族
01
中国疆域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度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 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 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帕 米尔高原上,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个直辖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划
香港特别行政区
位于中国南部,由香港岛和九龙 半岛等组成,是中国的领土。
澳门特别行政区
位于中国南部,由澳门半岛和氹 仔岛等组成,是中国的领土。
03
人口
人口数量
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民族语言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 汉语是最主要的语言,此外还有藏 语、蒙语、维吾尔语等。
民族文化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 统和风俗习惯,包括服饰、饮食、 节庆等方面。
民族分布
分布特点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 地区和内陆山区,其中西北、西 南和东北地区是少数民族分布最
总结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 数量持续增长。
详细描述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根据国 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国 总人口已经突破14亿。
人口分布
总结词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 稀疏。
详细描述
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和长江流 域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稀疏。这种人口分布特 点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contents
目录
• 中国疆域 • 行政区划 • 人口 • 民族
01
中国疆域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度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 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 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帕 米尔高原上,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个直辖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特别行政区划
香港特别行政区
位于中国南部,由香港岛和九龙 半岛等组成,是中国的领土。
澳门特别行政区
位于中国南部,由澳门半岛和氹 仔岛等组成,是中国的领土。
03
人口
人口数量
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民族语言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 汉语是最主要的语言,此外还有藏 语、蒙语、维吾尔语等。
民族文化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 统和风俗习惯,包括服饰、饮食、 节庆等方面。
民族分布
分布特点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 地区和内陆山区,其中西北、西 南和东北地区是少数民族分布最
总结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 数量持续增长。
详细描述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根据国 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国 总人口已经突破14亿。
人口分布
总结词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 稀疏。
详细描述
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和长江流 域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较为稀疏。这种人口分布特 点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政区、地形(共47张PPT)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总论(一)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人口、民族 中国地形 中国气候 中国河流和湖泊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邻位置: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请比较中国与美国地理位 置的异同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 我国位于北纬4°15′到北纬53°30′之间。 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北回归线穿 过我国南部,纬度位置优越。 海陆位置:我国在亚洲的东部,东面和南面濒临浩瀚的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我国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热量比较充足,四季 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 ②海陆位置使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充沛,水资源也比较丰 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海陆兼备便于我国从陆上和 海上进行对外联系,与众多国家进行交往。
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 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的 基本政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的构成 民族的分布 中国的民族政策
三、中国地形
据图 说明我 国地形 和地势 的主要 特 点
(一)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类型齐全。在我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3%,高原 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山地、丘陵分布
请从自然因素和社 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 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的原因。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我国人口分布界线: 由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 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94%, 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只占全国 人口的6%。 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 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易于开发,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 沃;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漫长,对外交往便利;河湖众多,水资 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人 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 口稠密。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为高寒或干旱气候,发展经济 的自然条件差,对外交通不便,开发较晚,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 落后,人口密度小。
中国地理总论(一)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人口、民族 中国地形 中国气候 中国河流和湖泊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邻位置: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请比较中国与美国地理位 置的异同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 我国位于北纬4°15′到北纬53°30′之间。 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北回归线穿 过我国南部,纬度位置优越。 海陆位置:我国在亚洲的东部,东面和南面濒临浩瀚的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我国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热量比较充足,四季 分明,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 ②海陆位置使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充沛,水资源也比较丰 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海陆兼备便于我国从陆上和 海上进行对外联系,与众多国家进行交往。
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 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的 基本政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的构成 民族的分布 中国的民族政策
三、中国地形
据图 说明我 国地形 和地势 的主要 特 点
(一)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类型齐全。在我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3%,高原 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山地、丘陵分布
请从自然因素和社 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 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的原因。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我国人口分布界线: 由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 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94%, 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只占全国 人口的6%。 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 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易于开发,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 沃;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漫长,对外交往便利;河湖众多,水资 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人 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 口稠密。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为高寒或干旱气候,发展经济 的自然条件差,对外交通不便,开发较晚,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 落后,人口密度小。
中国地理知识(全面)ppt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阴山山脉
太
祁连山脉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山
脉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阴山山脉
太
祁连山脉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Leabharlann 横 断峰 山南岭
山
脉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二、主要地貌类型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太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峰 山
南岭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太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山
脉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喜马拉雅山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阴山山脉
太
祁连山脉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山
脉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阴山山脉
太
祁连山脉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Leabharlann 横 断峰 山南岭
山
脉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二、主要地貌类型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太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峰 山
南岭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台 湾 山
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太
行
秦岭
山 脉
巫 山
雪
横 断
峰 山
南岭
山
脉
大 兴 安长 岭白
山 脉
武
夷 山 脉
高三地理区域地理全面复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课件

★ 记住我国以及世界区域和国家区域 地理特征及差异。
★ 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自 然、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空间结构和 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 息提取、认定、判断和反思。并能比较、 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尝试创造 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90E
73E 110°E
53N 135E
40°N
34°N
23°26N 20N
第一级阶梯
第 二 级 阶 梯
第 三 级 阶 梯
-8°
0° C
8°
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表示ab剖面所在地区的气候直方图是 ________(甲、乙)图,并根据图示资料,分析ab剖面附近区域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2)另一幅直方图反映的是 都江堰附近地区的气候资料,与曲剖面附近区域相比较,都江堰地 区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筑堰之前,对农业生产 威胁较大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甲图。 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 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②暖温带,夏季气温较 高。 限制性因素:③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④年降 水量较小(约600mm),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 于60mm)。 (2)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全年气温0℃以上,热量条 件好;降雨更为丰沛。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夏季雨量 集中,易有洪涝灾害。
36.(36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说明P河谷地带地形形成的内外力作用。(4分) (2)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6分) (3)说出S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
(1)本区由于内力作用产生断裂下陷,又由流水冲积而成平 原。(4分) (2)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使河流 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 流现象。(6分) (3)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人为因素 主要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以及 开矿等(8分)
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地理总复习.ppt

土壤: 土层深厚;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华北平原土壤土质疏松
②不利 东北平原: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区位 华北北部,面临渤海湾
概况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 条件
丰富的煤、铁、石油、海 盐等资源;便利的铁路、 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交 通;科技和人才优势
亚热带的横断 林破坏严重,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F 山区、云贵高 物种灭绝和多 崎岖,降水集中
原
样性锐减。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 垦、过度砍伐
青藏高原高寒
G 地区
草场退化、土 高寒气候、降水少,
壤侵蚀
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过度放牧
交通
铁路——兰新、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南疆(吐鲁 番——喀什) 航空——由于地域辽阔,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
沙尘暴天气
气候干旱
形
自然 原因
春季大风 地表疏松
治
成
植被稀少
理
原 人为 因 原因
滥垦滥伐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 当
措 施
制定法律法规
退耕还草还林 合理放牧 植树种草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珠江三角洲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地形平坦、土壤疏松、光照充足、热 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 水灌溉。交通不便。缺水。
南疆绿洲区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②不利 东北平原: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区位 华北北部,面临渤海湾
概况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 条件
丰富的煤、铁、石油、海 盐等资源;便利的铁路、 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交 通;科技和人才优势
亚热带的横断 林破坏严重,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F 山区、云贵高 物种灭绝和多 崎岖,降水集中
原
样性锐减。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 垦、过度砍伐
青藏高原高寒
G 地区
草场退化、土 高寒气候、降水少,
壤侵蚀
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过度放牧
交通
铁路——兰新、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南疆(吐鲁 番——喀什) 航空——由于地域辽阔,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
沙尘暴天气
气候干旱
形
自然 原因
春季大风 地表疏松
治
成
植被稀少
理
原 人为 因 原因
滥垦滥伐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 当
措 施
制定法律法规
退耕还草还林 合理放牧 植树种草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珠江三角洲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地形平坦、土壤疏松、光照充足、热 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 水灌溉。交通不便。缺水。
南疆绿洲区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概况1-2行政区划

纬度最高的
黑龙江 纬度最低的
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 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 海南省
面积最大的 人口最多的
新疆 面积最小的 河南省 人口最少的
海南省 西藏
人口密度最大 江苏省 人口密度最小 西藏
少数民族最多的 云南省 华侨最多的 福建、广东
邻国最多的
新疆 邻省区最多的 内蒙古、陕西
位置最东的
黑龙江 位置最西的 新疆
西藏自治区(藏族聚居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聚居地区)
11
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由来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1、取用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如:
黑龙江(黑)、浙江(浙)、宁夏(宁)
2、本省的历史名称,如:
山西(晋)、山东(鲁)、重庆(渝)
3、用本省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做简称,如:
湖南(湘)、福建(闽)、安徽(皖)
“苏”字组合而成) 安徽(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组合而成)
10
3、有的省级行政区是由一个城镇的名称发 展而成,如:
吉林省因境内有古城吉林市而得现今省名 4、有的省级行政区名称是从旧的行政区划 名称演化而来,如: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江西、台湾等 5、有的省级行政区名称是以少数民族名称 为来源的,如: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7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图为台湾岛。
8
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由来大致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多数省级行政区是以山、河、湖等相关地理 位置而得名
浙江、江西、黑龙江、
五江(疆)二南福吉安 江苏、新疆、云南、海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复习课件10共40页

地、成都平原、 建设,加强民族团
云贵高原
结
我国铁路“三横五纵”比较表
干线 跨越 经过的 经过的 重要意义
省区 城市
地形区
京 京、 北京、 包- 冀、 大同、 三包 晋、 集宁、 兰 内蒙 呼和浩 线 古、 特、包 横 宁、 头、银
甘 川、中 卫、兰 州
晋北山 地、内 蒙古高 原、宁 夏平原
促进华北 与西北的 联系,分 担陇海线 的运量, 建设民族 地区,巩 固边防
体货物
用新材料替代钢管 铺设管道
3、中国铁路运输-我国最主要的运 输方式
•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铁路只有2.2万千 • 米,这些铁路主要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广 • 大的内陆地区铁路很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 国加大了铁路的建设,新修了许多铁路干线。 • 例如著名的南昆铁路,将西南内陆和华南联为 • 一体,有利于将大西南的物产输往世界市场。
• 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江苏省黄海之滨的 连云港,西出我国新疆西北边境的阿拉山口,然 后再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 德国和荷兰等国,直抵荷兰北海边的鹿特丹港, 全长10 900千米。它是一条横贯亚欧两大陆,连 接太平洋、大西洋的国际海陆联运通道。第二亚 欧大陆桥的建成,在国际海运史上揭开了新的一 页。从欧洲、中东各国运往亚太地区的货物,可 通过此桥运至中国的连云港,再转运至日本、韩 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 京杭运河航道,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一条主要 的南北内河航线,货运量仅次于长江。
• 珠江航道,常年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西 江是珠江水系的主干,沟通了广西、广东 和沿海地区。广州是珠江水运的中心。
• (2)中国海洋运输
• 我国海岸线漫长,优良港湾众多,为我国发展海 洋运输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海运 大国之一,沿海港口共有200多个万吨级以上的深水 码头泊位海洋运输按照距本国陆地的远近,分为沿 海航线和远洋航线。
高考总复习中国地理中国地形(共112张PPT)

2.4.3黄土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成因(自然和人为) 治理措施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坡度较大,地表破碎; 地质:黄土堆积物,土质疏松,抗水蚀能力差 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 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陡坡开垦) 不合理开矿,破坏土壤
羌塘高原
2.4.2内蒙古高原 100°E
120°E
50°N
从东向西景观的变 化? 农业类型有哪些? 生态环境问题?
国境
大兴安岭
40°N
长城
我国第二大高原,海拔祁1连0山00米左右;地面坦荡; 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
农业:草原畜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灌溉农业。
1.地势特征 总特征、三大阶梯分布、影响
中
国 地
2.地形区
形
主要山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位置特征 地势特征 气候、农业特征 生态环境问题
3.对我国影响
气候、河流、土壤 农业、交通、聚落分布
1.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6°N
平均4000米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32°
(1)指出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地形以高原为主(1分); 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由北向南)倾 斜(1分); 黄土地貌广布,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1分)。
(2)从地形、水文、气候方面分析运城盐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四周地势高,径流由四周汇集到盆地最低的盐湖处,且无法外泄; 径流溶解各种地层中的盐分,向湖泊输送; 该地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 长期盐类积累,湖水盐度升高(1分)。
中国地理ppt课件

总结词
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详细描述
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 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和自治区。这些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相对稀少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仍
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05
工业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 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中国的交通地理
交通发展状况
中国交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交通网络。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使得人们出行和物 资流通更加便捷。
交通地域分布
04
CATALOGUE
中国区域地理
中国的东部地区
总结词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详细描述
中国的东部地区包括沿海省份和部分内陆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 广东和海南等。这些地区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集,是 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 数量超过14亿。
民族
中国有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 数民族。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中国的地形地貌
地形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多种地形。其中,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则是中国最主要的平原之一。
学会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水稻
种植,在干旱地区发展旱作农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二.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 大比重
三.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 资源丰富
四.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2.两条界线 一、二级阶梯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岷山 ~邛崃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 山~雪峰山
3.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1)东部靠最大大洋,西部靠最大大陆,使季 风性明显,雨源丰富
(2)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沟通东西交往,裂点 处水力资源丰富
(3)青藏高原的隆起,加剧了中国气候的地 域差异,造成西北区的干旱
高三地理中国地理复习课件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疆域
一. 地理位置
1. 海陆位置 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
2. 经纬位置 最北端 最南端 最西端 最东端
二. 疆域
1.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2.陆疆 2.2万千米,与15个国家相邻接。
3.海疆 大陆岸线1.8万千米,岛屿岸线1.4万千米, 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以基性的玄武岩分布最广
第三节 矿藏资源
一.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1.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 2.多数矿藏富矿少、贫矿多,选矿难度大 3.共生矿床多,矿石组分复杂 4.分布普遍但又相对集中
二.矿产资源现状
1.能源矿产 煤、石油与天然气、铀、地热
2.黑色金属矿产 铁、锰、铬、钛与钒
3.有色金属矿产 铜、铅锌、钨锡钼、铝土
4.青藏高原成为独特的气候单元 高原以其热力和动力作用形成局地气候,并 影响着邻近地区的气候
5.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山地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加强了气候的复 杂性
第二节 气候形成因素
一.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1)是决定太阳入射高度角、昼夜长短和天 文辐射量大小的基本因素 (2)决定了所处行星风系的位置
4.贵金属及稀土金属 (1)贵金属:金、银、铂 (2)稀土金属:指镧族元素组成的金属矿物
5.非金属矿藏 磷、硫、石墨、菱镁矿、滑石、重晶石、 石膏、萤石、高岭土、石棉
第三章 气候水热结构
第一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的一般表现 (1)广义的季风:指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 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2)狭义的季风:仅指海陆季风。
(4)北西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 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 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
3.地势高差悬殊 最高:珠穆朗玛峰(8848m) 最低:艾丁湖(-155m)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基本地貌类型齐全
(1)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 原、云贵高原
(2)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 木盆地、四川盆地
2.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 (1)在地理位置相似的地区中,只有中国才 有季风 (2)在世界的季风区中,中国的季风最典型 (3)在季风的结构中,中国季风最复杂
3.季风区的界线
(1)传统季风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 山一线的东南部
(2)包括高原季风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乌鞘岭~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 山一线以东以南
(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4)丘陵:东南丘陵、胶辽丘陵
2.多种特殊地貌并存
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 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
第二节 地表组成物质
一.沉积岩分布广泛
包括陆相红色岩系、碳酸盐岩、第四纪黄土 和沙漠
二.岩浆岩和变质岩大面积出露
以花岗侵入岩分布最广
三.喷出岩
2.海陆位置
成季风气候
(2)处在中纬度的大陆东岸,使海陆热力差 异更突出
(3)洋流加深了海陆间的热力差异
二.下垫面
1.地势与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1)西高东低地势,使冬季风加强、夏季风 阻滞 (2)山地对气流起屏障作用 A.华夏向山脉对降水的阻滞作用 B.东西向山脉助长了南北间的气候差异 (3)山地促使准静止锋的形成 (4)山地的垂直分异,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2.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1)高原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气候单元 A.高原内各气象要素都以高原为中心呈闭合分布 B.高原存在高原季风 C.高原的天气状况不同于周围的大气 (2)高原的热力作用加强了中国的季风气候 A.热力作用加强了中国活动中心的势力 B.热力作用加强了季风的动能 (3)高原的动力作用使中国气候更加复杂 A.高原对西风的分支作用 B.高原阻挡和干扰了西来的天气系统 (4)高原的综合作用扩大了高原影响的范围
二.土地质量与潜力
1.中产田面积大,增产效益高 2.后备土地资源开垦的投资大 3.草原牧区生产潜力低 4.森林资源形势严峻 5.淡水养殖生产潜力高,前景广阔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第二章 地表结构
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 第一级:由一系列高大山脉构成 第二级: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构成 第三级: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1.山脉众多 (1)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 (2)广义的山地占全国总面积65%
2.网格状镶嵌构造突出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地 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3)北东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 台湾山脉
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按气温的不同,可分9个气候带和1个高 原气候区域 (2)按水分条件,可分4个气候区 (3)按海拔高度,各地山区气候垂直带普不 尽相同
2.温带气候类型齐全 (1)自南而北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之分 (2)自东而西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 旱区之别
3.亚热带气候有特殊的地位 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终年湿润
二.气候的大陆性强
1.气候大陆性的一般表现
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指 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所 影响的气候。
2.气候大陆性强的表现
(1)气温年较差大 (2)气温日较差大 (3)最冷月和最热月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 (4)多数地区春温大于秋温 (5)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多,但集中性强 (6)大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