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中国外交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事业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 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页。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 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双方自 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 交外交关系。图为中美建交公 报。
图为1960年1月,周恩来 总理在北京与缅甸总理奈 温在中缅边界问题协定及 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的签字仪式上互致祝贺。
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20世纪60年代反苏反美
•
•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外交战略是反苏反美,即“两个拳头打人” 的外交战略。
由于苏联奉行大国沙文主义,不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多次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例如,60年 代初苏联就向我国提出共建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等侵犯我国主权的要求),中国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 与苏联的大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这一时期,美国继续执行反华政策,在台湾公开进行战争挑衅,支持印度对中国的非正义战争,使越 南战争逐步升级,并武装入侵柬埔寨,引发老挝内战,企图恶化中国的周边环境,威胁中国的国家独立。 中国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和反击,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主义及其走狗”的口号。 此外,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支持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经济建设,受到了亚非国家的普遍 欢迎和认可。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 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 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 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
在国际上的影响。
1954年4 月至7月, 周恩来总 理兼外长 率中国代 表团出席 日内瓦会 议
1950年11 月,中国政 府特派代表 伍修权(前 排左一)出 席联合国安 理会议
中国外交发展
目录
1.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2.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
3.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中国早期外交三条方针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 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 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 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 (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 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 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 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本准则。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一个新的阶段。
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事业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 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 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 • 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 交朋友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 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 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 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 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 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 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自六十年代起,中国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合理地解决了同一 些国家的边界问题。
中缅边界问题协定 1961年10月,中国同尼泊尔边 界条约在北京签字。图为毛泽东 主席在刘少奇(左六)、朱德 (右五)、周恩来(左三)、陈 毅(左二)、贺龙(右一)等领 导人陪同下会见来访的尼国王马 亨拉时宾主合影。
巧对毛泽东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 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 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 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 “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熟 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百步之内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即工整又流畅,整个对联浑然一体, 两位伟人相对而笑。
外交部长周恩来
“跨过太平洋的握手”
还没完全走到舷梯下 面,尼克松就远远地 朝周恩来伸过双手— —站在周恩来身后的 冀朝铸,在38年后仍 清楚记得这一幕。 “总理马上迎上去, 我也跟上去。我知道 自己不能站得太近, 也不能站得太远。” 冀朝铸说,此前,周 总理特地要求,“小 冀近一点,每句话都 得准确地听清楚,准 确地翻译”。然后, 冀朝铸替尼克松翻译 出了那句有名的话:“我 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 人民握手。”
•
•
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中国同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西 方大国。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 1、中美关系的改善: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 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 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 位。
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
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 世 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
会
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 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 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
20世纪60年代反苏反美
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各种国际力量经历了一个分 化与改组的过程,苏联走上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苏美两国力图保持两极 格局,它们既对抗又妥协,既争夺又勾结。为使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美苏 加强了对各自盟国的控制,从而加剧了两个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社会 主义阵营分裂,帝国主义阵营也矛盾重重。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 发展,西方殖民体系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独立,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 国集团的诞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大外交事件 • 求生存 • 展风采
毛泽东毅然北上访苏
毛泽东的这次访苏之行,使中苏两国关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 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 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瑞士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 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 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 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7月21日,与会各国签 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 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 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
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 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 •
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 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 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 公告。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1971年4月,周恩 来总理在北京会 见格雷厄姆· 斯廷 霍文率领的美国 乒乓球代表团, 打开了中美交往 的大门。这就是 著名的“乒乓外 交”。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 松访华。图为毛泽东主席、 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 克松。
外交部长周恩来
“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 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 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 “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 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 了耳根。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事业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
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 作组织”成立宣言》。
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中美建交
七十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 的战 略思想。中国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 界国家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 华,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交部长周恩来
让人最感动的--联合国为周恩来降半旗的原因!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 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 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 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 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 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 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 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 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 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