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断中两种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诊断中两种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16T00:59:02.0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赵玲孙晓坤(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针对螺旋CT与磁共振影像技术应用于诊断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收集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的40例患者资料,其中18例患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22例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
赵玲孙晓坤(通讯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辽宁省葫芦岛市,125000)摘要:目的:针对螺旋CT与磁共振影像技术应用于诊断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收集确诊为颈椎病患者的40例患者资料,其中18例患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22例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根据术后患者病理结果,对术前螺旋CT影像、磁共振影像对诊断颈
椎病的相符率及检出颈椎病的医学影像征象比率进行对比。结果:对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符率方面,磁共振影像技术与螺旋CT影像技术对比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相符率方面,磁共振影像技术优于螺旋CT影像技术,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检出脊髓变性受压、椎体后缘骨赘及椎管狭窄等征象的比率方面,磁共振影像技术优于螺旋CT影像技术,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种影像技术对检出神经根压迫、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及椎间隙狭窄的比率进行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准确率方面,螺旋CT影像技术与磁共振影像技术较为相似,对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磁共振影像技术优于螺旋CT影像技术,可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依据,两种影像技术在临床检查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
关键词:颈椎病诊断;螺旋CT成像;磁共振成像 1. 前言
随着近年来日益更新换代的智能手机及及不断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颈椎病患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患病群体愈加年轻化。颈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颈椎病的主要病理特征,颈椎相邻结构继发病理改变影响神经、周围组织及血管等,表现出颈肩部酸胀麻木、疼痛、限制活动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颈椎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周期,疼痛发作容易反复,严重患者应采取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颈椎病临床诊断中,磁共振影像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具有相对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磁共振影像技术相比,螺旋CT费用不高并具有较高普及率。本研究基于此针对螺旋CT与磁共振影像技术应用于诊断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9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确诊为颈椎病的40例患者相关治疗资料,其中有21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32—70岁之间,平均年龄(47.83±3.54)岁,病程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3.95±0.23)年。有18例患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22例患者为脊髓型颈椎病。
2.2 方法
螺旋CT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对患者指导头部保持后仰,常规扫描颈椎横轴位,设置管电压120千伏,管电流75毫安,0.625毫米层厚,分别获取骨窗、软组织窗影像,与三维后处理软件相结合重建椎间盘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的影像。
磁共振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对患者指导仰卧姿势,头部保持自然伸直,应用颈部脊柱专用线圈,T1WI序列采用常规SE序列,设置扫描参数:TR=2250毫秒,TE=23毫秒,FOV=24厘米,层厚=3毫米。矢状位T2WI序列采用FSE序列,设置扫描参数:TR=3200毫秒,TE=110毫秒,FOV=24 厘米,层厚=3毫米。横轴位T2WI序列采用FSE序列,设置扫描参数:TR=3200毫秒,TE=120毫秒,FOV=24厘米,层厚=3毫米,检查完成后处理影像。
2.3 统计处理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比较组间数据。P<0.05表明有关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对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符率方面,磁共振影像技术与螺旋CT影像技术对比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相符率方面,磁共振影像技术优于螺旋
CT影像技术,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检出脊髓变性受压、椎体后缘骨赘及椎管狭窄等征象的比率方面,磁共振影像技术优于螺旋CT影像技术,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种影像技术对检出神经根压迫、小关节突增生、钩突增生及椎间隙狭窄的比率进行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4. 讨论
颈椎病患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的差异较为明显,但总体上逐年增长,患病年龄逐渐降低。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如患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临床中通常症状持续性加重,尤其是神经根型与脊髓型颈椎病症状更加明显,严重患者应接受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临床中采用螺旋CT影像技术对患者诊断及非手术治疗,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或患者病情发作反复同时对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时,可利用磁共振影像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评估,便于采取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
5. 结语
总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准确率方面,螺旋CT影像技术与磁共振影像技术较为相似,对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磁共振影像技术优于螺旋CT影像技术,可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依据,两种影像技术在临床检查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 皮建伟.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16
[2] 唐炜.DR、CT、MRI三种影像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1
[3] 刘志伟,李铁军,王力国等.磁共振IDEAL-IQ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中国医学装备,2019.12
[4] 尤海涛,周军,王秋实等.X线CT磁共振成像诊断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21.22
[5] 崔中伟.MRI检查对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及颈髓病变检出率的影响[J],广州医药,2022.10
[6] 韩超凡,海涌,刘玉增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长期随访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1.6 作者简介:
赵玲(1986-),女,满族,辽宁绥中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X线、CT、MRI医学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