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焊授课教案张忠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压时,电极压力的应力分布
2。通电加热阶段
1)机电特点: F>0,I>0 2)作用:
在热和机械力联合作用下,形成塑性环 和熔核,直到熔核长到所要求尺寸.
图(B)表示两板搭接点焊时焊核生长过程的 情况。(a)表示开始导通电流的焊接初期, 由于电极与母材之间及母材彼此之间并不完 全接触,电流的边缘效应也较强,因此接触 面外侧的电流密度很高,这部分的温度首先 上升。(b)表示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状态,在 外侧温度上升的地方,因电阻增加而温度继 续上升,并开始产生一部份热影响区,而与 电极相接触的表面则受到冷却。由于电流的 边缘效应,处于母材接合面和电极接触面中 间的区域,温度不能升高,因此形成象两个 腰鼓对合起来的形状。(c)表示再经过一段 短时间,开始形成焊核的状况。焊核中心区 因热量很难散走而温度上升,而与电极接触 的区域进一步被冷却,所以焊核成为四角形。 (d)表示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的状况,由于 中心区散热困难,而电极和板的周围却散热 容易,所以焊核变成椭圆形。
3.冷却结晶阶段
1)机电特点: F>0,I=0 2)作用:
保证熔核在压力状态下进行冷却结晶, 冷却结晶时间很短(一般1~2周波),但 是结晶凝固过程符合金属学的凝固理论.
柱状晶:低碳钢,合金钢等 柱状晶+等轴晶:铝合金 等轴晶:镁合金
维持阶段的作用 1. 保证熔核在压力状态下结晶,减少出现 缩孔裂纹等组织缺陷的几率;
FU 2 ~ 3FW IH 0.5 ~ 0.7IW
二、点焊接头形成过程
点焊接头形成的三个阶段
a) 预压 b) 、c)通电加热 d)冷却结晶
1。预压阶段
1)机电特点:
F>0,I=0
2)作用:
减少接触电阻,增大导电截面,增加物理接触点, 为以后焊接电流顺利通过创造条件;
此外,在压力作用下,金属挤向间隙所引起的塑 性变形,有助于在熔核四周形成密封熔核的环带 (密封环)。
1。熔核尺寸的几个基本概念
1)熔核直径 d (mm)
或 d 2 3
d 5
板厚
h
2)焊透率 A(%)
A h 100%
c
d
A 30 ~ 70%
3)压痕 c 5~20%
c
2。对点焊质量的要求
1)多数金属材料(如低碳钢等)对焊接热循 环不敏感,焊接区的组织无显著变化,也不易 产生组织缺陷,其点焊接头强度主要与熔核尺 寸有关;
1)集中加热
点焊时,电流线在两焊件的贴合面 处要产生集中收缩,其结果就使贴合面 处产生了集中加热效果,而该处正是点 焊时所需要连接的部位.
2)塑性环
贴合面的 边缘电流密度 出现峰值,该 处加热强度最 大,因而将首 先出现密封的 塑性连接区, 此密封环对保 证熔核的正常 生长,防止氧 化和飞溅的产 生有利。
这样的焊核生长过程,在
单块板通电时就更容易理解。 有人认为:点焊是利用接触面 的接触电阻进行焊接的方法, 不是两板重迭就不能形成焊核。 但是,即使是单块板,只要增 加电流,同样也能形成焊核。 图(A)表示单块板通电时焊核的 生长过程。起初,电极的正下 方出现三角形的热影响区,随 着通电时间的加长,两个热影 响区合并成鼓形。继续加长通 电时间就形成四方形焊核。
3)焊件内部电阻的近似计算
2RW
K1 K2 T
2
d
2 0
4
K1 边缘效应引起电流场扩展的系数;
K2 绕流现象引起电流场扩展的系数;
T 焊接区金属的电阻率;
单个焊件的厚度;
d0 电极与焊件接触面直径。
1.0 0.8
K1 0.6
0.4 0.2
01 2 3 4 5 6
d0
K1 0.82 ~ 0.84
2.避免电极与工件“打火”
第二节 点焊规范参数及相关关系 一、规范参数(工艺参数)
1。焊接电流
AB段:曲线呈陡峭段。 由于焊接电流小,使热 源强度不足,不能形成 熔核或熔核尺寸很小, 焊点拉剪载荷较低且很 不稳定。
BC段:曲线平稳上升。随着 焊接电流的增加,内部热源产 热量急剧增大,熔核尺寸稳定 增大,拉剪载荷不断提高;临 近C点,由于板间翘离限制了 熔核尺寸的扩大和温度场进入 准稳态,拉剪载荷变化不大。
平稳段〔t3以后〕:由于电极与焊件接触面 尺寸的限制以及塑性金属被挤到两焊件之间, 使焊件间间隙加大(板缝翘离),限制了熔 核和导电面积的增大。同时,由于电流场和 温度场均进入准稳态,熔核和塑性环尺寸也 基本保持不变,动态电阻曲线将日趋平稳。
动态电阻
85
1---6.30kA
80
2---6.48kA
(1)金属材料的热物理性质
(2)机械性能
(3)点焊规范参数及特征
(4)焊件厚度等。
3。焊接区的总电阻:
点焊过程中,焊件—焊件和电极—电极的接 触状态、焊接温度场及电场都在不断地变化,因 此,引起焊接区的电阻也不断交化。描述焊接过 程中电阻变化的曲线叫做动态电阻曲线。需要强 调的是,由于材料性能的不同,不同金属材料在 加热过程中焊接区动态总电阻变化相差很大 。
次是工件热传导20%,对流辐射占5%,与电极
形状,材料物理性质,焊接规范均有关.
5. 点焊热源的特点
1) 电阻焊热源产生于焊件内部,与熔化焊时的 外部热源相比,对焊接区的加热更为迅速、集中。
2) 内部热源使整个焊接区发热,为获得合理的 温度分布(例如,点焊时应使焊件贴合面处温度 高,而表面温度低),散热作用在电阻点焊的加 热中具有重要意义。
3---6.88kA
75
4---8.38kA
70
65
60
55
50
45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焊接通电时间 (Cycle)
不同焊接电流时动态电阻曲线
2)不锈钢
二、点焊时的加热特点 1。电阻对点焊加热的影响
1)接触电阻:产热5~10%
作用:接触电阻产热对建立焊接初期的温度场 及焊接电流的均匀化流过起重要作用
2)内部电阻:90~95%
作用:这部分热量是形核的基础,与电流场共 同建立了焊接区的温度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2.电流场分布对点焊加热的影响
点焊时的电场 其中电流线的含义是在它所限定的范围内的 电流占总电流的百分数,例如,80%的电流线是 指它限定的范围内通过的电流占总电流的80%。
点焊时各典型截面的电流密度分布
Rc
Rw Rew
380VAC
R Rc 2Rew 2Rw
Q 0.24 i2 (t) r(t) dt
1。接触电阻
1)形成原因:焊件表面的微观凸凹不平及不良导体层。
接触电阻形成原因示意图
2)影响因素: (1)表面状态
a) 清理方法 (2)压力
“滞后”效 应
b) 存放时间 接 触 电 阻
(3)温度
绪论
电阻焊定义:焊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 流过焊接区所产生的电阻热加热工件,使要焊接部位达到 局部熔化或高温塑性状态,通过热和机械力的联合作用完 成连接的方法。
物理本质:利用焊接区金属本身的电阻热和大量塑性变形 能量,使两个分离表面的金属原子之间接近到晶格距离, 形成金属键,在结合面上产生足够量的共同晶粒而得到焊 点、焊缝或对接接头。
电流场与电流密度分布
a)导线中
b)单块板中
c)点焊时
i一电流线 j一电流密边缘效应:在点焊过程中,当电流流过焊件时, 电流将从板的中部向边缘扩展,使整个焊件的 电流场呈双鼓形。
原因:焊件的横截面积远大于焊件与电极间的 横截面积 。
绕流效应:由于焊接区温度不均匀,促使电 流线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3)不均匀的温度场
4。点焊的热平衡
Q Q1 Q2
Q1 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熔核的热量,占总产热量
的10~30%,其大小取决于金属热物理性质 、 熔核大小(熔化金属量),与规范特征无关。
Q2
由散热而损失的热量,占总产热量的70~90%。 散热途径:工件热传导,对流,辐射。最主
要是电极散热,占30~50%(铜电极水冷)其
分类:
1. 按接头形式和工艺特点分:点焊;缝焊;对焊。 2.按电流分:交流、直流、脉冲 优点:1)接头质量高;2)辅助工序少3)不需要填充材
料4)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1)无损检验困难;2)设备复杂,维修困难,一
次性投资高。
第一章 电阻点焊的原理
一、定义
第一节 概述
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 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时产生的电阻热,熔化母材金 属,冷却后形成焊点,这种电阻焊方法称为点焊。
第二章 电阻点焊工艺
第一节 点焊过程分析 一、焊接循环 1。定义:在电阻焊接过程中,完成一个焊点或 焊缝所需要的全部过程或全部阶段 2。点焊的基本焊接循环
F,I
加压 通电焊接 维持 休止 加压
3。复杂的点焊焊接循环
F,I
Fu
Fp
Fw
IP
IW
IH
FP 1.5 ~ 2.5FW IP 0.25 ~ 0.5IW
上
升
段〔t
1~t
〕:随
2
着
加热的
进行,
焊接区
温
度升高,金属电阻率ρ 的增加很快.由于焊接
区金属基本处于固态,接触面增加缓慢,因而ρ
的增大起主要作用,曲线上升较快。经过一段时
间加热后,焊接区温度已比较高,ρ的增大速率
减小,而焊接区导电面积增加较快,结果使动态
电阻增加速率减缓,最终达到最大值。一般认为,
CD段:由于电流过大, 加热过于强烈,引起金属 过热、喷溅、压痕过深等 缺陷,接头性能反而降低。
注意:焊件越厚, BC段越陡峭,焊 接电流的变化对焊 点拉剪载荷的影响 越敏感。
2。焊接时间
焊接时间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与焊接电 流相似;
C点以后,曲线并不立即下降,这是因为尽 管熔核尺寸已达到饱和,但塑性环还可有 一定扩大,再加之热源加热速率较缓和, 因而一般不会发生喷溅;
K2
与不均匀加热程度有关,可在0.8~0.9范围内 选取。硬规范点焊时,焊接区温度很不均匀,
应选低值;软规范点焊时,则取高值。
3)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边缘效应、绕流现象,均使点焊 时焊件的导电范围不能只限制在以电极与焊件接 触面为底的圆柱体内,而要向外有所扩展,因而 使悍件的内部电阻比圆柱体所具有的电阻要小。 凡是影响电流场分布的因素必然影响内部电阻。 这些因素可归纳为;
焊接时间对接头塑性指标影响较大,尤其 对承受动载或有脆性倾向的材料,较长的 焊接时间将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3。电极压力
1)电极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使焊点承载能力降低和分散性 变大,尤其对拉伸载荷影响更甚。 2)电流恒定时,电极压力过大,接触面积变大、接触电阻 变小,产热减少;同时,通过电极散热增加,因此熔核尺寸 下降,严重时会出现末焊透缺陷。 3)电流恒定时,电极压力过小,由于焊接区金属塑性变形 范围及变形程度不足,接触面积小、接触电阻大,局部地方 产热过大,易出现严重的前期喷溅。
2)少数金属材料(如可淬硬钢等)对焊接热 循环极为敏感,当点焊工艺不当时,接头由于 被强烈淬硬而使强度、塑性急剧降低。这时, 尽管具有足够大的熔核尺寸也是不能使用的。 其点焊接头强度不仅取决于熔核尺寸,而且与 熔核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及缺陷有关。
第二节 点焊时的电阻及加热 一、点焊时的电阻
Rew Rw
c) 表面粗糙度 电极压力
2. 焊件内部电阻
1) 几何特点:导电区域远远大于以电极与焊件 接触面为底,焊件厚度为高的圆柱体体积
R
R1
R2
R 等于 R1与 R2 并联值
电流场与电流密度分布
a)导线中
b)单块板中
c)点焊时
i一电流线 j一电流密度 jc一平均电流密度
预压时,电极压力的应力分布
焊点外观
1)低碳钢
在低碳钢的点焊过程中,焊接区动态阻的变化 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下降段〔t0~t1〕:由于接触电阻的迅速降低 及消失所造成。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短,曲 线呈陡降(例如,点焊1.2+1.2mm冷轧低碳钢板, 该段时间约为(1~2周波),焊接区金属未熔化但 有明显加热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当加热速度较 快时,该阶段将难以观测到。
二、特点
1。靠尺寸不大的熔核连接; 2。在大电流、短时间的条件下焊接; 3。在热和机械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焊点。
三、分类
1。按焊接电流波形分
交流
工频 50或60Hz 低频 3~10Hz 高频 2.5kHz~450kHz
电容储能 脉冲
直流冲击波
2。按工艺特点分
双面单点
单面双点
单面单点
四、对点焊质量的要求
接近峰值点时焊接区金属已局部熔化,开始形成
熔核,达到温度稳定点。因为继续加热,金属将
不断由固态变成液态,使熔核逐渐增大,但此时
输入功率作为潜热消耗,焊点温度不再升高。
再次下降段〔t2~t3〕:继续加热使熔化区 及塑性环不断扩展,虽然金属由固相向液 相转变时电阻率有突然的增大,但由于绕 流现象,使得主要通过焊接电流的金属区 域电阻率并没有明显增大。绕流现象使电 极下的导电通路截面增大:另一方面,由 于金属的明显软化使接触面积迅速增大, 电流场的边缘效应减弱。结果均使得焊接 区的电阻减小,曲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