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作者:李雪
来源:《大观》2015年第09期
摘要:构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水平,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本文在遵从指导性、完备性、独立性、科学性、可测性原则的条件下,对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五个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脚本、教学手段,分别设定评价指标,进而构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原则;建构要素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技术学的兴起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个人”的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正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
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载体,既是一个教学要素,也是一种教学途径,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
因此,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保证多媒体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便是严格控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即对其进行系统的质量评价。
但是,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评价,评价者对评价标准的理解把握上的差异、评价经验上的不足(特别是学生评价)、评价过程中的认知偏差,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1]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以后的教学进行或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和指导方向。
而具有误差的评价结果经过反馈,必然对后续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所以,建构完备、科学及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评价过程中的各种主观因素带来的结果偏差,真实地反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水平。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指标体系由若干具体的因子组成,这些评价因子的确立必然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指导,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第一,指标的指导性。
指导性原则是指评价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改进与发展。
第二,指标的完备性。
系统而完整的指标体系直接指向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一特殊教学载体的内容、结构与实施效果,将其与其它教学形式隔离开来,避免了不同种类教学评价的模糊与交差。
第三,指标的独立性。
各指标因子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与功能,指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不同方面,完成对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同各个方面的评价。
各指标因子之间彼此独立能够有效地避免评价项目的重复和多余,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效度。
第四,指标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因子不是根据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制定的,而是从合理的角度出发,对所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都适用。
同时,它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对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同一标准的比较与测量。
第五,指标的可测性。
可测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内容具有可以用操作化的语言概括表达,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获得信息、取得结论的性质。
[2]评价指标的可测性直接决定了评价行为的现实意义。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要素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不同于传统课程的特性,前者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库,并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如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上都体现了与传统课程的差异。
基于此,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必然不同于对传统课程的评价。
在此,我们根据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对其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设定评价指标,进而构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方向相适应,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育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结合产物,其本质特征之一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生存智慧”。
通过多媒体教学,受教育者需要掌握这一系统的能力,并将这一能力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融入生存的各方面。
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目标的评价应该从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进行。
(2)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教学内容是将传统的教材内容与最新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对它们进行编排与整理,最终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其自身的逻辑结构进行知识传输。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对应广义的课程,因为其组织学科知识的灵活性与呈现知识的灵活性特质融入了课程是知识、经验及活动三方面的内容。
(3)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质上是一次完整的授课。
每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设计都对应着相应的教学模式。
可选择的教学模式有:讲演型、练习型、个别教学型、教学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及发现式学习型等。
一个教学课件可能有多种教学方式,但是其教学模式必然是确定的,即有一种模式作为主体贯穿始末。
对教学模式的评价也是判断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从如下指标进行评价:主要教学模式的选择,即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主体教学模式类型;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即在确定教学模式的主导下,具体教学手段与途径的选择和实施。
(4)脚本。
脚本的设计与编写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设计中所必备的环节,传统的书本授课并没有这一步骤。
脚本设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媒体选择等全面衡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是将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一步具体化。
课件的脚本主要由有经验的教师编写,首先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单元,各单元内部又划分成多个知识点,建立它们的逻辑关系。
然后把知识点用若干个逻辑屏幕来描述,每个知识点的所有屏幕所需呈现的内容都要详细写出。
对脚本质量进行测量与监控,对于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脚本的科学性,强调脚本的正确与严谨;脚本的完整性,强调脚本在内容上的逻辑有序和形式上的前后照应;脚本的可行性,强调在现实的多媒体技术条件下,脚本是可以操作与实现的;脚本的创新性,强调脚本设计的原创与突破。
(5)教学手段。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了教学媒介。
所以,我们设定的评价指标为:符合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这一主体
而独立存在于运行;艺术性,即教学手段的运用要融入相关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实用性,即具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可以传播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即将传统与改革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体现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王树洲.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2009,29(1):53.
[2]于双娜,张旭.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信息教育,2010,(9):112.
作者简介:李雪(1990—),女,湖北仙桃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与科研管理办公室,助教。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