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如何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堂如何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当前我们所使用的地理教材具有一个很突出特点,是配图、插画、照片丰富多样、吸引力强。
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庞大、完善、独具魅力的图像系统。
地理事物的过程,是受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特点所影响的,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内容,才能更有效的形成地理观点,进而理解更多的理性知识,如地理规律、成因、基本原理等。
利用地理图像信息实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方法,只有充分的利用地图,才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而且,这本身也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它教学的特点,离开了它,就不可能有地理教学,更无法实行地理教学。
地理课堂如何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地图的理解刚刚开始,因为他们读书的训练先于、多于读图的训练,所以,往往不习惯用图。
往往认为地理课上只要带上地理课本,至于地图册在上课时用不用都无所谓,在回答的问题时,他们也不习惯在地图册上去寻找答案,而是盯着课文中的文字,就象是上语文课一样。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再加上地图的应用本身对地理科目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始时从文到图,即从课文入手在地图上实行地理事物的定位,同时借助地图把课文描述的地理对象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城市、交通线等在头脑中形成地理分布的观点,就是将文字形式转化为地图形象语言的过程。
(一)熟练地掌握地图语言和使用地图语言
地图语言是由各种象征符号、色彩加上一定量的文字所构成的、表示空间信息的图形视觉语言。
这种语言(除文字注记外)几乎是世界通用的。
地图语言和文字语言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反映其质量特征与数量差异,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地图语言。
我们要求学生逐步理解地图上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内在关系和相互联系,由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表象),由熟悉地图到能分析、使用地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如在读“热带雨林”景观图时引导学生描述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是:茂密、高大、常绿、多层;其动物特点是:喜攀援或喜暖湿。
很容易地让学生完成直观形象到抽象特点的记忆过程。
(二)学生思维地图的形成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传输地理信息的一种载体。
教师借助地图能够将十分遥远和非常广阔的地理事物表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充分使用地图(课本上的地图、板图、插图、附图等),使学生的感知具有可行性。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看出具有三维空间的地理事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各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
地图是学生理解、分析和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
是形象思维的基础。
能够说形象思维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要将教材中的表象加以分解和组合,使学生对表象的理解扩大、延伸、迁移、深化,进而达到想象和再造想象的阶段,这就是地理思维。
要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心理地图,即在心理形成地图表象。
使各类地图在头脑中保持并再现。
比如各国政区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各类示意图、图表等在头脑中形成图像。
即使学生身边没有地图,也能够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地图形成图像。
也就是地图思维。
这是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预测未来的一种重要途径。
心理地图的形成过程,还是提升地理记忆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假如学生头脑中有一幅中国的政区地图,就可将中国的地形、主要省区、主要气候、主要河流、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分布表现在自己的头脑中。
记忆就有了依托,就能够提升记忆的效率和记忆持久性。
还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实行图像与文字转换
地图水平的培养,主要是学会准确理解地图,熟悉地图、阅读地图和绘制地图,更重要
的是能够做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一是用文字来说明地理问题,理解地图的语言,即以文释图;二是用文字转换成图,使语言通过图来表达出来,即以图释文。
三是用另一张图来反映这个张图,即以图释图;
在上地理课时,借助地图,来讲述课文知识。
就变得更容易操作,地理课所具备的特色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
同时又能够使地理课上得更丰富,使学生更有兴趣来学习这个科目,另外,在地理课上借助地图,能够使问题变的简单、形象、直观,使老师所阐述的内容更切合实际。
上课时尽量避免学生从课文中去找寻答案。
而是读图回答,避免文字的记忆,把讲解的内容尽量和地图相联系。
地理课上多从地图入手去解决地理问题,对学生实行反复的训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去借助地图,而不是首先翻书去找,因为许很多多的地理问题都能够从地图上得到答,所以在课堂上充分有效地使用地图工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形成一定的水平素质而且还能促进了课堂的师生互动,让激情和理性充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