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班级日常管理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成为班级日常管理的主人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
”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
学校日常管理是学校教学中日常的、经常性的规矩和规范,要求学生遵守的最基本规定。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中,我采取了学生自我管理、参评优秀班集体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班级的凝聚力。
众所周知,在许多城镇中学以及广大高校组建学生会组织,那是可行的,而且是相当有必要的,但在一所小学,一个班级中成立学生会组织,行吗?以下,我真实地记录了我在组建班级学生会艰难的成长经历以及成功经验。
一、在“逆境”中悄然诞生
成立学生会之前,班级的管理总是由教师把持,对学生的纪律、卫生等全方位评比。
但由于老师事务多,对各方面的评比只是粗略地进行,并未深入其内部,加之教师容易打印象分,总是混混又一周,继而又一期。
粗略的操作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提不高,为此我特意组建班级学生会,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加大加深管理力度。
首先:将班级的日常管理分解成几大块,针对某一具体方面设置学生会的内部机构,并且分配好各方面的名额。
如针对教室、清洁区的卫生,可以设卫生小组管辖;针对两操的质量评比,可以设置体育小组,针对早自习的检查,可以设置学习小组等等,按实际需要分配名额。
第二步:制定和完善评分细则,尽量考虑学生实际,符合并高于学生的正常水平,设计好相应的评分表,让学生有依据去评分。
第三步:在班级中营造氛围,请同学们先举荐一批成绩较好,工作认真负责且胆子大的学生进行面试,根据表现筛选出一批优秀人员,定为学生会组织成员,并且分工。
以后则进行轮换制。
第四步:公布分工情况及每个岗位的职责,消除学生的各种疑团。
第五步:召开相应小组所分管的班干部会议,层层分工,讲清评分规则及
评分时的具体要求,从而使整个评比正常运转。
第六步:做好统计工作,各小组每天评比的分数交至主席处(班委会),进行汇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责任落实到人。
这样一个新的组织便诞生了,日常管理交给了学生,既减轻了教师的任务,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强了学生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培养一批能干的学生干部,此外便于评分透明化,评比公平化,竞争激烈化。
二、在摸索中不断成长
任何新生的事物总有其艰巨性和曲折性,作为小学,要一下子能接受学生自主管理这种观念并非易事,各方面的局限决定了这个组织要生存就得不断自我完善。
(一)外界的各方面的压力
由于刚组建,各方面的制度不是完善的,在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远比设想复杂得多,受到减分的学生总把牢骚、怨气发到学生会干部身上,给学生制造了不少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一旦进入学生会,家长总担心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再次,在学生中也有些冷嘲热讽。
为此我班召开了全体家长会,说明教师的意图;另一方面对学生强调了学生会组织的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最终使之理解。
(二)学生自身的弱点
工作必定是要人去做,但刚开始学生并非什么都懂,自身的弱点是学生会组织开展工作的又一大障碍。
首先,表现为学生的迷惘。
学生会干部没有具体的目标行为方法,甚至不知道做什么,曾有这样一位小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开始却给我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让我成为学生会主席,一开始我决定在学生会起个带头作用,和学生会全体人员一起努力,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可是一连几天,我总是闷闷不乐,不做又想做,做了又不知怎样做,我好迷惘,我也怀疑自己能否在学生会做下去,你能给我指导工作吗?”
其次,学生自身的定位不准确。
有这样一位小干部,工作满腔热情,胆子相当大,工作积极主动,可是方法不对头,针对不良现象便会高高在上以气垫压逼人,从而遭到许多学生的反感。
再次,学生工作的毅力有差异。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学生何尝又不是呢?而整个工作持续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这“三把火”能燃得这么久吗?本来学习任务就重,再加上学生在工作中常会遇到挫折,他们难道不会气馁吗?诸如以上的问题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学生只能听教师讲学生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但谁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榜样去参照,很难进入角色。
对此,我首先深入小干部内心,与其以朋友似的聊天,让其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讲出来。
给他们以激励,以具体目标,引导自己认清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使其在失败中找原因,在逆境中找经验,在困境中找出路。
其次,定期召开学生会干部会议,讨论工作心得,不断地给学生打气,让其感觉到组织的存在,让学生在讨论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三)制度的条例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
在评比过程前,制定了一整套评分细则,根据细则便可以公平地进行评比,要使整套细则得以顺利实施,必须经过再三的修改才能最终落实。
如:两操评比中,原订两个人检查,但这两个人不可能在几分钟时间查好人数,检查做操质量等等。
把制度加以改正,增加检查人数,缩小范围,加大力度,任务分配具体到一个人负责几名同学。
但渐渐地发现这也不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自身内部有自己的规则,有的紧有的松,如果固定地使某人检查几个人,显然是违背了公平的原则。
最后再次改正得以实施,学生按天轮流,机动调整,使检查不仅限于某一个人。
总之,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要真正将制度很好地落实下去,应当不断地适应实际需要,变更工作方法,从而许多自身的缺陷便会得到弥补,制度才能一步步趋于合理、完善。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冲破舆论的压力下,学生会组织踏实工作、尽职尽责,逐渐生存下来;在一次次的否定与肯定中不断自我批评与自我完善,学生会稳固下来;在一次次矛盾的出现与矛盾的解决中,学生会成熟起来,逐渐被师生理解、接受、欢迎。
班级的日常管理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成长中不断总结
学生会之所以能生存并发展,有如下几条经经验:
首先,要提高学生会工作的力度,真正让老师和学生接受,必须使其参与校园的各种活动,在众多的活动中,充分取得其他老师和每一个学生的理解与支持,评比的结果,学生才会重视并总结得失,从而真正达到检查的目的。
其次,必须定期召开会议。
学生的思想不可能趋于平稳,在工作中难免有许多的失误。
只有定期召开会议,才能及时排除隐患,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另一方面,让其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组织当中,充分感觉到组织的温暖。
再次,要做好学生会干部的思想工作,帮助其找到自身的定位,让其在双重身分下,健康成长。
因而可制定出学生会干部的遵守规则,让其在一定的规则之内,自由大胆地开展工作。
最后,指导教师应把握好“导”这个方面,不能任意让学生自由地毫无规定地去干工作。
学生年龄毕竟还小,放手太松便会使学生工作可能越位,但又不能抓得太死,以免学生本身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创见却不能得到发挥,因此指导教师一定得把握好“度”,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自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
素质教育乃是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宗旨,在小学成立学生会组织,一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条件;同时,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本身就可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素质,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但学生会组织的存在还会面临着许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只有通过不断摸索,才能真正寻求生存之道,从而为素质教育另僻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