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买尔哈巴·衣马木
【摘要】目的探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经过彩超检查,确诊为肝脏中、小型占位病变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各有50例的研究组和参照组。
给予研究组肝脏MRI方式进行检查,给予参照组肝脏增强CT进行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准确性为81.48%,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88.00%;
参照组的准确性为56.00%,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58.00%。
研究组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肝癌诊断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前言
肝癌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发病初期,起病隐匿,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1],而当疾病发展到后期,由于肿瘤迅速生长、并且发生转移而大规模扩散,此时的病情已经难以控制,因此在早期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本文对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XX年12月至20XX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经过彩超检查,确诊为肝脏中、小型占位病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各有50例的研究组和参照组。
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6例;
年龄最大为68岁,年龄最小为31岁,平均年龄(40.58±2.59)岁;
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有21例,高中和大专有18例,初中及以下有11例。
参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23例;
年龄最大为69岁,年龄最小为32岁,平均年龄(40.96±2.71)岁;
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有22例,高中和大专有19例,初中及以下有9例。
通过比较,未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入选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已了解实验详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进行检查,具体过程为:扫描开始前30分钟,先让患者口服300~500ml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
将GE公司(美国)生产的0ptima64排螺旋CT作为检查仪器,针对患者肝脏全区进行检查,先实施肝脏全区平扫,再给予肝脏全区增强扫描。
将扫描参数按照如下标准进行设置:扫描周期为O.8s,扫描压力为250~300mA,扫描条件为120kv,层厚为5mm。
增强扫描造影剂为优维显非离子型造影器,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将扫描速率设置为2.5~3.5ml/s。
研究组患者采用肝脏MRI方式进行检查,具体过程为:将xxxx公司(德国)生产的Avanto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作为MRI影像学检查仪器。
首先按照常规给予患者TlWI、12wI检查,然后实施DWI序列扫描,最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配套的体部相控阵列线圈以及腹部相控阵列线圈,将扫描参数按照如下标准进行设置:梯度场强度为45mT/m,层厚为10mm,层距为2.0mm,视野为40cm×30cm,检查范围为由患者膈顶到右肾下极。
1.3 效果判断标准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照,对比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
具体为:特异性=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敏感性=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准确性=(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总例数×100%;
漏诊率=假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误诊率=假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并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进行检验。
若得出的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研究组肝脏MRI的诊断结果中,真阳性20例,假阴性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24例;
对比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参照组肝脏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中,真阳性15例,假阴性16例,假阳性5例,真阴性14例。
如表1所示,研究组的准确性为81.48%,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88.00%,参照组的准确性为56.00%,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58.00%,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属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该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在初期无明显症状提示。
但是据相关调查表明,中晚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因此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作用[3-4]。
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是当前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诊断的两种常用手段,可通过对患者肝脏形态、大小以及肝脏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别或信号差别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患者病症情况。
其中,肝脏增强CT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肝脏中极其微小病变清晰地显示出来。
此外,配合增强对比剂的应用,还可以把血流、血容量等血供特点反映出来。
然而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着缺陷,即在进行检查时,经常出现肝癌密度随着门静脉血运动而快速升降的现象。
所以肝脏增强CT在低供血肿瘤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准确度不高。
而肝脏MRI扫描则具有更多优点,例如无放射性辐射、丰富的图像采集信号及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仅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清晰可靠的肝脏解剖学图像,还可以为临床治疗的开展提供肝脏代谢等相关信息。
初次之外,因此MRI有着多序列成像的技术特点,可以通过对不同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达到准确判断结节性质的目的,在结节病变良恶性判断、诊治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相较于肝脏增强CT,肝脏MRI的应用对于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准确度较高,能够有效地帮助医师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