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社会实践心得(通用1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校社会实践心得(通用17篇)
党校社会实践心得篇1
我们第二小组一共有八个成员,在过去的两个月中,虽然大家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在一起合作,但是每一个人的假期实践都做得非常好。

尽管大家实践的内容全然不同,可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大同小异的。

在“学生个人社区服务”中,小组里的同学都是在自己的社区中或者家中进行的。

同学们的感受都是比较相近的。

平时,我们都在学校读书,而在难得回到家后,父母又把我们捧在掌心,什么都不让我们做。

而此次的社区服务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劳动成果的快乐。

二对于这一点体会最深刻的使我们小组的吴影跃。

她说“或者,完全需要自己的力气。

”是的,不乱怎样,我们最后都是要走上社会的,都是要一个人去努力闯荡的,去经历,去奋斗……而现在,社会越发地复杂。

如果我们不去体验,那么以后就更难融入社会了。

社区是我们家庭的一个载体,其实它就是我们需要维护的第二个家庭。

总是在清晨鸟儿张开翅膀飞翔的时候,看见清洁工阿姨我已经完成了许多工作;总是在日暮余晖收起最后一缕光芒的时候,看见环卫爷爷扫完了最后一块空地;总是在夜晚沉沉昏睡的时候,看见保安叔叔依旧尽责巡逻。

我自愧自己总是在享受这个理所当然的安稳和平静之中,却殊不知这样静谧的背后是多少人的心血。

同学们在“工作”的头几天都是干劲十足的,但是越到后面越发觉得疲惫,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想想那些坚守岗位的人,他们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我们真的是自愧不如。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借鉴的就是在学习时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就是需要这样坚忍不拔的毅力。

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了我们幸福生活来源的背后的故事,从此以后,大家也会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社会实践”这一块,同学们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蔡慧鹤同学帮妈妈管理米粉店,看到了大人工作的辛苦,也从中悟得了只有基层人民默默奉献才筑成我们通向光明的轨道;周林辉同学在首饰门店中
帮店主巡逻打扫,体会到社会并不是只有冷眼旁观的,我们要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宋苗婕同学去车镜公司装车镜,从早到晚体验工人们的生活,学会克服了许多困难,从中学到了许多可以应用在学习上的方法;蔡铭同学参加的是温州报社的订报活动,她深深地感受到做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也学会了团队合作,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卢施韩同学给小学生做老师,体会到了党老师的艰辛,当然也从中获取了教师经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林绍闻同学去参观了烈士墓,深刻地理解了不怕牺牲、勇于斗争、扶正祛邪的精神;吴影跃同学去打扫社区,明白了要怎样去学会生存,去坚持,去忍耐。

我自己也去了许多本地工厂实践,看到了许多往常从未见过的画面,也给自己增长了许多知识,体验到了生活艰辛的一面,还利用漫长的暑假参观了外省的许多战役纪念馆,比如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那里的战役全景让我仿佛置身在当年的战场,心中激起的浪花久久难以平静。

马克思哲学里面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个,我们是切身体会到了。

不要总是说自己会慢慢长大,那知识在年龄层面的增长罢了。

真正的成熟时再历练之后的心有所会,是尝试之后的酸甜苦辣,是付出之后的满心欢喜。

在实践中成长,我们开始撩开人生的面纱,我遇见了许许多多为生活奔波和努力的人们,我撞见了生存的艰辛,我碰见了人生长途上教会我成长的过客。

而这些都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活着,就是在生存中过活,去忍受。

我们是在体验中成长的。

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慢慢地融入社会,不只是请u读书而已,实践是有利于我们全面发展自身的。

所以我们现在所体验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是漫长人生路上的一个小脚印而已。

虽然这一次的活动做得非常好,但是不足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的,我们还没有真正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社会是个大舞台,我们站在上面,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看。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实践,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

党校社会实践心得篇2
5月20号,是第37期第八分党校的党组织生活时间,我们来到了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学习旧址和八七会议旧址,进行学习和参观。

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

校舍建于1920xx年,由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组成,中间有一个大操场。

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

当初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小学堂。

1920xx年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校址。

馆内有毛泽东同志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复原陈列、《农民革命大本营》基本陈列。

对外开放的复原陈列有办公室、总队部、教务处、庶务室、医务室、财务部、大教室、学生寝室,以及毛泽东同志旧居复原陈列。

除此之外馆还开辟了面积10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适时围绕主旋律举办临时展览。

迎面的建筑物上悬挂着周恩来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金字红匾。

进入大院,迎面一排红柱青砖、廊檐回绕的房舍,就是当年的办公用房。

东头有办公室,毛泽东就在这里办公;紧贴办公室的是组织学员进行军事训练的总队部,再向西是周以栗主持工作的教务处。

第二排房屋中部是大教室,当年毛泽东亲自给学生讲授《农民问题》。

《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

穿过大操场,是一幢二层青砖楼房,为当年的学员寝室,农讲所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间,实行的是军事化生活。

;寝室中陈列着简朴的双层木床、卧具、军装、枪架,墙上贴着体现农讲所办学方向的——“到农村去”、“实行农村大革命”。

农讲所学员除学习革命理论、农民运动知识等课程外,还学习军事,进行军事训练,并参加了当时一些军事斗争。

1920xx年5月,农讲所学员参加了由叶挺领导和指挥的镇压夏斗寅叛军、保卫武汉的战斗;不久,又有300多名学员全副武装驰援麻城,配合友军剿灭当地反动会匪武装。

学员们毕业后,多分配到各地担任农民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接下来,我们驱车来到位于汉口的八七会议旧址。

后来经过解说员
的讲解,我们才了解到这里在汉口鄱阳街139号(原三教街41号),有一幢三层楼房。

这座公寓式楼房是英国人在1920xx年修建的,当时叫怡和新房;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苏联援华农业顾问洛卓莫夫就住在这个公寓的二楼。

“八·七”会议就在当年洛卓莫夫居住的二楼房间召开。

现在,这里已开辟为“八·七”会议纪念馆。

作为会场的二楼那间房子,已大体复原了当年会议召开时的陈列:一张横在房子一头的三屉桌,就是会议的主席台;主席台下陈置着一些参差不齐的方凳、圆凳、长凳和靠背椅。

一楼现“八·七”会议陈列室,展放着“八·七”会议参加者的相片和各种文献资料。

1920xx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8月7日,中共中央举行了紧急会议,亦即“八七”会议,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苏兆征、罗亦农、张太雷、邓中夏、陆定一、邓小平等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撤消了他的职务,选出了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湘、鄂、赣、粤等省秋收起义。

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并在会议上发言,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

走出小楼的大门,心情显得格外沉重。

我们在大门前合影,纪念这沉痛的一刻……
通过这次参观,不仅是对课堂上所学历史知识的一次更深刻的回顾,也给我们新一代上了最动心的一课。

临行,我又一次回望这古老的小楼。

破旧的木窗、班驳的砖瓦,历史已去,古韵尤存。

这次参观让前去的学生们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重新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深切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所做的艰辛努力,增加了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活动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让大家更深切地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我们在对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对内更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

只有这
样,我们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局势。

也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率领全国人民为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党校社会实践心得篇3
x年11月11日,很荣幸可以跟随经管学院党支部一起进行党课社会实践。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全组成员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巨大魅力。

同时也让我知道了更多可歌可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十分具有意义,让我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学习。

这一次社会实践,我们首先从主校区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徐闻县的“文塔”景点。

后来,我们还去了“徐闻烈士陵园”。

我们了解到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勇敢的徐闻人民依靠简陋的木帆船从角尾乡灯楼角出发,强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帆船打败舰艇的军事奇迹。

在解放海南岛战争中,徐闻人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千上万船工响应号召,直接投入到战争中,为解放海南岛做出了贡献,徐闻曾因此被授予“解放海南功在徐闻”的牌匾。

为缅怀和悼念革命先烈,徐闻将筹建解放海南岛渡琼作战烈士陵园。

最后,在党员培训基地里面,我们了解到许多革命先辈为建设人民美好的家园共同奋斗的血汗史,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身上附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本次社会实践之后,我决心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要有当祖国接班人的决心,并为此不断奋斗!!更要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与强大,也让和谐的生活更加美好。

党校社会实践心得篇4
20xx年6月7至8日北航离退休教职工党委“创先争优”主题论坛在河北徐水举行。

来自学校各基层党支部、离退休党委、民主党派和部分社团的90名学员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愉快的学习生活。

我作为北航老教授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老教育工作者协会(简称“三老”协会)成员首次参加老年党校的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收获颇丰。

随着车辆的疾驶,映入眼帘的是一马平川的燕赵大地,开镰在即的滚滚麦浪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我第一次途经京昆高速公路,第一次深入保定地区,第一次认知当地人文历史的底蕴,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颖、那么有吸引力、那么多姿多彩。

论坛共安排了五位优秀党支部书记进行主题发言。

他们围绕颂祖国、促发展、倡和谐、乐晚年的主题,抓好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根据实现“五好支部”即支部班子好、党员干部好、支部设置好、群众反映好、党员活动好的目标,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特点和亮点,发言很有代表性、很精彩,使人深受教育和鼓舞。

大家一致赞扬了支部书记们退而不休、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同时他们也反映出我校广大离退休教职工党员人到老、志不渝、跟党走、永向前的健康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我感到进一步发挥“三老”协会的作用大有必要。

“三老”协会要同党支部、关工委、群众工作协调发展,扬长避短,选择最佳结合点,努力搭建建言献策、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与促和谐发展的平台。

要通过发挥理事的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广大会员,促进会员与社会的接触、鼓励会员参与有益的活动、充分调动发掘老年人的潜能,让他们发挥能力继续贡献社会,建立和完善积极健康的晚年形象。

通过参观《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使我们亲临其境,实地考察革命老区唐县,感受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光辉足迹,再次重温“老三篇”,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毛主席高度赞扬白求恩医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今后我们会自觉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学习他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争取成为一个永远有利于人民的人!
党校社会实践心得篇5
x年11月11日,很荣幸可以跟随经管学院党支部一起进行党课社会实践。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全组成员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巨大魅力。

同时也让我知道了更多可歌可泣
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十分具有意义,让我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学习。

这一次社会实践,我们首先从主校区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徐闻县的“文塔”景点。

后来,我们还去了“徐闻烈士陵园”。

我们了解到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勇敢的徐闻人民依靠简陋的木帆船从角尾乡灯楼角出发,强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帆船打败舰艇的军事奇迹。

在解放海南岛战争中,徐闻人民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千上万船工响应号召,直接投入到战争中,为解放海南岛做出了贡献,徐闻曾因此被授予“解放海南功在徐闻”的牌匾。

为缅怀和悼念革命先烈,徐闻将筹建解放海南岛渡琼作战烈士陵园。

最后,在党员培训基地里面,我们了解到许多革命先辈为建设人民美好的家园共同奋斗的血汗史,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身上附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本次社会实践之后,我决心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要有当祖国接班人的决心,并为此不断奋斗!!更要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与强大,也让和谐的生活更加美好。

党校社会实践心得篇6
一走进博物馆,其雄伟的气魄令到场的我们深感震惊,极具海洋文化特色的建筑融入着闽南石文化和福建古代建筑的风格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据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馆区由陈列馆、自然馆、综合楼、文博培训总新四座建筑组成,我们所在的地方是陈列馆,可供我们参观的临时展厅有6个,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古代外销瓷》、《工艺藏品》、《馆藏中国历代书画展》等,系统地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历史文化风貌。

我们很幸运能够观看到20xx年2月7日举办的《群珍斗翠——福建博物馆十年征集文物精品展》所展示的文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博物院一二层的展厅,参观了青铜礼器、翰墨丹青、工艺天下等几个展示部分,其中青铜礼器包括西汉珍贵的青铜器,精美的酒礼器等,均造型优美,纹饰刻画精细,令人赞叹不已。

工作人员介绍,那些青铜重宝被天子和贵族用于各类利益祭祀活动,象征着社会
的等级规范与王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西汉的青铜马,高大的体形、昂首嘶鸣,仿佛让我看到那个时代“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的盛景,遥想起卫青、霍去病铁骑出塞破匈奴的风采。

接着我们来到了翰墨丹青的展厅,其中展示了现代国内外名人字画,墨香四射让我们陶醉在其中的文化氛围内,细细品味后我们转入工艺天下展区,里面陈设着福建最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有寿山石、牙雕、软木画、德化瓷等等,徜徉其间的我们尽情领略着巧夺天工的美妙。

参观了如此精美的作品后,我们不禁为中国如此渊源的历史感到自豪,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叹,同时更深刻地铭记着党的功劳。

中共成立至今,党执政六十周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脱下征衣,迎接重重考验,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让我们时刻记得党的伟大。

那些考验的重要回答是古今中外的政党都未曾见过的,没有现成的理论指导,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着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繁荣。

作为发展对象的我为生活在昌盛的当代,也为能够在这样伟大的党的带领下前进深感自豪,也更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拓展各方面素质,全面提升自己,将来回报祖国的决心。

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会切实践行党的方针政策,时刻铭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争取思想上、行动上向党靠拢,为尽早加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不懈奋斗。

党校社会实践心得篇7
6月7至8日北航离退休教职工党委“创先争优”主题论坛在河北徐水举行。

来自学校各基层党支部、离退休党委、民主党派和部分社团的90名学员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愉快的学习生活。

我作为北航老教授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老教育工作者协会(简称“三老”协会)成员首次参加老年党校的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收获颇丰。

随着车辆的疾驶,映入眼帘的是一马平川的燕赵大地,开镰在即的滚滚麦浪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我第一次途经京昆高速公路,第一次深入保定地区,第一次认知当地人文历史的底蕴,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颖、那么有吸引力、那么多姿多彩。

论坛共安排了五位优秀党支部书记进行主题发言。

他们围绕颂祖国、促发展、倡和谐、乐晚年的主题,抓好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根据实现“五好支部”即支部班子好、党员干部好、支部设置好、群众反映好、党员活动好的目标,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特点和亮点,发言很有代表性、很精彩,使人深受教育和鼓舞。

大家一致赞扬了支部书记们退而不休、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同时他们也反映出我校广大离退休教职工党员人到老、志不渝、跟党走、永向前的健康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我感到进一步发挥“三老”协会的作用大有必要。

“三老”协会要同党支部、关工委、群众工作协调发展,扬长避短,选择最佳结合点,努力搭建建言献策、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与促和谐发展的平台。

要通过发挥理事的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广大会员,促进会员与社会的接触、鼓励会员参与有益的活动、充分调动发掘老年人的潜能,让他们发挥能力继续贡献社会,建立和完善积极健康的晚年形象。

通过参观《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使我们亲临其境,实地考察革命老区唐县,感受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光辉足迹,再次重温“老三篇”,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毛主席高度赞扬白求恩医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今后我们会自觉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学习他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争取成为一个永远有利于人民的人!对此次学习安排,大家普遍反映良好,一致认为,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内容丰富、很受教育。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是党校对老同志的安排、照顾细致周到。

出行前夜提前赶制《会务手册》,做到人手一册,但由于我们是
新人,没有完全领会《会务手册》的指导意义,因此还闹出一些笑话;每次长途乘车前,郝俊海书记都会一一给大家安放妥当座位扶手,以确保行车安全,一位老同志高声道谢:“我们永远怀念您!”尽管可能有些辍词不当,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引起一阵哄堂大笑;杨茹同志与我们同桌就餐,总是忙前忙后地招呼和关照大家,时刻不忘自己尊老敬老的职责;住宿、出行安排等均高效务实。

李鸿耀处长送行时的四句赠言:“会开好、活动好、休息好、生活好!”均得以圆满实现。

这些完善的保障服务,正是离退休工作处的全体同志,努力贯彻执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留有遗憾:没有能够亲临宗凤鸣老人的墓地寄托哀思!在驻地的客房里,不经意中我翻阅了《风雨孙大午》一书,偶然看到主人公同北航老领导宗凤鸣同志的合影,内心就感到事情很蹊跷。

第二天出发前,突然有位老同志说,听度假村门卫讲宗凤鸣的墓地就在附近,由于时间所限,他们也未能如愿前往。

在等候的间隙,我又下车再次向门卫证实,据说只有一华里之遥,并且指明了具体的方位。

车开了,我瞭望到大午肥料厂的后身,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全线施工,绿树成荫的白杨和高高隆起的渣土遮挡了视线,我想:老人可能就永远安息在水利工程的另一侧了,他将安详地守望着徐水的发展和未来。

宗凤鸣老人早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北航副书记和副院长、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哈尔滨发动机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等领导职务。

他离休之后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作,结合个人经历进行人生回顾与反思,关注现实,研究理论,展望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先后完成《理想·信念·追求》等四部著作,有些著作在社会上还颇具影响。

他无私地帮助过农民企业家孙大午。

我与老人是邻居,在接触中感到他一点官架子也没有,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谦和老人。

令我最钦佩的是老人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坚强意志,耄耋之年的他,每天总要在住宅楼周围散步、站立、呼吸新鲜空气,无论春夏秋冬十余年如一日,从大步流星到步履蹒跚,坚持、坚持、再坚持,老人如同一棵不老的青松永远屹立在我们心目中。

同行的彭大夫、张师傅等左邻右舍都非常敬重老人,大家怀着对北航老前辈的无限眷恋默默离开了驻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