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篇一」
古人曾说:“晋人书取韵,宋人书取意。
”在此以王羲之和苏轼为例,探讨一下晋人之“韵”与宋人之“意”。
以《兰亭集序》来说,当时它并不是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而是王羲之与亲朋故友一次聚会后的产物,是日常的文化生活记录,但王羲之以审美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素养,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
于是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杰作诞生了。
它优美灵动,既迅疾多变而又平和蕴藉,笔法精湛而又似乎毫不费力。
这正说明了晋人之韵的特点。
它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在自然恬淡的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许多成就,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的楷书中取得的,其本意并不在书法,只是在将古典楷书改造为今体楷书的书写中,不经意体现出一种端庄而自然的美,这在后人看来就是一种真正的韵味。
王羲之保持了严谨的法度,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取法范式。
这应该是晋人之韵的特点:在自然的汉字书写中尽心而充满乐趣地把汉字写得尽善尽美,如此就在不经意的潇洒中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从而留下极有韵味的美,此之谓“志气和平,不激不厉”。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
”这种艺术倾向的确颇似晋人风度,难怪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该作品是其生活状态和情感的真实写照,写得自然天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随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悠然自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另外,在平正的楷书创作中,苏轼也尽量创造自己的特色,如《前赤壁赋》,这是其中年时期的精心之作,其字形多欹侧,而笔法既继承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多以左向倾斜之势出之,因此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韵”和“意”是前人对晋人书法特点和宋人书法特点的整体概括,王羲之的书法和苏轼的书法分别体现了晋人之“韵”、宋人之“意”。
B.《兰亭集序》所记载的是一种日常文化生活,但王羲之却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使之成为一件充满晋人之“韵”的书法艺术品。
C.《兰亭集序》的书法特点可用“志气和平,不激不厉”概括,而《前赤壁赋》的书法特点可用“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概括。
D.苏轼作品《黄州寒食帖》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意”指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苏轼的强烈个性以及作品中所抒发的浓烈的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般人认为楷书没有什么艺术空间可以发挥,但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许多成就是通过书写楷书取得的。
B.王羲之的书法既保持了汉字书写内在的严谨法度,又在挥洒自如的熟练中时有意外的创造,极富韵味之美,足为后世之人取法。
C.佛老思想和儒家思想都是苏轼的精神支柱,苏轼一生屡遭磨难却能不改旷达之性,这和他以佛老思想为其另一精神支柱有关。
D.黄庭坚以“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来赞美苏轼的书法,这种赞美是恰如其分的,因为苏轼的书法确实体现了这种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州寒食帖》多用外露的侧锋笔法,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用中锋笔法,优雅从容,体现了晋人之“韵”。
B.《黄州寒食帖》中,笔法变换,字势倾侧乃至失衡,章法多处促迫,这是苏轼有意为之,目的是抒发情感;而《兰亭集序》则字形和章法流畅。
C.《前赤壁赋》的笔法既继承了前人笔意,又融人了苏轼的创新,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书法特色。
D.晋人之“韵”主要关注书法的客体,宋人之“意”要关注作者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这使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精心创作,以艺术化的手法”错,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并不刻意追求;文中“将这本来生活性的节目艺术化了”中的“艺术化”是指书法,并不是“艺术化的手法”。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王羲之的观点与此相反”错,王羲之并不认为写楷书可以取得许多艺术成就,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是不经意取得的。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错,从原文看,晋人书法和宋人书法有相同的特点,如自然天成、毫无做作之态等。
《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篇二」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
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
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
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
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
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
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
“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
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
彷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
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
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
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③”,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
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
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
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
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
弘一④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份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
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
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
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
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
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选自《汉字书写之美》,有删改)
【注】①九宫格: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用“井”字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
②動:“动”的繁体字。
③爨宝子:人名。
后文的“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
④弘一:人名。
15.文章回忆童年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
(6分)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分)
17.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
18.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
(4分)
答案:
15.内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
(4分)
道理: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谨慎端正、一丝不苟。
(2分)
16.示例:划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笔一画”、“凝神屏息”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
(3分)
17.示例:①文章通过记叙父爱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2分)
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值、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
(2分)
18.情感: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对汉字书法之美的赞叹”);②对父亲的敬爱(或“怀念”)。
(2分)
认识:略。
(能从汉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两方面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篇三」
汉字之美妙在多维
沈致远
汉字书法分篆隶楷行草,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
书法家人数之众多,书法工具之精益求精,书法艺术之令人惊艳举世无双!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本文从几何学角度发掘汉字之美。
几何学研究空间,空间具有维度,维度越多自由度越大。
维度较抽象,举例以明之:洞中潜蛇为洞壁所限,只能前进后退,它的空间只有一维。
原上奔马除前进后退外还能左转右转,它的空间是二维的。
空中飞鸟除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外,还能向上腾飞向下滑翔,语云:“天空任乌飞”,鸟比谁都自由,因为三维空间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先看一下拉丁语系的拼音文字。
以字母为单元的拼音文字本质上是一维的。
以圆珠笔写英文字,弯弯曲曲犹如蛇行。
英文书法精品是用鹅毛笔或沾水钢笔写出的,随用力轻重不同,笔迹宽度略有变化显示出空间韵律,比圆珠笔写出的笔迹更美,源出于宽度方向的附加自由度。
但钢笔字宽度变化有限,犹如前例之蛇洞略放宽些而已,充其量也只能说具有一维半空间。
汉字书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之端庄美,楷体之隽秀美,行书玉树临风之飘逸美,草书笔走龙蛇之旷世奇美难以言语形容。
字如其人: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黄、米、蔡名家辈出,各领风骚。
书法容百家而各显其个性之瑰丽奇美,源出于汉字具有极大的自由度。
自由度来自多维空间。
汉字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
象形字从图形转化而来,理所当然是二维的。
其余五书也多半包含象形部分,例如形声字一半象形一半拟声,非二维不足以容纳。
再者,汉字是由横、竖、点、撇、捺等笔划构成的,好比在桌面上拼七巧板,必须有二维的自由度才能拼出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来。
可见,汉字本质上是二维的,如原上奔马纵横驰骋,为汉字之美奠定了坚实基础。
书法讲究构架,类似于绘画之构图。
至少须有二维空间所提供的大量自由度,字形才谈得上构架,才能体现出篆、隶、楷、行、草之特色,才能将各家之不同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法讲究悬腕,书法家手腕悬空,方能随心所欲运臂挥毫,在三维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自由度。
书法讲究笔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独特的工具,毛笔是所有笔中最神奇的。
笔也有自由度:圆珠笔只有一个自由度。
鹅毛笔和钢笔的笔尖分叉,可在宽度上略为施展,其自由度介于一二之间。
毛笔由千百根毫毛组成,每根毫毛可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其自由度岂止千百?正因为毛笔有这么多的自由度,书法家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一支笔写出千般字。
尊毛笔为众笔之王,谁曰不宜?
毛笔的众多自由度运用得宜,可增加书法之维度。
笔颖蓄墨之丰欠,运笔力度之轻重,笔锋走向之偏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颜真卿楷书严正丰厚极富质感,柳公权笔力遒劲挺拔而具骨感,均能产生视觉之立体效应,是为三维。
不信吗?笔力千钧之赞语曰:力透纸背。
如无垂直于二维纸面的第三维度,朝哪儿透啊?
(节选自《科学是大众的》)
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空中飞鸟比原野骏马享有更高的自由度,证明维度越多则自由度越大的道理。
B.汉字的自由度来自它的多维空间,来自众多书法家的瑰丽奇美的.个性和风格。
C.毛笔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维度,是因为毛笔比其他书写工具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D.颜柳书法力透纸背,能产生视觉上的立体效应,体现了汉字书法的三维效果。
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7分)
(1)作者在第二段中所说的“三维”指的是什么?(2分)
(2)汉字书法为什么能创造出“三维”的效果?(5分)
20xx年广东省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5、B
16、(1)指空间的“三维”:前后、左右、上下。
(2)首先汉字本质上是“二维”的,因为抒发讲究悬腕。
在三维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自由度,加上毛笔的众多自由度运用得宜,增加书法之维度,产生视觉之立体效应,是为三维。
《汉字之美》阅读及答案「篇四」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蒋勋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
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
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
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
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
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
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
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
“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
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
彷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
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勲”的笔划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少、字划简单。
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
羡慕别人名字的笔划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②”,下面四点就忘了写。
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动”。
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
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
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③”,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
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
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
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
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
弘一④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份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
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
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
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
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
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选自《汉字书写之美》,有删改)
【注】①九宫格: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用“井”字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
②動:“动”的繁体字。
③爨宝子:人名。
后文的“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
④弘一:人名。
15.文章回忆童年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
(6分)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分)
17.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
18.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
(4分)
答案:
15.内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
(4分)
道理: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谨慎端正、一丝不苟。
(2分)
16.示例:划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笔一画”、“凝神屏息”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
(3分)
17.示例:①文章通过记叙父爱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2分)
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值、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
(2分)
18.情感: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对汉字书法之美的赞叹”);②对父亲的敬爱(或“怀念”)。
(2分)
认识:略。
(能从汉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两方面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