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效教学读书心得(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有效教学读书心得(3篇)
历史有效教学读书心得(精选3篇)
历史有效教学读书心得篇1
当教师也有几年了,回顾短短的教学生涯,感慨良多。

教师在
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
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应善待学生,懂得适时的
鼓励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再次,教师应学识渊博。

只有这样,才
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把课上得丰富、生动、有趣。

要完成好教
书育人的任务,教师还要注意多种教法的运用。

它可以促使学生多
种感官的活动,对提高认识水平大有裨益。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

由于条件的不同,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劳动。

在今天
世界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每一位教师,都应不停的钻研、学习,真
正做到以人为本,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
学习的快乐,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一己之力。

光阴荏苒,转眼一年的教学生涯又过去了。

在这短短几年的教
学生涯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

在这里,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
的一些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与广大历史教师共飨。

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因此,要搞好
教学,首先就必须协调好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成为调
节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可以促使教师把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培养革
命接班人的高度责任感和关心爱护革命后代的真挚感情糅合在一起,促使他们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有助于树立教
师的威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从而有利于教育活
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效果的提高。

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
良好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

那么,该如何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呢?
1.融洽师生关系
1.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具有一种向师性,这在客观上
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
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非常迅速,逐渐摆脱儿童的幼稚心理,喜欢
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见解,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
理解与尊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主宰学生的一切,
不能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承载知识的容器。

而要把学生当作一个
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才
能掌握,教师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把握要我学,使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2要善待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正因为学生是有情感的人而
非容器。

因此,他们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

《学习的革命》一
文中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如果一
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
他就会学会自爱。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对学生一味批评挖苦,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只会剥夺
学生的学习权利,挫伤其自尊心、自信心,久而久之,会对教师甚
至对这门学科也产生厌倦感。

反之,如果教师能善待学生,懂得适
时的鼓励学生,实施一种赏识教育。

则会缩短师生的空间距离和心
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
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
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我的教学实践也可以
证明这一点。

我带初一(7)(8)(9)三个平行班的历史课。

在刚接班时,每次上课八班课堂气氛都毕比较沉闷,每次周周考的平均分都是三
个平行班中最低的。

后来我有意识做了一个实验,在七、九二班仍
如以前一样地上课,而在八班,每当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我都给予
很聪明反应很敏捷回答得很好再进步等诸如此类的肯定评价。

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上课时八班的气氛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班,学生很积
极地思考回答问题。

而其历史考试平均分也由原来倒数的班级变为
每次都是第一,基本上消灭了低分率,而且,学生对老师态度由原
来的冷漠转为热情,乐于亲近教师。

花的时间还是那么多,但不论
是师生关系,还是教学效果,和以前都有天壤之别。

这就充分说明
了善待学生与激励的作用,同样也证明了良好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巨
大的推动力。

赞可夫说得好:就教师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要
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要搞好历史教学,仅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够的,还要教师
有较高的素质,特别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合理、全面。

那么,什
么样的知识结构才算合理全面呢?
2.教师的知识必须博而专
2.1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俗话说的好:要
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
注意到前后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上课时才能使知识源于教材又
高于教材,能够上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
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

如果自己对历史知识掌握的
都不全面,却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经常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
水平,不能满足于在大学时代所学的那点知识,不能一味地吃老本,认为有一桶水,就能源源不断地使学生有一杯水,尤其在科技发达
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更替这桶水,使其成为活水,才能满足学生
的需要,朱熹曾日:半亩方塘一鉴天,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的知识也象方塘,如果没有源头流入,也会很快干涸。

2.2教师的知识还应该博。

历史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且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有的学生所见所闻远远超过老师的知识
领域。

这就要求教师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必须对各种知
识都要了解。

比如说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课,里面涉及
到医学、农学、数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有对这些知识都
有所了解,同时了解这些方面的趣闻野史,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谈,才能把课上得生动、丰富、有趣。

要搞好历史教学,还要注意一些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不同教法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避免因单调刺激带来的厌烦感,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认识水平大有裨益。

同时,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法也在不断丰富,但无论哪种教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必然存在不足的一面,因此,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的功效。

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具体情况尝试运用不同的教法。

在实践中,我注意到运用谈话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它的最大特点是不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获取新的知识。

历史有效教学读书心得篇2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被重新提起,并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美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因素,它对培养和强化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下面就谈谈实施有效教学后对美术教学有何帮助: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
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形式和方
法进行辅助教学。

如可将挂图、模仿、音乐、微机、讲故事等教学
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充分达
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创设情感教学的氛围,从而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节课都可能
有新的惊喜、新的发现、新的思路、新的问题,要使学习过程更多
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
势利导地教会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

中学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接受和吸
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做敢为。

不同个性的学生,他们在观察
事物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绘画表现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
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

我们学校对于音美课实施了选课制,其中美术课主要开设素描、书画、工艺美术、普通课四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爱好和特
长自己来选课上,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学生在各自的特长和爱好方面
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做美术作业时,个性非常突出的学生,其作业
经常地与众不同,他们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别出心裁,教
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于存在的不足,教师应给予耐心的疏导和
帮助。

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活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源泉,新鲜有趣的事,时时激发着
学生的创作灵感,引起绘画的冲动,要想让那些饶有意味的生动感
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是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并对所表现之物产生
浓厚的兴趣。

没有这一过程,绘画形象就会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或根本就产生不了的,所以观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由此产生
的好奇心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动力。

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材陈旧,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体系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尝试。

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根据科
学的最新发展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
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该学
科最新的进展和动态,同时又具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逻辑结构。

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是在教学中对学生个
性的充分尊重,即不是要求学生如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是要
求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启迪学生;二是对学生认知规律
的尊重,即不只是从某种知识体系出发,还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
出发去实施教学活动。

只有更多的教师能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
原则才能彻底打破日前仍在学校中存在的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表现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当然也首先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
转变。

教学是师生共同探险的历程。

教学过程就是资源,学生是教
师的资源,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资源。

在一定的情境中,每个人都
能感受到开发别人的同时也在开发着自己。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
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潜心研究,在探索中求创新、求发展,为美术
教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有效教学读书心得篇3
7月27号到29号,本人参加了合肥学院继教院举办的合肥市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教学模式”专题集中培训。

不同于以往
我所参与的网上培训,集中培训让我们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学习、
互动,也可以适时与同行交流、切磋,确实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我获益匪浅,不仅准确地把握了“有效教学”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
大的实际意义。

在这几天的培训当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精辟的讲座。

专家的讲座使我产生了不少共鸣,升华了我的
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也充实了我的教育理论,提升了我的专业水平,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尤其市教育局教研室李萍老师的精彩授课,留给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而且她的课不仅显示了她个人深厚的学养,同时也给予了我启发。

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我明确了自己
的课堂教学目标,增强了教学基础理论,更新了教育理念。

向我们
展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观念。

让我深深的
体会到要继续不断学习和专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自身
的教学工作,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接触新的教育观念,最终投入到
课改中,真正的走进新课程教育课堂。

通过本期“有效教学模式”的培训,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
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
的进程与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

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
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教师要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
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
学习了“折扣”的内容后,组织学生开展“我看打折”的数学综合
实践活动。

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地的超市、商店实地
体验、调查,搜集“三折优惠、促销价、买四送
一、降价70%、买200元送50元”等“打折”信息;并对这些
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分析,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
而从商品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折扣”问题。

同学们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打折”的问题实际上可以转化为数学知识,即现价是原价的
百分之几;打折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能带动消费、盘活货源、
促进资金周转。

但有的商家抓住顾客的心理,以次充好,或者提供
虚假信息、抬高原价,欺骗消费者。

还有,“砍价”也大有学问呢,一不小心就会上商家的“套”。

建议有关部门要规范商家的“打折”活动,同时消费者也要学会自己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不要贸然
购物……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研究之趣、
实践之意,体会到成功之乐。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研究意识、探究发现意识、信息
处理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商
品经济意识也会有很大提高,这为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大舞台、为学
生这一生命主体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重视上课过程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
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

要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下传统
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

只有在
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
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

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
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此外,教师还要时
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
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
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

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

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

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

一节课下来,教师回
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
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

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
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
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
反思学生的“学”。

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
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
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
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
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
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
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

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
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

通过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