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合成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马继延课题组将含有单链rna磷脂和重组prp以及种子prpsc的混合物采用rprppmca方法使得正常rprp转化为rprpres经过鼠生物学分析证明新生成的rprpres可以导致小鼠患病19从此克服了以前rprppmca转化产物无传染性的缺而且转化底物是大肠杆菌表达的rprp相对于从动物组织中纯化而来的prp更为简便易得克服了pmca技术的转化底物不容易获得的缺点
验中并不能传播疾病。与直接混合的方式相比, 无细 胞转化分析在转化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没有 获得具有传染性的 P r P , 并不适合作为体外合成系统。 r e s
有相同的糖基化形式, 一样的电泳迁移率, 一样的蛋白
s c 酶抗性等。最初种子 P r P 经过正常脑匀浆的连续稀
释, 其终浓度远低于可以感染小鼠的剂量, 鼠生物学分
2 0 1 0 , 3 0 ( 1 0 )
刘 东 等: 体外合成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7 5
2 ] 病症状 [ 。实验结果都显示转化效率为零。尽管尝试
所有实验要求的体外合成系统。
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但是他们极具新意的想法为后来 的研究者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4 蛋白质错折叠循环扩增
9 ] c S o b o r i o 等[ 以循环超声波脉冲处理大量的 P r P , c s c 将正常 P r P 转化为具有传染性的 P r P 。他们将这个
8 ] S a b o r i o等 [ 提出 “ 细胞裂解液转化分析( C e l l
l y s a t ec o n v e r s i o na s s a y ) ” 系统,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中国
c 仓鼠卵巢细胞裂解, 实验测定其中 M H M 2P r P 的含量,
较好地模拟 P r i o n 的形成过程。 与以往方法相比, P M C A技术在体外产生 P r i o n方 面具有很大优势, 其缺点也很明显。P M C A与无细胞转 化分析一样, 都需要存在于脑匀浆中的某种物质帮助。
。如 K i r d y 等
[ 7 ]
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 P r P 在盐
c s c
r P向p r p 的转化。无细胞 酸胍存在的条件下完成了 P r e s r P 的浓度 转化分析存在很多不足, 比如实验中需要 P
c r P 5 0倍; 加入的化学物质剂量过高, 明显与体 要高于 P s c 内环境不符; 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 e y 等开发了第一种可行的 P r P 体外合成方 r e s 法, 并命名为“ 无细胞转化分析( c e l l f r e ec o n v e r s i o n ) ” 。他 们 将 从 病 鼠 脑 中 提 取 的 P r P 用盐酸胍 a s s a y 3 7 ℃ 处理 5h , 再与鼠成纤维细胞表达的 P r P在p H 7含 有盐酸胍、 N a C l 、 T r i s H C l 的转化溶液中混合,2 0 ℃孵
s c 0 0倍, 比以前方法所需的 P r P 大为减少。最初的 的1
实验方案是将混合物在 3 7 ℃ 孵育 1h , 期间进行 5次 ) 超声波脉冲, 目的是将形成的聚集体打散, ( 每次 1s
s c r P 聚集体, 以提高转化效率。通过鉴 再形成更多的 P s c 定每次循环产物, 表明新产生 P r P 的量与循环次数成
表明细胞裂解液中存在可以促进转化的未知物质。这 r P 较少, 本 个系统与无细胞转化分析相比只是所需 P 质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同样存在转化效率低且没有 合成出具有传染性的 P r P 的缺点, 也不适合作为满足 r e s
c [ 3 ] 育2 2h , 约有 1 0 %~ 2 0 %的 P r P 转变为 P r P 在体 r e s , c c s c
P r o t e i nm i s f o l d i n g 系统命名为“ 蛋白质错折叠循环扩增( c y c l i c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 ” , 简称 P M C A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 患病鼠脑匀浆和正常鼠脑匀浆的混合物, 超声波仪和 温控孵育器。其中正常脑匀浆的加入量是病鼠脑匀浆
蛋白酶抑制剂的转化混合液中充分混合, 3 7 ℃ 孵育 2 4 h 。通过 We s t e r nb l o t 检测未发现 P r P ( 蛋白酶抗性朊 r e s 蛋白, P r o t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t p r i o np r o t e i n ) 的存在。同时进行 鼠生物学分析表明, 脑内接种的小鼠长时间未出现患
循环, 每个循环为 3 0m i n , 期间进行 4 0s 的超声波脉 冲, 完成一轮取出转化产物, 用正常的脑匀浆进行 1 0 稀释产物再进行下一轮的 P M C A , 这种方 1 0 0 0倍稀释,
s c M C A ( s e r i a l P M C A ) 。当最初的 P r P 种 法被称为连续 P 5 5 子稀释至 1 0 倍时仍可以做为种子进行转化。新生成 s c s c 的P r P 与种子 P r P 相比, 自身性质基本没有区别, 具
收稿日期: 2 0 1 0 0 6 1 8 修回日期: 2 0 1 0 0 8 1 0 3 0 8 7 1 9 5 6 )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电子信箱: z s l i u 1 9 5 9 @1 6 3 . c o m ; r e n h l @y a h o o . c n 通讯作者,
速增长。在这些假设中, 可能存在一种未知蛋白或其
c s c r P 和P r P 处于平衡时打破平衡, 使它们 他因素, 在P 1 ] 形成异源二聚体, 随后进一步聚集, 从而引发疾病 [ 。 c s c 随着研究的深入, 为了进一步明确 P r P 向P r P 转 c 化的机理, 需要大量的适宜 P r P 作为研究对象, 而且体
摘要 朊蛋白疾病是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变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朊病 毒( P r i o n ) 引发疾病的致病机理尚未十分清楚, 常采用体外合成 P r i o n的方法研究其致病机理, 但 体外研究朊蛋白的主要困难在于建立一个合适的系统模拟体内环境, 以便研究正常朊蛋白转化 为致病性朊病毒的发病机制。综述了无细胞转化分析, 细胞裂解液转化分析, 蛋白质错折叠循环 扩增, 自催化转化分析等至今普遍采用的几种 P r i o n体外合成方法, 并讨论了这些方法是否适合 用于模拟 P r i o n 在体内合成并聚集的过程, 为研究朊病毒疾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为深入研 究朊蛋白致病性转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朊蛋白 朊病毒 人工表达 体外 转化
c r P 发生错误折叠时就会形成疾病相关型 神经元内。P s c 朊蛋白( d i s e a s e a s s o c i a t e ds c r a p i ep r i o np r o t e i n ,P r P ) , s c 习惯称之为“ 朊病毒( P r i o n ) ” 。P r P 具有致病性, 可以 c c s c s c 但P r P 转变为 P r P 是需要克服能障。在没有 P r P 存 c s c s c 在时, P r P 转变成 P r P 的速度很慢; 在P r P 存在时, 它 c s c r P 的结合降低了转变所需要的活化能, 使P r P 迅 与P
S C c ) 与N 2 a 细胞表达的 N H M 2P r P 在含有 P B S和 o f P r P
构象的方向移动。在成核多聚化模型中具有传染性的 物质是 P r P 多聚体, 限速步骤是形成作为种子进一步
s c 稳定 P r P 的核, 因此称为成核多聚化模型。第三, 模板 s c c 辅助转化模型: 假设 P r P 在热力学上比 P r P 更稳定, s c
特点是所需 P r P 2 7 3 0只为无细胞转化分析的十五分 之 H M 2P r P 与 一。实验 中 发 现, 如果将纯化后的 M P r P 混合, 并不能成功转化。但是再向其中加入不含 2 7 3 0
c M H M 2P r P 的细胞裂解液, 就可以成功实现转化。这 c
超声波以及细胞中某些未知组份的作用下, 可能会掩 盖朊蛋白向朊病毒转化的真正的机制。
中图分类号 Q 8 1 9 在 1 9 8 2年, 美国杰出生理学家 P r u s i n e r 提出朊病 P r i o n ) 的概念, 认为 P r i o n 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 毒( r o t e i n a c e o u si n f e c t i o u s 构 的 蛋 白 质 侵 染 颗 粒 (p p a r t i c l e s ) 。正 常 细 胞 型 朊 蛋 白 ( n o r m a lc e l l u l a rp r i o n p r o t e i n , P r P) 在健康人和动物体内分布广泛, 主要集中
s c 析显示的明显传染性来自于新生 P r P , 其诱发疾病的 s c 潜伏期远长于种子 P r P , 但是两者致病后的临床症状 s c 和脑内空泡状特征仍然保持一致, 不随种子 P r P 的稀 1 1 ] 释浓度降低而改变 [ 。这些实验结果说明 P M C A可以
3 细胞裂解液转化分析
外成功完成了 P r P向 P r P 的转化。此后, 对实验条件 r e s 进行部分调整。以 K C l 或N a C l 来代替盐酸胍, 这样更 5 %。用生物 接近于体内环境, 但转化效率下降了约 2
c c 素化的 P r P 来代替同位素标记的 P r P , 可实现在细胞
正比。当采用程序化超声波仪和 9 6孔板进行 P M C A 时, 可达到高通量水平, 可以用来检测 P r i o n的早期感
1 P r i o n体外合成的最初尝试
体外合成 P r i o n的想法首先由 P u s i n e r 等人提出。 他们采 用 直 接 混 合 的 方 法, 将从患病鼠脑中提取的 P r P ( 朊病毒蛋白酶抗性片段, P r o t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t c o r e 2 7 3 0
引发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造成人和动物的脑组织发生 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有 3种假说解释由正常 P r P转 变为致病性 P r P 。第一, 再折叠模型: 假设 P r P 发生 r P 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去折叠达到一定程度, 然后在 P 下发生重折叠, 形成折叠异常的致病性 P r P 。第二, 成 核多聚化模型: 假设 P r P和P r P 处于热力学平衡, 而
c 而且 P M C A也受到 P r i o n 不同种系、 不同 P r P 底物以及 1 2 ] 超声波工作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 。P M C A转化方式中
再将细胞裂解液与 1 0倍分子数过量的 P r P 2 7 3 0共同孵
c r P 转化为 P r P 。该方法主要 育, 可以成功实现部分 P r e s
1 0 ] 。此后, 改进的 P M C A要求每一轮包含 2 0个 染情况 [
培养 板 上 的 高 通 量 转 化, 还 可 以 结 合 We s t e r nb l o t 或 E L I S A等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直接检测 析
[ 5 6 ] [ 4 ]
。后来的研究
c
c c r P 代替哺乳动物 P r P 进行分 尝试 用 人 工 表 达 的 P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 h i n a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0 , 3 0 ( 1 0 ) : 7 4 7 8
体外合成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刘 东 卢士英 周 玉 宫彬彬 任洪林 柳增善 ( 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 畜牧兽医学院 长春 1 3 0 0 6 2 )
s c s c P r P 单体不稳定, 聚集后变得稳定。 P r P 聚集体通过 s c c 结合 P r P 单体促进 P r P 的转化, 使平衡向形成致病型 c s c s c s c s c c c
内的转化研究很难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因此, 可以 准确模拟体内环境, 并可体外大量合成的 P r i o n , 是所有 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共同期望。本文综述了近 r i o n 的反应系统, 并对这些系统的优缺 几年体外合成 P 点进行简要介绍。
验中并不能传播疾病。与直接混合的方式相比, 无细 胞转化分析在转化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没有 获得具有传染性的 P r P , 并不适合作为体外合成系统。 r e s
有相同的糖基化形式, 一样的电泳迁移率, 一样的蛋白
s c 酶抗性等。最初种子 P r P 经过正常脑匀浆的连续稀
释, 其终浓度远低于可以感染小鼠的剂量, 鼠生物学分
2 0 1 0 , 3 0 ( 1 0 )
刘 东 等: 体外合成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7 5
2 ] 病症状 [ 。实验结果都显示转化效率为零。尽管尝试
所有实验要求的体外合成系统。
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但是他们极具新意的想法为后来 的研究者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4 蛋白质错折叠循环扩增
9 ] c S o b o r i o 等[ 以循环超声波脉冲处理大量的 P r P , c s c 将正常 P r P 转化为具有传染性的 P r P 。他们将这个
8 ] S a b o r i o等 [ 提出 “ 细胞裂解液转化分析( C e l l
l y s a t ec o n v e r s i o na s s a y ) ” 系统,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中国
c 仓鼠卵巢细胞裂解, 实验测定其中 M H M 2P r P 的含量,
较好地模拟 P r i o n 的形成过程。 与以往方法相比, P M C A技术在体外产生 P r i o n方 面具有很大优势, 其缺点也很明显。P M C A与无细胞转 化分析一样, 都需要存在于脑匀浆中的某种物质帮助。
。如 K i r d y 等
[ 7 ]
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 P r P 在盐
c s c
r P向p r p 的转化。无细胞 酸胍存在的条件下完成了 P r e s r P 的浓度 转化分析存在很多不足, 比如实验中需要 P
c r P 5 0倍; 加入的化学物质剂量过高, 明显与体 要高于 P s c 内环境不符; 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 e y 等开发了第一种可行的 P r P 体外合成方 r e s 法, 并命名为“ 无细胞转化分析( c e l l f r e ec o n v e r s i o n ) ” 。他 们 将 从 病 鼠 脑 中 提 取 的 P r P 用盐酸胍 a s s a y 3 7 ℃ 处理 5h , 再与鼠成纤维细胞表达的 P r P在p H 7含 有盐酸胍、 N a C l 、 T r i s H C l 的转化溶液中混合,2 0 ℃孵
s c 0 0倍, 比以前方法所需的 P r P 大为减少。最初的 的1
实验方案是将混合物在 3 7 ℃ 孵育 1h , 期间进行 5次 ) 超声波脉冲, 目的是将形成的聚集体打散, ( 每次 1s
s c r P 聚集体, 以提高转化效率。通过鉴 再形成更多的 P s c 定每次循环产物, 表明新产生 P r P 的量与循环次数成
表明细胞裂解液中存在可以促进转化的未知物质。这 r P 较少, 本 个系统与无细胞转化分析相比只是所需 P 质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同样存在转化效率低且没有 合成出具有传染性的 P r P 的缺点, 也不适合作为满足 r e s
c [ 3 ] 育2 2h , 约有 1 0 %~ 2 0 %的 P r P 转变为 P r P 在体 r e s , c c s c
P r o t e i nm i s f o l d i n g 系统命名为“ 蛋白质错折叠循环扩增( c y c l i c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 ” , 简称 P M C A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 患病鼠脑匀浆和正常鼠脑匀浆的混合物, 超声波仪和 温控孵育器。其中正常脑匀浆的加入量是病鼠脑匀浆
蛋白酶抑制剂的转化混合液中充分混合, 3 7 ℃ 孵育 2 4 h 。通过 We s t e r nb l o t 检测未发现 P r P ( 蛋白酶抗性朊 r e s 蛋白, P r o t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t p r i o np r o t e i n ) 的存在。同时进行 鼠生物学分析表明, 脑内接种的小鼠长时间未出现患
循环, 每个循环为 3 0m i n , 期间进行 4 0s 的超声波脉 冲, 完成一轮取出转化产物, 用正常的脑匀浆进行 1 0 稀释产物再进行下一轮的 P M C A , 这种方 1 0 0 0倍稀释,
s c M C A ( s e r i a l P M C A ) 。当最初的 P r P 种 法被称为连续 P 5 5 子稀释至 1 0 倍时仍可以做为种子进行转化。新生成 s c s c 的P r P 与种子 P r P 相比, 自身性质基本没有区别, 具
收稿日期: 2 0 1 0 0 6 1 8 修回日期: 2 0 1 0 0 8 1 0 3 0 8 7 1 9 5 6 ) 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电子信箱: z s l i u 1 9 5 9 @1 6 3 . c o m ; r e n h l @y a h o o . c n 通讯作者,
速增长。在这些假设中, 可能存在一种未知蛋白或其
c s c r P 和P r P 处于平衡时打破平衡, 使它们 他因素, 在P 1 ] 形成异源二聚体, 随后进一步聚集, 从而引发疾病 [ 。 c s c 随着研究的深入, 为了进一步明确 P r P 向P r P 转 c 化的机理, 需要大量的适宜 P r P 作为研究对象, 而且体
摘要 朊蛋白疾病是人类和动物中枢神经变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朊病 毒( P r i o n ) 引发疾病的致病机理尚未十分清楚, 常采用体外合成 P r i o n的方法研究其致病机理, 但 体外研究朊蛋白的主要困难在于建立一个合适的系统模拟体内环境, 以便研究正常朊蛋白转化 为致病性朊病毒的发病机制。综述了无细胞转化分析, 细胞裂解液转化分析, 蛋白质错折叠循环 扩增, 自催化转化分析等至今普遍采用的几种 P r i o n体外合成方法, 并讨论了这些方法是否适合 用于模拟 P r i o n 在体内合成并聚集的过程, 为研究朊病毒疾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为深入研 究朊蛋白致病性转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朊蛋白 朊病毒 人工表达 体外 转化
c r P 发生错误折叠时就会形成疾病相关型 神经元内。P s c 朊蛋白( d i s e a s e a s s o c i a t e ds c r a p i ep r i o np r o t e i n ,P r P ) , s c 习惯称之为“ 朊病毒( P r i o n ) ” 。P r P 具有致病性, 可以 c c s c s c 但P r P 转变为 P r P 是需要克服能障。在没有 P r P 存 c s c s c 在时, P r P 转变成 P r P 的速度很慢; 在P r P 存在时, 它 c s c r P 的结合降低了转变所需要的活化能, 使P r P 迅 与P
S C c ) 与N 2 a 细胞表达的 N H M 2P r P 在含有 P B S和 o f P r P
构象的方向移动。在成核多聚化模型中具有传染性的 物质是 P r P 多聚体, 限速步骤是形成作为种子进一步
s c 稳定 P r P 的核, 因此称为成核多聚化模型。第三, 模板 s c c 辅助转化模型: 假设 P r P 在热力学上比 P r P 更稳定, s c
特点是所需 P r P 2 7 3 0只为无细胞转化分析的十五分 之 H M 2P r P 与 一。实验 中 发 现, 如果将纯化后的 M P r P 混合, 并不能成功转化。但是再向其中加入不含 2 7 3 0
c M H M 2P r P 的细胞裂解液, 就可以成功实现转化。这 c
超声波以及细胞中某些未知组份的作用下, 可能会掩 盖朊蛋白向朊病毒转化的真正的机制。
中图分类号 Q 8 1 9 在 1 9 8 2年, 美国杰出生理学家 P r u s i n e r 提出朊病 P r i o n ) 的概念, 认为 P r i o n 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 毒( r o t e i n a c e o u si n f e c t i o u s 构 的 蛋 白 质 侵 染 颗 粒 (p p a r t i c l e s ) 。正 常 细 胞 型 朊 蛋 白 ( n o r m a lc e l l u l a rp r i o n p r o t e i n , P r P) 在健康人和动物体内分布广泛, 主要集中
s c 析显示的明显传染性来自于新生 P r P , 其诱发疾病的 s c 潜伏期远长于种子 P r P , 但是两者致病后的临床症状 s c 和脑内空泡状特征仍然保持一致, 不随种子 P r P 的稀 1 1 ] 释浓度降低而改变 [ 。这些实验结果说明 P M C A可以
3 细胞裂解液转化分析
外成功完成了 P r P向 P r P 的转化。此后, 对实验条件 r e s 进行部分调整。以 K C l 或N a C l 来代替盐酸胍, 这样更 5 %。用生物 接近于体内环境, 但转化效率下降了约 2
c c 素化的 P r P 来代替同位素标记的 P r P , 可实现在细胞
正比。当采用程序化超声波仪和 9 6孔板进行 P M C A 时, 可达到高通量水平, 可以用来检测 P r i o n的早期感
1 P r i o n体外合成的最初尝试
体外合成 P r i o n的想法首先由 P u s i n e r 等人提出。 他们采 用 直 接 混 合 的 方 法, 将从患病鼠脑中提取的 P r P ( 朊病毒蛋白酶抗性片段, P r o t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t c o r e 2 7 3 0
引发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造成人和动物的脑组织发生 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有 3种假说解释由正常 P r P转 变为致病性 P r P 。第一, 再折叠模型: 假设 P r P 发生 r P 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去折叠达到一定程度, 然后在 P 下发生重折叠, 形成折叠异常的致病性 P r P 。第二, 成 核多聚化模型: 假设 P r P和P r P 处于热力学平衡, 而
c 而且 P M C A也受到 P r i o n 不同种系、 不同 P r P 底物以及 1 2 ] 超声波工作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 。P M C A转化方式中
再将细胞裂解液与 1 0倍分子数过量的 P r P 2 7 3 0共同孵
c r P 转化为 P r P 。该方法主要 育, 可以成功实现部分 P r e s
1 0 ] 。此后, 改进的 P M C A要求每一轮包含 2 0个 染情况 [
培养 板 上 的 高 通 量 转 化, 还 可 以 结 合 We s t e r nb l o t 或 E L I S A等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直接检测 析
[ 5 6 ] [ 4 ]
。后来的研究
c
c c r P 代替哺乳动物 P r P 进行分 尝试 用 人 工 表 达 的 P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 h i n a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0 , 3 0 ( 1 0 ) : 7 4 7 8
体外合成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刘 东 卢士英 周 玉 宫彬彬 任洪林 柳增善 ( 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 畜牧兽医学院 长春 1 3 0 0 6 2 )
s c s c P r P 单体不稳定, 聚集后变得稳定。 P r P 聚集体通过 s c c 结合 P r P 单体促进 P r P 的转化, 使平衡向形成致病型 c s c s c s c s c c c
内的转化研究很难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因此, 可以 准确模拟体内环境, 并可体外大量合成的 P r i o n , 是所有 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共同期望。本文综述了近 r i o n 的反应系统, 并对这些系统的优缺 几年体外合成 P 点进行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