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4)感染:血管炎等;
3.少数原因不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内膜 损伤,致脂质沉着,呈脂肪玻璃样变, 最后导致管壁的纤维素性坏死形成动 脉瘤,当血压骤升时,血管破裂出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2)脑动脉结构特点:管壁中层细 胞少,外膜结缔组织不发达,且无弹力 层,故管壁较薄,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 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 微动脉瘤破裂出血
(2)急性期血压急骤下降提示病 情危重,应及时选用升压药(如多巴胺) 以维持有效的脑灌注所需的血压水平, 防止脑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七、治疗
3.调控血压
(3)急性期过后,脑水肿消退时, 血压仍高者可系统应用降压药,使血压 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
4.止血剂和凝血剂:
高血压性脑出血原则上不用,凝血 障碍性疾病所致脑出血时应用。
四、临床表现
(三)小脑出血
占脑出血的10%左右。
发病突然,眩晕明显,频繁呕吐, 枕部疼痛,病灶侧共济失调,可见眼 球震颤,多无明显的肢体瘫痪
出血量15ml即为大出血。病情如 继续加剧,颅内压明显增高,昏迷加 深,极易发生枕骨大孔疝死亡。
四、临床表现
(四)脑叶出血 即皮质下白质出血。 出血量小症状轻,酷似脑梗死。 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者,脑膜刺
脑出血
一、定义
非外伤性的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内细小动脉硬 化;
2.少见的原因有 (1)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底
异常血管网等: (2)血液病(再障、白血病、血友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药物作用:抗凝、溶栓或抗血小板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与其它急性脑血管病进行鉴别, 主要与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相鉴 别。头颅CT有重要的鉴别作用。
2.突然发病、迅速昏迷而体征不明 显的应与糖尿病、肝昏迷、尿毒症、 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
3.有外伤时,应与外伤后的硬膜下 出血相鉴别。
可用冰盐水500ml+去甲肾上腺素816mg,注入胃内,或甲氰咪呱0.4~ 0.6g/d静滴,或选用其它止血剂等应 用。
七、治疗
6.手术治疗
(1)时间选择::4小时内进行穿颅清 除术易引起再出血,一般宜在6~24小 时内进行。
(2)手术适应症: ①小脑:>10ml ②脑室出血:继发梗阻性脑积水 ③基底区及脑叶出血:>30—50ml ④颅内压增高及脑干受压明显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持续的 高血压
脑内小
玻璃
动脉硬化 样变
微动脉瘤
脑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 出血 弹力层中层肌细胞少, 管壁较薄
三、病理
1、好发部位 脑出血的70%位于大脑半球,主要
在内囊区和基底节的壳核内(大脑中 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破裂),
其次是脑叶下白质出血, 其余在桥脑和小脑。
三、病理
2.病理过程: 出血在局部形成血肿,周围脑组织
七、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治疗原则:防止继续出血;
积极抗脑水肿;
调整血压;
防治并发症。
七、治疗
1.一般治疗
(1)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尽量 少搬动、减少探视、取头高脚低位;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意识障
碍时,应侧卧,及时吸痰,必要时行 气管切开/插管,间歇给氧;
日1~2次,每500毫升需静脉滴注2~3 小时; 儿童为5~10毫升/千克体重/日,每 500毫升静滴3~4小时,可视病情使用 1~2周。
七、治疗
甘油果糖的作用优势: 甘油可在脑部形成显著的渗透压梯
度,从而选择性的消除脑组织中的水分; 增加脑血流,降低血液粘滞性,在
消除脑水肿同时增加缺血部位的供血和 供氧量; 增加脑组织有氧代谢,保护脑组织; 稳定、持久降低颅内压,反跳现象 少;
恶心、呕吐、深昏迷,四肢迟缓性瘫 痪,脑膜刺激征阳性。生命体征不稳 定,多迅速死亡。
五、辅助检查
1.头颅CT:首选检查项目,发病 后CT即可见高密度阴影,可与梗死鉴 别,还能确定出血部位、范围,脑水 肿及脑室情况。
2.头颅MRI:对脑干的出血优于 CT,病程4~5周后,MRI仍可辨别陈 旧性脑出血和脑梗死。
四、临床表现
出血量大(30ml)或出血靠近丘脑 者常有严重意识障碍,鼾声明显,呕 吐频繁,可有胃的应激性溃疡发生; 两眼可向病灶侧凝视或固定于中央位。
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发生了 小脑幕疝。
四、临床表现
(二)桥脑出血
占脑出血的10%左右。
出血量少时,病人意识可清楚,出 现桥脑一侧受损体征
四、临床表现
(一)一般特点 1、 年龄:50~70岁。 2、 性别:男性多见。 3、 气候:冬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时。 4、 发病形式:多数病人在活动、用
力、情绪激动发病。少数人静态发病。 5、 发病特点:多数无前驱症状,少
数人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口齿 不清等。
四、临床表现
6、 发病缓急: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 峰
七、治疗
但甘油果糖禁用于遗传性果糖不 耐受患者、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以及 高钠血症(因甘油果糖注射液含有氯 化钠)、无尿和严重脱水者。
七、治疗
3.调控血压
(1)收缩压180~230mmHg或舒 张压105~140mmHg时,可口服卡托 普利、美托洛尔等降压药;收缩压 180mmHg以内或舒张压105mmHg以 内可观察而不用降压药。
激征明显,易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 大量出血除出现相应脑叶功能受 损征象外,还可出现意识障碍。
四、临床表现
(五)脑室内出血 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内,称继发
性脑室出血。 原发性脑室出血占脑出血的3%~
5%。
四、临床表现
(五)脑室内出血 出血量小者,酷似蛛网膜下腔出
血,预后良好; 出血量大者,症状严重,头痛、
七、治疗
2.控制脑水肿:
(2)利尿剂:速尿与甘露醇合用, 可增强脱水效果,每次40mg,每日 2~4次,静脉滴注;
(3)10%血清白蛋白50~100ml, 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对低蛋白血症 病人更适用,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作用持久。
七、治疗
(4)甘油果糖脱水效果更佳 成人一般每次250~500毫升,一
七、治疗
5、防治并发症:
①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作培养 和药敏试验。
②高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出 血损害征象,可给予物理降温。
③癫痫发作:可静注安定。 ④稀释性低钠血症:限水,补钠. ⑤脑耗盐综合症:补钠.
七、治疗
5、防治并发症:
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肝素.
⑦消化道出血:为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 枢受损引起胃部血管舒缩机能紊乱而 导致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所致。
七、治疗
(4)维持水、电平衡;每日补液 量可按尿量加500ml计。不能进食者予 以鼻饲,保证营养供应;
(5)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控热、 导尿、翻身、抗感染。
七、治疗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1)20%甘露醇125~250ml,
6~8小时一次,快速静滴,连用7~10 天,病情严重者可以延长,同时注意 水、电平衡和肾功能情况;
7、 一般状况:多表现突然头痛、头 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 碍。 因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四、临床表现
(二)各部位脑出血特点 1、基底核区出血(内囊出血) 为脑出血的70%。 出血较多者可侵及内囊,出现一些
共同症状,表现为三偏征:病灶对侧肢 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 出血在左半球者常有不同类型的失 语;
受压,急性期常引起脑水肿及脑疝, 或压迫脑干继发脑干出血、坏死而危 及生命。 血液可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形成 血性脑脊液。急性期过后,坏死的脑 组织被吸收,在局部形成胶质瘢痕或 囊腔。
三病理
2.病理过程: 血肿压迫 周围组织水肿 颅内压升
高 脑组织移位 脑疝 死亡 急性期后血块溶解 吸收 胶质增生 瘢痕
绝大多数微小动脉瘤位于大动脉的 第一分支上,呈囊性或梭形,好发于大 脑半球深部(如壳核、丘脑、尾状核)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其中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近端 呈直角分出,受高压血流的冲击易发 生动脉瘤,是脑出血的最好发部位。
(3)高血压致血管痉挛,通透性 增加,可引起点状出血及脑水肿,继 而发生大的出血。
七、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 与脑梗塞相同,应高度注意控制
血压,以防复发。 针灸可在一周症状稳定时开始。
八、预后
出血量大、全身情况差者,病死 率高。病后30天内病死率为35%~52 %,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病后2天内,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致 死的主要原因。
脑干、丘脑和大量脑室出血预后 较差。
七、治疗
主要由组织代谢,8~12小时完成,属非 渗透性利尿,不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肾脏 负担小,适用于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对血 容量影响少,血压变化小,不增加心脏负担, 适用于合并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
果糖通过1-磷酸果糖激酶代谢,对人体 糖代谢影响不大,不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 并能提供一定的能量,更适用于颅内压升高 合并糖尿病者。
五、辅助检查
3.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畸 形、脑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等, 对手术有很大意义。
4.腰穿CSF检查:颅内压力多数 增高,并呈血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颅内压高,有诱 发脑疝的危险,慎作。
5.其它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有助 于对患者全身情况的了解和鉴别诊断。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①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 ②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③病情进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全脑症状 或和局限性神经体征。 ④脑脊液压力增高,多数为血性。 ⑤头颅CT扫描可确诊。
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神经和外 展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病灶侧面部感 觉障碍和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双眼向患 侧凝视。
四、临床表现
(二)桥脑出血 出血量大时(大于5ml),病情严
重,昏迷出现早而重,四肢瘫痪,少 数可出现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极度 缩小呈针尖样,中枢性高热,同时呼 吸不规则,多于24~48小时死亡。
3.少数原因不明。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内膜 损伤,致脂质沉着,呈脂肪玻璃样变, 最后导致管壁的纤维素性坏死形成动 脉瘤,当血压骤升时,血管破裂出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2)脑动脉结构特点:管壁中层细 胞少,外膜结缔组织不发达,且无弹力 层,故管壁较薄,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 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 微动脉瘤破裂出血
(2)急性期血压急骤下降提示病 情危重,应及时选用升压药(如多巴胺) 以维持有效的脑灌注所需的血压水平, 防止脑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七、治疗
3.调控血压
(3)急性期过后,脑水肿消退时, 血压仍高者可系统应用降压药,使血压 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
4.止血剂和凝血剂:
高血压性脑出血原则上不用,凝血 障碍性疾病所致脑出血时应用。
四、临床表现
(三)小脑出血
占脑出血的10%左右。
发病突然,眩晕明显,频繁呕吐, 枕部疼痛,病灶侧共济失调,可见眼 球震颤,多无明显的肢体瘫痪
出血量15ml即为大出血。病情如 继续加剧,颅内压明显增高,昏迷加 深,极易发生枕骨大孔疝死亡。
四、临床表现
(四)脑叶出血 即皮质下白质出血。 出血量小症状轻,酷似脑梗死。 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者,脑膜刺
脑出血
一、定义
非外伤性的原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内细小动脉硬 化;
2.少见的原因有 (1)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底
异常血管网等: (2)血液病(再障、白血病、血友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药物作用:抗凝、溶栓或抗血小板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与其它急性脑血管病进行鉴别, 主要与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相鉴 别。头颅CT有重要的鉴别作用。
2.突然发病、迅速昏迷而体征不明 显的应与糖尿病、肝昏迷、尿毒症、 急性酒精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
3.有外伤时,应与外伤后的硬膜下 出血相鉴别。
可用冰盐水500ml+去甲肾上腺素816mg,注入胃内,或甲氰咪呱0.4~ 0.6g/d静滴,或选用其它止血剂等应 用。
七、治疗
6.手术治疗
(1)时间选择::4小时内进行穿颅清 除术易引起再出血,一般宜在6~24小 时内进行。
(2)手术适应症: ①小脑:>10ml ②脑室出血:继发梗阻性脑积水 ③基底区及脑叶出血:>30—50ml ④颅内压增高及脑干受压明显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持续的 高血压
脑内小
玻璃
动脉硬化 样变
微动脉瘤
脑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 出血 弹力层中层肌细胞少, 管壁较薄
三、病理
1、好发部位 脑出血的70%位于大脑半球,主要
在内囊区和基底节的壳核内(大脑中 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破裂),
其次是脑叶下白质出血, 其余在桥脑和小脑。
三、病理
2.病理过程: 出血在局部形成血肿,周围脑组织
七、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治疗原则:防止继续出血;
积极抗脑水肿;
调整血压;
防治并发症。
七、治疗
1.一般治疗
(1)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尽量 少搬动、减少探视、取头高脚低位;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意识障
碍时,应侧卧,及时吸痰,必要时行 气管切开/插管,间歇给氧;
日1~2次,每500毫升需静脉滴注2~3 小时; 儿童为5~10毫升/千克体重/日,每 500毫升静滴3~4小时,可视病情使用 1~2周。
七、治疗
甘油果糖的作用优势: 甘油可在脑部形成显著的渗透压梯
度,从而选择性的消除脑组织中的水分; 增加脑血流,降低血液粘滞性,在
消除脑水肿同时增加缺血部位的供血和 供氧量; 增加脑组织有氧代谢,保护脑组织; 稳定、持久降低颅内压,反跳现象 少;
恶心、呕吐、深昏迷,四肢迟缓性瘫 痪,脑膜刺激征阳性。生命体征不稳 定,多迅速死亡。
五、辅助检查
1.头颅CT:首选检查项目,发病 后CT即可见高密度阴影,可与梗死鉴 别,还能确定出血部位、范围,脑水 肿及脑室情况。
2.头颅MRI:对脑干的出血优于 CT,病程4~5周后,MRI仍可辨别陈 旧性脑出血和脑梗死。
四、临床表现
出血量大(30ml)或出血靠近丘脑 者常有严重意识障碍,鼾声明显,呕 吐频繁,可有胃的应激性溃疡发生; 两眼可向病灶侧凝视或固定于中央位。
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发生了 小脑幕疝。
四、临床表现
(二)桥脑出血
占脑出血的10%左右。
出血量少时,病人意识可清楚,出 现桥脑一侧受损体征
四、临床表现
(一)一般特点 1、 年龄:50~70岁。 2、 性别:男性多见。 3、 气候:冬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时。 4、 发病形式:多数病人在活动、用
力、情绪激动发病。少数人静态发病。 5、 发病特点:多数无前驱症状,少
数人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口齿 不清等。
四、临床表现
6、 发病缓急: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 峰
七、治疗
但甘油果糖禁用于遗传性果糖不 耐受患者、本品任一成分过敏者以及 高钠血症(因甘油果糖注射液含有氯 化钠)、无尿和严重脱水者。
七、治疗
3.调控血压
(1)收缩压180~230mmHg或舒 张压105~140mmHg时,可口服卡托 普利、美托洛尔等降压药;收缩压 180mmHg以内或舒张压105mmHg以 内可观察而不用降压药。
激征明显,易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 腔出血。 大量出血除出现相应脑叶功能受 损征象外,还可出现意识障碍。
四、临床表现
(五)脑室内出血 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内,称继发
性脑室出血。 原发性脑室出血占脑出血的3%~
5%。
四、临床表现
(五)脑室内出血 出血量小者,酷似蛛网膜下腔出
血,预后良好; 出血量大者,症状严重,头痛、
七、治疗
2.控制脑水肿:
(2)利尿剂:速尿与甘露醇合用, 可增强脱水效果,每次40mg,每日 2~4次,静脉滴注;
(3)10%血清白蛋白50~100ml, 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对低蛋白血症 病人更适用,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作用持久。
七、治疗
(4)甘油果糖脱水效果更佳 成人一般每次250~500毫升,一
七、治疗
5、防治并发症:
①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作培养 和药敏试验。
②高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出 血损害征象,可给予物理降温。
③癫痫发作:可静注安定。 ④稀释性低钠血症:限水,补钠. ⑤脑耗盐综合症:补钠.
七、治疗
5、防治并发症:
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肝素.
⑦消化道出血:为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 枢受损引起胃部血管舒缩机能紊乱而 导致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所致。
七、治疗
(4)维持水、电平衡;每日补液 量可按尿量加500ml计。不能进食者予 以鼻饲,保证营养供应;
(5)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控热、 导尿、翻身、抗感染。
七、治疗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1)20%甘露醇125~250ml,
6~8小时一次,快速静滴,连用7~10 天,病情严重者可以延长,同时注意 水、电平衡和肾功能情况;
7、 一般状况:多表现突然头痛、头 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 碍。 因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四、临床表现
(二)各部位脑出血特点 1、基底核区出血(内囊出血) 为脑出血的70%。 出血较多者可侵及内囊,出现一些
共同症状,表现为三偏征:病灶对侧肢 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 出血在左半球者常有不同类型的失 语;
受压,急性期常引起脑水肿及脑疝, 或压迫脑干继发脑干出血、坏死而危 及生命。 血液可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形成 血性脑脊液。急性期过后,坏死的脑 组织被吸收,在局部形成胶质瘢痕或 囊腔。
三病理
2.病理过程: 血肿压迫 周围组织水肿 颅内压升
高 脑组织移位 脑疝 死亡 急性期后血块溶解 吸收 胶质增生 瘢痕
绝大多数微小动脉瘤位于大动脉的 第一分支上,呈囊性或梭形,好发于大 脑半球深部(如壳核、丘脑、尾状核)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其中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近端 呈直角分出,受高压血流的冲击易发 生动脉瘤,是脑出血的最好发部位。
(3)高血压致血管痉挛,通透性 增加,可引起点状出血及脑水肿,继 而发生大的出血。
七、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 与脑梗塞相同,应高度注意控制
血压,以防复发。 针灸可在一周症状稳定时开始。
八、预后
出血量大、全身情况差者,病死 率高。病后30天内病死率为35%~52 %,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病后2天内,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致 死的主要原因。
脑干、丘脑和大量脑室出血预后 较差。
七、治疗
主要由组织代谢,8~12小时完成,属非 渗透性利尿,不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肾脏 负担小,适用于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对血 容量影响少,血压变化小,不增加心脏负担, 适用于合并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
果糖通过1-磷酸果糖激酶代谢,对人体 糖代谢影响不大,不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 并能提供一定的能量,更适用于颅内压升高 合并糖尿病者。
五、辅助检查
3.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畸 形、脑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等, 对手术有很大意义。
4.腰穿CSF检查:颅内压力多数 增高,并呈血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颅内压高,有诱 发脑疝的危险,慎作。
5.其它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有助 于对患者全身情况的了解和鉴别诊断。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①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 ②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 ③病情进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全脑症状 或和局限性神经体征。 ④脑脊液压力增高,多数为血性。 ⑤头颅CT扫描可确诊。
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神经和外 展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病灶侧面部感 觉障碍和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双眼向患 侧凝视。
四、临床表现
(二)桥脑出血 出血量大时(大于5ml),病情严
重,昏迷出现早而重,四肢瘫痪,少 数可出现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极度 缩小呈针尖样,中枢性高热,同时呼 吸不规则,多于24~48小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