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资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三、道地药材的变迁与发展
(一) 道地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人们对道地药材本质的认识不 断深化,在品种来源上进行了更为准确的矫正和补充。 例如:历代本草所记载,的紫草原植物均为紫草科植物 紫草 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现今紫草商品分为硬紫草和 软紫草,前者为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紫草,后者为历代本草 均未记载的同科植物新疆紫草。据分析,软紫草的根条肥大 ,松软易碎,气味特殊,色素含量为硬紫草的3.5倍,其抑 菌种类和强度也大于硬紫草,因而现代人认为软紫草品质最 佳。
•6
二、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一) 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 道地药材的形成,首先与“物种”有直接关系,优良
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决定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 大黄有43种,长期的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来源于掌
叶组的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及药用大黄R.officinale .为正品大 黄。前两种习称“北大黄”,是甘肃、青海的道地药材, 后一种习称“南大黄”,是四川等地的道地药材,而来源 于波叶组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 的根和根茎,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双蒽酮 苷、番泻甙苷,故泻下作用很差。
•17
( 五) 化学品质评价
• 药材的化学品质评价以指标性成分或各成分的指纹图谱定量 为主要特征。以化学分析方法评价药材的质量优劣是20世纪 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为道地药材提供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 国家药典中对大多数药材提出了定量指标。近来越来越多的 学者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道地药材加以识 别鉴定。如: 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道地者与非道地者在主要 理化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异。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 物碱含量为0.5%~O.6%,为其它产地所不及,而产于东北 等地的东北延胡索、全叶延胡索等,不仅总生物碱含量低, 而且不含镇静、镇痛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
2. 道地药材性状描述中,有许多药材学术语,如大黄的“星点 何首乌的“云锦样花纹”,黄芪、甘草的“菊花心”,茅苍 术的“朱砂点”,黄连的“过桥”,人参的“芦头、芦碗、 珍珠点”,白芷的“疙瘩丁”,防风的“蚯蚓头”,党参的 “狮子盘头”,川贝母的“怀中抱月”,天麻的“鹦哥嘴” 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 鹿茸的“单门、莲花、二杠、三岔”等。
•18
• 道地药材的最适宜采收期是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 采取化学分析手段足可证明,不同采收期对多数 道地药材主要成分的影响是明显的。
• 近年来,利用无机元素分析方法对道地药材的评 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尤其是将药材中的微 量元素分析结果作为评价道地性和非道地性药材 的区别之一。如研究发现,东北甘草与西北甘草 的微量元素基源考证的研究过程中主 要是对主流本草,二十六史,各道、州、府、郡进 贡药材史料,历代地理(方)志,清宫医案等有关 道地药材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这些研究可明确 一些道地药材的来源和产地。
•14
( 二) 产区环境和栽培历史调查
1.道地药材的产区环境评价。包括了解产区的地理位置(包 括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等),土壤条件(如土壤 类型、结构、质地、酸碱度、自然肥力等),排灌水条件 (当地水系以及水质和降水量等),光照条件(如日照长短、 光照强度等),温度条件(如年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 积温、无霜期等)。
•11
( 二) 道地药材产区的变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多种因素 的变化,有些道地药材的产区也会发生变迁。
如:目前人参的道地产区在东北吉林等地,人 参的主要产区在清代由早期的上党、辽东并立。
地黄原出陕西咸阳,而后来河南怀庆栽培的地 黄发展为道地品种,称怀地黄。
•12
四、道地药材的研究方法
•5
4. 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道地药材是其主产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药为 主,地以药为显,药以地为贵,是道地药材经济的集中刻 画。由于生产规模大,成本低,栽培加工技术娴熟,质量 上乘,使道地药材在不同产区同一品种的竞争中处于领先 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加速了当地经济的良性循 环。
据统计,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种植业2003年产值达5.12 亿人民币,三七加工业产值3.32亿元,三七药材出口量 500000kg。道地药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业、工 业、旅游、出口创汇等方面的经济发展。
• 道地药材素以“货真质优”为其特有的 质量标准,阐述其科学内涵的方法学基础 是比较研究。 通常包括历史基源考证、产区环境评价、 遗传基因的比较、药材性状评价、药材化 学品质评价和药理药效及临床评价等方面。
•13
( 一) 历史基源考证
道地药材大多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但由于历 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本草著 作记载的道地药材常会出现品种和来源等方面的混 乱现象,只有对其用药历史及不同时期品种来源进 行全面考证,才能正本清源、判明真伪。
2.栽培历史调查。包括所研究药材在该地区自然分布或人工 栽培的情况,如栽培历史、特有的栽培技术、特定的采收 期、采收方法和加工技术等,产区内该药材的种植面积、 平均亩产量等。
•15
( 三) 遗传基因的比较
• 道地药材的形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应是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的产物。
• 可以用于道地药材遗传基因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DNA测序和 分子遗传标记等技术。前者利用核DNA的ITS基因、18S rRNA基 因、5S rRNA基因以及叶绿体的rbcL基因和matK基因等直接扩增测 序;后者主要有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 、 SSR(简单重复序列多态 性) 、 RFLP(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 性)等技术。近年来国内外从DNA分子水平上来研究中药材道地性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二)道地药材的特征
1. 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 道地药材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具有明显
的地理性。道地药材一般在药名前冠以地名,如 宁夏枸杞、川贝母、关黄柏、怀地黄。但是也有 少数道地药材名前面的地名,是指该药材传统的 或主要的集散地或进口地,而不是指产地,如藏 红花,并非西藏所产,而是最早由西藏传入我国。 广木香原产印度,因由广州进口,故此而得名。
道地药材资源
•1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及特征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 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
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 生产的质量优良的同类产品,称为道地 药材或称地道药材。 • 我国目前较为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200余 种。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 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20
例如青蒿由于产地不同,环境条件有异,青蒿素的含量 差异很大,生长在南方如重庆、四川、广东、海南、广西等 地的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较生长于北方地区者高得多。
•8
( 三) 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 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可靠保证
1.经过长期栽培过程中,不断总结进行良种的选育 规范的种植、适时采收和精细加工的技术,逐步 形成了一整套道地药材的栽培和加工方法。
•19
(六) 药理药效评价
药材优劣与否,主要应看疗效。近年人们在道地药 材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增加了采用药理药效评价指标, 甚至用临床疗效比较的方法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 研究。例如,不同产地太子参,对小鼠脾虚和细胞免疫 功能低下改善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江苏所产太子参的 作用最强,为江苏所产太子参的道地性提供了佐证。
2.系统而娴熟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 了道地药材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优良的品质。 著名的凤丹皮,采用清水稍浸,淋润软化再切 片,有效成分丹皮酚含量比水浸至软再切等其他 方法加工成的药材高。
•9
( 四) 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 是形成道地药材的思想基础
中药离不开中医系统理论的指导。从古到 今,中医名家均以货真质优的药材作为增 强医治效果、展示超群医术的物质基础。
•7
( 二)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在条件
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 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是综合性,所有的环境因素并非在任 何时间都是同等重要,而是某种因素在某段时间或对某种植 物表现出特有的强度和影响。
如三七只在我国云南的文山州和广西西南部的狭窄区域 内可以栽培,川芎只产于四川彭州、都江堰等地。
•3
2. 道地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
道地药材在长期的栽培 和加工,技术日趋完善,形 成了独特而严格的质量标准。 如主产于宁夏中宁的宁夏枸 杞以其粒大、色红、肉厚、 质柔润、籽少、味甜的性状 标准,使其他产地的枸杞难 望其项背。
•4
3. 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道地药材作为其主产地文化传统的 一个标志,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 如有人采用RAPD对当归药材的道地性进行分析,表明不同产地当归 居群的遗传背景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为当归药材道地性提供了基因 水平上的参考信息。
•16
( 四) 药材性状评价
• 1. 道地药材的性状评价是我国传统的、独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它是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 的方法来对药材的外观性状进行直观的评价,具有简单、易 行、迅速的特点,又称为经验鉴别。
三、道地药材的变迁与发展
(一) 道地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人们对道地药材本质的认识不 断深化,在品种来源上进行了更为准确的矫正和补充。 例如:历代本草所记载,的紫草原植物均为紫草科植物 紫草 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现今紫草商品分为硬紫草和 软紫草,前者为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紫草,后者为历代本草 均未记载的同科植物新疆紫草。据分析,软紫草的根条肥大 ,松软易碎,气味特殊,色素含量为硬紫草的3.5倍,其抑 菌种类和强度也大于硬紫草,因而现代人认为软紫草品质最 佳。
•6
二、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一) 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 道地药材的形成,首先与“物种”有直接关系,优良
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决定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 大黄有43种,长期的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来源于掌
叶组的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及药用大黄R.officinale .为正品大 黄。前两种习称“北大黄”,是甘肃、青海的道地药材, 后一种习称“南大黄”,是四川等地的道地药材,而来源 于波叶组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 的根和根茎,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双蒽酮 苷、番泻甙苷,故泻下作用很差。
•17
( 五) 化学品质评价
• 药材的化学品质评价以指标性成分或各成分的指纹图谱定量 为主要特征。以化学分析方法评价药材的质量优劣是20世纪 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为道地药材提供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 国家药典中对大多数药材提出了定量指标。近来越来越多的 学者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道地药材加以识 别鉴定。如: 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道地者与非道地者在主要 理化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异。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 物碱含量为0.5%~O.6%,为其它产地所不及,而产于东北 等地的东北延胡索、全叶延胡索等,不仅总生物碱含量低, 而且不含镇静、镇痛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
2. 道地药材性状描述中,有许多药材学术语,如大黄的“星点 何首乌的“云锦样花纹”,黄芪、甘草的“菊花心”,茅苍 术的“朱砂点”,黄连的“过桥”,人参的“芦头、芦碗、 珍珠点”,白芷的“疙瘩丁”,防风的“蚯蚓头”,党参的 “狮子盘头”,川贝母的“怀中抱月”,天麻的“鹦哥嘴” 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 鹿茸的“单门、莲花、二杠、三岔”等。
•18
• 道地药材的最适宜采收期是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 采取化学分析手段足可证明,不同采收期对多数 道地药材主要成分的影响是明显的。
• 近年来,利用无机元素分析方法对道地药材的评 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尤其是将药材中的微 量元素分析结果作为评价道地性和非道地性药材 的区别之一。如研究发现,东北甘草与西北甘草 的微量元素基源考证的研究过程中主 要是对主流本草,二十六史,各道、州、府、郡进 贡药材史料,历代地理(方)志,清宫医案等有关 道地药材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这些研究可明确 一些道地药材的来源和产地。
•14
( 二) 产区环境和栽培历史调查
1.道地药材的产区环境评价。包括了解产区的地理位置(包 括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等),土壤条件(如土壤 类型、结构、质地、酸碱度、自然肥力等),排灌水条件 (当地水系以及水质和降水量等),光照条件(如日照长短、 光照强度等),温度条件(如年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 积温、无霜期等)。
•11
( 二) 道地药材产区的变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多种因素 的变化,有些道地药材的产区也会发生变迁。
如:目前人参的道地产区在东北吉林等地,人 参的主要产区在清代由早期的上党、辽东并立。
地黄原出陕西咸阳,而后来河南怀庆栽培的地 黄发展为道地品种,称怀地黄。
•12
四、道地药材的研究方法
•5
4. 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道地药材是其主产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药为 主,地以药为显,药以地为贵,是道地药材经济的集中刻 画。由于生产规模大,成本低,栽培加工技术娴熟,质量 上乘,使道地药材在不同产区同一品种的竞争中处于领先 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加速了当地经济的良性循 环。
据统计,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种植业2003年产值达5.12 亿人民币,三七加工业产值3.32亿元,三七药材出口量 500000kg。道地药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业、工 业、旅游、出口创汇等方面的经济发展。
• 道地药材素以“货真质优”为其特有的 质量标准,阐述其科学内涵的方法学基础 是比较研究。 通常包括历史基源考证、产区环境评价、 遗传基因的比较、药材性状评价、药材化 学品质评价和药理药效及临床评价等方面。
•13
( 一) 历史基源考证
道地药材大多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但由于历 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本草著 作记载的道地药材常会出现品种和来源等方面的混 乱现象,只有对其用药历史及不同时期品种来源进 行全面考证,才能正本清源、判明真伪。
2.栽培历史调查。包括所研究药材在该地区自然分布或人工 栽培的情况,如栽培历史、特有的栽培技术、特定的采收 期、采收方法和加工技术等,产区内该药材的种植面积、 平均亩产量等。
•15
( 三) 遗传基因的比较
• 道地药材的形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应是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的产物。
• 可以用于道地药材遗传基因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DNA测序和 分子遗传标记等技术。前者利用核DNA的ITS基因、18S rRNA基 因、5S rRNA基因以及叶绿体的rbcL基因和matK基因等直接扩增测 序;后者主要有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 、 SSR(简单重复序列多态 性) 、 RFLP(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 性)等技术。近年来国内外从DNA分子水平上来研究中药材道地性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二)道地药材的特征
1. 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 道地药材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具有明显
的地理性。道地药材一般在药名前冠以地名,如 宁夏枸杞、川贝母、关黄柏、怀地黄。但是也有 少数道地药材名前面的地名,是指该药材传统的 或主要的集散地或进口地,而不是指产地,如藏 红花,并非西藏所产,而是最早由西藏传入我国。 广木香原产印度,因由广州进口,故此而得名。
道地药材资源
•1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及特征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 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
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 生产的质量优良的同类产品,称为道地 药材或称地道药材。 • 我国目前较为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200余 种。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 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20
例如青蒿由于产地不同,环境条件有异,青蒿素的含量 差异很大,生长在南方如重庆、四川、广东、海南、广西等 地的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较生长于北方地区者高得多。
•8
( 三) 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 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可靠保证
1.经过长期栽培过程中,不断总结进行良种的选育 规范的种植、适时采收和精细加工的技术,逐步 形成了一整套道地药材的栽培和加工方法。
•19
(六) 药理药效评价
药材优劣与否,主要应看疗效。近年人们在道地药 材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增加了采用药理药效评价指标, 甚至用临床疗效比较的方法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 研究。例如,不同产地太子参,对小鼠脾虚和细胞免疫 功能低下改善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江苏所产太子参的 作用最强,为江苏所产太子参的道地性提供了佐证。
2.系统而娴熟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 了道地药材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优良的品质。 著名的凤丹皮,采用清水稍浸,淋润软化再切 片,有效成分丹皮酚含量比水浸至软再切等其他 方法加工成的药材高。
•9
( 四) 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 是形成道地药材的思想基础
中药离不开中医系统理论的指导。从古到 今,中医名家均以货真质优的药材作为增 强医治效果、展示超群医术的物质基础。
•7
( 二)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在条件
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 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是综合性,所有的环境因素并非在任 何时间都是同等重要,而是某种因素在某段时间或对某种植 物表现出特有的强度和影响。
如三七只在我国云南的文山州和广西西南部的狭窄区域 内可以栽培,川芎只产于四川彭州、都江堰等地。
•3
2. 道地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
道地药材在长期的栽培 和加工,技术日趋完善,形 成了独特而严格的质量标准。 如主产于宁夏中宁的宁夏枸 杞以其粒大、色红、肉厚、 质柔润、籽少、味甜的性状 标准,使其他产地的枸杞难 望其项背。
•4
3. 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道地药材作为其主产地文化传统的 一个标志,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 如有人采用RAPD对当归药材的道地性进行分析,表明不同产地当归 居群的遗传背景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为当归药材道地性提供了基因 水平上的参考信息。
•16
( 四) 药材性状评价
• 1. 道地药材的性状评价是我国传统的、独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它是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 的方法来对药材的外观性状进行直观的评价,具有简单、易 行、迅速的特点,又称为经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