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研究的必要性作者:周显春谭瑞梅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第33期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快研究的必要性。指出国外协同育人模式相对成熟,我国应该基于各个地方、学校和专业的特点进行研究,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合理有效的机制。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3-021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and Mechanism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Cooperative

ZHOU Xian-chun1, TAN Rui-mei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Sanya University, Sanya 572022,China; 2.School of Law and Sociology, Sanya University. Sanya 5720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necessity of speeding up the research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and mechanism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oreig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is relatively mature, and China should conduct research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places, schools and majors,and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joint efforts to build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necessity

1 引言

第4次工業革命,对工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大影响非常大,也带来了教育的大变革。因为教育的一个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应用型本科教育则是培养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需要的高效劳动者、管理者的摇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与国务院在2015 年、2017年先后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确定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办学原则和目标。如何“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这种交互融合跨界的运行体系,通过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市场等多方协同立体联动,贯穿于教学、生产实践、创新开发和应用服务等过程,变革传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今教育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要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数字化浪潮遇上“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正在拼命转型升级。因此,地方高校不能闭门造车,搞纯理论研究,必须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校企双方双赢,不仅可以促进人才教育循环的良性,而且要从机制上创新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持久满足行业的需要,这样才能避免学校培养的人才过程,企业需要的人才不足,才有利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但是,校企协同中的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各自的着力点不同,所关注的问题存在差异,导致合作处于浅尝辄止的层面或者时断时续的状态,双方利益和对合作育人的认识不一致,最终导致企业合作的热情性不高,合作领域不广,合作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因此,合作形式或内容基本上是请专家讲座、学生见习或实习,蜻蜓点水,大部分校企双方不会制定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而且到企业参加实践的学生可能存在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到企业后又缺乏系统学习培训、对实践内容理解不足,导致参加过实习实践的学生与其他毕业生比较,没有明显优势。

2 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典型模式和机制

美国、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政府、企业对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深入,其内容大部分是涉及校企双方和学生,研究如何让学校的学生能够适应行业的需要?企业如何能够为学校学生实践提供好的场所和环境保证?国家应该出台哪些政策支持校企双方能够持久、高效地双赢?如何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取得合理的报酬?德国的“双元制”[1]、美国的“合作教育”[2]、英国的“工读交替”[3]、澳大利亚的“TAFE”[4]、日本的“产学合作”[5]、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6]、新加坡的“教学工厂”[7]等,这些是校企合作的典型。从形式上分为并行式和交替式,二者各有利弊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政府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对参加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典型的“双元”,“一元”机制,企业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培训的时间是学校理论授课时间的3-4倍,以实训为主的培养模式;而作为“一元”的学校主体,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通识课程和基础技术理论学习。“双元制”的优点很多,最大的优点是学校和企业紧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