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四岸”生态修复及防洪排涝设计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两江四岸”生态修复及防洪排涝
设计策略
摘要:研究对象以重庆市长江、嘉陵江滨江带为核心,从防洪安全、生态保护安全、城镇开发需要、历史人文特征等多方面对城市滨江用地的生态修复及防洪排涝设计进行评价分析,确定滨江不同高程范围、不同功能属性空间的实践性类型,实现长江滨江空间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解决长江行洪安全防护与长江滨江空间开发之间的矛盾。

关键字:滨水、生态修复、人文特色、防洪排涝、城市公共空间
0引言
重庆是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主城区“两江四岸”是重庆母城的发源地,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轴,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人文底蕴深厚,滨水空间特色鲜明,是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要求重庆“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典范城市”。

“两江四岸”是城市提升的独特资源,努力把“两江四岸”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要彰显特色,立足山水资源禀赋,将主城区“两江四岸”打造成国际一流滨江带[1]。

本文围绕“四带”总体目标及分解目标进行展开,对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
升109公里岸线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开展城市水体整治和消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滨江绿带系统,让“两江四岸”水更清、岸更绿、景
更美。

1生态修复设计策略
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狭义的生态修复往往“治标不治本”,因
此针对特定区域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已逐渐成为共识[2]。

在重庆两江四岸项目中,生态修复主要从生态廊道、生态斑块及消落带等方面来进行考虑。

1.1生态廊道
保护“两江四岸”生态资源,保留岸线原有滩涂和动植物群落。

因地制宜、
因水施策,合理利用消落带植被生态治理技术,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恢复江岸
植被,营建动物栖息地,提升江岸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

纵向上应尽可能实现沿江绿化带的连续贯通,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以
发挥其生物廊道功能;横向上,从水域到陆域应构建完整的植物群落梯度,加强
陆域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连接。

在河道岸线侵蚀严重区域或库岸不稳定区域,应实施生态护岸工程,如修砌
石笼、铺砌防冲刷生态型护坡构件等自然驳岸形式,种植抗冲刷植物减缓水流速度,保持库岸自然稳定。

库岸稳定区域,应保持自然形态,不得随意渠化,应尽
量少采用直线形式、多使用曲线形式设计手法,使“两江四岸”滨江岸线和公共
空间自然生态的气质得以呈现。

1.2生态斑块
(1)根据两江沿线碛、滩、洲(江心岛)等自然斑块特点,合理种植植物
或设置生境,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繁育地。

(2)利用紧邻滨江路高程大型斑块,修建滨江公园或设置观光平台,利于
市民观光游览。

(3)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利用支流入江口滩涂区域,建
设集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1.3消落带
(1)河道凸岸水流流速快,冲刷力度大,应采取修砌石笼或挡土墙等生态
护岸措施,减缓河水侵蚀,保护库岸稳定。

河道凹岸受回水影响,易沉积泥沙,
宜栽植多年生低矮植物。

(2)河滩型(<5°)和平坝型(5°-15°)消落带受雨水侵蚀和涌浪侵蚀
程度均较弱,淹水后上覆水体运动平缓,泥沙易沉积,宜保持其自然状态,可适
当种植乔灌草。

(3)缓坡型(15°-25°)出露时以雨水侵蚀为主,淹水后以涌浪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水土,如采取碎石覆盖护坡技术。

(4)陡坡型(>25°)出露时雨水侵蚀强烈,可能发展为浅沟、切沟侵蚀,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淹水时涌浪侵蚀也很强烈,加剧了重力侵蚀,应采
取生态工程措施,适当辅助工程技术措施。

2防洪排涝设计策略
长江流域城市化地区特有的地形、气象、水系条件,水文规律十分复杂,如何
在满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多种需求情况下保障经济社会的安全
成为沿江城市水系规划的重点。

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近期重点治理主城中心区域的滨江地带,
工程防洪排涝措施重点遵循以下原则(图1):
图1
2.1 排涝防治目标
(1)发生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
(2)发生内涝防治控制标准(50年一遇降雨)的降雨时,重庆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
(3)发生超过内涝防治控制标准(50年一遇降雨)的降雨时,达到重庆市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规划目标。

2.2防洪措施
(1)新建防洪护岸工程:防洪护岸工程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2)已建防洪护岸工程:
①防洪护岸工程已达到10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可维持现状;
②防洪护岸工程未达到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有条件改造的,结合旧城改造抬高堤防,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
③防洪护岸工程未达到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无条件改造的,因地制宜采取加高、加固等方式提升防洪能力,如采用装配式防洪挡墙、局部种植池挡墙抬高等措施。

(1)分层利用山水滨水空间
顺水势,弹性利用多标高层滨水空间。

(2)洪水过后快速清淤工程措施
①新建给水系统主干管沿人行道或骑行道布设,每隔80米预留快速取水接口,可接高压水枪或高压清洗机对洪水退水后的场地进行人工清洗。

②在20年一遇及以下水位预留江滩取水点,洪水过后,通过接加压喷枪对步道及场地进行清淤。

取水点按照50m一个预留。

③设计预留清淤通道,以便洪水退去后清理淤泥。

3总结
在当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时代背景下,结合长江沿岸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作为城市沿江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江景观展开合理的设计,是“大保护”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长江作为“生态宝库”,对于沿江城市发展以及国民经济都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重庆市滨江区域生态设计策略的研究,将保护与更新相结合,提高设计中对于滨江生态系统的关注度,有助于构造符合重庆市发展需求的城市滨江景观,探索重庆模式,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向星,蒋智.存量背景下滨江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重庆九龙半岛为例.重庆大学.2021
[2]韩博,金晓斌,项晓敏,赵庆利,林金煌,洪长桥,金志丰,胡静.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的江苏省长江沿线生态修复.格局分析与对策.南京大学
[3]侯华丽,吴尚昆,蒋芳,董煜,宋栋梁.新时代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9(7):81-85.
[4]白佳峰,王堞凡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常州市滨江生态型景观设计策略.常州大学
作者简介:何启宁(1986年-),男,籍贯重庆市,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城市品质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