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竞赛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棍球竞赛规则
1.比赛场地和器材
比赛场地(见第4页比赛地示图)
1.1 比赛场地为长方形:
a.长度不得少于36米,不得超过44米:
b.宽度不得少于18米,不得超过22米:
可能情况下,场地采用最大宽度,以便使射门弧度在遇到边线挡板前能与端线相交。
c.比赛场地示意图清楚地划线,以白色为宜。
1.2 所有标志线均为50毫米宽。
标志线属于比赛场地的一部分,应以不同于场地的颜色全长划出:
a.场地周边的两条长边(36—44米)由边线挡板构成。
边线挡板的横截面积为100*100毫米,向场地内倾斜10毫米:
边线挡板应为木质或其它性能与其接近的材料,不得有可能伤害到运动员或裁判员的
加固物体或支撑物。
b.场地周边的两条短线(18—22米)称为端线:
c.端线上两个球门柱之间的部分称为球门线。
端线外和边线外应分别留出至少3米和1米的缓冲地带。
1.3 其他标志
a.连接两条边线挡板的中线:
b.在球门柱两侧的端线内侧,距近端球门柱外沿6米处分别划出300毫米的标志线(上述距离均为标志线外沿至球门内柱外沿的距离):
c.在端线外侧,距端点1.5米处分别划出150 毫米长的标志线(上述距离为标志线内沿至端线中点的距离):
d.在球门柱的正前方划出一个直径为100 毫米的罚球点或长600毫米,平行与球门线的罚球线,该点(或线)的中心至球门线内沿的距离为7米。
1.4 射门弧
a.在端线的中点正前方,平行与端线,距离线9米处划出一条3米长的标志线(上述距离标志线外沿至端线外沿的距离):
b.以相对的球门柱的内侧前角为圆心,向两侧延伸该线,使其与端线相交,各形成一个1/4圆:
c.这些线称为弧线,他们所含的空间,包括他们本身,称为射门弧(在规则中简称为"弧"); 1.5 除本规则规定的各标志线外,比赛场地上不得有其它任何标志线。
1.6 技术台应有保护罩,位于一侧边线挡板外靠近中线外,两队的替补席分列技术台的两侧,应保证所有人的视线不被遮挡。
受罚席应靠近技术台摆放。
所有比赛器具均应放在
替补席的后面。
每个半场各队坐在靠近本方半场的替补席上。
比赛场地示意图(略)
1.球门
2.1 位于端线的中间
a.立柱和横梁为白色,长方形,宽度和厚度不得超过80毫米;
b.两根球门立柱的内距为3米;
c.球门立柱必须置于球门线外的标志线上,正面与球门线外沿相接;
d.横梁固定于立柱上,距地面的内距为2米;
e.立柱的高度不超过横梁
f.横梁的宽度不超过立柱。
2.2 侧挡板:
a.长一米(最小值),高460毫米(18时);
b.置于地面上,与端线成直角,固定于立柱的背面,与后挡板的两端相接,厚度不超过立柱的宽度;
c.内侧漆成深色。
2.3 后挡板:
a.长3米,高460毫米;
b.置于地面上,与侧挡板的两个后端相接;
c.内侧漆成深色。
2.4 挡网:
a.接在立柱和横梁的背面,与后挡板和侧挡板的背面相接,挂钩间隔不超过150毫米;
b.挡网的安放必须保证球不会从挡网与立柱,横梁,侧挡板或后挡板之间漏出;
c.挡网不宜过紧,以防球从挡网上弹回;
d.网眼不大于38毫米。
(示意图:略)
3.球
a.球应是坚硬的圆球体,材料不限;
b.重量:最小156克,最大163克;
c.周长:最小224毫米,最大235毫米;
d.表面:光滑;
e.颜色:白色或商定的其它颜色。
关于国际曲联批准使用的比赛用球,见附录E
4.球棍
4.1形状:
a.球棍的棍吧部分应是直的,球棍的一端带弯头;
b.球棍只能在左手一侧靠下的部分有一个光滑的平面(接触面);
c.球棍在棍面或棍把的边缘向两侧最大可偏离20毫米(示意图中A-B之间或A1-B1之间的距离);
d.球棍的弯头部分,即从平面的最下端至棍把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00毫米(示意图中C-D之间的距离);
e.从棍把到棍头的过渡应是光滑的;
f.球棍的背面(亦即是右手一侧或非触球面)为球棍全部长度的剩余部分,应是圆钝
平滑的;
g.所有的边缘应是圆钝的。
4.2材料和颜色:
a.只要适合于比赛,不至产生任何危险,球棍及其可能的附加物可以是木质的或除金
属外的其它任何材质;
b.只要能保持表面光滑,可加缠绷带或用树脂处理。
4.3尺寸和重量:
a.包括外表的缠裹物,球棍应能通过内径为51毫米的球棍检查环;
b.球棍的全重不得超过737克。
4.4 球速/棍速比:
球速不得高于棍速的98%。
测试方法(略)
4.5触球面:
触球面为棍头平面的全部,以及平面上方的棍把部分。
4.6示意图:
a.示意图显示的是棍头顶端位于正X轴,棍头的弯曲部分位于正Y轴时的形状;
b.球棍的正面为示意图显示的部分;球棍的背面(包括边缘)为示意图未显示的部分;
c.AB间的距离最大为20毫米;
d.CD间的距离最大为100毫米。
(示意图:略)
4.7限制:
国际曲联主张保留球棍的传统形状,有权禁止使用它认为偏离传统形状的球棍。
对规
则委员会认为不安全或可能对曲棍球运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球棍,国际曲联也将保留
禁止使用的权利。
4.8责任:
a.运动员必须确保自己所使用的器材在质量,材质或设计等方面不会对自己或他人
造成危险;
b.对运动员所选器材造成的任何后果,对器材的缺陷或违反规则,国际曲联不负任
何责任。
赛前对器材所做的任何改动,都应限于纯粹出于比赛的需要,并确保器材
的整体外形符合规则。
球棍有其传统的形状,应予以保留。
规则委员会并未批准任何具体的设计,但任何
新的,更为极端的设计将被禁止。
规则委员会将密切注意传统的非传统的球棍材料的性能,如果它们会导致曲棍球运
动的特点发生改变,或会对运动员造成危险,则将对其加以限制和制止。
5.运动员的着装和器具
5.1场上队员:
a.同一个队的场上队员应穿着其所属协会或俱乐部认定的服装;
b.不得穿戴其他运动员可能造成伤害的任何物品。
c.必须穿室内运动鞋,鞋底必须干净,不得有鞋钉。
规则委员会极力主张场上队员佩带护腿板和齿套。
5.2守门员:
a.应在护身外穿着颜色有别于本队及对方队员的上装;
b.除非在主罚点球(不是防守点球)或在弧外暂时作为场上队员参与比赛时,否
则必须佩戴保护性能良好的头盔:
保护性能良好的头盔:规则委员会极力主张守门员佩戴头盔,为整个面部提供固定
的保护,并能遮挡整个头部,包括后脑和喉咙。
为冰球运动员设计的头盔可满足大
多数守门员的需要。
我们还极力主张,守门员任何时候都穿戴其它护具(例如,对身体,手,肘,大腿,膝盖等部位的保护)。
下列护具只准守门员使用:护身,护腿,护脚,护手以及保护
大腿,上臂和肘部的器具。
c.护腿,护脚和护手:不得有坚硬的边缘或突出物;
d.护腿:戴在腿上时,最大宽度为300毫米;
e.护手:正面朝上平方时,最大宽度为228毫米,从底部到顶端的最大长度为355毫米。
不得有时守门员不握球棍时球棍仍能连在护手上的附加物;
f.不得在允许的器具外穿戴附加的服装或器具,或穿戴使身体或保护区域人为增大的服装或器具。
2.比赛队,队长和裁判员
6.比赛队
6.1 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每队最多可有12名队员,但同一时间内上场比赛的队员不得超过6名。
12名队员均可替换上场。
6.2任何一队的场上队员少于4名时,裁判员应终止比赛,判另一队获胜。
6.3除非被替换下场,否则离开场地的运动员必须经裁判员许可后方可返回场地。
6.4 替换队员:
a.只允许在以下情况换人:
球出端线或球门线;
进球后;
判点球后;
点球未进球,恢复比赛前;
下半场比赛开始前;
运动员受伤,停止计时后。
判短角球后,只允许守方替换受伤或被罚出场的守门员。
b.同一时间内替换队员的人数没有限制,任何队员替换上场或被替换下场的次数也没有限制;
c.被替换下场的队员必须回到替补席后方可再次替换其他队员;
d.同队的一名队员离开场地后,另一名队员方可进入场地;
e.除因伤替换队员外,替换队员时不停止计时;
f.受罚下场的队员在受罚期间不得由他人替换;
g.受罚下场的队员在受罚结束后即可由他人替换,而不必首先返回场地;
h.替换队员时,应在靠近中线或本方替补席的场地一侧进出场地。
6.5 每队必须有一名守门员上场比赛:
a.受伤而不能继续比赛或被罚出场的守门员应立即由另一名守门员替换;
b.没有替补守门员时,替换守门员的场上队员应穿上颜色不同于双方场上队员的上衣,在防守短角球和点球时必须佩戴头盔,并允许其及时地佩戴其它
护具;
c.守门员受罚期间,该队在场上的队员必须少一名。
6.6 比赛期间,除裁判员和运动员外,其他人员未经裁判员允许,不得进入比赛场地。
7.队长
7.1 每队必须有一名队长,队长必须佩戴明显的袖标。
7.2队长:
a.负责赛前挑边:挑边获胜的一方有权选择比赛开始时进攻哪个半场或拥有开球权;
b.如被罚下场,应向裁判员指明将替代自己担任队长的队员:该队员必须佩戴明显的袖标;
c.为本队替换队员负责;
d.为本队包括替换队员在内的所有队员的行为负责。
8.裁判员
由两名裁判员负责执法比赛,实施规则,他们是公平竞赛的唯一的裁决人。
场
上队员或替补队员,无论在场上还是场外,包括黄牌或红牌受罚期间,均
受这两名裁判员的管辖。
8.1 两名裁判员在整场比赛中不交换场地。
他们的职责是:
a.主要负责本半场的判罚;
b.确保比赛打满整场比赛时间或商定的比赛时间;在上下半场到时后因继续短角球的判罚而延长比赛时,负责鸣哨示意上半场或全场比赛的结束;
c.完全负责本侧边线挡板和本半场端线球出界的判罚;
d.完全负责本半场内长角球、短角球、点球和进球以及本半场弧内任意球的裁决和判罚;
e.对进球和罚牌做出书面纪录;
f.比赛中或中场休息时不得对运动员进行指导;
8.2 裁判员在下述情况下鸣哨
a.每个半场比赛的开始和结束;
b.实施判罚;
c.点球的开始和结束;
d.必要时示意球已整体出界;
e.示意球进;
f.进球或判为进球后恢复比赛;
g.在未进球或判为进球的罚点球后恢复比赛;
h.因其他缘故暂停比赛和暂停后恢复比赛。
3.竞赛规则实施细则
9.比赛时间
除非另有商定,比赛分两个半场,各20分钟。
a.中场休息5分钟,两队交换场地;
b.每个半场在裁判员鸣哨示意中场开球时,极为比赛开始。
10.开始比赛和恢复比赛
10.1中场开球:
a.从场地中心开球;
b.可向场地任何方向推球;除开球队员外,双方所有队员均应位于本方半场内;
c.开始比赛时,有未选择场地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d.下半场比赛开始时,由另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e.进球后,由失球一方的一名队员开球;
10. 2 中场开球与恢复比赛
. a. 中场所有队员应离球3米以外;
b 守方在弧内发球时,对方队员不得位于弧内;
c 攻方在距弧3米以内发球时,除发球队员外,双方所有队员均应离球3米
以外
d. 球必须静止不动
e. 以推球的方式开球(地滚球);
f. 球必须至少移动100毫米.
g. 开球后,在另一名队员触球前,开球队员不得再次触球,也不得留在或进
入控球范围内;
10. 3 球出界:
a. 球整体越过边线挡板或端线时,则为死球,应用该球或另一个球恢复比
赛
10. 3 . 1球出边线挡板:
a. 在球距出界地点1米内的范围内发球;如果球出界地点位于弧内,则在
弧与边线挡板相交处的弧1米范围内发球
b. 对发球队员发射时身体位于边线挡板内或边线挡板外,没有要求;
c. 由球出界前最后触球一方的对方一名队员发球。
10. 3 . 2球出端线:
进攻队员将球打出端线而又未进球:
a. 在弧内任意地点发球;
b. 由守方一名队员发球。
10. 3 . 3 球出端线:
防守队员无意将球碰出端线而又未进球:
a. 在弧内任意地点发球;
b. 由守方一名队员发球。
10. 3 . 4 球出端线:
防守队员故意竟球打出端线(但允许守门员做的动作除外)而由未进球:
a. 在球门任意一侧的端线上、距近侧门柱外沿6米标志出发球;
b. 由攻方一名队员发球。
这种球称为短角球
10 . 4争球:
10 . 4 . 1出前下述情况之一,应通过争球恢复比赛
a. 比赛进行之中必须更换比赛用球;
b. 双方同时犯规;
c. 球落入守门员的护腿内或其他队员或裁判员的衣服内;
d. 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因受伤或其它原因而暂停比赛。
10. 4 . 2争球方法:
a. 由裁判员决定争球地点,但争球地点不得位于弧内;
b. 双方各出一名队员争球,但两人身体右侧对着本方的端线,面对面站立;
c. 球置于两人之间的地面上;
d. 两人先用球棍轻敲球右侧的地面,然后在球的上方用球棍的正面轻敲对
方的球棍。
交替进行三次后,经其中任何一人触球,即进入比赛状态;
e. 在球未被触到之前,其他队员应离球3米以外。
11. 进球
a. 球在弧内被进攻队员触到后,在未出弧前整体从横梁下越过球门线,判为
进球;
b. 可以用推球(地滚球)、推挑球、挑球或垫球的方式射门;射门时球棍必
须接触地面;
c. 进攻队员弧内触球之前或之后,球触到防守队员的球棍或身体,也判进球
有效;
d. 弧内暂停比赛后,球必须在弧内再次被进攻队员触到,才判进球有效;
e. 守门员违反点球规则,从而阻止了进球,判为进球;
f. 进球多的队为胜队。
12. 越位
室内曲棍球比赛中没有越位。
13. 比赛行为
比赛中如果不顾及其他运动员的安全,室内曲棍球会成为一项危险的运动。
本规则禁止或说明的就是对运动员的安全有影响的比赛行为。
运动员不得:
13. 1.1利用球棍和比赛器具
a.故意用球棍的背面打球;
b.击球;
c.除射门外,不得使球离开地面;
d.在手中没有球棍的情况下参加或干扰比赛;
e.以球棍的任何部位超过肩部打球;
f.举棍过头;
g.在跑向球、试图打球或打球时以危险、恐吓或妨碍对手的方式举起球棍;
h.以危险或可能导致危险的方式打球;
使其他队员做出合理的躲闪动作的球是危险的。
i.击、勾、撞、踢、推、绊、击打或抓抱其他队员或其他队员的球棍或服装;
j.向场地、球、其他队员或裁判员抛掷任何物品或比赛器具。
13. 1. 2利用身体和手脚(守门员除外)
a.用手挡球或抓球;
这决非禁止运动员在防范危险的高球时用手保护自己。
b.倒在地上时打球,或故意用膝部、臂部或手掌撑地(持棍手除外);
c.故意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挡球、踢球、推动球、拣球、抛球或持球;
球碰到运动员的脚或身体,不一定判为犯规。
球被打到运动员身上时,不应判犯规。
球碰到运动员的脚或身体,只有在运动员出现下述情况时才算犯规:*故意进入球的运行路线;
*没有躲避动作;
*站位方式表明,用脚或身体挡球的意图是明显的;
*获得利益。
d.抢球时用脚回腿支撑球棍;
e.故意进入对方的球门或站在对方的球门线上;
f.故意从球门后跑过;
g.用身体依靠门柱。
13.1.3阻拦
以下列方式阻止对方队员拿球:
*将身体或球棍置于球和对方队员之间;
*用球棍或身体的任何部位护球;
*将球卡在边线挡板上;
*对对方队员的球棍或身体实际构成干扰。
13.1.4拖延时间
拖延时间,延误比赛。
1.3.2球在本方弧内时。
守门员可以:
a.只要没有危险或不会导致危险,用球棍、护脚或护腿推动球,但不得起高球,
或用包括手在内的任何身体部位挡球,但不得推动球或卧于球上;
对方射门守门员挡球时,球从守门员的身体或器具的任何部位反弹出去,不视为犯规;
守门员卧于球上,应按阻拦规则予以考虑。
b.躺在地上打球;
守门员在弧外打球时,身体不得触地。
c.只要没有危险或导致危险,使用球棍超过肩部挡球或垫球;
d.用球棍的正面或身体的任何部位将球从横梁上或立柱旁垫出端线外。
守门员可以在本方弧线外打球,但不再享有守门员的特权。
13.3如果球碰到裁判员的身体或场地上的任何松软的物品,包括无意掉落
地面的比赛器具,比赛应继续进行。
14.判罚
有利原则:只有在被犯规一方真正失去利益时才实施判罚。
14.1发生下述犯规行为,判罚任意球:
a.进攻队员犯规;
b.防守队员在弧外无意犯规
14.2发生下述行为,判罚短角球:
a.防守队员在木放半场的弧外区域故意犯规;
b.防守队员在弧内故意犯规,但并未妨碍对方的今秋,或使对方丧失实际的或可能的控球权;
c.防守队员在弧内无意犯规但并未妨碍对方可能的进球;
d.防守队员故意将球打出本方端线;
e.违反有替换队员或服装与器具的规则。
14.3发生下述犯规行为,判罚点球;
a.防守队员在弧内故意犯规,以阻止对方的进球,或使对方丧失实际的或可能的控球权;
c.防守队员防守短角球时连续数次提前冲离端线。
14/4如果已做出的判罚尚未实施时被罚队又发生犯规,可将任意球的罚点向前推进5米,或升级判罚并/或按不良行为处理;如果是主罚队犯规,可改变判罚方向。
15判罚方法
15.任意球:
a.距弧3米以外罚球;在犯规地点附近罚球;
犯规地点“附近”,是指运动员在犯规地点能够控球的范围,目的是发球一方不因此而获得利益,同时又使比赛保持流畅。
b.守方弧内罚球:在弧内任意一点发球。
对方队员不得位于弧内;
c.攻方在距弧3米以内罚球:在犯规地点附近罚球,除罚球队员外,双方所有队员均应离球3米以外;
d.发球前必须静止不动;
e.发球队员推球,球必须滚动100毫米;
f.发球队员发球后,在另一名队员触球前,不得再次触球,也不得留在或进入控球范围内;
g.对方队员必须离球3米以外。
如果对方队员为获取利益而位于3米以内,也没有必要拖延任意球的判罚。
15.2短角球
15.2.1
a.由一名进攻队员在球门任意一侧端线上距球门柱6米的标志处推球(地滚球);
b.发球队员必须至少有一只脚位于场外;
c.双方其他所有队员均应离球3米;
d.攻方其他队员的球棍,手和脚不得而知接触弧内的地面;
e.守方守门员站在球门内;其他所有防守队员站在与发球侧相反一侧的球门旁;
f.包括守门员在内,守方在内,守方所有队员应站在端线外,球棍,手和脚不得而知接触弧内的地面;
g.包括守门员在你,守方任何队员都不得撑靠球门立柱;
h.球被推出或击出前,除发球队员外进攻队员不得进入弧内,方守队员不得而知越过端线;
i.发球队员将球推出后,在另一名队员触球前,不得再次触球,也不得留在或进入控球范围内;
j.球在弧内或弧外地面被停住或自行停止滚动之前,不得射门;根据场地情况,球应尽量停稳(移动距离不超过50毫米)。
k.进攻队员可传球或垫球,但必须在球被停主或自行停止滚动后方可射门;
l.射门时对球的高度没有限制;
m.罚球队员不得直接射门;直接射门时,即使球被防守队员碰入门内,也判进球无效;n.如果球运行至中线外,短角球规则即不再适用。
15.2.2出现以下情况,可以重新判罚短角球:
a.防守队员站位时脚,手或球棍触及弧内的地面;
b.防守队员撑靠球门立柱;
c.在发球队员触球之前,防守队员没有离球3米以外;
d.在罚球队员触球之前,防守队员越过端线。
在发球队员触球之前,进攻队员故意提前进入弧内,或因提前进入弧内而获取利益,应判守方罚任意球。
15.2.3半场或全场比赛到时后,如果正在实施短角球的判罚,比赛应继续进行,直至短角球结束。
为此目的,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即视为短角球已经结束;
a.进球得分;
b.进攻队员犯规;
c.防守队员犯规,但应重新判罚短角球或判罚点球的犯规除外;出现后一种情况,比赛应继续惊醒,完成短角球或点球的判罚;
d.球被进攻队员从端线打出弧外,或被防守队员无意从端线碰出弧外;
e.球从弧线或边线挡板被打出弧外。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规则15.2.1允许射门前在弧内停球。
15.3点球
15.3.1罚球过程
a.裁判员示意判罚点球时,停止计时;裁判员在点球判罚结束后鸣哨恢复比赛时,恢复计时
b.罚点球开始之前,主罚点球的队员站在球后靠近球处;
c.除守方守门员和主罚点球的队员外,双方其他队员应位于中线外,不得干扰伐点球的进行;
d.守门员应继续佩带头盔;
e.守门员应双脚站在球门线上,在球被出动之前,不得离开球门线,也不得移动双脚;
f.在控制罚点球的裁判员确认罚球队员和守门员均已做好准备,鸣哨示意后,罚球队员才可以罚球;
g.罚球队员可以用推球,推挑球或挑球的方式将球从罚球点罚出;
h.球的飞行高度没有限制;
i.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