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龙年春节,下列文物在河南博物院公开展出,它们共同反映了()
(西周,出土于三门峡市)(春秋,出土于南阳市)(明代,出土于荥阳市)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先秦时期,文明勃兴
C.青铜工艺,河南领先D.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2.“生而不为,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以上思想出自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3.西汉设置的西域都护府,治所在今天的新疆轮台县。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打破了匈奴继续称霸西域的美梦,标志着西汉政府开始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统治。
材料体现出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A.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B.扩大了西汉的统治疆域
C.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D.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先进的牲畜饲养、牲畜的疾病治疗及畜牧产品的加工方法传入中原,胡人喜食的奶酪也逐渐成为中原汉人广泛流行的辅食。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胡食”成为主流饮食
C.民族隔阂完全消失D.畜牧养殖业高度发达
5.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意为掌握之中)”。
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说明唐太宗利用科举制()
A.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D.消除藩镇割据局面
6.吴自牧《梦华录》称:“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了宋代()A.海外贸易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
C.人口快速增长D.商品种类繁多
7.冰在唐代的主要功能是内服解暑消除烦热,外用缓解局部肿胀。
而李时珍提出“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既对属于伤寒阳毒类的热病用冰外敷,达到降温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冰的医疗作用。
这表明李时珍在()
A.探索中求实创新B.继承中理性批判
C.实践中验证真理D.实验中总结经验
8.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驻兵之后,命人编修《台湾府志》以“彰一统之盛”,并迁移大量闽南人到台湾,允许当地人通过科举入仕为官。
这些措施()
A.挫败了外来势力的入侵B.消除了民族发展差异
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
9.据统计英国输华商品总值,1838年为90多万英镑,1843年增加大146万英镑,1845年竟达240万英镑,但是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B.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10.报刊是时代的号角。
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曾有这样一份报刊,它的宣传深入人心,使“通国土流,渐知改革政体之不可缓,言变法者勃然兴矣”。
该报刊最有可能是()A.《时务报》B.《申报》C.《民报》D.《新青年》11.1927年3月底,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省区,有组织的农民达8多万人,形成了以广东、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高潮。
这一高潮()A.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支援了北伐胜利进军
C.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D.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12.“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分析下列图说卡片,其主题应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红军不怕远征难
C.全民族团结抗战D.百万雄师过大江
1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
14.如下表为建国以来空军部分主力机型介绍,由此可见我国空军建设()
A.完全依赖苏联援助B.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C.逐步进行自主研发D.紧跟欧美国家建设步伐
15.如下图所示,在印度河畔发现的犍陀罗佛教造像中有典型的希腊化的人物五官。
这可能是因为()
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帝国扩张
C.伯里克利改革D.阿拉伯帝国建立
16.(中世纪)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自由流动,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自由控制自己的财产等等。
由此可知,特许状()
A.标志着西欧城市的兴起B.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确立
C.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有助于城市自治的实现
17.如表反映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单位:%)情况,据此推知()
A.黑奴贸易的发展和猖獗B.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C.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D.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8.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
材料表明教育的发展()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推动了德国的政治改革D.适应了工业化发展需要
19.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巴顿所说的这次登陆反映了()
A.一战的残酷性B.反法西斯力量的协作
C.二战的转折点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0.各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城市废水、工业燃料燃烧等产生的物质,进入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近岸水体富营养化。
这不仅造成部分海洋生物死亡,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严重的会引发赤潮和绿潮,危害海洋水体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
这反映了当今世界()A.恐怖主义猖獗B.自然灾害频发
C.人口增长过快D.生态问题严峻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的春秋乱世之中,新旧思想也在这时交汇,思想上的空前解放,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孔子的思想诞生创造了条件。
孔子关注人的发展,强调“仁”,“仁”构成了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
他还强调“仁者爱人”,体现了非常强的人文性;强调社会规范,体现了非常强的封建纲常伦理。
他认为道德是完成其他
事情的必要前提,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时代末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曾经发展到顶峰,然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民主制开始走下坡路,法制观念淡化,道德伦理沦丧,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苏格拉底的德育理论诞生了。
苏格拉底提出了“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从物转向人。
他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对知识的学习达成的。
道德教育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青文《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相似之处。
(2)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
请你再举一例这一时代的思想,并说明它对后世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材料一中毛泽东早期的文章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重心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变化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身上有何共同品质?
23.阅读1992年大事记,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大事记中有因果关联的一组事件,写出序号并简要说明其联系。
(2)大事记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哪些领域取得的成就。
请任选一个领域,列举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7月14日群众蜂拥攻入巴黎的巴士底狱。
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只是去解放关在狱中的一些人,但它却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领导了革命的进程。
……民众革命不仅发生在巴黎,也发生在农村。
在许多农村,农民拆除篱笆,夺取土地,烧毁庄园主的住宅。
……197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这一时期法国的贵族等踞于军政高位,又把持高级教士的职务,还占有大量宫中闲职,领取高额俸金,第三等级税赋沉重……1788年7月,冰雹灾害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
同年冬天,法国处于严寒状态,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患病人数和死亡率上涨,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
随着国家经济的崩溃,商业、矿业、地产等行业损失惨重,加之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对自由的渴望,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
——摘编自《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大革命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3)从法国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理经验?
四、论述题
25.以下图示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变化或趋势,请你任选其中一种变化或趋势,并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