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详细参考)

合集下载

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

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五 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一、实验目的:1.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的优缺点。

2.掌握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3.用亚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碳、硅藻土、碱性层析氧化铝比表面积。

二、实验原理:① Langmuir 吸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以及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大多数固体对次甲基蓝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与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很相似,可用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来处理。

Langmuir 吸附理论的基本假定是:a)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b) 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c) 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相互之间无作用力;d) 吸附剂一旦被吸附质覆盖就不能被再吸附;e) 吸附平衡时,吸附和脱附建立动态平衡;f) 吸附平衡前,吸附速率与空白表面成正比,解吸速率与覆盖度成正比。

根据以上假定,推导出吸附方程:设固体表面的吸附位总数为N ,覆盖度为θ,溶液中吸附质的浓度为c ,根据上述假定,有?)c (kr= kN (1-为吸附速率常数) 吸附速率: 1 1吸? = rkN(k 为脱附速率常数)脱附速率: -1 -1脱?? N = N (1-k )c 当达到吸附平衡时: r= r 即 k -11 脱吸Kc :由此可得 (1)吸 θ? 1?Kc 吸式中K=k/k 称为吸附平衡常数,其值决定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及温11-吸度,K 值越大,固体对吸附质吸附能力越强。

若以q表示浓度c 时的平衡吸附量,吸? =q/: q 以q 表示全部吸附位被占据时单分子层吸附量,即饱和吸附量,则?? q 代入式(1)得)(2 式中:K 为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也称为吸附系数,与吸附质、吸附剂性质及温度有关,其值越大,则表示吸附能力越强;q 为平衡吸附量,1g 吸附剂达吸附平衡时,吸附的溶质的物质的量(mg/g );q 为饱和吸附量,1g 吸附剂的表面∞上盖满一层吸附质分子时所能吸附的最大量(mg/g );c 为达到吸附平衡时,溶 质在溶液本体中的平衡浓度。

实验6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操作步骤

实验6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操作步骤

实验6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注意事项:1.吸附用溶液和标准溶液均需精确配制。

2.活性炭颗粒应均匀,且称重应尽量接近,称量速度要快。

3.实验所用活性炭位于马弗炉里,磨口小试管位于靠窗口的烘箱中。

实验步骤:1.活化样品:称取给定活性炭约 1 g,置于磨口瓶中。

将电子恒温干燥箱的接触温度计调至200 ℃,将称好的活性炭放入,恒温1-2 h。

(已提前由老师准备好)2.亚甲基蓝溶液A的稀释: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取2.00 mL、2.50 mL、3.00 mL、3.50 mL和4.00 mL亚甲基蓝溶液A于5个已洗净的10 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备用。

3.溶液吸附:从靠窗口的恒温干燥箱中取出活性炭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待凉至室温后取出,用电子分析天平迅速称取5份各20.0 mg活性炭,放入已洗净烘干的磨口小试管中(烘干的试管位于靠窗口的烘箱里),倒入步骤2中已稀释好的各溶液,迅速塞上塞子。

放入振荡器中恒温(20-30℃)振荡2h.4. 配制标准溶液: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取2.00 mL、4.00 mL、6.00 mL、8.00 mL、10.00 mL和12.00 mL亚甲基蓝溶液B于6个已洗净的5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备用。

5.取上述标准溶液1份,以去离子水为空白液,测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

该波长即为工作波长。

在此波长下,测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6.待步骤3振荡结束后取出磨口瓶,静置使活性炭沉淀。

取上层清液放入离心管内,离心分离5-10分钟。

将澄清溶液注入比色皿内(注意5份溶液的编号不要乱!)7.在步骤5所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下测5份待测液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工作曲线求出各平衡溶液的浓度。

数据处理:1.绘制A~c工作曲线。

2.由工作曲线确定吸附平衡后各溶液的浓度,并计算相应浓度对应的吸附量。

3.作c / ~ c图,由直线斜率求出饱和吸附量。

4.依据式(6-3)计算活性炭的质量表面积A m。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3 2
2 -1 2 -1
次甲基蓝原始溶液 2g·dm ;次甲基蓝标准溶液 0.1g·dm ;颗粒活性炭。 三、实验步骤 1.活化样品 将活性炭置于瓷坩埚中放入 500℃马福炉中活化 1h(或在真空箱中 300℃活化 1h), 然后 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溶液吸附 取 50mL 带塞锥形瓶 5 只,分别准确称取活化过的活性炭约 0.1g,按照下表给出的比例 配制不同浓度的次甲基蓝溶液 50mL,塞上包有锡纸的软木塞,然后放在振荡器上振荡 3h。 编号 V(次甲基蓝溶液)/mL V(蒸馏水)/mL 3.配制次甲基蓝标准溶液 用台称分别称取 2g、4g、6g、8g、11g 浓度为 0.3126×10 mol·dm 的标准次甲蓝溶液 于 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待用。 4.原始溶液的稀释 为了准确测定原始溶液的浓度,在台称上称取浓度为 0.2%的原始溶液 2.5g 放入 5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5.平衡液处理 样品振荡 3h 后,取平衡溶液 5mL 放入离心管中,用离心机旋转 10min,得到澄清的上 层溶液。分别取 5g 澄清液放入 500mL 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 6.选择工作波长 用某一待用标准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液,在 600nm~700nm 范围 内测量吸光度,以最 大吸收时的波长作为工作波长。 7.测量吸光度。 在工作波长下, 依次分别测定五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以及稀释以后的原始溶液及平衡 溶液的吸光度。 四、注意事项 1.标准溶液的浓度要准确配制,原始溶液及吸附平衡后溶液的浓度都应选择适当的范围, -3 -3 本实验原始溶液的浓度为 2g·dm 左右,平衡溶液的浓度不小于 1g·dm 。 2.活性炭颗粒要均匀,且五份称重应尽量接近。 3.振荡时间要充足,以达到吸附饱和,一般不应小于 3h。 五、数据处理 1.把数据填入下表 稀释后原始溶液的吸光度:1.332 标准溶液 A 平衡溶液 A 标准溶液称 取量 浓 度 /(mol/L) 2g 0.289 1 2.121 2.作 A—C 工作曲线。 2g 0.0626 4g 0.125 6g 0.188 8g 0.25 11g 0.344 4g 0.662 2 0.466 6g 1.257 3 0.137 8g 1.672 4 0.118 11g 1.999 5 0.044

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实验报告院(系)生化系年级 10级专业化工姓名学号课程名称物化实验实验日期 2012 年 11月 29 日实验地点 3栋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熟悉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二、实验原理:吸附能力的大小常用吸附量Γ表示之。

Γ通常指每克吸附剂上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

吸附量Γ的大小与吸附平衡时溶质的浓度C有关,常用的关联式有两个:(1)Freundlich经验公式:式中,x 表示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mol);m 表示吸附剂的质量(g);c 表示吸附平衡时溶液的浓度(mol/L);k,n表示经验常数,由温度、溶剂、吸附质与吸附剂的性质决定。

以lg Γ对lgc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n 和k。

(2)Langmuir吸附方程:式中,Γ∞表示饱和吸附量;C 表示吸附平衡时溶液的浓度;K 为常数.用c/Γ对c 作图得一直线,由此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Γ∞,并进一步计算出吸附剂的比表面积S 0S 0(m 2/g)=三、实验准备:1.仪器:电动振荡器、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带塞锥形瓶(5个)、移液管、锥形瓶2:药品:活性炭;HAC(0.4mol ·ml -3);NaOH (0.1mol ·ml -3);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3.4. 五、注意事项1.溶液的浓度配制要准确,活性炭颗粒要均匀并干燥2. 醋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离解常数Ka = 1.76×10-5 ,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化学计量点时反应产物是NaAc ,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溶液pH 在8.7 左右,酚酞的颜色变化范围是8-10,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 正处于其内,因此采用酚酞做指示剂,而不用甲基橙和甲基红。

直到加入半滴NaOH 标准溶液使试液呈现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又变为无色。

比表面积测定

比表面积测定

Determination of Specific Surface —Solution Adsorption实验原理比表面(1克固体物质所具有的总面积)是粉末多孔性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它在催化、色谱、环保、纺织等许多生产和科研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是利用亚甲基蓝染料水溶液吸附法测定微球硅胶的比表面,因为亚甲基蓝在所知的染料中具有最大的吸附倾向,可被大多数固体物质所吸附,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单分子层吸附,即符合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

根据单分子层次吸附理论,当吸附达到饱和时,吸附质分子铺满整个吸附表面而不留空位,此时1克吸附剂吸附吸附质分子所占的表面积,等于所吸附吸附质的分子数与每个分子在表面层所占面积的乘积。

式中:S :比表面cm 2/g A :亚甲基蓝分子平均截面积81.3×10-16cm 2M :亚甲基蓝的摩尔质量373.9 N A :阿佛加德罗常数W :硅胶的重量(克) ΔW :硅胶饱和吸附时亚甲基蓝的重量(克)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定ΔW ,所测试样的ΔW 不能太小(即比表面不能太小),否则误差较大,也就是说本方法测定比表面较大的试样所得结果较为满意。

亚甲基蓝水溶液在可见光区有两个吸收峰(445纳米和665纳米)。

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前后溶液吸光度变化,按右式计算: 式中:C 0:吸附前溶液的浓度(mg/ml ) C :吸附达单层饱和后溶液浓度(mg/ml )V :溶液的体积(ml ) 10-3:毫克(mg )转化为克(g )的系数仪器和试剂722型分光光度计 1台 康氏振荡机 1台容量瓶100mL 8个 碘量瓶100mL 1只吸耳球 1个 移液管50mL 、25mL 各1支刻度吸管10mL 1支 亚甲基蓝贮备液(500×10-3mg/ml )微球硅胶实验步骤1、比表面的测定1)配制亚甲基蓝浓度为50×10-3mg/ml 溶液准确分配浓度为500×10-3mg/ml 亚甲基蓝贮备液10ml 加到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中级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一、实验目得1.用亚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硅藻土、碱性层析氧化铝得比表面积。

2.掌握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得基本原理与测定方法。

3.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得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得方法很多,常用得有BET低温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法与气相色谱法等,不过这些方法都需要复杂得装置,或较长得时间。

而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还可以同时测定许多个样品,因此常被采用,但溶液吸附法测定结果有一定误差。

其主要原因在于:吸附时非球型吸附层在各种吸附剂得表面取向并不一致,每个吸附分子得投影面积可以相差很远,所以,溶液吸附法测得得数值应以其它方法校正之。

然而,溶液吸附法常用来测定大量同类样品得相对值。

溶液吸附法测定结果误差一般为10%左右。

根据光吸收定律,当入射光为一定波长得单色光时,某溶液得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得浓度及溶液层得厚度成正比(5)式中异为吸光度,厶为入射光强度,功透过光强度,£为吸光系数」为光径长度或液层压度,c为溶液浓度。

亚屮基蓝溶液在可见区有2个吸收峰:445nm与665nm。

但在445nm处活性炭吸附对吸收峰有很大得干扰,故本试验选用得工作波长为665nm,并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水溶性染料得吸附已广泛应用于固体物质比表面得测定。

在所有染料中,亚中基蓝具有最大得吸附倾向。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固体上,亚屮基蓝吸附都就是单分子层,即符合朗格缪尔型吸附。

但当原始溶液浓度较高时,会出现多分子层吸附, 而如果吸附平衡后溶液得浓度过低,则吸附乂不能达到饱与,因此,原始溶液得浓度以及吸附平衡后得溶液浓度都应选在适当得范围内。

本实验原始溶液浓度为 lOOppm左右,平衡溶液浓度不小于lOppmo亚屮基蓝具有以下矩形平面结构:亚中基蓝分子得平面结构如图所示。

阳离子大小为1、70X10-lo mX76X10-10m X325X 10-10mo亚屮基蓝得吸附有三种趋向:平面吸附,投影面积为1、35X10%)侧面吸附,投影面积为7、5X10-V;端基吸附,投影面积为39、5XWVO对于非石墨型得活性炭,亚中基蓝可能不就是平面吸附,也不就是侧面吸附,而就是端基吸附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在单层吸附得情况下,lmg亚甲基蓝覆盖得面积可按2、45m'计算。

实验七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七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七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一、实验目的1.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碳的比表面。

2.了解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的基本原理。

3.了解722型光电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光吸收定律,当入射光为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时,某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及溶液层的厚度成正比:A=lg(I0/I)=KCL式中A为吸光度,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K为消光系数,c为溶液浓度,L为液层厚度。

一般来说光的吸收定律可适用于任何波长的单色光,但同一种溶液在不同波长所测得的吸光度不同,如果把吸光度A对波长λ作图可得到溶液的吸收曲线,为了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工作波长一般选在A值最大处。

次甲基蓝在可见区有两个吸收峰,445nm和Array 665nm;但在445nm处,活性碳吸附对吸收峰有很大的干扰,故本实验选用的工作波长为665nm。

水溶液染料的吸附已用于固体比表面的测定,在所有染料中次甲基蓝具有最大的吸附倾向。

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大多数固体对次甲基蓝的吸附是单分子吸附,即符合朗格缪尔型(图7—1)。

但当原始溶液的浓度过高时,会出现多分子层吸附,而如果平衡后的浓度过低,吸附又不能达到饱和,因此原始溶液的浓度以及吸附平衡后的浓度都应选择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本实验原始溶液的浓度为0.2%左右,平衡溶液浓度不小于0.1%。

次甲基蓝具有以下矩形平面结构:阳离子大小为17.0×7.6×3.25×10-30m2。

次甲基蓝的吸附有三种取向:平面吸附投影面积为135×10-20m2;侧面吸附投影面积为75×10-20m2;端基吸附投影面积为39×10-20m2;;对于非石墨型的活性碳,次甲基蓝是以端基吸附取向。

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在单层吸附的情况下,1毫克次甲基蓝复盖的面积可按2.45米2计算。

溶液吸附法测量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详细参考)

溶液吸附法测量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详细参考)

实验十 溶液吸附法测量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一、实验目的:1.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的原理和方法。

2.用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3.掌握分光光度计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物质的比表面。

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在某些溶液中吸附溶质的情况可用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方程来处理。

其方程为KcKcm+Γ=Γ1式中:Γ为平衡吸附量,单位质量吸附剂达吸附平衡时,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g-1);Γm 为饱和吸附量,单位质量吸附剂的表面上吸满一层吸附质分子时所能吸附的最大量(mol ·g-1);c 为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本体中的平衡浓度(mol ·dm-3);K 为经验常数,与溶质(吸附质)、吸附剂性质有关。

吸附剂比表面S 比 : S 比 =ΓmLA式中:L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A 是每个吸附质分子在吸附剂表面占据的面积。

配制不同吸附质浓度c0的样品溶液,测量达吸附平衡后吸附质的浓度c ,用下式计算各份样品中吸附剂的吸附量mVc c )(0-=Γ 式中:c0是吸附前吸附质浓度(mol ·dm-3);c 是达吸附平衡时吸附质浓度(mol ·dm-3);V 是溶液体积(dm3);m 是吸附剂质量(g )。

Langmuir 方程可写成Kc cm m Γ+Γ=Γ11 根据改写的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方程,作Γc~c 图,为直线,由直线斜率可求得Γm甲基兰的摩尔质量为373.9g ·mol -1。

假设吸附质分子在表面是直立的,A 值取为1.52×10-18m 2。

三、实验步骤:1.样品活化2.溶液吸附取5只洗净的干燥的带塞锥形瓶编号,分别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活化过的活性炭0.1g ,至于瓶中,分别配置五种浓度的次甲基蓝50ml ,振荡4-6h ,分别移取滤液2ml 放入25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待用; 3.原始溶液处理4.次甲基蓝标准溶液的配制用移液管分别移取0.4、0.6、0.6、1.0、1.2、1.4ml 的0.3126×10-3mol/L 标准次甲基蓝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待用; 5.工作波长的选择:665nm 6.测量吸光度四、数据记录及处理:1.实验基础数据2.作A-CA3.求次甲基蓝原始溶液的浓度和平衡溶液的浓度 C 将实验测定的稀释后原始溶液的吸光度,从 A —C 工作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然后乘以稀释倍数 100,即为原始溶液的浓度;计算得:0.0019 mol/L 将实验测定的各个稀释后的平衡溶液吸光度,从 A —C 工作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然 4.计算吸附溶液的初始浓度 C 05.计算吸附量由平衡浓度 C 及初始浓度 C 0数据,由Γ=(C-C 0)V/m6.作朗缪尔吸附等温线:以Γ 为纵坐标,C 为横坐标0.0400.0420.0440.0460.0480.0500.0520.0540.0560.0580.060吸附量ΓC/(mol/L)7.求饱和吸附量作C/Γ-C 图,由图求得饱和吸附量Γ∞。

固液吸附法测比表面积

固液吸附法测比表面积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院系化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班级 0409402学号 23姓名张玉日期 2011/11/24同组者姓名张永胜实验二十 固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Ⅰ.次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一、实验目的1.用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2.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的基本原理。

二、预习要求1.掌握比表面的概念及其计算式。

2.明确实验所测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并掌握测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比表面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其数值与分散粒子大小有关。

测定固体比表面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BET 低温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法和气相色谱法,但它们都需要复杂的仪器装置或较长的实验时间。

而溶液吸附法则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验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此法虽然误差较大,但比较实用。

活性炭对次甲基蓝的吸附,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是单分子层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

根据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当次甲基蓝与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后,吸附与脱附处于动态平衡,这时次甲基蓝分子铺满整个活性粒子表面而不留下空位。

此时吸附剂活性炭的比表面可按下式计算:()060C C G S 2.4510W-=⨯⨯ (1)式中,S 0为比表面(m 2·kg -1);C 0为原始溶液的质量分数;C 为平衡溶液的质量分数;G 为溶液的加入量(kg);W 为吸附剂试样质量(kg);2.45×106是1kg 次甲基蓝可覆盖活性炭样品的面积(m 2·kg -1)。

本实验溶液浓度的测量是借助于分光光度计来完成的,根据光吸收定律,当入射光为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时,某溶液的光密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及溶液的厚度成正比,即: E=KCL 。

式中,E 为光密度;K 为常数;C 为溶液浓度;L 为液层厚度。

实验首先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次甲基蓝溶液的光密度,绘出E—C工作曲线,然后测定次甲基蓝原始溶液及平衡溶液的光密度,再在E—C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值,代入(1)式计算比表面。

比表面积测定

比表面积测定

固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6学时) 综合性实验教学及实验内容:基本要求:用亚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了解朗谬尔(Langmuir )单分子层吸 附理论及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重 点:掌握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难 点: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实验 固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6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固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其数值与分散粒子大小有关。

测定固体比表面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BET 低温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法和气相色谱法,但它们都需要复杂的仪器装置或较长的实验时间。

而固液吸附法则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还可以同时测定许多个样品。

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是单分子层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当亚甲基蓝与活性炭达到饱和吸附后,吸附与脱附处于动态平衡,这时亚甲基蓝分子铺满整个活性炭粒子表面而不留下空位。

吸附剂活性炭的比表面可按下式计算:600() 2.4510c c VS W-=⨯⨯ (1)式中,S 0为比表面积(m 2/kg),c 0为原始溶液的浓度(kg /L),c 为平衡溶液的浓度(kg /L),V 为溶液的加入量(L),W 为吸附剂试样质量(kg),2.45×106代表单分子层吸附的情况下每kg 亚甲基蓝可以覆盖活性炭样品的面积(m 2/kg)。

本实验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亚甲基蓝原始溶液及吸附平衡时溶液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由上式即可计算活性炭比表面积。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1. 仪器: 722型分光光度计及其附件一套,(共用) SX2-4-13箱式电阻炉一台(共用),HY -3多功能调速振荡器一台(共用),砂芯漏斗,100mL 容量瓶5个,500mL 容量瓶2个,250mL 带塞磨口锥形瓶1个 50mL 移液管1支,10mL 刻度移液管1支2. 试剂:亚甲基蓝原始溶液(2g/L ),亚甲基蓝标准溶液(0.1g/L ),颗粒活性炭(非石墨型)若干,四、实验步骤1. 样品的活化将颗粒活性炭置于瓷坩锅中,放入箱式电阻炉内,500℃下活化1h(或在真空烘箱中300℃下活化1h),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物理化学-实验三十: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物理化学-实验三十: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三十 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一、实验目的1.用次甲基兰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2.了解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用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在某些溶液中的吸附与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很相似,可用朗缪尔(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方程来处理。

Langmuir 吸附理论的基本假定是: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相互之间无作用力,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根据以上假定.推导出吸附方程1KcKc∞Γ=Γ+ (1)式中11k K k -=——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也称吸附系数,与吸附质、吸附剂性质及温度有关,其值愈大,则表示吸附能力愈强,具有浓度倒数的量纲。

Γ——平衡吸附量,1g 吸附剂达吸附平衡时,吸附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g -1); ∞Γ——饱和吸附量,1g 吸附剂的表面上盖满一层吸附质分子时所能吸附的最大量(mol ·g -1)。

c ——达到吸附平衡时.溶质在溶液本体中的平衡浓度(mol ·L -1)。

将式(1)整理,得1111K c∞∞=+ΓΓΓ (2) 以1Γ对1c作图得一直线,由此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Γ和常数K 。

根据∞Γ的数值A N A S ∞Γ比= (3)式中 A N ——阿伏加德罗常数;A ——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m 2); 活性炭是一种固体吸附剂,而作为染料的次甲基兰具有最大的吸附倾向。

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大多数固体对次甲基兰的吸附是单分了层吸附符合朗缪尔吸附理论。

本实验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将定量的活性炭与一定量的几种不同浓度的次甲基兰相混,在常温下振荡,使其达到吸附平衡。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附前后次甲基兰溶液的浓度。

从浓度的变化可以求出每克活性炭吸附次甲基兰的吸附量Γ。

0()c c Vm-Γ=(4) 式中 V ——吸附溶液的总体积(L);m ——加入溶液的吸附剂质量(g);c 和0c ——平衡浓度和原始浓度(mol ·L -1)。

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

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

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
由实验结果看到,该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不是很大。

这与所用的活性碳为颗粒状有关。

颗粒状的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弱,吸附平衡需要的时间更长。

由于粒径较大,可以直接用玻璃漏斗过滤,否则若用粉末状的活性炭,需要使用其它方法过滤。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不限于可见光区,可以扩大到紫外和红外区,因此对于一系列没有颜色的物质也可以应用。

同时,还可以在同一样品中,对两种以上的物质(不需预先分离)进行测量。

由于吸收光谱实际上决定于物质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一次该法还有助于了解溶液中分子结构及溶液中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如离解、络合、氢键等性质)。

有几组溶液,由于其浓度过大,导致吸光度较大,超出量程,无法测量,需要二次稀释,这样会增加实验误差。

在以后的实验中,可根据已有经验,在开始时候,主要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使得吸光度的值在正常范围内。

— 1 —。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表⾯积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表⾯积⼀、实验⽬的与要求1、⽤亚甲基蓝⽔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表⾯积2、了解朗格缪尔(Langmuir)单分⼦层吸附理论及溶液法测定⽐表⾯积的基本原理⼆、实验原理⽔溶性染料的吸附已经应⽤于测定固体表⾯积⽐表⾯,在所有的染料中亚甲基蓝具有最⼤的吸附倾向。

研究表明,在⼀定浓度范围内,⼤多数固体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单分⼦层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理论。

朗格缪尔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固体表⾯是均匀的,吸附时单分⼦层吸附,吸附剂⼀旦被吸附质覆盖就不能再吸附,在吸附平衡时,吸附和脱附建⽴动态平衡;吸附平衡前,吸附速率与空⽩表⾯积成正⽐,解吸速率与覆盖度成正⽐。

吸附K 1解析K -1。

设固体表⾯积的吸附位总数为N ,覆盖度为Θ,溶液中吸附质的浓度为c ,根据上述假定,有吸附质分⼦(在溶液)吸附质分⼦(在固体表⾯)吸附速率1V K N C θ=吸(1-)解吸速率1V K N θ-=解当达到动态平衡时11K N C=K N θθ-(1-)由此可得111K C KCK C K KC Kθ-==++ K=K 1/K -1称为吸附平衡常数,其值决定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本性及温度,K 值越⼤,固体对吸附质吸附能⼒越强。

若以Γ表⽰浓度c 时的平衡吸附量,以Γ0表⽰全部吸附位被占据的单分⼦层吸附量,即饱和吸附量,则表⽰全部吸附位被占据的单分⼦层吸附量。

即饱和吸附量,则0()c c V m -Γ=θ∞Γ=Γ代⼊式,得1k ck c∞Γ=Γ+吸吸重新整理,可得如下形式11c c k ∞∞=+ΓΓΓ吸作(c/Γ)对c 图,从其直线斜率可求得Г∞,再结合截距便得到K 吸。

Г∞指每克吸附剂饱和吸附吸附质的物质的量,若每个吸附质分⼦在吸附剂上所占的⾯积为σA ,则吸附剂的⽐表⾯积可按下式计算 S=Г∞L σ A式中S 为吸附剂⽐表⾯积,L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亚甲基蓝具有以下矩形平⾯结构:阳离⼦⼤⼩为17.0×7.6×3.25×10-30m 3。

物理吸附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物理吸附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注意事项: 1. 开启 TCD 的桥流前必须确保有惰性和非氧化性的气体流过,否则会烧毁热敏电阻丝; 2. 不能触碰加热炉内壁,取下加热炉时应远离其它物品,炉口不得搭电线; 3. 液氮不能密封,要防止被冻伤;在液氮不用时放置在一边,要防止空气中的氧气等气体进入液氮使
液氮纯度降低,可在杜瓦瓶口盖上棉花。
2.2 实验条件
实验室室温:18.6 ℃;环境压力:1.0218×105Pa.
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
1. 预处理: (1) 检查确认反应器接口位置无损伤后,称量 U 型反应管空管重量,再称取 0.1000g 左右的样品,用 漏斗装入 U 型反应管,称量 U 型管和样品的总重量。 (2) 升起加热炉,在 N2 气流中(设定 30,即流速为 30 mL/min)以 20℃/min 速率升温至 150℃保持 30 min,然后降加热炉,使反应管降至室温。 (3) 降温过程中,打开 He(已设定好,实际流速 30.0 mL/min),同时将 N2 减小为 3.0 mL/min(即设定 成 3.0)。 2. 稳定热导池信号: (1) 朝上转动四通阀旋钮,使尾气进入热导池(TCD)的工作臂;确认四通阀尾气出口有气体流出。 (2) 在程序窗口右侧,点击“参数设置”,设定“热导池桥流”为 60mA,点击“闭合”,然后点击在窗 口下部的“记录曲线工作区”,在新窗口中点击“开始记录”,记录热导池的信号,等待其稳定。注意纵坐 标标尺,可点击修改。可点击右侧的“基线调零”。 手动调节主机右下部的转子流量计 L-1 的浮子至 20 刻度左右。 3. N2 吸附测定: (1) 基线稳定后(10~30 min),将液氮杜瓦瓶套在样品管上(要戴护目镜手套,动作要慢),使 N2 吸附。 (2) 待基线重新稳定后,取下液氮冷阱,以使 N2 脱附。 (3) 向前下转动六通进样阀,在混合气中脉冲注入已知体积的纯 N2,得到标定峰。 (4) 六通进样阀复位到“采样位置”,He 气流速保持恒定,依次增加 N2 流量为 6,9,12 mL/min,重 复上述(1)~(3)步。每次增加 N2 流量需 5~10 min 稳定热导池基线。(实验过程可能需要补充液氮,以免液氮 液面高度太低而造成样品温度偏高。) (5) 取下液氮冷阱待反应管温升至室温后,进入关机程序。 4. 结束实验,关闭实验设备,称量反应后的反应管和样品的总质量后,将反应管中样品用洗耳球吹出, 并洗净反应管。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五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一、实验目的了解Langmuir吸附理论及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二、实验原理比表面积是粉末及多孔性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参数。

它在催化、色谱、环保及纺织等生产和科研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

测定比表面积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色谱法及BET法。

常用BET法(又分静态法和动态法),但仪器及数据处理复杂是其缺点。

而本法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验采用亚甲蓝染料水溶液吸附法测定硅胶的比表面积,亚甲蓝具有很强的吸附倾向,可被大多数固体物质吸附,在一定条件下为单层吸附,该吸附具有Langmuir吸附特征。

根据Langmuir理论,当吸附达饱和时,吸附质(亚甲蓝)分子铺满整个吸附剂(硅胶)表面而不留下空位。

此时,单位质量的吸附质分子所占的面积就等于被吸附的吸附质的分子数与每个分子在表面层所占面积的乘积。

通常通过测定吸附质的重量而求得吸附质分子数。

按下式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S(m2/g):S=Γ∞N A A/ΓM 5-1式中:M为吸附质分子量(亚甲蓝的分子量为373.88),N A为阿弗伽德罗常数(6.0222 ×1023),Γ为吸附剂的质量(g),Γ∞为吸附达饱和时吸附质的质量(g),A为吸附质(亚甲蓝)分子吸附投影面积。

亚甲蓝易溶于水呈天蓝色,在空气中较稳定,不易受吸附剂酸碱性的影响。

亚甲蓝水溶液在445nm和665nm处具有吸收峰,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前后溶液吸收度值的变化,求出Γ∞。

由于亚甲蓝分子具有矩形结构,分子长16.0 Å,宽8.4 Å,最小的宽度为4.7 Å,如下图所示:它吸附于吸附剂上有三种取向,平面吸附投影面积为135 Å2,侧面吸附投影面积为75 Å2,端积吸附投影面积为39.5 Å2。

因此,对于不同吸附剂或同种吸附剂的不同条件,吸附取向不同,投影面积也不同,测得的A也不同。

所以实验时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

测比表面积的方法

测比表面积的方法

测比表面积的方法比表面积呢,就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

那咋测这个比表面积呀?有一种方法叫气体吸附法。

这就像是给那些小颗粒的东西找好多好多小气体分子做朋友,然后看这些气体分子能在材料表面吸附多少。

就好比小颗粒是一个个小房子,气体分子就是来住房子的客人。

通过测量吸附气体的量,再经过一些复杂的计算,就能算出比表面积啦。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粉末状的材料哦,像咱们常见的活性炭,它的比表面积可大了,就很适合用这个方法来测。

还有压汞法呢。

这个方法就有点像给材料的孔隙里灌水银。

因为水银不会自己跑到材料的小孔隙里去,得给它加点压力才行。

根据压入材料孔隙中的水银量和所施加的压力,就能算出材料的比表面积。

不过这个方法有点麻烦,而且水银可是有毒的,使用的时候可得特别小心,就像对待一个有点危险但又很有用的小怪兽一样。

溶液吸附法也能测比表面积。

把材料放到溶液里,让溶液里的某些分子吸附在材料表面。

然后通过测量溶液浓度的变化来确定吸附量,再计算出比表面积。

这个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就像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一样。

不同的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气体吸附法比较准确,应用也很广泛,但是设备可能有点贵。

压汞法能测量的范围比较广,但是操作危险又复杂。

溶液吸附法简单又便宜,不过准确性可能就稍微差一点。

咱们在选择测量比表面积的方法的时候,得根据材料的性质、测量的精度要求还有自己的条件来决定。

要是材料很珍贵,精度要求又高,那可能气体吸附法就比较合适。

要是预算有限,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溶液吸附法也能凑合用。

总之呀,测量比表面积就像一场探索材料微观世界的小冒险,每个方法都是一条不同的小路,就看咱们怎么选啦。

吸附法测比表面积实验数据处理

吸附法测比表面积实验数据处理

五、试验数据处理:1、工作波长的测量选用质量分数为l∙6*l()-6的次甲基兰标准溶液,在60()~7()()nm范围内测量吸光度,依据测量数据,选用吸光度最大的波长665nm作为工作波长。

测量数据如表一所示:表一次甲基兰溶液的吸光度与波长2、作次甲基兰溶液的浓度对吸光度的工作曲线算出各个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以次甲基兰标准溶液摩尔浓度对吸光度作图,所得直线即工作曲线。

标准溶液摩尔浓度及其吸光度数据如表二所示,工作曲线见图一。

表二标准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图一次甲基兰溶液的浓度对吸光度的工作曲线因此,工作曲线方程为:A=76816.606*c +0.00549备注:由于第四个试验点有明显误差,所以在拟合工作曲线时剔除它对其余四点进行拟合,得到R2=0.999,拟合程度较好。

消失误差的缘由可能是分光光度计在进行测量时数据不稳定,跳数频率很高。

3、求次甲基兰原始溶液的浓度和各个平衡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为0・2%的次甲基兰原始溶液浓度:将试验测定的稀释后原始溶液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的对应的浓度数再乘以稀释倍数1000,即为质量分数为0.2%的次甲基兰原始溶液浓度。

数据如下:稀释后0.2%次甲基兰溶液的吸光度:0.453将吸光度A=0.453代入工作曲线方程,依据c=4一°∙ °0549 ,得到浓度如下。

76816. 606稀释后0.2%次甲基兰溶液的浓度∕(*10-6mol -L-1): 5.8257().2%次甲基兰溶液的浓度∕(*l()-3mol-L-1): 5.8257平衡溶液浓度c:将试验测定的各个稀释后的平衡溶液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乘上稀释倍数500,即为平衡溶液的浓度c。

稀释后平衡溶液吸光度与浓度对应关系以及原平衡溶液吸光度如表三所示:表三平衡溶液浓度4、计算吸附溶液的初始浓度依据如表四中溶液的配制方法计算各吸附溶液的初始浓度。

表四各吸附溶液的原始浓度5、计算吸附量由平衡浓度C及初始浓度co的数据依据公式「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溶液吸附法测固体比表面积
一、实验目的:
1.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2.了解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用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
见预习报告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722型光电分光光度计及其附件1台;康氏振荡器1台;容量瓶(500mL)6个;容量瓶(50mL,100mL)各5个;2号砂心漏斗1只,带塞锥形瓶(100mL)5个;滴管若干;移液管若干。

2、试剂
次甲基蓝(质量分数分别为0.2%和0.1%的原始溶液和标准溶液);颗粒状非石墨型活性炭。

四、实验步骤:
1.样品活化:
将颗粒活性炭置于瓷坩埚中,放入500℃马弗炉中活化1h,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试验中用到的活性炭为颗粒状,已经由老师制备好,此步骤略去。

2.平衡溶液:
取5个洁净干燥的100mL带塞锥形瓶,编号,分别准确称取活性炭约0.1g 置于瓶中,记录活性炭的用量。

按下表中的数据配制不同浓度的次甲基蓝溶液,然后塞上磨口瓶塞,放置在振荡器上振荡适当时间,振荡速率以活性炭可翻动为(实验所用振荡器100r左右为宜)
吸附样品编号 1 2 3 4 5
V(w0.2%次甲基蓝溶液)/mL 30 20 15 10 5 V(蒸馏水)/mL 20 30 25 40 45 样品振荡达到平衡后,将锥形瓶取下,用玻璃漏斗(塞上棉花)过滤,得到吸附平衡后溶液。

分别量取滤液1g,放入5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待用。

3.原始溶液
为了准确称取质量分数约为0.2%的次甲基蓝原始溶液(此浓度为一近似值,
故需进一步测量),称取1g溶液放入5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待用。

4.次甲基蓝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吸取0.5mL,1mL,1.5mL,2mL,2.5mL质量分数0.01%标准次甲基蓝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得2×10-6、4×10-6、6×10-6、8×10-6、10×10-6的标准溶液,待用。

次甲基蓝溶液的密度可以用水的密度代替。

5.选择工作波长
对于次甲基蓝溶液,工作波长为665nm,由于各台分光光度计波长刻度略有误差,可取某一待用标准溶液,在600~700nm范围内每隔5nm测量消光值,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工作波长。

测量时发现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
6.测量吸光度
以蒸馏水为空白溶液,在选定的工作波长下,分别测量5个标准溶液、5个稀释后平衡溶液以及稀释后的原始溶液的吸光度。

7.实验测定完成,关闭分光光度计,倒掉比色皿中溶液,用蒸馏水、乙醇洗净,放入盒中。

倒掉残余的亚甲基蓝溶液,洗净各类玻璃仪器,整理试验台,指导老师签字。

五.数据记录
①最大工作波长的测量,以质量分数10×10-6的标准溶液为待测液
入射波长 / nm 吸光度 A 入射波长 / nm 吸光度 A 6100.313 6150.315
6200.325 6250.324
6300.336 6350.368
6400.406 6450.456
6500.502 6550.541
6600.572 6650.574
670 0.525 675
6800.292 685
画出吸收曲线
610
620
630
640
650
660
670
680
690
0.28
0.300.320.340.360.380.400.420.440.460.480.500.520.540.560.580.60吸光度 (A )
波长 (nm)
吸光度
可以看出,当吸收波长为665nm 时候,溶液的吸光度最大,故选取665nm 为工作波长。

②工作曲线
标准溶液浓度计算可采用公式如下
MV
wV MV w V V M w m V M m V n c 1
10ρρ=
=∙=∙==⋅ (6) 其中M 为次甲基蓝摩尔质量,为373.9g/mol ;V 1为标准液体积;V 为容量瓶体积,都为0.1L ;ρ为溶液密度,看作与水相同;w 为标准液质量分数,即0.01%。

测量数据见下表
标准溶液编号 1 2 3 4 5 V(标准溶液)/mL 0.50 1.00 1.50 2.00 2.5
溶液浓度c(mol/L)
1.337E-06
2.675E-06 4.012E-06 5.349E-06 6.686E-06
吸光度A 0.068 0.165 0.225 0.388 0.574 做出标准工作曲线如下
0.0
0.20.40.6
0.000000
0.000002
0.000004
0.000006
0.000008
浓度 (c /m o l )
吸光度 (A)
浓度
Linear Fit of Sheet1 浓度
Equation y = a + b*x Weight
No Weighting Residual Sum of Squares
3.21828E-13
Pearson's r 0.99096Adj. R-Square
0.976
Value
Standard Error
浓度Intercept 8.8576E-7 2.8488E-7浓度
Slope
1.06328E-5
8.31086E-7
③ 根据图2及吸光度值,求出相应的浓度。

实验中称取原始溶液0.5g 进行稀释,测量得到的浓度*1000倍为原始溶液浓度C 0
样品编号 1 2 3 4 5 原始溶液吸光度 0.386 原始溶液浓度(C 0) 4.991×10-3
mol/L
平衡液吸光度
0.331
0.197
0.080
0.035
0.016
测量平衡液浓度
(10-6mol/L) 4.409 2.982 1.738 1.258 1.057
④ 计算吸附量
实验中测量得到的平衡溶液的浓度*500倍为平衡溶液浓度C
吸附量Γ的计算公式为Γ=(C 0-C )V/m ,其中V 为加入的次甲基蓝溶液体积,带入各组数据得下表,
样品编号 1 2 3 4 5 活性炭质量/g 0.1088
0.1081
0.1004
0.1018
0.1011
平衡液浓度C (10-3mol/L)
2.2045 1.491 0.869 0.629 0.5285 1/c
453.6176004
670.6908115
1150.747986
1589.825119
1892.147588
吸附量Γ (mol/g) 0.000768336
0.000647549
0.000615837
0.000428487
0.000220697
1/Γ
1301.513248 1544.285714 1623.807213 2333.791839 4531.092437
⑤作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
0.0005
0.00100.00150.00200.0025
0.0002
0.00030.00040.0005
0.0006
0.00070.0008Γ (m o l /g )
c (mol/L)
Γ
ExpDec1 Fit of Sheet1 Γ
Model
ExpDec1Equation y = A1*exp(-x/t 1) + y0Reduced Chi-Sqr 3.51394E-9
Adj. R-Square
0.92352
Value
Standard Error Γ
y07.10921E-4 4.32892E-5
ΓA1-0.006540.00654Γ
t1
2.02984E-4
7.70207E-5
⑥求饱和吸附量Γ∞和吸附常数K.
计算1/Γ,1/c,做1/Γ~1/c 图,由直线斜率及截距求出Γ∞和吸附常数K
500100015002000
1000
2000
3000
4000
1/Γ
Linear Fit of Sheet1 1/Γ
1/Γ
1/c
Equation
y = a + b*x Weight No Weighting
Residual Sum of Squares 1.12477E6Pearson's r 0.87867Adj. R-Square
0.69608
Value
Standard Error
1/Γ
Intercept 306.24496644.735421/Γ
Slope
1.61598
0.50694
Γ∞= 3.264×10-4
mol/L K =18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