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8.2.2第1课时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28.2解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28.2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任务分析二、教学流程安排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一:复习引入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a bA b aA c bA c a A ====cot ;tan ;cos ;sin b aB abB c aB c b B ====cot ;tan ;cos ;sin(2)三边之间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3)锐角之间关系∠A+∠B=90°.3.通过课本中“比萨斜塔”倾斜的问题,引出结直角三角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锐角三角形相关知识回顾与复习。
要求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活动二:探究新知通过课本中“比萨斜塔”倾斜的问题,引出结直角三角形,详见书本P85页. 进行探究1:(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2)知道5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思考与提问:我们已掌握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例题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2, a=6,解这个三角形. 解 ∵tanA=a b =62=3 ∴ 60B ∠=∴ 9030A B ∠=-∠=∴C=2b=22详见P86-88页,例2,例3,例4;教师提问,学生互动; (1)三边之间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
最后,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反馈,导致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勾股定理以及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来自学重点-核心内容:勾股定理的应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实际例子: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勾股定理的应用,如测量旗杆高度、计算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8章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课堂小结
解 直 角 三 角 形
依据
勾股定理 两锐角互余 锐角的三角函数
解法:只要知道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至 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余下的三个未 知元素
对接中考
对接中考
H
对接中考
A
B
C
对接中考
A
B
C D
对接中考
B
CD
A
对接中考
B
C D
A
课后作业 请完成课本后习题第1题.
12 、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谁砸企业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19 、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一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更多。( ) 1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17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7 、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5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9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7 、如果我们投一辈子石块,即使闭着眼睛,也肯定有一次击中成功。 1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19 、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心态决定成败,有志者事竟成。 10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人生有进有退,输什么也不要输掉自己。 7 、成功在于好的心态与坚持,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7 、喜欢一个人不是回复他每条动态,而是研究下面可疑的评论。 13 、用冷静的目光去看待人世间的一切,才能活得坦荡,活得超然。 6 、人的一生要面临许多选择,而每次选择都会带来一阵阵剧痛,而这种剧痛叫做成长。 12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机会需要把握,也需要创造。 6 、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16 、并不是先有了勇气才敢于说话,而是在说话的同时培养了勇气。 13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2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首先应该怎样来对待别人。
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师:尝试写出∠A 的三角函数。
生:∠A 的正弦值:sin A=∠A 所对的边斜边= ac∠A 的余弦值:cos A= ∠A 所邻的边斜边= bc∠A 的正切值:tan A=∠A 所对的边邻边= ab师:将 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填入下表:生:变式1-1 在Rt △ABC 中,∠C =90°,a = 30, b = 20,根据条件解直角三角形.变式1-2 在△ABC 中,∠C =90∘, AB =6, cosA =13,则AC 等于( )A .18B .2C .12D .118变式1-3在Rt △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m ,∠A =35°,则直角边BC 的长是( ) A .msin35° B .mcos35° C .m sin35°D .mcos35°变式1-4 如图,在Rt △ABC 中,∠C=90°,∠B=35° ,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变式1-5 如图,太阳光线与水平线成70°角,窗子高AB =2米, 要在窗子外面上方0.2米的点D 处安装水平遮阳板DC ,使光线不 能直接射入室内,则遮阳板DC 的长度至少是( ) A .2tan70°米 B .2sin70°米 C .2.2tan70°米 D .2.2cos70°米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
指南或指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构成小于900的角,叫做方位角. 师:尝试说出A,B关于坐标原点O的位置?生:点A位于点O北偏东30°位置,点B位于点O南偏西45°位置[多媒体展示]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课件 2024-2025学年数学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知1-讲
图示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根据下列所给条件解直角三角形,不能求解的是( )
①已知一直角边及其对角;②已知两锐角;③已知两
直角边;④已知斜边和一锐角;⑤已知一直角边和
斜边.
A. ②③
B. ②④
C. 只有②
D. ②④⑤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紧扣解直角三角形中“知二求三”的特征进行 解答. 解:①③④⑤能够求解,②不能求解. 答案:C
知2-练
解:在 Rt△ ABC 中,∠C=90°,AC=2 3,BC=6, ∴AB= AC2+BC2=4 3, tan B=ABCC=263= 33, ∴∠B=30°.∴∠A=90°-30°=60°.
感悟新知
例 3 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知2-练
(1)在Rt△ABC中,∠C=90 °,∠A,∠B,∠C所对的边
对乘正切.
“有斜求对乘正弦”的意思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对一个锐角而言,如果已知斜边长,要求该锐角的对边长,
那么就用斜边长乘该锐角的正弦值,其他的意思可类推.
感悟新知
例 2 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知2-练
(1)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
分别为a,b,c,a=20,c=20 2;
续表 图形
Rt△ABC
知2-讲
已知条件
解法
一 边 和 一
一直 角边 和一 锐角
一锐角与邻边 (如∠A,b)
一锐角与对边 (如∠A,a)
∠ B = 90° - ∠ A ; a =
b·tan A;c=cosb A
∠ B = 90° - ∠ A ; b =
28.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与俯角
锐角a
30°
三角函数
sin a
1
2
45°
60°
2
2
3
2
cos a
3
2
2
2
tan a
3
3
1
1
2
3
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
向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铅垂线
视线
水平线
仰角
俯角
视线
情境问题1.
如图,某飞机于空中A处探测到地面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
x
B
30°
400米
A
解题思想与方法小结: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如
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添加适当的辅助
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转化思想)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
或方程去解直角三角形。
(数形结合思想)
(方程思想)
布置作业:
1、课本78页第3/4/8题。
2、练习册:第2课时。
=
CE=120
E
A
30米
CD=30+120
B
120米
D
?
小试牛刀!
1、如图,建筑物BC上有一旗杆AB,从与BC相距40m的D处观察
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60°,观测旗杆底部B的仰角为45°,求旗杆
的高度. (结果保留根号)
巩固提升一: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
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
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控制点B的俯角为300,求飞机A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8.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课件(共19张PPT)
3.如图所示,从山顶A处看地面C点的俯角为45°,看
地面D点的俯角为30°,测得CD=100米,求山AB的高
度.(结果保留根号)
解:设山AB的高度为x米,
在Rt△ABD中,∠ADB=30°, ∴BD=tanA3B0 3 x, 在Rt△ABC中,∠ACB=45°, ∴BC=x,
∴CD=DB-BC= 3 x-x=100, ∴x=50 3 +50. 答:山AB的高度为(50 3 +50)米.
俯角
所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Rt△ABC 中,a =30°,AD=120,
C
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
出BC.
解:如图所示,a = 30°,β= 60°, AD=120.
tan a BD , tan CD .
AD
AD
BD AD tan a 120 tan 30
140°
∴∠BED=∠ABD-∠D=90°
C
E
cos BDE DE
BD
50°
∴DE=cos∠BDE • BD
D
cos 50 520 0.64 520 332.8
答:开挖点E离点D 332.8m正好能使A,C,E成一直线.
检测反馈
1.学校操场上有一根旗杆,上面有一根开
旗用的绳子(绳子足够长),王同学想度
安全使用这架梯子? ∴∠BED=∠ABD-∠D=90°
解:如图所示,a = 30°,β= 60°, AD=120.
(1)若王同学将旗杆上绳子拉成仰角为600,如图用卷尺量得BC=4米,则旗杆AB的高多少?
在Rt△ABC中,∠ACB=45°,
∴∠BED=∠ABD-∠D=90°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28.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公开课2015.10.30
A
B
D
F
E
C
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解直角三角形; 3、答
思想与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 2.方程思想. 3.转化(化归)思想. 方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添加适当的辅 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必做题: 书本P78/3、4,P79/8题.
选做题:设计测山高方案
更上一层楼
如图,某建筑物BC顶部有一旗杆AB,且点A,B,C在
同一条直线上,小红在D处观测旗杆部A的仰角为47°,观
测旗杆底部B的仰角为42°,已知点D到地面的距离为
1.56m,EC=21m,求旗杆AB的高度和建筑物BC的高度(结
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tan47°≈1.07,
tan42°≈0.90.
练习:如图,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的大楼AB 上方P点处,从大楼的顶部和底部测得飞机的 仰角为30°和45°,求飞机的高度PO .
P
答案: (1003300) 米
O
x
C
X-200
30° A
45°
200米
B
各显神通
练习:如图,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的大楼AB 上方P点处,从大楼的顶部和底部测得飞机的 仰角为30°和45°,求飞机的高度PO .
B
A
合作与探究
【例1】如图,直升飞机在跨江大桥AB的上方P 点处,此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PO=450米,且A、 B、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测得大桥两端A、B的 俯角分别为α=30°,β=45°,求大桥的长AB .
α
β
β
α
B
O
AO
B
A
合作与探究
九年级数学下册28.2.2应用举例(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8.2.2应用举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四、【教后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1解直角三角形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 A+∠B=90º; (3)边角之间的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
针对训练1
1. 在下列直角三角形中不能求解的是( D )
A. 已知一直角边一锐角
B. 已知一斜边一锐角
C. 已知两边
D. 已知两角
2. 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8,则BC的长是 ( D )
2 提示:题目中没有给出图形,注意分类讨论.
解:∵cos∠B =
2 2
,∴∠B=45°,
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②,
BC=BD+CD=12+5=17.
∴ BC的长为7或17.
图②
(1)三边之间的关系: (2)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 A+∠B=90º; 锐角三角函数
B
c
a
A
C b
解直角三角形
想一想
•在 Rt△ABC 中, ∠C= 90°
A
(1) 根据∠A= 60°, AB=30,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
的其他元素吗?
•解: ∵∠A +∠B = 90°, ∠A = 60°
B
C
•
∴ ∠B = 90°- ∠A= 30°
∵
∴
∵
∴
解直角三角形
想一想
•在 Rt△ABC 中, ∠C= 90°
A
(2) 根据 AC= ,BC= ,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
其他元素吗?
解:∵
B
C
∴
∵
∴ ∠B= 30° ∴ ∠A= 30°-∠B= 60°
九年级下册数学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8.2.1 解直角三角形1.了解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2.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据.3.能由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阅读教材P72-73,自学“探究”、“例1”与“例2”,弄清楚直角三角形的元素,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自学反馈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①在直角三角形中,由求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边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 ,sinB= ,cosB= ,tanB= .③在Rt△ABC中,∠C=90°,已知∠A与斜边c,用关系式,求出∠B,用关系式求出a.弄清楚直角三角形五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活动1 小组讨论例1Rt△ABC中,∠C=90°,c=0.832 8,b=0.295 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sinB=bc=0.29540.8328≈0.354 7,∴∠B≈20°46′,∠A=90°-∠B=90°-20°46′=69°14′,∵tanA=ab,∴a=b·tanA≈0.779.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的其它五个元素中,已知其中任何两个元素(必有一边),即可求出其它三个元素.活动2 跟踪训练(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并展示)1.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O上,AB=10,∠A=30°,则BC的长为.2.如图,在△ABC中,∠B=45°,cosC=35,AC=5a,则△ABC的面积用含a式子表示是.3.根据下列所给条件解直角三角形,结果不能确定的是( )①已知一直角边及其对角;②已知两锐角;③已知两直角边;④已知斜边和一锐角;⑤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A.②③B.②④C.只有②D.②④⑤第2小题要过点A作BC的垂线,构造两个直角三角形,再解直角三角形;第3小题要注意解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两元素不包括直角.4.已知,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AB=10,D为△ABC外一点,连结AD、BD,过D作DH⊥AB,垂足为H,交AC于E.①若△ABD是等边三角形,求DE的长;②若BD=AB,且tan∠HDB=34,求DE的长.求出AB的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求出AH和BH等于AB的二分之一,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HD和AHE,可利用tan∠DAH和tan∠EAH求出DH和EH的长,从而求出DE的长;第②小题思路和方法同上.活动3 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解直角三角形.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馈①略②略③略【合作探究1】活动2 跟踪训练1.52.14a23.C4.①②4。
九年级数学下册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经历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 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
难点
锐角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三、例题示范
例1.在 中, 为直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且 , ,解这个三角形.
分析:该题属于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和两个锐角的情况,有多种解题方法,学生尝试独立解题,之后进行比较,选出最简便的方法,并小结“已知两边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例2.在 中, 为直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且 , , 解这个三角形(精确到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学生尝试归纳出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边与边,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直角三角形几个元素个元素,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结合图形探究,存在哪些情况?
归纳总结: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只要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条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或两边。
解决问题要结合图形。
3.你能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归纳相应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吗?
作业设计
C组:教科书74页练习题.
AB组:教科书77页第1题
《绩优学案》第67~69页按ABC组分别完成
通过复习整理直角三角 形的相关知识,为下面继续探究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打下基础,并引出课题
通过学生亲自探究,理解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并初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8.2.2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1)
28.2.2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难点: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1、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到的一些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ABabcCc aA A =∠=斜边的对边sin c bB B =∠=斜边的对边sincbA A =∠=斜边的邻边cos c a B B =∠=斜边的邻边cosb a A A A =∠∠=的邻边的对边t an abB B B =∠∠=的邻边的对边t an二、探索新知例3: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当在离地球表面343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 点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P 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 ,π取3.142,结果取整数)?分析:从组合体上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应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如图,⊙O 表示地球,点F 是飞船的位置,FQ 是⊙O 的切线,切点Q 是从飞船观测地球时的最远点. 弧PQ 的长就是地面上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计算弧PQ 的长需先求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2.2 应用举例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重点)
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解直角三角形求解.(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为倡导“低碳生活”,人们常选择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图①所示的是一辆自行车的实物图,图②是这辆自行车的部分几何示意图,其中车架档AC 与CD 的长分别为45cm 和60cm ,且它们互相垂直,座杆CE 的长为20cm.点A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CAB =75°.
你能求出车架档AD 的长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类型一】 求河的宽度
根据网上消息,益阳市为了改善市区交通状况,计划在康富路的北端修建通往资
江北岸的新大桥.如图,新大桥的两端位于A 、B 两点,小张为了测量A 、B 之间的河宽,在垂直于新大桥AB 的直线型道路l 上测得如下数据:∠BDA =76.1°,∠BCA =68.2°,CD =82米.求AB 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6.1°≈0.97,cos76.1°≈0.24,tan76.1°≈4.0;sin68.2°≈0.93,cos68.2°≈0.37,tan68.2°≈2.5.
解析:设AD =x m ,则AC =(x +82)m.在Rt △ABC 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AB =2.5(x +82)m ,在Rt △ABD 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AB =4x ,依此得到关于x 的方程,进一步即可求解. 解:设AD =x m ,则AC =(x +82)m.在Rt △ABC 中,tan ∠BCA =AB AC ,∴AB =AC ·tan ∠BCA =2.5(x +82).在Rt △ABD 中,tan ∠BDA =AB AD
,∴AB =AD ·tan ∠BDA =4x ,∴2.5(x +82)
=4x ,解得x =4103.∴AB =4x =4×4103
≈546.7m. 答:AB 的长约为546.7m.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3题
【类型二】 求不可到达的两点的高度
如图,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台灯的灯臂AB 长为30cm ,灯罩BC 长为20cm ,底座厚
度为2cm ,灯臂与底座构成的∠BAD =60°.使用发现,光线最佳时灯罩BC 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为30°,此时灯罩顶端C 到桌面的高度CE 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cm ,参考数据:3≈
1.732)?
解析:首先过点B 作BF ⊥CD 于点F ,作BG ⊥AD 于点G ,进而求出FC 的长,再求出BG 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解:过点B 作BF ⊥CD 于点F ,作BG ⊥AD 于点G ,∴四边形BFDG 是矩形,∴BG =FD .在Rt △BCF 中,∠CBF =30°,∴CF =BC ·sin30°=20×12
=10cm.在Rt △ABG 中,∵∠BAG =60°,∴BG =AB ·sin60°=30×32=153cm ,∴CE =CF +FD +DE =10+153+2=12+153≈38.0(cm).
答:此时灯罩顶端C 到桌面的高度CE 约是38.0cm.
方法总结: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
【类型三】 方案设计类问题
小锋家有一块四边形形状的空地(如图③,四边形ABCD ),其中AD ∥BC ,BC =1.6m ,
AD =5.5m ,CD =5.2m ,∠C =90°,∠A =53°.小锋的爸爸想买一辆长4.9m ,宽1.9m 的汽车停放在这块空地上,让小锋算算是否可行.小锋设计了两种方案,如图①和图②所示.
(1)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锋的两种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2)请你利用图③再设计一种有别于小锋的可行性方案,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sin53°
=0.8,cos53°=0.6,tan53°=43).
解析:(1)方案1,如图①所示,在Rt △AGE 中,依据正切函数求得AG 的长,进而求得DG 的长,然后与汽车的宽度比较即可;方案2,如图②所示,在Rt △ALH 中,依据正切函数求得AL 的长,进而求得DL 的长,然后与汽车的长度比较即可;(2)让汽车平行于AB 停放,如图③,在Rt △AMN 中,依据正弦函数求得AM 的长,进而求得DM 的长.在Rt △PDM 中,依据余弦函数求得PM 的长,然后与汽车的长度比较即可.
解:(1)如图①,在Rt △AGE 中,∵∠A =53°,∴AG =EG tan ∠A =4.943
m ≈3.68m ,∴DG =AD -AG =5.5-3.68=1.82m <1.9m ,故此方案不合理;如图②,在Rt △ALH 中,∵∠A =53°,
LH =1.9m ,∴AL =LH tan53°=1.943
≈1.43m ,∴DL =AD -AL =5.5-1.43=4.07m <4.9m ,故此方案不合理;
(2)如图③,过DA 上一点M 作MN ⊥AB 于点N ,过CD 上一点P 作PQ ⊥AB 于点Q ,连PM ,
在Rt △AMN 中,∵∠A =53°,MN =1.9m ,∴AM =MN sin53°=1.90.8
≈2.4,∴DM =5.5-2.4=3.1m.在Rt △PDM 中,∵∠PMD =∠A =53°,DM =3.1m ,∴PM =DM
cos53°=3.10.6≈5.1m >4.9m ,故此方案合理.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是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利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三、板书设计
1.求河宽和物体的高度;
2.其他应用类问题.
本节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大胆地发表意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使学生自己构造实际问题中的直角三角形模型,并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