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
古代文学家王实甫为送别好友马生而作的一篇序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与马生的交往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既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引导他们思考人生价值。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也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表达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哲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
己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友情和人生哲理,培
养自己珍惜友情、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课文中的内容应
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他们的学习效果。

1.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
的文本分析能力。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王实甫和马生的交往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
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分享自己的
理解和感悟。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5.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哲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分享自己的
心得体会。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课文背诵和相关的练习题。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注重突出课文的结构和重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课文。

1.课文结构: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重点词语和句式: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用特殊符号标注,以便
学生学习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
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和掌握程度。

3.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九. 说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将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
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点儿整理:
1.作者及背景:《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为送别好友马生而
作的一篇序文。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东阳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隐居,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

2.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以作者与马生的交往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
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文章通过叙述作者与马生的相识、相知、相助的过程,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同时,作者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珍贵、应当珍惜的情感。

3.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叙述作者与
马生的相识、相知过程;第二部分(4-6段)叙述作者与马生的相助经历;第三部分(7-9段)抒发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悟。

4.重点词语解析:
a.“序”在这里指的是送别时所作的文字,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感
慨和祝福。

b.“潜溪”是宋濂的号,用以表达对好友马生的敬重和友谊。

c.“青云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d.“白首之心”指的是年老时依然保持初心,不忘初衷。

5.句式特点:课文运用了许多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的句子,如“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增强了文章的
节奏感和韵律美。

6.寓意和哲理:课文通过叙述作者与马生的友谊,传达了友情珍贵的道
理。

同时,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鉴,告诫读者要珍惜友情,勇敢面对人生的困境,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宁静。

7.课文背诵:要求学生准确背诵课文,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8.重点句子翻译: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能知生死矣。

”(意为:只有亲身
经历过变化,才能真正理解生死。


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意为:
天地是万物的过客,光阴是百代的过客。


9.课文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友情和人生哲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珍惜友情,积极面对人生。

10.相关练习题:
a.解释下列词语:序、潜溪、青云之志、白首之心。

b.简述课文的大致内容。

c.分析课文中表现作者与马生友谊的句子。

d.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友情和人生的理解。

11.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和理解力。

12.板书设计:通过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突出重点词语和句式。

13.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14.教学反思: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步作业练习题:
1.《送东阳马生序》是______为送别好友马生而作的一篇序文。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作者与马生的______和______
过程。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表达了______。

4.课文中的“逆旅”和“过客”比喻了______。

5.《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______。

a.王实甫
b. 宋濂
c. 马生
d. 杜甫
6.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的寓意最为深刻?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能知生死矣。


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请简述课文中的作者与马生的相助经历。

8.请解释课文中的“青云之志”和“白首之心”的含义。

9.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友情和人生的理解。

10.请你以一位同学的身份,写一段话给即将毕业离别的同学,表达对他的祝福和期待。

11.相识、相知
12.友情珍贵
13.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14.课文中的作者与马生的相助经历包括:作者在学习上给予马生指导,帮助他解决困惑;在生活中关心马生,为他排忧解难;在马生离乡背井时,作者相伴左右,给予他精神支持。

15.“青云之志”指的是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白首之心”指的是年老时依然保持初心,不忘初衷。

16.友情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而朋友就是我们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

友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珍惜友情,用心去维护和培养,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7.亲爱的同学,即将毕业离别,我想对你说:感谢你这几年来的陪伴,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虽然我们即将各奔前程,但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会一直延续下去。

希望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实现自己的理想。

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路,祝你一切顺利,期待我们的再次相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