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的求解方法及数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兔同笼问题的求解方法及数学思想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
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实际脚数 - 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 - 每只鸡脚数)。
类似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
解:假设全是鸡:2×35=70(只 ) 比总脚数少的:94-70=24 (只) 它们腿的差:4-2=2(条)24 ÷2=12 ( 只 ) ――兔35-12=23(只) ――鸡
方程:
解:设兔有 x只,则鸡有35-x只。
4x+2(35-x)=94,4x+70-2x=94 2x=24 x=12 35-x=35-12=23 答:兔有12 只,鸡有23 只。
我们也可以采用列方程的办法:设兔子的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 那么:x+y=35 那么4x+2y=94 这个算方程解出后得:兔子有 12 只,鸡有 23 只用假设法来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给出如下几种求解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公式;
解法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解法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 =鸡的只数
解法3:总脚数÷2- 总头数 =兔的只数,总只数 - 兔的只数 =鸡的只数
解法4:兔的只数=总脚数÷ 2―总头数,总只数 - 兔的只数 =鸡的只数
解法5(方程):x=(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x=兔的只数),总只数 -兔的只数 =鸡的只数
解法6(方程):x=:(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x=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 =兔的只数
解法7 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 - 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 - 鸡的只数解法8 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 -2 ×鸡兔总只数)÷2,鸡的只数
=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
解法:9 总腿数 /2- 总头数 =兔只数,总只数 - 兔只数 =鸡的只数
“鸡兔同笼”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化归思想
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
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
我们常常用到的如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都是这一思想方法的运用。
“鸡兔同笼”原题中的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根据化繁为简的思想,先安排数据较小的问题,如“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7 个头,从下面数,有18 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以下均以此题为例)待学生探索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应用于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较大的原题,学生将易如反掌。
“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变式,比如“龟鹤问题”、“坐船问题”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化归,归结为“鸡兔同笼”问题,再进一步求解,使学生感受“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归法”在解题中的魅力。
二、假设思想
假设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假设法是先假定一种情况或结果,然后通过推导、验证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理运用假设法,往往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使解题另辟蹊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用假设法解答上题有多种思路,可以先假设全部都是鸡
或全部都是兔,再计算实际与假设情况下总脚数之差,最后推理出鸡和兔的只数。
比如假设7 只都是鸡,那么兔有(18-7 ×2)÷(4-2)=2(只),鸡有7-2=5(只)。
运用假设法解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上述的“画图法”,学生会在直观操作活动中通过数形结合而建立思维的表象,再进一步抽象,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假设法”,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抬脚法”,其中也应用了“假设法”。
三、方程思想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通过把生活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根据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个等式,这就是方程思想的由来。
在“鸡兔同笼”的问题中,可以设鸡或兔中任意一种有x只,然后根据鸡、兔的只数与脚的总只数的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例如设兔有x只,则鸡有(7-x)只,可列方程:4x+2(7-x)=18 ,解得x=2,于是鸡有: 7-2=5(只)。
方程解法思路比较简单,且具有一般性,教学中要突出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不断渗透方程思想。
四、建模思想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与其学数学,不如学习数学化。
在小学阶段,就是把数学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图形或模式表达出来,建立数学模型。
在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概括提炼出解题模型:兔数=(实际的脚数-鸡兔总数×2)÷(4-2),鸡数=(鸡兔总数×4-实际的脚数)÷(4-2)。
之后在应用中引导学生巩固、扩展这个模型,把“鸡”与“兔”换成乌龟和仙鹤等,变式为“龟鹤问题”、“坐船问题”、“植树问题”、“答题问题”等问题,沟通这些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的联系,使“鸡兔同笼”成为这些问题的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问题,不断促进模型的内化。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使数学建模成为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以上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各种解法中蕴含的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上述讨论中看出一种解法中可以蕴含不同的数学思想,而不同解法中可以蕴含同一种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