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优秀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优秀5篇)
洒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一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

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202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二
设计说明课文用一个小孩的眼睛去发现梧桐叶落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小作者观察到的每一个景点,体会比喻句的妙用,感受到小作者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

学前准备1。

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

(学生)
2、自学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学习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一三个词语,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精读感悟
(用时:10分钟)1。

自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的每个景点。

2、理解词语:明朗、亮晶晶、湿漉漉、熨帖、凌乱。

3、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4、根据课文内容释题。

1。

作者观察了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亮晶晶的水洼、金黄的叶子。

2、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4、“金色巴掌”指梧桐树的叶子,课题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6。

仿写词语。

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
7、仿写比喻句。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美句(用时:20分钟)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美景的句子,用“”画出作者高兴的句子。

(学生读后,课件相应出示)
2、欣赏、体会这些句子中的美。

1。

美景:(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2、高兴:(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8。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水洼
()的地毯
()的巴掌
()的天空
()地走着
()地歌唱
三、总结仿写(用时:10分钟)1。

多美的水泥道啊,你们喜欢吗?
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小练笔:用几句话写下你上学或放学看到的景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文的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语言也很优美。

教学中,我注重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先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优美,再去想象欣赏美丽的图案,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片段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点)?
师:一条普通的水泥道,作者却认为它很美丽,你能感受到这种美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交流)
生1:我认为水泥道很美,水泥道的小水洼都映出小小的蓝天了,蓝天都铺在水泥道上,不美吗?
生2:水泥道的美在于梧桐树叶的装饰,金色的树叶落满地面,这种图案很美。

生3:我从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

一句是把梧桐树叶比作我们的手掌,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掌看看,美吗?一句是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真美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你们读书很认真,还有吗?
生:梧桐树叶落在水泥道上,是自由落下,随意地贴在地面上,虽然不规则,但这也是一种不对称的美。

师:是啊,看来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条水泥道,和作者一样,你们能找出写作者喜欢水泥道的句子吗?
(生齐读倒数三、四自然段)
(板书: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把水泥道描绘得像一幅图,你能画下这幅画吗?
(学生画出这条美丽的水泥道)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品读文中重点句子,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想象出了一条美丽的水泥道。

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

学前准备1。

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

(学生)
2、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1。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每天上学、放学走过的水泥路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概括。

2、今天,我们要欣赏到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板书课题)1。

学生交流走过的水泥路的样子。

2、齐读课题。

1。

用一句话概括你走过的水泥路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壹五分钟)1。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凌、增、棕、靴”的读音和“铺、印、图、迟”的笔顺。

1。

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识字:
加一加识字:案、规、图
熟字加偏旁识字:
甫(铺)尼(泥)完(院)
非(排)贝(则)尺(迟)
谜语识字:三天(晶)2。

给加点字注音。

水洼()凌乱()
增添()棕色()
3、比一比组词。

洼()综()
娃()棕()
列()愉()
烈()偷()
三、熟读感知(用时:壹五分钟)1。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

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

同桌互讲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归纳字的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读拼音写词语。

shuǐnítúàn
()()
páilièuīzé
()()
教学反思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较多,学生随文识字,还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最后又按结构归类巩固识字,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

感受文中的优美句子。

2、练习写话。

学习重点理解相关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学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
202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自由朗读课文,情节分析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逐字稿
逐字稿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大家在路上都看到哪些风景了呢?小红你说说,哦,小红说她是走路上学的,路上只有马路和路边的树。

还有同学说说吗?小强同学,哦,小强同学是坐公交车上学的,路上可以路过大海,大海很漂亮!嗯~同学们大家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各有不同,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那是什么样的风景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好,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张三同学,哦,刚刚老师说是美丽风景,那水泥道有什么美丽之处呢?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呢?哇!老师和大家的问题一样,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边听边想,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老师读完了,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帮大家列在PPT上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

嗯,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哪个小组给大家领读一遍生字?嗯,一小组,好,一小组同学读音非常准确!二小组给一小组读的生字组个词!嗯,三小组同学不甘落后一直在举手,三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记忆字形的窍门吧!哦,三小组同学说水泥的泥,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是一个尼姑的尼,所以这个字左边是它的特性,右边是它的读音,两者一结合就是这个字啦!哇!根据三小组同学的描述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形。

我们给爱动脑筋的三小组同学鼓鼓掌!
我们学会了生字,那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课文里大家是不是还认识了,请大家齐读课文,老师听一听哪一组读得最流利!开始!
一小组同学声音很洪亮继续加油!二小组同学要注意字音,三小组同学很有感情!
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了,还记得刚刚的问题吗?接下来,我们慢慢去探索。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逐字稿
这条水泥道在哪呢?哦,在作者上学的路上!那刚刚张三同学问的,金色的巴掌是什么呢?谁来替老师给张三同学讲讲?李四同学,哦,李四同学说了是落下来的梧桐树叶。

大家见过梧桐树叶吗?嗯,老师看见大家都点头了,咱们青岛路边种满了梧桐树,梧桐树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呀?对,就是巴掌一样的!那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哦,是秋天!
那这一片片金色的巴掌为什么会铺满水泥路呢?谁给大家描述描述?小红同学,哦,因为下了秋雨,一片片叶子就贴在路上的小水坑里了!大家说小红同学说得对吗?那大家怎么知道的呢?请全班同学大声朗读3-4自然段!
那一片片金色的小手掌铺满水泥路好看吗?好看!作者也觉得好看吗?对,作者也觉得
好看!那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呀!这个路真好看呀!真好看呀!哈哈,老师看见大家都笑了,作者没这么写,那作者是怎么写这条路的好看的呢?
请全班男生大声朗读第5-6自然段!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描写这条小路的呢?张三同学,哦,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呢?哦,把水泥道比作了地毯,还有吗?把梧桐树叶比做了小巴掌!那通过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呢?哦,更加生动、具体!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也要记得这些小窍门哦!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逐字稿
那作者喜欢这个小路吗?哦,喜欢,我们从哪看出来的呢?请全班女生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从哪看出作者很喜欢这条小路的呀!小明同学,哦,作者走路很小心、仔细!是呀,我们只有在特别喜欢、在意一件事的时候才会小心、仔细!这里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句,谁找到啦?来小强同学给大家读读!这一次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呢?哦,把小雨靴比作了小鸟!哇!这个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啦!
同学们注意,课文有一句话来回说了两遍,大家找到了吗?对,就是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分别出现在哪呢?是呀,一句出现在课文一开始,一句出现在课文结尾。

通过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小明同学,哦,让人觉得这篇课文整体性更强了!小明同学说得非常准确!我们把这样的写作手法成为前后呼应!
同学们,我们回头看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里写的景色我们平时见过吗?嗯,大家都点头了,这只不过是一个秋天常见的风景!我们大家都见过,那作者为什么能把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景色写得这么美呢?
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一小组同学已经举手啦!一小组同学说说!哦,因为作者文笔好!还有吗?二小组同学,哦,因为作者善于观察!说得非常好!
同学们我们身边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要向作者一样善于发现周围的美丽!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善于描写,赞美它!那么就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自己上学的路上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请大家写成300字的小短文,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同学们,下课!
三年级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四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
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迟到规则凌乱亮晶晶湿漉漉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

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

花序头状,黄绿色。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

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

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

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公开课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一三个生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一三个生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课件出示2)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3)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

叶掌状,花黄绿色。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

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生字)
pūníjīnɡjǐnyuànyìnpáilièɡuīzéluànzōngchí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词语)
wāyìnlínɡzēnɡzōnɡxuē
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指名读。

齐读。

5、(课件出示6)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