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25.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25.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二课时)
地点: 九(5)班
时间: 2012年10月12日
授课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使学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 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难点:同上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直角三角形指什么?
2.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据什么?
(1)勾股定理:a 2+b 2=c 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tanA=的邻边的对边
A A ∠∠
(二)新课讲授
1.仰角、俯角
日常生活中, 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斜边
的邻边A A ∠=cos 斜边的对边A A ∠=
sin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仰视灯或俯视桌面以体会仰角与俯角的意义.)下面我们用两个例题讲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1:如图:一学生为测量校园内一水杉树AB的高度,一个人站在距松树8米的E处,测得树顶的仰角∠ACD=52°,已知测角仪的架高CE=1.6米,求树高AB(精确到0.1米).
首先请学生结合题意画几何图形,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析:Rt△ACD中,∠D=Rt∠,∠ACD=52°,CD=BE=8米,CE=DB=1.6米,求AB?
AD
解:在RtΔACD中,ta n∠ACD=CD
∴AD=CD·tan∠ACD =BE·tan∠ACD
=8×tan52°=8×1.2799
≈10.20(米).
∴AB=AD+BD=10.20+1.6
=11.8(米).
例2: 如图(投影片),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m,测得斜坡的倾斜角是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的坡面距离是多少(精确到0.1m).
分析:
1.例题中出现许多术语——株距,倾斜角,这些概念学生未接触过,比较生疏,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画出图形(上图6-29(2)).已知:Rt△ABC中,∠C=90°,AC=5.5,∠A=24°,求AB.
3.学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完全可以独立解决例1.教师可请一名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答: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约是6.0米.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黑板上的解题过程,做到全体学生都掌握.)
(三)为了巩固,加深学生对仰角、俯角的了解,配备了练习:
某海岛上的观察所A发现海上某船只B并测得其俯角α=80°14′.已知观察所A的标高(当水位为0m时的高度)为43.74m,当时水位为+2.63m,求观察所A到船只B的水平距离BC(精确到1m)
解:(略)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通过两个例题的讲解,要求同学们会将某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去解决;今后,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25.31,2两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