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 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2课件
23
答案 A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大历史核心素养。材 料中“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体现出重史传统对君 主个人行为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史书是否真实,B项错 误;材料体现的是史官记录君主过失对君主的影响,未体现史官与君 主间存在尖锐矛盾,C项错误;宋太祖并不排斥史书记录他良好的真实 言行,D项错误。
K12课件
26
6.(2018课标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 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 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 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K12课件
19
3.(2018河南濮阳一模)《明书》中记载:“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 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与这一记载异曲同工的明代举措是 ( ) A.营建北京并迁都于此 B.废丞相,权力分于六部 C.设内阁辅助皇帝理政 D.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
K12课件
尚书省(左右仆射) 中台(左右匡政) 尚书省(左右丞相)
)
K12课件
18
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根据材料可知,紫微省和西台是中书省的别称,东台和黄门省是门 下省的别称,中台是尚书省的别称,故高宗和玄宗时期均实行三省 六部制,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都 是宰相,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尚书省的官员设置和职权并未发 生巨大改变,不能说明权力向尚书省集中,故C项错误;从太宗、高 宗到玄宗开元初年,三省的职权、人数设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整 体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
K12课件
7
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 根据材料中“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 衰”,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分封制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王权,同时这 种血缘分封又制约王权,A项只是看到了其制约作用,不够全面;B 项是对贵族政治的影响,与材料中王权不符;家国一体是宗法制和 分封制相结合的产物,材料未涉及,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 知,宗法分封制对王权具有加强和制约的双重作用,故D项正确。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K12课件
5
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从材料信息来看,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高低对 诸侯分封大小不等的封地,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周的 疆域如何,排除A项;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相对松弛,故B项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诸侯势力大小,排除D项。
全面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②国家可以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建 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促进了封 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这是阻碍历史发 展的因素;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 受到压制和打击 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阻碍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K12课件
21
时期
核心提示
拓展升华
秦朝
汉朝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 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相互配合、牵制,便于 皇帝集权
中朝: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侍从建立中朝,与原来的三公九卿合称中外朝,削弱相 权
清朝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国家大事的决策机构。南书房:康熙时为了对抗议政王大 臣会议设立。军机处:雍正时设立,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非法定机构,没有决策 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K12课件
22
4.(2016课标Ⅰ,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 也。”此事反映了 (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分散 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
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 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废丞相: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协助其处理政务。内阁:明成祖设 立,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皇权加强
K12课件
9
答案 A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个历史核心素 养。据材料可知,礼乐被加入了等级制度的内容,同时礼乐可以使 人与人之间相亲相敬,这些都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A 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的主旨完全不符。礼乐制度是维护分 封制、宗法制的工具,C项表述本身存在错误。D项中的“同一 化”表述过于绝对。
K12课件
10
考点 分封制
核心提示
初期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但 由于地方诸侯王权力过大,独立性过强,最终 在春秋战国时期走向崩溃
宗法制
核心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当时起到凝聚宗 族、巩固王权的作用,对后世社会生活、思想 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礼乐制度
核心是周礼,规定了贵族在各个方面的礼仪规 范,是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K12课件
6
2.(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 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乃是对于宗法 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 ( ) A.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分封制的限制 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 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 D.宗法分封制对王权的双重影响
K12课件
16
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材料讲述的是三 公九卿制下的官员有可能有职而无权,也有可能有实权而无职位,这 并未反映官员的选拔注重了实践,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三公 九卿制会导致职无常守的现象出现,但这不能说明中央官僚体制受 到了冲击,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体现了官 员是否被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反映了君主的集权,使得君主 专制统治得到巩固和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只强调了三公九卿制下 职无常守的现象,并未反映世袭贵族的势力,故D项错误。
K12课件
17
2.(2018 河北衡水中学联考)
太宗时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高宗时
西台(右相)
东台(左相)
玄宗开元初年
紫微省(紫微令)
黄门省(黄门监)
上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
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
K12课件
24
5.(2017北京文综,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 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 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K12课件
25
答案 D 本题考查宋代的集权措施。转运使和知府都属于地 方官员,排除A、C两项;兵部是尚书省的下属机构,兵部员外郎属 于六部官员,是宰相的下属,由此排除B项。宋代为了加强皇权,设 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因此,宋代的枢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题 选D项。
K12课件
8
3.(2018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期末联考)礼、乐源自 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 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 明礼乐制度 ( )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20
答案 B 本题考查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 中“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 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可知明太祖在建立明朝后杀戮 功臣以强化皇权,维护统治,这项举措属于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迁都北京并非为了强化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强化 君主专制,与材料中措施的目的和效果相同,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 可知,明中后期出现了内阁首辅专权的情况,不利于巩固统治,故C 项错误;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且密折奏事制 度是清朝时期的政策,故D项错误。
K12课件
4
主干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2018广东茂名二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记述
出处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周官》
(周)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史记》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K12课件
1
总纲目录
主干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主干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化 主干点三 中央集权的演进 主干点四 选官用官制度的演进
K12课件
2
K12课件
3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先秦时期)国家属于松散的 政治联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秦至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 家,专制制度逐步加强。 2.秦至清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线:一是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 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二是中 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在于维护中央的 绝对权威;三是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实质在于完善君主专制政体。K12课件12
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同时考查西周 分封制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影响。西周推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 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拓展了周的疆域,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加强了文化认同。 故选A项。周代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周王通过分 封制加强了统治,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并未实现对地方的 直接控制,排除C项;西周通过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确立起贵族世袭特权,D项并不只是分封制的作用,排除。
K12课件
15
主干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化 1.(2018山东菏泽一模)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 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 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 )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K12课件
13
5.(2016课标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 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 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K12课件
拓展升华 理解“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国家在组织 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 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 政治模式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11
4.(2017课标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 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K12课件
14
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周代青铜器 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 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B项符合题意。周 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 体系,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项与史实不符;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青铜器上刻的铭文发生了变化,并不能说明青 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