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文言虚词题”综合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文言虚词题”综合练
第一组:于、焉、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
至济南,李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基。
此亭在府宅之后,自周齐以来有之。
旁近有亭。
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于舜泉,其大占城府三之一,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见洲渚之想。
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
及北渚亭,所见西北孤峰,曰匡山,齐河路出其下,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曰药山,以阳起石得名;曰鹊山,山之民有云:每岁七、八月乌鹊群集其上,亦有一山皆曰鹊时,此山之所以得名欤!曰华不注。
大明湖由北水门出,与济水合,弥漫无际,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
华峰正东百五十里邹平之南有长白山,范文正公学舍在焉.,故又谓之黉堂。
西南之西有函山,太山之北麓也。
太山去城百里而近,特为函山所碍,天晴登北渚,则隐隐见之。
历山去城四五里许,山有碑云:“其山修广,出材不匮。
”今但兀然一丘耳。
爆流泉在城之西南,泺水源也。
山水汩于渴马崖,洑而不流,为此泉。
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信然。
(摘编自元好问《济南行记》)
1.与“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故燕王欲结于.君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D.乃设九宾礼于.廷
解析:选D 文中的“于”为介词,可译为“在”,D项与之相同。
A项,介词,跟,同。
B项,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C项,介词,可译为“比”。
2.与“范文正公学舍在焉.”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或师焉.,或不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焉.用亡郑以陪邻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选B B项与例句均为兼词“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
A项和D项均为语气助词。
C项,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3.与“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作《师说》以.贻之B.斧斤以.时入山林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以.勇气闻于诸侯
解析:选C 文中的“以”为介词,可译为“用、拿”,C项与之相同。
A项,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用来、来”。
B项,介词,可译为“按照”。
D项,介词,可译为“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
(5分)
译文:
(2)历山去城四五里许,山有碑云:“其山修广,出材不匮。
”今但兀然一丘耳。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大概在太平时期,济南楼的景观天下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现在,丧乱已经有二十年,此地只有荆棘瓦砾而已。
(2)历山离城四五里左右,山上有碑记载:“这座山高达、宽阔,出产的东西不匮乏。
”但如今只是突兀的一个山丘罢了。
参考译文:
到济南后,李辅之同和他一起为官的权国器一起在历下亭原来的地方宴请我们。
历下亭在济南官衙的后面,从周齐以来就有。
历下亭旁边也有亭子。
水西亭的下面,是大明湖,大明湖的源头是舜泉,大明湖的面积占府衙的三分之一,此时是秋天,荷花开得正盛,红绿相间,如同刺绣一样美丽,让人猛然间有在吴地看到洲渚的感觉。
大概在太平时期,济南楼的景观天下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现在,丧乱已经有二十年,此地只有荆棘瓦砾而已。
到达北渚亭,看到西北的山峰,有叫匡山的,齐河从它旁边流过,世传李白曾经在这儿读书;有叫药山的,因为出产阳起石得名;有叫鹊山的,当地山民说:每年七八月份,乌鸦、喜鹊成群聚集山上,也有说一座山上都是喜鹊的,这是这座山得名的原因!有叫华不注山的。
大明湖由北水门流出城外,与济水汇合,水域开阔、一望无际,遥望华不注山峰,就像在济水中一样,这是历下城景色最美的地方啊。
华不注峰正东方一百五十里的邹平的南面有长白山,范文正公的学舍在那儿,所以长白山又叫黉堂。
西南方向的西面有函山,是泰山的北麓。
泰山离济南城有一百里,很近,但因为函山的阻隔,天晴时登山北渚亭,能够隐隐看见泰山。
历山离城四五里左右,山上有碑记载:“这座山高达、宽阔,出产的东西不匮乏。
”但如今只是突兀的一个山丘罢了。
爆流泉在济南城的西南,是泺水的源头。
山水在渴马崖涌出,打着旋涡而不流淌,成为爆流泉。
有好事的人用谷糠检验,认为爆流泉确实是泺水源头。
第二组:之、以、者、而、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
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而详。
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
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
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域有限,孰能逾此!必辨其利害,可得而言之。
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
至于贤士贞女,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
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
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
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程居首峡,先辈而抑归末章,此其所以为短也。
(摘编自刘知几《二体》)
5.与“载笔之.体”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作《师说》以贻之.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解析:选D 题干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与之相同。
A项,代词,代“李蟠”。
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项,代词,这。
6.与“列时岁以.相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解析:选C 文中的“以”表目的,来,C项与之相同。
A项,介词,用。
B项,介词,把。
D项,介词,因为。
7.与“高才俊德,事当冲要者.”的“者”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解析:选D 文中的“者”为代词,……的人,D项与之相同。
A项,代词,……的事情。
B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助词,表判断。
8.与“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系日月而.为次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泉涓涓而.始流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析:选C 文中的“而”为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与之相同。
A项,连词,表目的,来。
B项,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
D项,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9.与“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解析:选B 题干中的“则”与B项中的“则”均为连词,表承接,那么,就。
A项,连词,表转折,却。
C项,副词,就是。
D项,连词,表转折,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域有限,孰能逾此!(5分)
译文:
(2)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程居首峡,先辈而抑归末章,此其所以为短也。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后来继之而起的著作,相互因循,即使有所改变,也只是变换名称,范围有限,谁能逾越他们!
(2)又把同类的人物编排在一起,不求时代先后,后生反而提在卷首,前辈反而降到篇末,这是它的短处。
参考译文:
三皇五帝之时,文献有三坟五典,已经很久远了,不能知道它们的详细内容。
从唐尧、虞舜以下,直到周代的文献,就是《古文尚书》。
然后左丘明为《春秋》作《传》,司马子长著《史记》,历史著作的各种体例,此时就完备了。
后来继之而起的著作,相互因循,即使有所改变,也只是变换名称,范围有限,谁能逾越他们!如果一定要分辨它们的利弊,是能够作些论述的。
像《春秋》这样的史书,缀连日期和月份形成编排次序,标列季节和年份来互相接续,中原国家与边疆各部族,在同一年同一时期,没有不完整地记载那些事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
道理全都包括在一桩记载中,语句没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贤能的士人,贞烈的女子,才华出众的人,品德美好的人,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有关系,必定予以高度注意观察而完整地加以记载;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关系不大,只有坚持正直的原则的才详细地加以述说。
所以论起编年体史书细小内容的处理,就连最细微的事情都不遗漏;说起编年体史书重要内容的处理,就连十分重大的事情都给抛弃掉。
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史记》一派,用《本纪》来统括重大的事件,用《列传》详叙细微的事情,用《表》来排列世系勋爵,用《志》来总括《纪》《传》《表》的遗漏。
以至于天文、地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宫廷的礼仪规矩,明显的、隐晦的全都详尽完备,大事情、小事情没有遗漏缺失,这是它的长处。
至于同一件事情,分散在数篇中,断续而不集中,前后屡次出现。
又把同类的人物编排在一起,不求时代先后,后生反而提在卷首,前辈反而降到篇末,这是它的短处。
第三组:乃、所、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
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
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
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
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日暮议者罢。
明旦复会,左
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
胜曰:“当如礼。
”常复谓胜:“礼有变。
”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
”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选自《汉书》)
11.与“乃.复还胜光禄大夫”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今君乃.亡赵走燕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解析:选D 文中的“乃”为副词,于是,D项与之相同。
A项,副词,竟然、却。
B 项,副词,才。
C项,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12.与“所.举多贪残吏”的“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B.及卫律所.将降者
C.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解析:选B 文中的“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人”,B项与之相同。
A项,与后面的“以”连用,表示原因,……的原因。
C项,与“为”连用,表被动,被。
D项,名词,处所。
13.与“我视君何若.”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C.其翼若.垂天之云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解析:选C 文中的“若”为动词,像,好像,C项与之相同。
A项,代词,你、你们。
B项,副词,乃、才。
D项,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5分)
译文:
(2)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
(2)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是楚国人。
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
右扶风太守。
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
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人,尚书弹劾王嘉“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迷惑国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
只有龚胜上书说:“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
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王嘉。
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
”傍晚时分,讨论结束。
第二天又继续讨论,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龚胜说:“将军如果认为我的意见不恰当,就连我一起弹劾好了。
”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
龚胜却说:“应当遵循礼制。
”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
”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
”夏侯常生气,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第四组:为、以、因、乃、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
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上百也.。
母衣其女衣,袖利刃徐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选自《酉阳杂俎》,有删节)
[注] ①赪:红色。
②郁栖:粪土堆。
15.与“为.后母所苦”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窃为.大王不取也B.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解析:选C 文中的“为”,介词,表被动,C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认为,以为。
B项,介词,对,向。
D项,介词,给。
16.与“辄沉以.食之”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然,籍何以.至此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申之以.孝悌之义D.作《师说》以.贻之
解析:选D D项与题干中的“以”均为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A项,介词,凭。
B
项,连词,表修饰。
C项,介词,把。
17.与“因.诈女曰”的“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蒙故业,因.遗策
B.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
C.于今无会因.
D.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解析:选B 文中的“因”为连词,于是,就,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沿袭,继续。
C项,名词,机会。
D项,副词,趁机。
18.与“乃.易其弊衣”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B.今君乃.亡赵走燕
C.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选A A项与题干句中的“乃”均为连词,表顺承,于是,便。
B项,副词,竟然。
C项,副词,才。
D项,副词,竟然。
19.与“计里数百也.”的“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何以能鼓乐也.
解析:选C 文中的“也”,助词,表陈述语气,C项与之相同。
A项,助词,表感叹语气,不译。
B项,助词,表停顿,不译。
D项,助词,表疑问语气,不译。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5分)
译文:
(2)母衣其女衣,袖利刃徐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
(2)后母(等她走后,)穿上叶限的旧衣,拿了把锋利的刀子,慢慢走到池塘边上,低声呼唤,那鱼浮了上来,就立刻被她砍死了。
参考译文: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
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大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
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抚养,)后母对她不好,不是让她到高山上砍柴,
就是去深潭边汲水。
叶限有一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
鱼每天长得很快,换了好几个盛它的容器,(后来)没有能装下它的容器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
她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池塘喂鱼。
这只鱼在叶限过去的时候,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
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
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
”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藏了起来,然后又让她到很远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
后母(等她走后,)穿上叶限的旧衣,拿了把锋利的刀子,慢慢走到池塘边上,低声呼唤,那鱼浮了上来,就立刻被她砍死了。
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
后母把鱼烹饪了,味道比一般的鱼鲜美得多,她把吃剩下的鱼骨藏在了粪坑里。
到了第二天,叶限(带着吃的)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
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告诉她:“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砍死吃掉了,骨头被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到房间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
”叶限照着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第五组:乎、则、且、而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22分)
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
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
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
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
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
(选自《郑思肖集》)
21.与“况妄谋乎.”的“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其皆出于此乎.
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选B 文中的“乎”为助词,表反问语气,呢,B项与之相同。
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语气词,表推测,吧。
D项,介词,在。
22.与“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解析:选A 文中的“则”为连词,表承接关系,就,A项与之相同。
B项,副词,表示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原来”“原来已经”。
C项,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D项,连词,用于假设复句后面的分句,表结果,那么,就。
23.与“虽死且.有谋”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B.犹且.从师而问焉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解析:选B 文中的“且”表让步关系,尚且、还,B项与之相同。
A项,副词,暂且,姑且。
C项,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而且。
D项,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而且。
24.与“得若人而.交之”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宽厚而.爱人
C.夫列子御风而.行D.人非生而.知之者
解析:选D D项与题干中的“而”均为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A项,连词,表转折,却。
B项,连词,表并列。
C项,连词,表修饰。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
(5分)
译文:
(2)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害怕别人拒绝与自己交往,不如找出被别人拒绝的原因来拒绝自己。
(2)胡乱议论别人,就近乎小人了;能够检点自己,就不失为君子。
参考译文:
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敢有一丝一毫超过常理违反本分,放纵自己的言行。
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讲究忠孝仁义,对家庭和睦,在乡里对人和气,不把危害留给别人,也一定不会留下祸患。
品行不好的人,诡诈奸佞残忍忌妒,充斥在心中,心和眼所到达的,都违背了常理,贪图便宜之心很强,如果得势就胁迫别人,即使死了也会有所图谋,但是遗留下来的孽根还是会毒害别人,必然难以终老。
一般人有了品行,保全自身,保全家人,保全子孙后代,留下好的名声传颂乡里;卿相没有品行,使国破家亡,留下不好的名声被后世耻笑。
所以断言:没有品行的卿相,不如有品行的一般人。
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然而我或许有一些优点,别人拒绝接纳我,怎么得到这样的人
并且与他交往呢?害怕别人拒绝与自己交往,不如找出被别人拒绝的原因来拒绝自己,这样就差不多了。
胡乱议论别人,就近乎小人了;能够检点自己,就不失为君子。
第六组:焉、与、何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
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周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节选自《世说新语》)
26.与“唯父昶异焉.”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犹且从师而问焉.
C.置杯焉.则胶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解析:选B 文中的“焉”相当于“之”,B项与之相同。
A项和C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D项,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27.与“今日当与.汝言”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D.吾孰与.徐公美
解析:选C 文中的“与”为介词,和、跟、同,C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结交、亲附。
B项,动词,给。
D项,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
28.与“何.以别马胜不”的“何”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今日之事何.如
B.何.以知之
C.豫州今欲何.至
D.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解析:选B 文中的“何”为代词,什么,B项与之相同。
A项,“何”与“如”连用,表疑问,相当于“怎么样”。
C项,疑问代词,哪里。
D项,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多么。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