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培优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平分∠BOD ,OF ⊥OE ,∠D =110°,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 ∥CD ,添加的条件可能是( )
A .∠BOE =55°
B .∠DOF =35°
C .∠BOE +∠AOF =90°
D .∠AOF =35° 2.如图,直线l 1,l 2,l 3交于一点,直线l 4∥l 1,若∠1=124°,∠2=88°,则∠3的度数为
( )
A .26°
B .36°
C .46°
D .56°
3.已知AB CD ∥,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点P 在AB CD ,之间且在EF 的左侧.若将射线EA 沿EP 折叠,射线FC 沿FP 折叠,折叠后的两条射线互相垂直,则EPF ∠的度数为( )
A .120︒
B .135︒
C .45︒或135︒
D .60︒或120︒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2,∠A=60°,则∠ADC=( )
A .65°
B .60°
C .110°
D .120°
5.已知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相等且互补
6.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 ∥b 的是( )
A .∠1=∠3
B .∠2=∠3
C .∠4=∠5
D .∠2+∠4=180°
7.已知,//AB CD ,且2CD AB ,ABE △和CDE △的面积分别为2和8,则ACE △的面积是( )
A .3
B .4
C .5
D .6 8.下面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 )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个
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 .0
B .1
C .2
D .3
10.如图,下列不能判定DF ∥AC 的条件是( )
A .∠A =∠BDF
B .∠2=∠4
C .∠1=∠3
D .∠A +∠ADF =180° 11.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的是( )
A .直角都相等
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C .对顶角相等
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下列四个说法: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
13.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1l ,2l 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p ,q 分
别是点M 到直线1l ,2l 的距离,则称(,)p q 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__个.
14.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则共有同旁内角________对.
15.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在A ,B ,C 三处经过三次拐弯,此时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即AE ∥CD ),若∠A =120°,∠B =150°,则∠C 的度数是________
16.如图,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AD ∥BC ,所添的条件是__________.
17.如图,1∠与2∠是对顶角,110α∠=+︒,250∠=︒,则α=______.
18.如图,点A 、B 为定点,直线l ∥AB,P 是直线l 上一动点,对于下列各值:①线段AB 的长;②△PAB 的周长;③△PAB 的面积;④∠APB 的度数,其中不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的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______________.
19.一副直角三角板叠放如图①所示,现将含30角的三角板固定不动,把含45角的三角板CDE 由图①所示位置开始绕点C 逆时针旋转(a DCF α=∠且018)0a <<,使两
块三角板至少有一组边平行.如图,30a =︒②时,//AB CD .
请你在图③、图④、图⑤内,各画一种符合要求的图形,标出a ,并完成各项填空: 图③中α=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④中
α=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⑤中α=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EOD=120°,则
∠BOD=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已知//AB CD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点G 为平面内一点,连接EG 、FG .
(1)如图,当点G 在AB 、CD 之间时,请直接写出AEG ∠、CFG ∠与G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
(2)如图,当点G 在AB 上方时,且90EGF ︒∠=, 求证:90︒∠-∠=BEG DFG ;
(3)如图,在(2)的条件下,过点E 作直线HK 交直线CD 于K , FT 平分DFG ∠交HK 于点T ,延长GE 、FT 交于点R ,若ERT TEB ∠=∠,请你判断FR 与HK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不可以直接用三角形内角和180°)
22.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50°+60°=110°.问题迁移:
(1)如图3,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
∠ADP=∠α,∠BCP=∠β.∠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α、∠β间的数量关系.
23.已知AB∥CD,点C在点D的右侧,连接AD,BC,BE平分∠ABC,DE平分∠ADC,BE,DE相交于点E.
(1)如图1,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
①若∠ABC=50º,∠ADC=70º,求∠BED的度数;
②请直接写出∠BED与∠ABC,∠ADC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试猜想∠BED与∠ABC,∠AD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4.如图 1,直线GH 分别交,AB CD 于点 ,
E F (点F 在点E 的右侧),若12180︒∠+∠= (1)求证://AB CD ;
(2)如图2所示,点M N 、在
,AB CD 之间,且位于,E F 的异侧,连MN , 若23M N ∠=∠,则,,AEM NFD N ∠∠∠三个角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 3 所示,点M 在线段EF 上,点N 在直线CD 的下方,点P 是直线AB 上一点(在E 的左侧),连接,,MP PN NF ,若2,2MPN MPB NFH HFD ∠=∠∠=∠,则请直接写出PMH ∠与N ∠之间的数量
25.问题情境
(1)如图①,已知360B E D ∠+∠+∠=︒,试探究直线AB 与C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明给出下面正确的解法:
直线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AB CD .
理由如下:
过点E 作//EF AB (如图②所示)
所以180B BEF ∠+∠=︒(依据1)
因为360B BED D ∠+∠+∠=︒(已知)
所以360B BEF FED D ∠+∠+∠+∠=︒
所以180FED D ∠+∠=︒
所以//EF CD (依据2)
因为//EF AB
所以//AB CD (依据3)
交流反思
上述解答过程中的“依据1”,“依据2”,“依据3”分别指什么?
“依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探究
(2)如图,当B 、E ∠、F ∠、D ∠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AB CD . 拓展延伸
(3)如图,当B 、E ∠、F ∠、D ∠满足条件_________时,有//AB CD .
26.已知直线AB CD ∥,直线EF 与直线AB 、CD 分别相交于点E 、F .
(1)如图1,若160∠=︒,求2∠,3∠的度数;
(2)若点P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连接PE 、PF ,探索EPF ∠、PEB ∠、P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当点P 在图2的位置时,请写出EPF ∠、PEB ∠、P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当点P 在图3的位置时,请写出EPF ∠、PEB ∠、P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③当点P 在图4的位置时,请直接写出EPF ∠、PEB ∠、P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7.已知,点、、A B C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AD BE
(1)如图①,当,58118A B ︒︒∠=∠=时,求C ∠的度数;
(2)如图②,,AQ BQ 分别为,DAC EBC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试探究C ∠与AQB ∠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在(2)的前提下且//AC QB ,QP PB ⊥,直接写11,,DAC ACB CBE ∠∠∠的值
28.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30A ∠=︒,60B ∠=︒,45D E ∠=∠=︒.
(1)猜想BCD ∠与A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3BCD ACE ∠=∠,求BCD ∠的度数;
(3)若按住三角板ABC 不动,绕顶点C 转动三角DCE ,试探究BCD ∠等于多少度时//CE AB ,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
【详解】
解:∵OE 平分∠BOD ,∠BOE=55°,
∴∠BOD=2∠BOE=110°,
∵∠D=110°,
∴∠BOD=∠D ,
∴CD ∥AB ,故A 不符合题意;
∵OF ⊥OE ,
∴∠FOE=90°,∠DOF=35°,
∴∠DOE=55°,
∵OE 平分∠BOD ,
∴∠DOB=2∠DOE=110°,
∵∠D=110°,
∴∠DOB=∠D ,
∴AB ∥CD ,故B 不符合题意;
∵∠BOE+∠AOF=90°,
∴∠EOF=90°,但不能判断AB∥CD,故C符合题意;
∵OF⊥OE,
∴∠FOE=90°,∠AOF=35°,
∴∠BOE=55°,
∵OE平分∠BOD,
∴∠DOB=2∠BOE=110°,
∵∠D=110°,
∴∠DOB=∠D,
∴AB∥CD,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4=56°,然后借助平角的定义求得∠3=180°-∠2-∠4=36°.
故选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3.C
解析:C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延长FP交AB于点Q,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解:根据题意,延长FP交AB于点Q,可画图如下:
∵AB CD ∥
∴CFQ PQE ∠=∠
∵将射线EA 沿EP 折叠,射线FC 沿FP 折叠,
∴,CFP PFM MEP PEQ ∠=∠∠=∠,
∵,FPE PQE PEQ EM FM ∠=∠+∠⊥,
如第一个图所示,在四边形FPEM 中,36090PFM MEP FPE ∠+∠+∠=︒-︒, 得:2270FPE ∠=︒,
∴135FPE ∠=︒.
如第二个图所示,在四边形FPEM 中,
360(36090)90PFM MEP FPE ∠+∠+∠=︒-︒-︒=︒,
得:290FPE ∠=︒,
∴45FPE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四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关键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四边形内角和进行解答.
4.D
解析: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1=∠2得到AB∥CD,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ADC=180°,可求得∠ADC=120°. 故选:D.
5.C
解析:C
【解析】分类讨论:两个角的两边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相等;否则互补.故选C. 6.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A 、当∠1=∠3时,a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
B 、∠2与∠3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无法判断,故错误;
C 、当∠4=∠5时,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
D 、当∠2+∠4=180°时,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正确.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B
【分析】
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知ABC 与ACD △的高相等,底边之比等于面积之比,设ACE △的面积为x ,建立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AB CD
∴ABC 与ACD △的高相等
∵2CD AB =
∴=2ACD ABC S S
设ACE △的面积为x ,则=8+=+ACD CDE ACE S
S S x ,=2+=+ABC ABE ACE S S S x ∴()822+=+x x
解得4x =
∴=4ACE S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间的距离问题,由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得到两三角形的高相等,从而建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C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解:①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不符合题意;
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故符合题意;
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故符合题意;
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难度不大.
9.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公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
解: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故①是真命题;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故②是假命题;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③是假命题;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④是假命题;
故正确的个数只有1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的公理和应用,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
10.B
解析:B
【分析】
根据选项中角的关系,结合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判断.
【详解】
解:A.∠A=∠BDF,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DF∥AC;
B.∠2=∠4,不能判断DF∥AC;
C.∠1=∠3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DF∥AC;
D.∠A+∠ADF=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断DF∥AC;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D
解析:D
【分析】
先写出各选项的逆命题,判断出其真假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A、直角都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直角,错误;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错误;
C、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错误;
D、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命题与定理的区别,正确的命题叫定理,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关键是对逆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
12.C
解析:C
【分析】
根据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公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一一判断即可.【详解】
解: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
②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错误,应该是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距离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
④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公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二、填空题
13.4
【分析】
到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平行且与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同理,点在与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平行,且到的距离是1的两直线上,四条直线的距离有四个交点.因而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
【详解】
解:
解析:4
【分析】
到1l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1l平行且与1l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同理,点M在与2l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2l平行,且到2l的距离是1的两直线上,四条直线的距离有四个交点.因而满足条件的点有四个.
【详解】
解:到1l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1l平行且与1l的距离是2的两条直线上;
到2l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2l平行且与2l的距离是1的两条直线上;
以上四条直线有四个交点,故“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4个.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4.24
【解析】
【分析】
根据三线八角的特点,对四条直线产生的6个交点,两两一组进行分类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
观测点A和点B,同旁内角有2对;A和C有2对;A和D,没有同旁内角;A 和
解析:24
【解析】
【分析】
根据三线八角的特点,对四条直线产生的6个交点,两两一组进行分类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
观测点A和点B,同旁内角有2对;A和C有2对;A和D,没有同旁内角;A和E有2对;A和F有2对.B和C有2对;B和D有2对;B和E有2对;B和F没有同旁内角.C和D有2对,C和E没有同旁内角,C和F有2对.D和E有2对;D和F有2对.E和F有2对.共有2×12=24对.
故答案是:24.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三线八角中的同旁内角,正确理解同旁内角和准确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5.150°
【解析】
如图,过点B作BG∥AE,
因为AE∥CD,所以AE∥BG∥CD.
所以∠A=∠2,∠1+∠C=180°.
因为∠A=120°,所以∠2=120°,所以∠1=150°-120°=
解析:150°
【解析】
如图,过点B作BG∥AE,
因为AE∥CD,所以AE∥BG∥CD.
所以∠A=∠2,∠1+∠C=180°.
因为∠A=120°,所以∠2=120°,所以∠1=150°-120°=30°.
所以∠C=180°-30°=150°,故答案为150°.
16.∠EAD=∠B或∠DAC=∠C
【解析】
当∠EAD=∠B时,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当∠DAC=∠C时,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当∠DAB+∠B
解析:∠EAD=∠B或∠DAC=∠C
【解析】
当∠EAD=∠B时,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
当∠DAC=∠C时,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
当∠DAB+∠B=180°时,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故答案是:∠EAD=∠B或∠DAC=∠C或∠DAB+∠B=180°(答案不唯一). 17.40°
【分析】
先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出∠1=∠2,即可求出α的度数.【详解】
解:∵∠1与∠2是对顶角,,∠2=50°,
∴∠1=∠2,
∵,∠2=50°,
∴α+10°=50°,
∴α=4
解析:40°
【分析】
先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出∠1=∠2,即可求出α的度数.
【详解】
解:∵∠1与∠2是对顶角,110α∠=+︒,∠2=50°,
∴∠1=∠2,
∵110α∠=+︒,∠2=50°,
∴α+10°=50°,
∴α=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以及角度的计算.
18.①③
【分析】
求出AB 长为定值,P 到AB 的距离为定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根据运动得出PA+PB 不断发生变化、∠APB 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
【详解】
解:∵A、B 为定点,
∴AB 长
解析:①③
【分析】
求出AB 长为定值,P 到AB 的距离为定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根据运动得出PA+PB 不断发生变化、∠APB 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
【详解】
解:∵A 、B 为定点,
∴AB 长为定值,
∴①正确;
∵点A ,B 为定点,直线l ∥AB ,
∴P 到AB 的距离为定值,故△APB 的面积不变,
∴③正确;
当P 点移动时,PA+PB 的长发生变化,
∴△PAB 的周长发生变化,
∴②错误;
当P 点移动时,∠APB 发生变化,
∴④错误;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的运用,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不唯一)
【分析】
画出图形,再由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求出旋转角度.
【详解】
图中,当时,DE//AC ;
图中,当 时,CE//AB ,
图中,当 时,DE//BC .
故答案为:;(答案
解析:45,//DE AC ︒;120,//;135,//CE AB DE BC ︒︒(答案不唯一)
【分析】
画出图形,再由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求出旋转角度.
【详解】
图③中,当45DCF D α=∠=∠=时,DE//AC ;
图④中,当9090120DCF DCB BCF B α=∠=∠+∠=︒-∠+︒=︒ 时,CE//AB ,
图⑤中,当90135a DCF DCB BCF D =∠=∠+∠=∠+=︒ 时,DE//BC .
故答案为:45,//DE AC ︒;120,//;135,//CE AB DE BC ︒︒(答案不唯一).
【点睛】
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且利用了数形结合.
20.30°
【分析】
先利用补角的定义求出∠EOC=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
【详解】
解:∵∠EOD=120°,∴∠EOC=60°(邻补角定义).
∵OA 平分∠EOC,∴∠AOC=∠EOC=
解析:30°
【分析】
先利用补角的定义求出∠EOC=6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
【详解】
解:∵∠EOD=120°,∴∠EOC=60°(邻补角定义).
∵OA 平分∠EOC ,∴∠AOC=12
∠EOC=30°(角平分线定义), ∴∠BOD=30°(对顶角相等).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考查由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补角的性质,易求该角的度数.
三、解答题
21.(1)∠G=∠AEG+∠CFG ;(2)见解析;(3)FR ⊥HK ,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写出结论;
(2)过点G 作//GP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角相等和互补,即可得证;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角相等,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如图:过点G 作//GH AB ,
∵//AB CD ,
∴//GH CD ,
∴AEG EGH ∠=∠,CFG FGH ∠=∠,
EGF AEG CFG ∴∠==∠+∠
AEG ∴∠、CFG ∠与G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G AEG CFG ∠=∠+∠.
故答案为:G AEG CFG ∠=∠+∠.
(2)如图,过点G 作//GP AB ,
180BEG EGP ∴∠+∠=︒,
180EHG HGP ∠+∠=︒,
90180EHG EGP ∴∠+︒+∠=︒,
90EHG EGP ∴∠+∠=︒,
//AB CD ,
DFG EHG ∴∠=∠,
180180()1809090BEG DFG EGP EHG EGP EHG ∴∠-∠=︒-∠-∠=︒-∠+∠=︒-︒=︒.
(3)FR 与HK 的位置关系为垂直.理由如下: FT 平分DFG ∠交HK 于点T ,GFT KFT ∴∠=∠,
90EGF ∴∠=︒,
90GFT ERT ∴∠+∠=︒,
90KFT ERT ∴∠+∠=︒,
ERT TEB ∠=∠,
90KFT TEB ∴∠+∠=︒,
//AB CD ,
FKT TEB ∴∠=∠,
90KFT FKT ∴∠+∠=︒,
90FTK ∴∠=︒,
KT FR ∴⊥,即FR HK ⊥.
∴FR 与HK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
22.(1)CPD αβ∠=∠+∠,理由见解析;
(2)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 αβ∠=∠-∠;
∠=∠-∠.
当点P在射线AM上时,CPDβα
【分析】
(1)过P作PE∥AD交CD于E,推出AD∥P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
∠α=∠D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
(2)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A、M两点之间,②点P在B、O两点之间,分别画出图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DPE,∠β=∠CPE,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CPD=∠α+∠β,理由如下:
如图,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
(2)当点P在A、M两点之间时,∠CPD=∠β-∠α.
理由:如图,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CPE-∠DPE=∠β-∠α;
当点P在B、O两点之间时,∠CPD=∠α-∠β.
理由:如图,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主要考核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导.解题时注意:问题(2)也可以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来解决.
23.(1)①∠BED=60º;②∠BED=1
2
∠ABC+
1
2
∠ADC;(2)∠BED=180º-
1 2∠ABC+
1
2
∠ADC,理由见解析.
【分析】
(1)①过点E作EF∥AB,然后说明AB∥CD∥EF,再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即可解答;
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确定它们的关系.
(2)过点E作EF∥AB,再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即可确定它们的关系.
【详解】
(1)①如图1,过点E作EF∥AB.
∵AB∥CD
∴AB∥CD∥EF
∴∠ABE=∠BEF,∠EDC=∠DEF.
∵BE平分∠ABC,DE平分∠ADC,
∴∠ABC=50º,∠ADC=70º
∴∠ABE=1
2∠ABC=15025
2
⨯=
°°,
∠EDC=1
2∠ADC=17035
2
⨯︒=︒,
∴∠BEF=25º,∠DEF=35º,
∴∠BED=∠BEF+∠DEF=25º+35º=60º;
②∵AB∥CD
∴AB∥CD∥EF
∴∠ABE=∠BEF=1
2∠ABC,∠EDC=∠DEF=1
2
∠ADC;.
∴∠BED=∠BEF +∠DEF =1
2∠ABC+1
2
∠ADC
∴∠BED=1
2∠ABC+1
2
∠ADC
(2)如图2,过点E作EF∥AB.
∵AB∥CD
∴AB∥CD∥EF
∴∠EDC=∠DEF,
∵∠ABE+∠BEF=180º,
∴∠BEF=180º-∠ABE.
∵BE平分∠ABC,DE平分∠ADC,
∴∠ABE=1
2∠ABC,∠DEF=1
2
∠ADC,
∴∠BED=∠BEF+∠DEF=180º-1
2∠ABC+1
2
∠AD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并灵活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1)证明过程见解析;(2)1
2
N AEM NFD
∠=∠-∠,理由见解析;(3)
1
3
∠N+∠PMH=180°.
【分析】
(1)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AB∥CD;
(2)设∠N=2α,∠M=3α,∠AEM=x,∠NFD=y,过M作MP∥AB,过N作NQ∥AB 可得∠PMN=3α-x,∠QNM=2α-y,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到3α-x=2α-y,化简即可得到
1 2
N AEM NFD ∠=∠-∠;
(3)过点M作MI∥AB交PN于O,过点N作NQ∥CD交PN于R,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PM=∠PMI,由已知得到∠MON=∠MPN+∠PMI=3∠PMI及∠RFN=180°-∠NFH-
∠HFD=180°-3∠HFD,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PRF=∠FNP+∠RFN=∠FNP+180°-3∠RFM,化简得到∠FNP+2∠PMI-2∠RFM=180°-∠PMH,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3∠PMI+∠FNP+∠FNH=180°及3∠RFM+∠FNH=180°,两个等式相减即可得到∠RFM-
∠PMI=1
3
∠FNP,将该等式代入∠FNP+2∠PMI-2∠RFM=180°-∠PMH,即得到
1 3∠FNP=180°-∠PMH,即
1
3
∠N+∠PMH=180°.
【详解】
(1)证明:∵∠1=∠BEF,12180︒
∠+∠=
∴∠BEF+∠2=180°
∴AB∥CD.
(2)解:1
2
N AEM NFD ∠=∠-∠
设∠N=2α,∠M=3α,∠AEM=x,∠NFD=y 过M作MP∥AB,过N作NQ∥AB
∵//
AB CD,MP∥AB,NQ∥AB
∴MP∥NQ∥AB∥CD
∴∠EMP=x,∠FNQ=y
∴∠PMN=3α-x,∠QNM=2α-y
∴3α-x=2α-y
即α=x-y
∴1
2
N AEM NFD ∠=∠-∠
故答案为1
2
N AEM NFD ∠=∠-∠
(3)解:1
3
∠N+∠PMH=180°
过点M作MI∥AB交PN于O,过点N作NQ∥CD交PN于R.
∵//
AB CD,MI∥AB,NQ∥CD
∴AB∥MI∥NQ∥CD
∴∠BPM=∠PMI
∵∠MPN=2∠MPB
∴∠MPN=2∠PMI
∴∠MON=∠MPN+∠PMI=3∠PMI
∵∠NFH=2∠HFD
∴∠RFN=180°-∠NFH-∠HFD=180°-3∠HFD
∵∠RFN=∠HFD
∴∠PRF=∠FNP+∠RFN=∠FNP+180°-3∠RFM
∴∠MON+∠PRF+∠RFM=360°-∠OMF
即3∠PMI+∠FNP+180°-3∠RFM+∠RFM=360°-∠OMF ∴∠FNP+2∠PMI-2∠RFM=180°-∠PMH
∵3∠PMI+∠PNH=180°
∴3∠PMI+∠FNP+∠FNH=180°
∵3∠RFM+∠FNH=180°
∴3∠PMI-3∠RFM+∠FNP=0°
即∠RFM-∠PMI=1
3
∠FNP
∴∠FNP+2∠PMI-2∠RFM=∠FNP-2(∠RFM-∠PMI)=180°-∠PMH
∠FNP-2×1
3
∠FNP=180°-∠PMH
1
3
∠FNP=180°-∠PMH
即1
3
∠N+∠PMH=180°
故答案为1
3
∠N+∠PMH=1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辅助线,通过运用平行线性质
得到角之间的关系.
25.(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B+∠E+∠F+∠D=540°;(3)∠B +∠E+∠D-∠F=180°.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公理的推论回答即可;
(2)过点E、F分别作GE∥HF∥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及已知条件求得同旁内角∠ABE+∠BEG=180°,得到AB∥GE,再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来证得AB∥CD;(3)过点E、F分别作ME∥FN∥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已知条件求得同旁内角∠B+∠BEM=180°,得到AB∥ME,再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来证得AB∥CD.
【详解】
解:(1)由题意可知:“依据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依据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依据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当∠B、∠E、∠F、∠D满足条件∠B+∠E+∠F+∠D=540°时,有AB∥CD.
理由:如图,过点E、F分别作GE∥HF∥CD,
则∠GEF+∠EFH=180°,∠HFD+∠CDF=180°,
∴∠GEF+∠EFD+∠FDC=360°;
又∵∠B+∠BEF+∠EFD+∠D=540°,
∴∠ABE+∠BEG=180°,
∴AB∥GE,
∴AB∥CD;
(3)当∠B、∠E、∠F、∠D满足条件∠B+∠E+∠D-∠F=180°时,有AB∥CD.
如图,过点E、F分别作ME∥FN∥CD,
则∠MEF=EFN,∠D=∠DFN,
∵∠B+∠BEF+∠D-∠EFD=180°,
∴∠B+∠BEM+∠MEF+∠D-∠EFN-∠DFN=180°,
∴∠B+∠BEM=180°,
∴AB∥ME,
∴AB ∥CD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作出合适的辅助线,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6.(1)360∠=︒;(2)①EPF PEB PFD ∠=∠+∠,证明见解析;
②360EPF PEB PFD ︒∠+∠+∠=,证明见解析;③EPF PEB PFD ∠=∠-∠或EPF PFD PEB ∠+∠=∠.
【分析】
(1)根据对顶角相等求∠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3;
(2)①过点P 作MN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PM =∠PEB ,且有MN ∥CD ,所以∠MPF =∠PFD ,然后利用等式性质易得∠EPF =∠PEB +∠PFD .
②③的解题方法与①一样,分别过点P 作MN ∥AB ,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三个角之间的关系.
【详解】
(1)解:∵12∠=∠,160∠=︒,
∴260∠=︒;
∵AB CD ∥,
∴3160∠=∠=︒ .
(2)①EPF PEB PFD ∠=∠+∠.
过点P 作MN AB ,则EPM PEB ∠=∠.
∵AB CD ∥,MN AB , ∴MN CD ∥,
∴MPF PFD ∠=∠,
∴EPM MPF PEB PFD ∠+∠=∠+∠,
即EPF PEB PFD ∠=∠+∠.
②360EPF PEB PFD ︒∠+∠+∠=,
过点P 作MN AB ,则180PEB EPN ∠+∠=︒,
∵AB CD ∥,MN AB , ∴MN CD ∥,
∴180NPF PFD ∠+∠=︒,
∴360PEB EPN NPF PFD ∠+∠+∠+∠=︒.
即360EPF PEB PFD ︒∠+∠+∠=.
③EPF PEB PFD ∠=∠-∠或EPF PFD PEB ∠+∠=∠.写对一种即可.
理由:如图4,过点P 作PM ∥AB ,
∵AB ∥CD ,MP ∥AB ,
∴MP ∥CD ,
∴∠PEB =∠MPE ,∠PFD =∠MPF ,
∵∠EPF +∠FPM =∠MPE ,
∴∠EPF +∠PFD =∠PE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的推论和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图形作出辅助线构造出三线八角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7.(1)120°;(2)2∠AQB+∠C=180°;(3)∠DAC=60°,∠ACB=120°,∠CBE=120°.
【分析】
(1)过点C 作CF ∥AD ,则CF ∥B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ACF=∠A 、∠BCF=180°-∠B ,将其代入∠ACB=∠ACF+∠BCF 即可求出∠ACB 的度数;
(2)过点Q 作QM ∥AD ,则QM ∥B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AQB=12
(∠CBE-∠CAD),结合(1)的结论可得出2∠AQB+∠C=180°; (3)由(2)的结论可得出∠CAD=
12
∠CBE ①,由QP ⊥PB 可得出∠CAD+∠CBE=180°②,联立①②可求出∠CAD 、∠CBE 的度数,再结合(1)的结论可得出∠ACB 的度数.
【详解】
解:(1)在图①中,过点C作CF∥AD,则CF∥BE.
∵CF∥AD∥BE,
∴∠ACF=∠A,∠BCF=180°-∠B,
∴∠ACB=∠ACF+∠BCF=180°-(∠B-∠A)=180°-(118°-58°)=120°.(2)在图2中,过点Q作QM∥AD,则QM∥BE.
∵QM∥AD,QM∥BE,
∴∠AQM=∠NAD,∠BQM=∠EBQ.
∵AQ平分∠CAD,BQ平分∠CBE,
∴∠NAD=1
2
∠CAD,∠EBQ=
1
2
∠CBE,
∴∠AQB=∠BQM-∠AQM=1
2
(∠CBE-∠CAD).
∵∠C=180°-(∠CBE-∠CAD)=180°-2∠AQB,∴2∠AQB+∠C=180°.
(3)∵AC∥QB,
∴∠AQB=∠CAP=1
2
∠CAD,∠ACP=∠PBQ=
1
2
∠CBE,
∴∠ACB=180°-∠ACP=180°-1
2
∠CBE.
∵2∠AQB+∠ACB=180°,
∴∠CAD=1
2
∠CBE.
又∵QP⊥PB,
∴∠CAP+∠ACP=90°,即∠CAD+∠CBE=180°,
∴∠CAD=60°,∠CBE=120°,
∴∠ACB=180°-(∠CBE-∠CAD)=120°,
故∠DAC=60°,∠ACB=120°,∠CBE=1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角平分线以及垂线,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角的计算找出∠ACB=180°-(∠B-∠A);(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
义找出∠AQB=1
2
(∠CBE-∠CAD);(3)由AC∥QB、QP⊥PB结合(1)(2)的结论分别求
出∠DAC 、∠ACB 、∠CBE 的度数.
28.(1)180BCD ACE ∠+∠=︒,理由详见解析;(2)135°;(3)BCD ∠等于150︒或30时,//CE AB .
【分析】
(1)依据∠BCD=∠ACB+∠ACD=90°+∠ACD ,即可得到∠BCD+∠ACE 的度数;
(2)设∠ACE=α,则∠BCD=3α,依据∠BCD+∠ACE=180°,即可得到∠BCD 的度数; (3)分两种情况讨论,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当∠BCD 等于150°或30°时,CE//4B.
【详解】
解:(1)180BCD ACE ∠+∠=︒,理由如下:
90BCD ACB ACD ACD ∠=∠+∠=︒+∠,
∴90BCD ACE ACD ACE ∠+∠=︒+∠+∠9090180=︒+︒=︒;
(2)如图①,设ACE α∠=,则3BCD α∠=,
由(1)可得180BCD ACE ∠+∠=︒,
∴3180αα+=︒,
∴45α=,
∴3135BCD α∠==︒;
(3)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所示,当//AB CE 时,180120BCE B ∠=︒-∠=︒, 又90DCE ∠=︒,
∴36012090150BCD ∠=︒-︒-︒=︒;
②如图2所示,当//AB CE 时,60BCE B ∠=∠=︒, 又90DCE ∠=︒,
∴906030BCD ∠=︒-︒=︒.
综上所述,BCD ∠等于150︒或30时,//CE A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定理并且能够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