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实用版

合集下载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或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使用及拆除等各个阶段,依据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对项目或工程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进行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工作。

通过预评价和管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或工程启动前,对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包括对项目或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使用与维护等各个阶段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估,确保在未来的项目或工程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是对建设项目或工程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包括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安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职业卫生的监测与评价,安全培训与教育等。

通过管理,可以降低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伤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程序和技术。

通过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各个阶段,对项目或工程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3. 职业安全卫生设备和保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项目或工程的特点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安全设备和保护用品,加强其使用和维护。

4. 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

建立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对项目或工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5. 安全培训与教育。

加强对项目或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具备职业安全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附件4)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附件4)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2014年4月)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目的和原则 (3)5.评价依据 (4)6.评价范围及内容 (4)7 评价方法 (5)8.金属非金属矿山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程序 (5)9.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内容 (5)10.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格式 (13)11.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载体 (13)安全、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部分) (14)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需要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参考目录 (18)评价程序图 (19)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封面格式 (20)著录项格式 (2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选场、地质勘探除外)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

本细则不包括产生电离辐射危害因素。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GBZ /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6722 爆破安全规程1995.1.22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AQ2007.1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50070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T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3608 高处作业分级GB/T8196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适用与维护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LD2-91 防振手套一般技术条件AQ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GB/T4200-2008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GB2811-2007 安全帽GB5725-2009 安全网GB6095-2009 安全带GBZ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2031-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 2032-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 2033-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建设项目(工程)在我国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建设项目涉及的行业众多,从房地产到交通基础设施,从能源工程到化工厂,每个行业都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

因此,对建设项目(工程)进行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1.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概念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工程)进行前,通过评估和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及其可能的影响,以确定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2.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内容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环境评价:对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工作环境进行评价,包括噪声、震动、有害气体、粉尘等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估;(2)作业过程评价: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高空作业、危险化学品使用、机械设备操作等;(3)人员评估:对参与建设项目工作的人员进行评估,包括职业健康状况、职业培训、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评估。

3.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方法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专家经验和知识来评估,定量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和监测来评估。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原则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

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目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确保建设项目(工程)过程中的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措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设施;(3)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4)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5)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和监督。

四、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的作用和意义1. 保障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健康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可以通过控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1. 前言为保障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企业的生产经营,预评价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2. 安全生产法规在编写安全预评价细则之前,应了解相应的安全生产法规。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应当保障生产安全,预防事故,减少损失。

此外,还应了解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

3. 预评价的作用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作用是对劳动场所及其作业的安全卫生现状进行评估,为制定、实施并监督落实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预评价,有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减少劳动争议等。

4.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内容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4.1 基础情况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第一步是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础情况。

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名称、性质、规模等;•管理人员的资质与职称;•工作场所的面积和地址;•工作中使用的机器设备、材料和工具等。

4.2 岗位与人员对于被评价单位中的各个岗位与人员,应当有详细的了解。

这包括以下方面:•岗位职责;•对人员的招聘和录用机制;•加班、休息机制等。

4.3 作业分析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应当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照度等;•动力、照明、通风、热工装备及其使用情况等;•工作方式:如操作程序、装卸货物的地点、方式等;•安全标志与安全防护设施等。

4.4 健康状况还需要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劳动者是否患有职业病;•实施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情况;•是否有常见病、肢体损伤等情况。

4.5 事故预评价最后,需要预测潜在的、可能的事故并提出防范策略:•工作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风险;•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影响范围;•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5.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输出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输出一般有两个:•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内容应包括被评价单位基础情况、岗位与人员、作业分析、健康状况、事故预评价及对应的安全措施等情况;•预防措施建议:提出根据评价结果应实施的安全措施。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已经1998年2月5日劳动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10号部长李伯勇一九九八年二月五日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建设项目(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依据《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下列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一)属于《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划分标准的规定》中规定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二)属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三)属于劳动部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中规定的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四)大量生产或使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规定的Ⅰ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五)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六)其他由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熟悉本行业和本建设项目技术特点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以下简称预评价单位)承担,并与之签订书面委托合同。

承担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预评价,提出明确的防范措施。

第四条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批。

第五条预评价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并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一)国务院有关部、委、总公司及其他直属机构直接组织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和预评价报告书经具有认可资格的专家评审后由劳动部审批。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和设施,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GBZ /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3.1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前言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也称为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在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监测工作中,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进行初步识别、定性定量分析,并作出初步预测和预判判断的活动。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职业安全卫生监测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提前发现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为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意义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意义在于:1.帮助企业了解职业安全卫生风险。

2.为企业制定职业安全卫生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在职业安全卫生事故发生之前,提前发现和预测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4.保障职工健康安全。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方法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基于常规监测数据的法则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基于常规监测数据的法则,是在采集一定量的职业安全卫生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进行推测和预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在监测数据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2. 基于模型的方法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基于模型的方法,是在对职业安全卫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模型,通过变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测和预测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在监测数据不足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3. 基于专家分析法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基于专家分析法,是在职业安全卫生专家领域的专家意见基础上,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进行推测和预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在监测数据不足,且没有基于常规监测数据而建立的模型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流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识别阶段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识别阶段是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初步阶段,包括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阶段要对职业场所的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科学的评价计划,并开展全面的监测调查。

2. 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分析阶段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分析阶段是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的阶段,该阶段耗时较长。

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考核细则

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考核细则

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考核细则一、安全考核细则:1.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企业要求必须按规定配备相关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并要求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对于未佩戴或错误使用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的员工,将会有相应的处罚。

2.安全培训和演练:企业要求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包括消防知识培训、应急撤离演练等,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对能力。

3.安全责任和报告:企业要求明确安全责任,设立安全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安全事务,并要求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隐瞒和虚报将严肃处理。

4.安全记录和统计:企业要求建立安全记录和统计制度,对每起安全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5.安全考核和奖惩:企业要求按照一定的指标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员工进行扣分和处罚,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

二、环保考核细则:1.环保政策和目标:企业要求明确环保政策和目标,制定环保责任制,将环保纳入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并确保环保政策的宣传和执行。

2.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企业要求合理使用资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推行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处理计划。

3.污染治理和减排措施:企业要求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将排放物减至最低限度,如净化设备的使用、废水处理等。

4.环保培训和意识提升:企业要求开展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技能,确保员工能够主动参与环保工作。

5.环境监测和报告:企业要求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

三、职业卫生考核细则:1.职业病预防和保护:企业要求建立职业病预防和保护制度,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提供相关的防护设备和措施。

2.作业场所环境的卫生控制:企业要求保持作业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并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3.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企业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包括工作环境的噪音、粉尘、化学物质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指在项目、投资、设计、建设等初期阶段,通过对职业安全卫生的风险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措施等防备性措施的过程。

在建设、生产、运营中,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常常是企业紧要的管理难题。

对于建设项目、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都要进行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重点是对职业病危害、职业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管理者以及从业人员供给一个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一、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目的1.为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措施的设计供给依据2.为从业人员供给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3.为企业供给经济、社会效益4.削减潜在的职业病危害、职业安全事故等风险二、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内容1.项目特点评价项目的规模、性质、地理、气候等基本属性;评估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条件。

2.职业病危害评价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如噪声、化学污染、粉尘等,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推测。

3.职业安全评价评估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安全风险,如高处作业、机械损害、火灾等,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推测。

4.职业卫生评价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如卫生环境、疫病传染等,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推测。

5.保护措施评价评价项目存在的职业病、职业安全风险和职业卫生问题所要实行的保护措施,如防护设备、安全培训、提高作业标准等。

三、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和流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应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预估的风险来快捷选择,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流程:1.可行性讨论阶段a.确定安全、卫生策略;b.初步确定可能发生的相关危害因素;c.建立档案,记录相关信息。

2.设计讨论阶段a.设定职业安全卫生要求;b.分析项目相关环节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c.订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措施。

3.施工和试运行阶段a.监测关键环节职业安全卫生风险;b.监督掌控施工和试运行过程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措施。

职业卫生评价 标准

职业卫生评价 标准

职业卫生评价标准职业卫生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评估和监测,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评价标准是对职业卫生评价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的详细规定,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和可比性,从而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职业卫生评价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首先,职业卫生评价标准应包括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评价的范围应明确包括哪些危害因素,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对这些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等详细规定。

评价标准还应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时限,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和方式。

其次,职业卫生评价标准应规定评价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评价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和工作场所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定,包括采样方法、监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

评价技术要求则应明确评价人员的资质要求、评价设备的检定和维护要求、评价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

再次,职业卫生评价标准应规定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求。

评价报告是评价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其内容应包括评价的目的、范围和方法、评价结果和结论、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等。

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则应包括报告的组织结构、文字表述的规范、图表的绘制要求等。

最后,职业卫生评价标准应规定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监督管理要求。

评价结果的应用包括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对评价结果的措施建议等;监督管理要求则包括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对评价人员的考核和奖惩等。

综上所述,职业卫生评价标准是保障职业卫生评价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其制定应充分考虑评价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严格遵守职业卫生评价标准,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和可靠,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背景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一个评估风险、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评估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和卫生水平,以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消除或控制风险和危险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一个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步骤一:确定评价的范围和目标在这个步骤中,需要明确工作场所的类型、规模、位置、环境等,然后确定评价的目标和重点。

评价的目标应当明确,如发现哪些有害物质需要控制,在哪些区域需要增加安全防护设施等等。

步骤二:搜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在这个步骤中,需要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所有信息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工作场所的平面图、建筑图和环境图等;2.操作规程、流程、安全要求等;3.进出工作场所的人员数量和频率等;4.工作场所的设备、工艺和操作环节等;5.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等;6.工作场所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和卫生问题等。

步骤三:进行现场实地评价在这一步中,需要真实地进入工作场所,对其进行现场评价,评估环境与设备的安全与卫生水平,以及工作人员所处风险的具体情况。

现场评价应该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并且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场所是否具备防护设施,如劳动保护用具等;2.操作人员是否有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技能,是否有岗位培训,是否具备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本领;3.工作场所的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有污水、垃圾、有害物质等;4.工作场所的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存在破损、老化、腐蚀等;5.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是否得到及时控制。

步骤四:撰写评价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在完成对工作场所的评估后,需要撰写评价报告,并根据评估项目及其评级制度,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及划分风险等级。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及预防措施,确保职业安全卫生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总结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细节处严格把控,尤其是在评估数据的准确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报告的实用性等方面要做到到位。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概述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一种提前预测、识别和评估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并规避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背景下,各类企业需要规范性地开展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活动,合规性和专业性都是基本要求。

本篇文档主要介绍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细则和步骤,以期帮助企业高效开展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

预评价步骤第一步:确定评价范围和目标确定要评价的区域、人员和环节,以及具体评价目标,是预评价工作的第一步。

企业应该明确评价目标,以确定需要考虑的职业健康风险。

这包括在评价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的特定屏障和控制措施,以及必要的监测工具和程序。

第二步:收集相关信息这一步骤是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其结果直接决定了预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企业可以使用文献资料、现场勘察、问卷调查、面试、设备检查记录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第三步:风险识别和对策评估在第二步骤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初步评估风险,并制定适当的对策。

对策的制定应该是基于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一般来说,风险识别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依据风险等级的大小,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并逐步制定控制方案,以便快速地调整和改进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工作。

第四步:评价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评价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阶段,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专业人员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模拟、判据方法等,用量化指标描述、分析职业健康风险和事故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职业健康风险和事故发生。

第五步:编制评估报告在前四个步骤完成之后,企业需要根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结果,编制出详细的评估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评估过程、分析结果、建议控制措施和其他必要的信息。

10职业卫生管理办法及相关细则

10职业卫生管理办法及相关细则

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职业病,是指本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四条职业病防治工作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实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评价、审核验收制度.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法人代表为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经理为本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逐级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安环办统一负责职业病防治的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第二章前期预防管理第六条安环办负责对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负责人(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应当在竣工之日起15日内向政府安监部门提供建设项目的工程实施及运行概况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卫生防护设施实施情况。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后,因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项目负责人应在变更15日内向安环办报告变更内容,由安环办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变更内容.第九条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由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向安环办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办理有关手续,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

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安环办及相关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该项目不得开工。

第十条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需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并将评价报告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职业安全健康(劳动安全健康)预评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劳动安全健康)预评制度

职业安全健康(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制度1996年原劳动部发布了第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1998年原劳动部发布了第10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和第11号令《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从而正式提出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

1999年国经贸安全[1999]500号《关于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进行资格认可的通知》从政策上将此项工作引向更深的层次。

预评价制度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依据,供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作为参考。

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建设项目前期,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规定下列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1.属于《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划分标准的规定》中规定的大中型建设项目;2.属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3.属于劳动部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中规定的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4.大量生产或使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 044)规定的Ⅰ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6.其它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确认的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

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管理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安全管理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职业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监察和主要依据。

职业卫生预评价依据

职业卫生预评价依据

2 评价依据:2.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2001年第6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2002年第7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2003年第6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2007年第6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2007年第69号令《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1988年第09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年第344号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2002年第352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67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2005第449号令《国家职业病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年第20号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年第21号令《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年第23号令《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2002年第25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年第49号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卫监督发2006年第375号《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江苏省2002年第4号令《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卫生部、公安部2001年第16号令《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1年第17号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2007第55号令《江苏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江苏省2003年第20号令《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 2004年7月1日实施《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05第1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09第23号2.2国家规范、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 87-19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 230-2010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1993 《噪声作业分级》 LD80-199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8068~18083-2000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18664-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GBZ98-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17-2006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 GBZ/T160-200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1-2007、GBZ2.2-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194-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195-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T197-2007 《高毒物品职业危害告知规范》 GBZ/T203-2007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 GBZ/T204-2007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Z/T11651-2008 《照明测量方法》 GBZ/T5700-200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Z/T16758-2008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2801-2008《高温作业分级》 GB/T4200-200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5-2010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138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

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

2
第 2 页
项目
内容
基本要求和标准
分值
评分方法 抽 查 询 问。 对不 落实 职业 病待 遇,或被职业病人投诉的,不得 分
得分
问题与建议
职业病人 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 待遇 定的职业病待遇
3
治疗康复
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定期 检查、康复
2
检查资料。对照职业病病人的名 单和诊断病例档案,检查职业病 病 人 治 疗、 定期 检查 和康 复记 录,1项1人次未安排,扣1分
4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 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公告栏和 。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 警示标识 位 , 应 在 其 醒 目 位 置 按 照 GBZ 158 — 2003 的要求设置警示标识 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 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 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应急救援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和演 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并做好记 练 录 设置和配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处于 正常状态,不应擅自拆除或者停 应急救援 止使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必 设施 须 设 置 报警 装置 、应 急撤 离通 道,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 备和必要的泄险区 按照 GBZ 188 — 2007 的规定组织 新录用人员和转岗人员进行上岗 上岗职业 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应安排未经 健康检查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和有职业禁 忌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 作业 按照 GBZ 188 — 2007 的规定定期 组织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在岗期间 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 职业健康 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 检查 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 妥善安置 三 、 健 康 监 护 ( 1 2 分 ) 按照 GBZ 188 — 2007 的规定做好 准备调离或脱离作业及岗位人员 离岗职业 的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 健康检查 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 不应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 动合同 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 应急职业 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 健康检查 观察 结果告知 按规定将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书 面告知劳动者

职业卫生评估

职业卫生评估
煤矿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分表
得分:
检查单位: 检查小项及标准 一、前期管理 机构设置 设立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 人)、管理者代表、相关职能部门 以及工会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 领导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制度完善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 章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 规章制度 人员配备 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 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经费保证 按照规定提取足够的职业病防治 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工作规划、计划 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年度计划 和实施方案 档案建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病危害申报 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职业卫生培训 标准分 15 2
存在问题
附件
培训记录不完整
检测结果存档资料 不全
2
1 1 1 1 2 2 1
按照规定对煤矿法定代表人 (主要负责人)、管理者代表、管 理人员及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劳 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1
劳动合同管理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在 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 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 等,不应隐瞒或者欺骗 工伤保险缴纳
1 1 1
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含 劳务派遣工)足额缴纳工伤保险 二、现场管理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符合职业卫生“三同时”各项 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 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达标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浓度(强度)符合GBZ 2.1-2007、 GBZ 2.2-2007、AQ 4202-2008、 AQ 4203-2008等职业卫生标准要 求 日常监测 配置足够的监测仪器设备,设 立专兼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 素日常监测工作 定期检测评价 按照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 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并落 实整改措施。检测评价结果存入 职业卫生档案并向监管监察部门 报告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管理 配备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台账,并进 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 测其性能和效果,使其处于正常 状态,不应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 用。维护、检修和定期检测应做 好记录 个体防护

职业安全卫生评估规范

职业安全卫生评估规范

OHSAS 18001:1999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致谢OHSAS 18001的制定得到了如下组织的大力支持:1. National Standards Authority of Ireland(爱尔兰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2. South African Bureau of Standards(南非标准局)3.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英国标准协会)4. Bureau Veritas Quality International(国际认证服务组织)5. Det Norske Veritas(挪威船级社)6. Lloyds Register Quality Assurance(Lloyds注册质量保证协会)7. N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国家质量保证组织)8. SFS Certification(SFS认证组织)9. SGS Yarsley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Services(SGS YARSLEY国际质量认证服务组织)10.11.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Ltd.(国际安全管理组织)12. Standards and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laysia(Quality Assurance Services)(MALAYSIA标准和工业研究院——质量保证服务)13.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Services(国际认证服务)该OHSAS版本的生效期为1999年4月15日目录前言1 范围 (2)2 参考文献 (2)3 定义与术语 (2)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 (4)4.1总要求 (4)4.2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4.3规划(策规) (5)4.4实施与运行 (6)4.5检查与纠正措施 (8)4.6管理评审 (10)附录A(提示)OHSAS18001,ISO14001:1996和ISO9001:1994的对照 (11)文献目录 (13)图l—成功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模式………………………图2—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图3—规划(策划)…………………………………………图4—实施与运行……………………………………………图5—检查与纠正措施………………………………………图6—管理评审………………………………………………前言职业安全卫生评估规范OHSAS18001及其支持规范OHSAS 18002(作为OHSAS18001的应用指南)是在顾客的强烈要求下制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1978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实用版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范围本细则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和设施,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GBZ /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3.1职业安全卫生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3.2危害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3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并可能导致职业病,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4危险化学品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具体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确定。

3.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装置。

3.6安全设施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设施目录》所规定的将危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备(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3.7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设施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

3.8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潜在的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严重程度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与接触水平,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结论的活动。

3.9评价单元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的要求,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3.10职业卫生调查对评价对象的职业卫生管理以及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3.11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职业安全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辨识项目所具有的危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及其分布。

3.12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

3.13职业卫生辅助用室是指评价对象依据其卫生特征状况所设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

4 评价工作原则4.1评价工作应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

4.2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对象存在投资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物资供应等各种利益关系的,不得参与其关联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活动。

4.3评价机构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职业安全卫生评价业务。

4.4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并自觉维护评价市场秩序,公平竞争。

4.5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保守被评价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4.6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科学、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职业安全卫生评价。

4.7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真实、准确地做出评价结论,并对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4.8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4.9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应对在当时条件下做出的评价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5 评价依据5.1 法律、法规、规章我国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与规章。

5.2 规范、标准我国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

5.3 基础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文件等。

5.4 其他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6 评价程序与内容6.1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6.1.1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6.1.2项目风险评估。

6.1.3组建评价组。

6.1.4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

6.1.5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和职业病案例。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参考资料目录见附录A。

6.1.6确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类比工程。

6.2危害因素辨识6.2.1运用危害因素辨识的科学方法,辨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的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6.2.2分析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其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6.2.3识别拟建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以及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并分析其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工作地点及其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等。

6.2.4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辨识。

6.2.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6.2.6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辨识。

6.3评价单元划分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可以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划分为外部安全卫生条件、总平面布置、主要装置(设施)、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等评价单元。

6.4确定评价方法6.4.1安全评价方法可根据项目的危险性特点选择预危险性分析法、危险度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化学品固有危险性分析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池火灾和爆炸性蒸气云爆炸评价法、毒性物质扩散评价法和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等国际、国内通行的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6.4.2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可根据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特点选择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等,必要时可采用其它评价方法。

6.5定性定量评价6.5.1安全卫生条件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条件进行分析:(1)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产业政策与布局;(2)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当地政府区域规划;(3)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GBZ1)等相关标准;涉及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的,是否符合《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GBZ1)等相关标准;(4)分析建设项目周边重要场所、区域及居民分布情况,建设项目的设施分布和连续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及其相互影响情况,安全卫生防范措施是否科学、可行;(5)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和安全卫生措施是否科学、可行;(6)主要技术、工艺是否成熟可靠;(7)依托原有生产、储存条件的,其依托条件是否安全可靠。

6.5.2总平面布置分析分析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平面布置是否满足相关国家安全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6.5.3风险程度的分析运用适合的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各个安全评价单元的火灾、爆炸与毒性等的危险程度及爆炸、火灾、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

6.5.4 职业病危害评价(1)选择类比企业:应考虑类比企业与拟评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2)对确定的类比工程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辅助卫生用室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3)对类比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并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近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4)根据类比检测结果并对照相关标准,评价各个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

对于没有类比检测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根据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来推测其工作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

6.6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6.6.1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有的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关于项目选址、平面布置、工艺、设备设施、电气、仪表自控(含重点监控化工危险工艺控制)、通信、建构筑物安全及卫生学、、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及“三同时”要求、辅助用室、个体防护、健康监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措施、重大危险源监控、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与配备、施工过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6.6.2补充的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根据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的分析、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特点、相关法规标准与评价结果,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保证项目实现安全运行和保证劳动者健康的补充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6.7评价结论6.7.1评价结论汇总根据评价情况,简要叙述项目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与风险、项目建设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和可靠性分析结论、各专业的评价结论。

6.7.2总体评价结论拟建项目在采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中的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后,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的要求和保证项目的安全运行和劳动者的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