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小学学困生调查报告
篇一:学困生调查报告(论文)
《民办小学“导?监?思?评”教学常规精细管理模式研究》
——学困生现状调查调研报告何山川(执笔)、黄志高、樊明清调查时间:20XX年10月---------(:小学学困生调查报告)20XX年2月
调查地点:开贤学校及部分民办学校
调查对象:教师、家长、学生及部分社会人员
调查方法:问卷形式和访谈形式
调查人:何山川(组长)、樊明清、黄志高。

调查分工:何山川统筹,数据分析;樊明清主要负责高年级段师生及家长;黄志高主要负责低年级段师生及家长走访及调查。

【摘要】对“学困生”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界以及心理
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

学困生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很少有涉及小学的,有关私立小学的就更少了。

因此本文以广东民办小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通过成因研究,从而得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转化
对策。

要使“学困生”走出“学困”的困境,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厌学的心理,学校与教师都要转变观念,
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制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同时,也应注重家校联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也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给孩子
创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关键词】民办小学;学困生;原因分析;教育策略
【正文】人类历史已进入空前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学困生(即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问题仍然是一个困扰着世界教育发展的问题。

据日本松原达哉的调查,日本的学困生存在率约为20%。

我国台湾省陈英三调查台湾省的学困生存在率也在20%左右。

我国黄佳芬、徐敏根据186张问卷中教师认为学困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统计:上海学困生存在率小学为20.04%±3.43%,初中为20.50%±5.28%,高中为28.14%±8.46%。

有关调研人员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从四川省大竹县的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农村小学中分别选取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学校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近三年学困生
在小学中的比例约占30%上下。

“由于以上调查统计所采用的方法和所取样的范围都不相同,并不一定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但它们无疑地
表明了学困生情况的普通性和严重性”对此,我们也对民办小学中的26个班级和初中9个班级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在22.3%以上。

(见附表)
新课程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功。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因此,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善于发现、关心学困生,使他们都能学有所长。

我们通常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称为“学困生”。

学困生是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瓶颈”。

同时,学困生也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因此,我校学困生辅导课题组通过对我校教学班中的学困生及部分其他学校的民办学校的学困生进行了家访、问卷调查分析、面访及座谈等形式,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困生现状问卷、调查后描述
(一)、调查内容
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影响其学习变化的条件也应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部分。

内因为与学习有关的学生心理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外因一般是家庭、学校
教育环境、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纵观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我们筛选出智商、个性、学习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十个方面的表现对我校学困生进行家
访和问卷调查,从中找出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排除各种障碍,使他们早日脱困,健康地成长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

(二)、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学困生形成成因有了初步的了解。

1,从家庭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有90%多的学困生家庭和睦,学习环境良好,只
是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一般化,水平不高。

其中有10%的学困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是太支持,有70%多的学生家长在及辅导学生的次数很少,有20%的家长根
本不辅导孩子的作业。

2,从老师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看,3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个别辅导没有做到位,有80%
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一般,10%的学生对学习根本
没有兴趣。

3,从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90%多的学困生学习自信心不足,没有
上进心。

80%的学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
当。

30%的学困生经常不完成作业,40%的学生偶尔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

4,从学困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因素
以内因为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
中的个性、成就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对学生的获知尤其重要。

外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我们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及信息反馈对学困生
现状作出如下分析:
(三)学困生类型分析
正确分类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

为了避免分类的复杂化,便于教师们理解掌握概念,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对所掌握的个案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把我校的学困生大致划分为动机型学困生、智力型学困生、方法型学困生和心理型学困生四种类型。

(1)动机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往往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缺乏不断进取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懒散,长此以往形成学习问题积重难返,导致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没有理想与抱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对上课与作业无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行为缺乏自制力,情绪和性格上忽冷忽热,有的性格蛮横,有的孤僻,在
心理上往往出现自卑或反抗、逆反等不良心理。

学习困难反映在一科和多科方面。

(2)智力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智商一般或偏低,由于语言运用、理解能力较差,思维出现障碍而引起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机械呆板,记忆力差,理解缓慢;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表述混乱,言语哆嗦,层次不清,语病较多,常常言不达意。

这类学生往往学习努力,渴望成功,但又得不到成功,常处于委屈、苦恼之中;渴望友谊,但又得不到理解和帮助,常处于孤独、矛盾之中;心理上多表现为自卑和胆怯。

学习困难多反映在多学科方面。

(3)方法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智力能适应学习需要,但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引起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靠死记硬背,不能活记活用;有的眼高手低,不求甚解;有的无良好习惯,丢三拉四;有的不善于协调各科学习,偏重某一门功课,放弃其它学科;有的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困难一般反映在某一学科上。

(4)外因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一般是智力正常、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能适应学习需要,但由于环境、学校或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学习困难。

主要
表现为:态度消极,情绪低沉,感情脆弱,行动盲目冲动,有时过度焦虑,有时容易情绪激动,表现无常,心理创伤严重。

这类学生往往家庭破裂、父母离婚者居多。

(四)学困生学习的心理特征
调查表明:后进生与其他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差距外,智力的差异最小,心理品质的差异最大,他们在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他们视学习为负担,学习没有目的,认为上学是家长的意图,上课是学校的安排,因而没有成材欲望,志向水平低,抱着混学态度,认为知识难学、深奥,随着内容的加深、时间的推移,听不懂、记不住的内容越来越多,渐渐产生厌学心理。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认为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足轻重,学习上马马虎虎,一般不预习、不复习,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求甚解。

课后抄袭作业,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现象。

3、情感和意志上有缺陷。

他们存在自卑感,认为不是学习的料,永远也学不好,有的与老师持对立态度。

他们缺乏学好的信心及意志,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放弃学习,特别是连续几次的成绩过低,便认为学好无望,彻底消除了学习上
的积极性。

总之,一些教师的教育及教学方法欠妥,造成了学困生队伍的壮大。

为了改变此现状,我们还要深入的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的研究。

二、学困生的产生的原因分析
虽然,学困生有许多令人头疼的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但其形成的原因和类型有很大差异。

据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学困生中的90%是可以通过教育转化的。

所以弄
清楚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身原因除了智力方面的原因,如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慢,抑或是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其它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小学生好动、贪玩、纪律性差等导致的不良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低、学习很被动等等。

家庭原因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的家长能为孩子创设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更多促
进孩子成长的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稳定的家庭
结构、和谐的家庭气氛、合理的管教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1)不良的家庭环境。

近几年来,离婚率大大提高,
单亲家庭剧增,或再婚,没有处理好家庭与子女的感情问题,造成孩子与家庭的隔阂,使孩子心理发展畸形。

有一部分家
庭中父母关系不和,整日吵着要离婚,这样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对家庭产生厌恶的心理。

没有温暖的日子,又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好大一部分学困生的家长自
己忙生意、忙工作、忙着赚钱,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

他们认为赚钱是他们的义务,至于其他就要看孩子自己的了。

还有的家长酗酒、搓麻将和无节制地看电视,影响、干扰子女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对学习丧失自信心。

长期的压抑、单调、苦闷的家庭生活使这帮学习上自叹不如的学困生又在生活中形成了严重的不
利于发展的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越来越多,产生了了大量的留守子女。

这种家庭或把孩子寄宿在别人家,或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

管护孩子的爷爷奶奶由于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差和精力不足,对孩子的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

寄居在别人家的孩子,与长辈的沟通就更加不易,难免有寄人篱下之感。

(2)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现在大部分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家庭成员自然非常疼爱他们,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强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把周
六、周日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倘若孩子达不到要求,
家长就板着面孔责骂,甚至殴打,孩子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而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相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小学阶段不重要,对孩子的学习不是那么重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还有的家庭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对孩子的需求无限制地满足,一旦满足不了,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极大障碍,甚至于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没用,没读书同样做生意挣大钱,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更是助长了读书无用的消极思想,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不好没关系,再过几年,孩子就可以和他们一样做生意挣钱了。

学校原因(1)学校教育工作方向的失误。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

关爱学困生,转变学生观、教学观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由于“应试教育”未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了晋职、晋级、多拿点奖金,唯分数论,无视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

有的教师对学困生采取歧视的态度,甚至采取驱赶、劝退的手段,以求得班级的安宁、升学率的提高。

(2)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学校中,不尊重学生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教师动不动骂学生笨、蠢,甚至用各种带有侮辱性的惩罚方式来对待学生,如罚抄五十、一百遍之类;有的老师特别是私立学校的教师,由于工资低,招收的教师质量
篇二: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2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研子小学陈么春
我通过向学困生问卷调查、访谈,再结合平时的观察,总结出学困生形成的表现和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困生的表现:
学困生往往表现思想上有惰性,不肯动脑动手,逃避回答教师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等。

教育者希望学困生能转变,能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对他们充满期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以爱心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偏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为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有关研究表明,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同龄儿童比较,他们在身体发育、心理成熟、认知策略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距。

具体到每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某一方面占主导因素。

以下作具体分析。

(1)统觉失调。

统觉失调即感觉统合失调,也称感觉
统合障碍,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

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是在后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个体需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
官对客观存在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形成各种形式的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本性觉等等。

个体为了对外界的复杂刺激作出进一步的反应,需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对各种感觉进行组织与统合,从而使个体形成对外部环境的完整的知觉,并与外部环境之间构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

有统觉失调障碍的学生,往往不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不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投向某一特定的活动,经常显现出笨拙、手忙脚乱的现象。

尤其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或外界的刺激过多时.由于他们接受的各种刺激不能得到适宜的反应与释放,从而使他们感到焦躁不安、无所适从,并通过一些多余的动作表现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肌肉张力明显不足,外表显得懒散和虚弱,活动时动作不自然、拙笨,手、眼协调能力差。

(2)注意缺陷。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正是由于这
种对事物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个体才能清晰地反映某些事物。

学困生却常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注意缺陷
其他一些研究也发现,有注意缺陷障碍的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前者中有学习问题的人显著地多于后者。

至于讲到学困生具体的注意缺陷,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在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能力上,学困生与正常学生相比无显著缺陷,但他们在注意分配能力上则有明显的缺陷,其注意广度与正常学
生相比,有明显偏低的倾向。

学困生突出地表现在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缺乏坚持性,容易受外界干扰,容易陷入多动和冲动状态。

(3)认知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

学困生的阅读、书写、计算、语言表达、聆听沟通等基本认知能力存在某一方面不足,严重的学困生会存在多方面不足。

在学校学习中,他们用词贫乏、说话含糊、词不达意;阅读时,经常跳字跳行;写字时,经常搞混字的上下或左右结构;抄写时,经常漏字漏行,甚至漏段。

计算速度慢,计算错误多,经常遗忘基本的计算规则,如进位、退位、借位、乘法口诀等,计算时不停用橡皮擦涂算式。

与别人交流时经常使用单字、单词,无法使用复杂、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经常用表情、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绪,语言思维混乱,或不顾及别人的反应,自言自语。

课堂上无法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思维,常常走神。

(4)知识结构零散无序。

学困生的认知结构难以有效
地唤起相关知识,不能有效地利用已唤起的知识。

教育研究专家采用考试后让学生自由回忆和提词回忆的方式进行考试,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唤起大量的知识并能有效地利用之,而学困生不仅唤起的知识量少,而且也不能有效地利用之。

学生不能够回忆起已有知识的这种状态,破称为“唤起失败”。

唤起失败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学生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激活知识结构中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唤起相关知识失败,被认
为是导致成绩不良的普遍原因。

二是学生唤起了相关知识,却不能有效地应用它,这说明学困生的知识是零散的、其知识结构是无序的。

(5)学习加工类型表浅。

学习困难学生与学习优秀学生在学习加工类型上有很大差异。

优秀学生比学困生更注意应用深加工手段而较少运用表浅加工手段;学困生多注意描述性知识,而优秀学生则注意程序性知识和情景性知识。

学困生在学习中不注重知识(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分类,而只注重机械重复学习内容,
这就导致学困生在学习上仅仅能达到对学习内容的了解、领会和识记的水平,而不能深入学习和领会。

(6)习得性无能。

习得性无能是目前心理学家们非常关注的归因研究领域之
一。

它是指个人在经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所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塞坦格曼于1967年用狗作实验发现,当动物处在无法避开有害或不愉快的情境时所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动物今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效应,他们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表现出习得性无能。

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困生常常表现出习得性无能。

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经常遭遇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他们会因此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兴趣,怀疑自
己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情感上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害怕学业失败,并由此产生了焦虑及其他消极情感,在行为上逃避学习。

这些学困生往往把学生习成绩差归因于智力低、能力差这些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因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感到渺茫,甚至放弃了努力。

二.产生原因:
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大多都是从厌学开始的,而学生的厌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情感。

现实中,我们给与学生多少尊重?给与学生多少参与的机会?给与学生多少思维的
空间?满足了学生多少感受成功的渴求?学生的潜力创造
力又有多少得到我们的充分发掘?
知识的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他需要付出心血和努力。

同理,未成年人由于他们自身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学业上的学习之外,更多的是对教育者自身的关注,常常由于教育者缺乏敬业精神或人格魅力,缺乏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关怀,缺乏对所从事专业的潜心探索和研究,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影响,导致厌学情绪的滋生。

具体分析如下:
1、家庭的原因。

一是家长的娇惯和放纵;二是现在30%以上的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疏于对子女的管理,不少“留守学生”逐渐养成了任性、自私、懒惰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三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这样的农村家庭,一般都比较贫困,家长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更不必说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了。

2、智力的原因。

个别孩子智力确实较差,但这毕竟为数不多。

3、学校的原因。

不少孩子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确实与我们的教育方法、与我们的教师素质、与我们的教育管理有关。

(1)教师对学生过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心理上的过分焦虑,造成厌学情绪滋生;
(2)学业安排过于紧张,学生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造成思维抑制,产生厌学情绪;
(3)教师对学生心理缺乏了解和掌握,不经意中伤害了学生,使学生由厌烦教师迁移至厌烦教师所授学科造成学生偏科现象出现,厌学情绪滋生,学习成绩下降;
(4)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过低,缺乏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亦造成学困生的形成。

4、社会的原因。

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确实也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少学生因此而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的大多数人就都是因厌学而辍学的学困生。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不合拍。

比如,学校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家长教育孩子说“捡到钱就是自己的”;学校教育说赌博是社会公害,学生出校门后看到农村街边院坝到处都是茶馆,人们都在打牌。

篇三:语文学科学困生调查报告
学困生是每个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也是花费精力最多的人群。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未能及时正常地开发智力,暂时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手段,施以相关的辅导,改变存在的差异的学生。

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都在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中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却没有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导致转化工作收效甚微。

随着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化现象逐步扩大,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势必导致班级的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地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存在学困生的数量和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以及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对策。

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调查方法这次调查我们采取课堂观察、与老师谈话、常规检查、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

从课堂的教学,与教师的交流,备、讲、批、辅、测等常规工作检查,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中,我们了解学校的科研研究课题情况,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