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2023年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2023年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养,减少火灾事故和其他灾害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行政区域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覆盖、有针对性的原则。
第二章教育培训对象第四条教育培训对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1. 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2. 高层建筑和大型商场的经营者及工作人员;3. 幼儿园、托儿所和养老院等特殊场所的工作人员;4. 酒店、餐厅等行业的服务人员;5. 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6. 其他需要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
第三章培训内容第五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 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包括火灾的成因、防范措施、火灾逃生自救技能等;2.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处理知识;3. 安全设施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4. 消防器材的种类、使用方法和保养等知识;5.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知识;6. 消防宣传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章培训机构与师资第六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委托专业的培训机构承担。
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许可证书;2. 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3. 具备合适的培训场所和设备。
第七条培训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第八条培训机构应当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第九条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培训工作报告,包括培训情况、教学效果等。
第五章培训管理第十条培训工作应当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注重分类讲解和实践操作。
第十一条学校、单位等组织应当将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和训练项目纳入计划,并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2009)【施行日期】2009年6月1日【修正废止】2008年12月30日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已经2008年12月30日公安部办公会议通过,并经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旅游局同意,现予发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一、背景介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为了提升公众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和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而设立的。
如今,火灾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特制定如下规定。
二、培训内容1. 火灾知识普及:培训包括火灾的成因、危害性、预防措施等内容,培养公众对火灾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2. 灭火器使用培训:教授灭火器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公众面对初起火灾时的自救能力。
3. 疏散逃生技巧:介绍火灾疏散逃生的正确做法,包括安全逃生通道的选择、避免恐慌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公众应对火灾时的自救自护能力。
4. 灾害防治知识:介绍火灾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包括报警、疏散、救援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公众参与社会应急管理。
三、培训对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适用于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住户等人群。
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应当积极组织并推广该培训,确保社会各阶层人群都能受到相应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培训形式1. 线下培训:由政府部门、社区或消防救援机构组织,通过讲座、实际演练等形式进行,增强培训效果和互动性。
2. 在线培训:借助互联网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提供消防安全教育视频、文字介绍、互动问答等形式,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五、培训周期和频率1. 培训周期:每年至少一次,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2. 培训频率: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灵活安排,保证人人都能接受到一定频率的培训。
六、培训评估建立培训成果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演练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七、培训宣传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应当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倡导公众关注消防安全,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宣传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
八、培训成果挂钩相关机构和单位可以将参与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员工素质培养、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促使员工参与培训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则第一章总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第一条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第二条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第三条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第四条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管理职责第二章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第五条(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第六条(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第七条(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和自救能力,减少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规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一、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是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火灾防范和自救能力,培养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
1. 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包括火灾的成因、火灾的危害、火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消防设施设备的正确使用,包括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消防通道的畅通、疏散逃生通道的标识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3. 火灾应急处置技能,包括火灾时的自救逃生技能、紧急报警的方法、初期火灾扑救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消防法律法规宣传,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
5. 消防安全意识培养,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培养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学校、企事业单位员工、社会团体组织成员、居民小区业主和居民等社会公众。
四、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讲座、宣传展板、消防演练、消防知识竞赛、消防安全宣传片播放等。
五、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
各级政府、消防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等均应当承担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消防安全教育权益。
六、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督和评估。
各级消防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确保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公安部令 第109号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第109号)2009-07-06 10:42:13【大字中字小字】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第四章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第五章奖惩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国家九部局联合发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国家九部局联合发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国家九部局联合发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近日,国家九部局联合发布了《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旨在推进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火灾预防与救援体系。
《规定》明确了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其中,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素养,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内容则主要包括:火灾知识普及、火灾风险评估、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这些内容的全面覆盖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火灾风险的存在,并学会有效预防和处理火灾事故。
为了确保《规定》的有效实施,国家九个相关部局将会统筹协调各级政府、消防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力量,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和义务。
各级政府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措施,推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普及和深入开展。
在推广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国家九部局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
首先,将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火灾防范知识和自救技能,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其次,将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确保培训效果。
此外,还将加大对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培训力度,重点关注火灾防范薄弱环节,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将加大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和投入。
他们将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培训经费和场所,完善培训设施和装备,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规定》的发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专家学者认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和迫切。
他们指出,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全面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和自救能力,才能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火灾预防与救援体系,使火灾事故的发生率和人员伤亡得到有效控制。
面对新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的发布,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积极响应,全力以赴推进具体实施。
最新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最新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消防安全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宗旨是,提高公众的社会消防安全意识,规范社会消防安全行为,加强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安全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促进社会消防安全文明建设。
第二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性质和内容第四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性质是公民性的,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识、防火技能、建筑消防设施认识、火灾应急措施、火灾压力调节等内容。
第五条地方各级消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并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手册、实施规程等,以保障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第六条各消防机构、社会消防组织和其他单位应当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或有关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实践培训、技能训练等。
第三章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与质量管理(一)建设项目管理单位和消防安全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二)消防设施安装检测服务单位的技术人员及其领导;(三)使用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四)其他有需要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
第八条为保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有关单位应当审核受培训人员,由省级消防部门组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培训单位应当定期向消防部门备案,并上报其培训情况统计信息。
第九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文件标准组织开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开展实践教学,确保培训效果。
第十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实行有关考核,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接受消防部门组织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外检。
第十一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及时向受培训的实际操作人员出具《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证》。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三篇)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一、引言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公民安全意识、增强消防安全素质、培养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促进社会消防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制定本《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 培养公民与消防单位的合作意识,形成共同维护社会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
3. 提升公民灭火和逃生自救能力,增强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
4. 促进社会消防知识的普及,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培训内容1. 消防基础知识教育通过讲解火灾的成因及危害、燃烧原理、常见火灾事故案例等,普及公民消防知识,提高火灾防控意识。
2. 火灾预防知识教育介绍火灾预防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和方法,让公民了解如何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火灾自救能力。
3. 灭火器材使用教育介绍不同种类的灭火器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实操训练,提高公民使用灭火器材的技能。
4. 应急逃生知识教育介绍火灾发生时的应急逃生原则和技巧,培养公民迅速、有序地逃离火灾现场的能力。
5. 火灾事故应对教育介绍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流程、报警求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公民在突发火灾时的应对能力。
6. 火灾案例分析教育通过分析火灾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公民对火灾危害的认识和对火灾预防的重视程度。
四、培训方式1. 集中培训方式由消防教育培训机构或相关单位组织集中培训,采取讲座、实操等形式,分阶段、分主题进行培训。
2. 线上培训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网络课程、信息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训。
3. 对外培训方式消防教育培训机构可根据需求,组织对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外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社会各界的消防安全素质。
五、培训周期和频次1. 培训周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培训,以保障公民消防安全教育的持续性。
2. 培训频次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不同频次的培训。
六、培训评估与考核1. 培训评估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培训效果,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根据《消防法》第109条的规定,制定了《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个社会的消防安全水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本规定制定。
二、培训内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机构将组织专业人员对学员进行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讲解,使学员了解国家关于消防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消防安全意识。
2. 灭火器使用和灭火技能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人员的指导,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各类灭火器材,并掌握常见火灾的扑救技巧,提高灭火能力。
3. 火灾逃生和自救互救措施教育培训机构将向学员传授火灾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教授自救互救的方法,提高学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能力。
4. 消防设施和器材的认识通过培训,学员将了解各类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消防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消防栓等,提高对消防设施的认识。
三、培训机构及人员要求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1. 注册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应依法注册,并获得相关行政部门的资质认定,具备开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合法性。
2. 专业师资培训机构应聘请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师资力量,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3. 培训场所和设施培训机构应提供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培训场所和设施,保证学员在安全的环境下接受培训。
四、培训证书和有效期限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向学员颁发培训证书,证书应包含学员的姓名、培训内容和学时等信息。
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五、培训监督和检查相关消防安全监管部门将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培训质量和合规性。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培训机构,将进行严肃处理。
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为了提高公众的火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出台了109号令,规定了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和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109号令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109号令的背景和目的109号令的颁布是基于社会火灾频发的现实情况和火灾防控工作的需要。
由于社会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应对能力不足,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
因此,政府决定通过制定相关规定,提高公众的火灾防控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的消防安全能力。
109号令的目的是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火灾防控意识和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109号令的主要内容1.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范围109号令规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范围应包括社会各界人士、学校师生、工厂职工、建筑施工人员等各个群体。
所有人员都应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火灾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2.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火灾防控基本知识、火灾应急避险技能、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材的操作等。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理论教学、演练训练和案例分享等多种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周期和频次109号令规定,每个人员应每年参加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特殊岗位人员,如消防队员、安全管理员等,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
培训周期和频次的规定是为了保证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4.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机构和师资要求109号令要求,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培训机构应当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包括具备消防安全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政府将加大对培训机构和师资的监管力度,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步骤1. 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之前,应制定培训计划和针对不同人员的课程。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三篇)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指在社会中普及、推进和提高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育培训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公众消防安全素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下面将重点介绍其中一些重要内容。
一、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预防火灾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火灾应急处理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使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正确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包括广大市民群众、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社会组织成员等。
不同对象的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应以提高其消防安全素质为目标。
三、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火灾防范知识:包括火灾的成因、火灾的危害、火灾的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2.火灾应急处理技能:包括火灾报警、紧急疏散、初期灭火等方面的技能。
3.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包括灭火器、灭火器械、灭火器材的种类、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火灾逃生自救技巧:包括火灾逃生通道、逃生装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5.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让参训人员掌握实际应急处理的能力。
四、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下所示:1.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向公众普及火灾防范知识。
2.集中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
3.社区讲座: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组织消防安全讲座,向参训人员传授相关知识。
4.实地演练:组织参训人员进行模拟演练和实际消防器材操作,让参训人员亲身体验火灾应急处理的过程。
五、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因其生活能力有限,需要特别关注其消防安全问题。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2009.04.13•【文号】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旅游局令第109号•【施行日期】2009.06.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防管理正文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旅游局令(第109号)《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已经2008年12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并经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步、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旅游局同意,现予发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教育部部长周济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二○○九年四月十三日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最新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最新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附件1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二)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三)对在岗的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单位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培训的重点。
第十五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一)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二)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三)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四)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五)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六)对寄宿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
第十六条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特制定相关制度规定。
以下是求学网范文网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公*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第109号)作者 : 来源 : 公安部消防局网站 时间2009-05-26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本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 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
各部门应当建立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应当符合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的要求,主要包括:(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二)消防法律法规;(三)火灾预防知识;(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 管理职责第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二)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四)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培训规划,并进行教育督导和工作考核;(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 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二)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各类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三)负责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指导和监督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二)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城市燃气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单位和城市公园绿地管理单位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行业相关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十条 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创作优秀消防安全文化产品,指导和监督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协调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相关消防安全节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和监督电影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指导、监督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二)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内容;(三)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第十三条 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监督相关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三章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第十四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二)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三)对在岗的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单位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当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培训的重点。
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一)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二)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三)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四)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五)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六)对寄宿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
第十六条 中小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应当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初中和高中阶段应当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第十八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并依法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
第十九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一)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二)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三)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四)利用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一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同一建筑物,负责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单位应当对建筑物内的单位和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二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对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二)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三)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当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和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二十三条 旅游景区、城市公园绿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在景区、公园绿地、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导游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当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
第二十四条 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一)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二)在建设工地醒目位置、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三)对明火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四)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在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合施工单位做好上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十五条 新闻、广播、电视等单位应当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制作节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第二十六条 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安全监管、旅游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 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应当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级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二十八条 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法人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一百万元以上;(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五)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项所指专(兼)职教员队伍中,专职教员应当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十人;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当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两人。
第二十九条 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当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征求同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收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移送的申请材料后,应当配合对申请成立消防安全培训专业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设备、器材等进行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并综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保证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