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四模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渭南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四模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某些物质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电阻就变成0,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如果把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则()
A.可用超导材料制作电炉丝
B.可用超导材料制作输电线
C.可用超导材料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
D.可用超导材料制作白炽灯泡的灯丝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炉丝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阻为零无法将电能转化为内能,A不合题意;
B.用超导体做输电导线,可以减小由电能到内能的损耗,提高传输效率,故B符合题意;
C.变阻器的电阻丝的电阻较大,通过滑片位置的改变调节连入电阻的大小,若电阻为零,它就不能改变阻值了,C不符合题意;
D.白炽灯利用的是电流的热效应,电阻为零无法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就不能发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托里拆利
C
【解析】
【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详解】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得到的.故选C.
3.下列家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洗衣机B.电视机
C.笔记本电脑D.电暖气
D
【解析】
ABC.洗衣机工作时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在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不合题意;
D.只有电暖气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静止在水平滑板车上,甲用力去推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滑板车底部安装有转轮目的是减小摩擦
B.静止时,甲对滑板车的压力就是甲的重力
C.两人后退过程中,他们受到的重力均不做功
D.甲用力推乙后,甲乙各自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解析】
【详解】
A、滑板车底部安装有转轮,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属于减小摩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对滑板车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甲,受力物体是滑板车;甲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甲,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相同,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人后退过程中,没有在重力方向上移动距离,因此他们受到的重力均不做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两人在小车上静止,甲推乙,甲对乙有一个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对甲施加反作用力,所以两人会向后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5.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中间位置,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均能发光(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此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
A.1L、2L亮度不变B.1L变亮,2L变暗
C.1L变暗,2L变亮D.1L变暗,2L不变
C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后再与灯泡L1串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
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I=U
R
可知,干路中的电流
变小,由U=IR可知,L1两端的电压变小,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P=UI可知,灯泡L1的实际功率变小,L1的亮度变暗,故AB错误;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
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因并联电路中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灯泡L2两端的电压变大,由P=
2
U
R

知,L2的实际功率变大,亮度变亮,故C正确、D错误。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个放有磁体的小车靠近,松手后两小车同时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同一只自制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静止,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C.用橡皮锤敲击右侧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泡沫小球,小球被吸引,说明小球可能带正电
B
【解析】
【详解】
A.图中,两辆小车互相远离,说明受到了排斥力,由于两辆车上的N极与N极相互靠近,所以可以证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而两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两小车受力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同一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所以,F浮甲=F浮乙=G,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
>V排乙,又因为F浮=ρ液V排g,所以,ρ甲<ρ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由右边的音叉传播到左边的音叉,是借助它们之间的介质(空气)实现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图中轻质小球靠近橡胶棒,相互吸引,则小球可能带正电,又因为带电体有能吸引轻小的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还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凝华B.凝固汽化
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沙漠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杯中.
8.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当系好安全带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未系好安全带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A.B.C.
D.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知,指示灯与S并联,但电路不会出现短路,即电路中必须串联一个保护电阻;结合选项可知C
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故应选C.
9.小明晚上做功课,把台灯插头插在书桌边的插座上,闭合台灯开关,发现台灯不亮..为了找出故障原因,小明把台灯插头插入其他插座,发现台灯能正常发光,用测电笔插入书桌边的插座孔进行检查,发现其中一个孔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故障原因可能是
A.进户线火线上的熔丝烧断
B.进户线零线断了
C.书桌边的插座与零线断开
D.书桌边的插座与火线断开
C
【解析】
小明把台灯插头插入其他插座,发现台灯能正常发光,用测电笔插入书桌边的插座孔进行检查,发现其中一个孔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故障原因可能是书桌边的插座与零线断开.所以选C.
10.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一②一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D
【解析】
【详解】
各个力的力臂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①—②—③,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力先变小后变大.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盛水的容器,现把两个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物体静止时,两容器中水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B.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大
C.两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D.乙容器中物体密度较大
ABD
【解析】
【详解】
A、甲、乙两个容器中的两个物体,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由图可知:甲容器中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ρgV排可知,甲受的浮力大于乙所受的浮力;故A错误;
B、由于两杯中液体高度相同,液体密度相同,所以据p=ρgh可知,两杯中杯底所受液体的压强相同,故B错误;
CD、甲悬浮,说明甲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乙漂浮,即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由于两个物体的体积相同,据m=ρV可知两物体的质量不相等,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故C正确,D错误;故选:ABD。

12.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关于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说法正确的是
A.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B.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
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石块所受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BCD
【解析】
【详解】
A. 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在小石块未到达B点之前绳子没有发生形变,故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
B. 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橡皮筋的形变量逐渐变大,因此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故B正确;
C. 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橡皮筋的形变量逐渐变大,弹力逐渐变大,当重力大于弹力时,小石块受到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动能不断变大,当重力小于弹力时,小石块受到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动能不断变小,因此小石块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 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不变方向向下,弹力逐渐变大方向向上,因此石块所受合力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1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我们看到雨后空中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D.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BCD
【解析】
【详解】
A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A 错误;
B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 正确;
C .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C 正确;
D .白光是复色光,它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故D 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P 由b 端滑到a 端,电压表示数U 与电流表示数I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可判断电源电压是_____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Ω。

9 12
【解析】
【详解】
当滑片在a 端时,电路为R 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电流表的示数最大,由图象可知,电源的电压U =9V ,电路中的电流I =1.5A ,由I =U R 可知,电阻R 的阻值:R =U I =9V 1.5A
=6Ω;当滑片位于b 端时,R 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小,由图象可知,R 两端的电压U R =3V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 ′=0.5A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 总=
'U I =9V 0.5A =18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滑=R 总﹣R =18Ω﹣6Ω=12Ω。

15.长毛狗在家中的沙发上玩耍,淘气的小明用干燥的毯子将它包裹起来并来回摩擦,结果小狗的长毛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刺猬,如图所示,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________ (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在实验室中用到的________(填“验电器”或“试电笔”)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仪器.
同种 验电器
【解析】
【详解】
摩擦能够产生电荷.用干燥的毯子将小狗包裹起来并来回摩擦,狗毛是因为摩擦带上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在实验室中用到的验电器就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仪器.
1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可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在支点左侧20cm刻度处挂3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在支点右侧15cm刻度处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要使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沿_____方向,此时读数为_____N.
右竖直向下2N
【解析】
【详解】
杠杆的平衡调节应为左边高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右边高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所以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则可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支点左侧20cm 刻度处挂3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在支点右侧15cm刻度处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要使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要求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最大,在已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情况下,把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时力臂最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沿竖直方向,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代入数据得1.5N×20cm=F2×15cm,解得F2=2N,所以此时读数为2N.
17.如图中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千年古城第一隧”的瘦西湖隧道全长3.6 km,限速60 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汽车通过该隧道的最短时间为______min.
3.80 3.6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6.00cm对齐,右端与9.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
(2)“千年古城第一隧”的瘦西湖隧道全长3.6km、限速60km/h;由v=s
t
可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这段路程他们至少用时:t=s
v
=
3.6
60/
km
km h
=0.06h=3.6min.
18.水的比热容为34.210/(?)J kg C ⨯︒,将4kg 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 /(?
)J kg C ︒;初温为30℃、质量为2kg 的水吸收42.110J ⨯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 ℃.
1.2×103;55
【解析】
试题分析:将1kg 的水倒掉一半,虽然水的质量和体积改变了,但比热容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水的比
热容不变,仍然为1.2×103J/(kg•℃);根据Q 吸=cm (t-t 0)可知,吸热后水升高到的温度:t=Q 吸
/cm+t 0=2.1×105J/1.2×103J/(kg•℃)×2kg+30℃=55℃.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图甲是一种家用电暖器,有“低温”、“中温”、“高温”三挡,铭牌见下表(“高温”挡功率未知),图乙为其简化电路原理图,S 是自我保护开关,电暖器跌倒时,S 自动断开,切断电源,保证安全,闭合S 1为“低温”挡。

请完成下列问题:
(1)“低温”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高温”挡正常工作时的总电流是多少?
(3)若某房间内空气质量为60 kg ,空气温度为10 ℃,设空气的比热容为1.1×
103 J/(kg·℃)且保持不变,用该电暖器的“高温”挡正常工作20 min ,放出热量的50%被房间内的空气吸收,那么可使此房间的空
气温度升高多少?
(1)88 Ω;(2)7.5 A;(3)15 ℃。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当闭合S1时为“低温”档,此时R1单独接入电路,由P=U2/R知道,“低温”档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
R1 =U2/P低=(220V)2/550W=88Ω;
(2)由电路图知道,只闭合S1为“低温”档,只闭合S2为“中温”档,当同时闭合S1、S2为高温档,此时R1、R2并联,电路的总功率是:
P高温=P低温+P中温=550W+1100W=1650W,
由P=UI知道,此时正常工作的电流是:
I=P高/U=1650W/220V=7.5A,
(3)若电暖器的“高温”档正常工作20分钟,则放出的热量是:
W=P高温t=1650W×20×60s=1.98×106 J;
根据题意知道,空气吸收的热量是:
Q吸=ηW=50%×1.98×106 J=0.99×106 J;
由Q吸=cm△t可知,房间内的空气升高的温度是:
△t=Q吸/cm=0.99×106J/1.1×103J/(kg•℃)×60kg=1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电功率公式、效率公式和热量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不同档位时电路连接方式的判断。

20.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不同的重物,物重从200N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断.此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用此滑轮组从水中提升长方体A,使其在4秒钟内升高0.5m
(A未露出水面),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200W;继续提升过程中,当物体A有2
5
体积露出水面时,绳
子达到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的总重;
(2)A未露出水面前拉力的大小;
(3)物体A的密度.
(1)200N;(2)400N;(1)2.6×101kg/m1【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当物体重200N时,机械效率为50%,由公式η=W
W


=
Gh
Gh G h
+

=
G
G G
+

变形得:G
动=
G
η−G=
200N
50%
-200N=200N;
(2)由图可知,动滑轮及重物由4股绳子承担,物体A在4s时间内升高0.5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4×0.5m=2m,拉力做功:W=Pt=200W×4s=800J,由W=Fs得A未露出水面前拉力:F=W
s
=
800J
2m
=400N;
(1)当绳子要被拉断时拉力最大,由图可知物体在1800N时绳子断了,则F大
=G G
n
+
动=
1800N200N
4
+
=500N;物体未露出水面时:F+F浮=G A,即400N+ρ水gV=ρ物gV----①,当物
体A有2
5
体积露出水面时:F大+F′浮=G A,即500N+ρ水g
2
5
V=ρ物gV----②,联立①②解得ρ物=2.6×101kg/m1.
21.如图所示,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我国展示了国产05式高速两栖突击车,它是当今世界上水上速度最快的中型两栖突击车.该两栖突击车的总质量为2.9×104kg,发动机的功率为106W,每条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为2m2,海上最大行驶速度为40km/h.g取10N/kg,求:
突击车静止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多大?突击车停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多
大?突击车在海上以最大速度行驶0.8km,发动机做功多少?
(1)2.9×105N;(2)7.25×104Pa;(3)7.2×107J.
【解析】
【详解】
(1)突击车静止在水面上时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浮力是:F浮=G=mg=2.9×104 kg×10N/kg=2.9×105 N;
(2)突击车停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是:F=G=2.9×105 N,
对地面的压强是:
5
4
2
2.910N
7.2510
2m2
Pa F
p
S

===⨯

(3)由
s
v
t
=知道,突击车在海上以最大速度行驶0.8km行驶的时间是:
0.8km
40km/h
s
v
t
===0.02h=72s,

W
P
t
=知道,发动机做的功是:W=Pt=106 W×72s=7.2×107 J。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所示,某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你画出他使用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解析】
【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人站在地面拉动绳子,所以绳子的拉动方向应向下.绕线时,从定滑轮开始,依次绕线,最后绕过定滑轮到达人手,如图:
23.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如图所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请画出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
见解析所示
【解析】
先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光滑斜面可得,滑块不受摩擦力作用,因此滑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做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于斜面向外的支持力即可.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

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
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移动(选填“左”、“右”)。

改用10cm 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_____移动(选填“上”、“下”)。

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____(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左上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解析】
【详解】
(1)由“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f<v<2f,即像距在20cm以外;
当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物距一定也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为f<v<2f,即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结合图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即向左移动;
(2)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即物体、凸透镜、像,三者的中心在一直线上,若像成在光屏的下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应使凸透镜向上移动;
(3)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

【点睛】
要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若发光点经过凸透镜在另一侧成像,则从该点发出的射到凸透镜上的所有光线经过折射都会相交于像点,所以挡住一部分凸透镜时,只是成像的光线减少了,所成的像变暗,其它性质都不变。

25.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在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s,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运动距离s/cm
毛巾最大 5
棉布较大15
木板较小70
(1)实验中,保证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由______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结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选墳“长”或“短”),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不变的性质.
同一高度静止小长慢不需要运动状态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应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三次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反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表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根本原因,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6.图甲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实验,图乙“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
(1)图丙是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数据描绘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若甲、乙两实验使用的酒精灯、烧杯等实验用器材完全相同,则两实验中的研究对象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在进行乙图所示实验时,发现加热20min 后,被研究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其原因是______.
乙不相等水已经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分析图象丙可知,AB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80℃不变,CD
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物质为晶体,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且熔点为80℃,所以图丙是乙实验数据描绘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因为图甲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实验;
(2)因为图甲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实验,图乙“探究某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物质不同,质量不一定相同,比热容不同,变化的温度不同,由Q=cm△t可知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不相等;
(3)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加热20min后,被研究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