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5课《藤野先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藤野先生
鲁迅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二、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能够准确理解弃医从文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在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中弄个明白。

二、作者简介
周氏三兄弟:
1881年9月25号,周树人出生,笔名“鲁迅”。

鲁迅有3个弟弟和1个妹妹,最小的弟弟妹妹很小就夭折,只剩下兄弟3人:周树人、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周建人。

鲁迅在家排行老大。

1898年(17岁)去南京求学,在文章“《琐记》”中记述,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

英国作者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去日本,04年就读医学。

体现的文章有“《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906年鲁迅离开日本,弃医从文。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享年55岁。

*关于鲁迅的婚姻:1927年,鲁迅在中山大学任教时,与他的学生许广平产生恋爱关系后同居,1929年,生有一子周海婴,其子于2011年逝世。

他的前任妻子朱安,是在他去日本留,学之前在家乡成亲的女子,是典型的父母包办的婚姻。

但鲁迅却非常生气,第三天变东渡日本学医,而朱安和他的婆婆鲁瑞终身生活在一起。

三、简单讲述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专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进入全文分析
A、根据预习,提示生字
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yì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
落第畸形jī不逊xùn 匿名nì杳无消息yǎo 美其名曰
诘责jié凄然qī教诲huì瞥见piē抑扬顿挫cuò深恶痛疾wù
B、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1、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答: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

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

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
2、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
3、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

4、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s
5: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辱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

C、总结: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

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鲁迅到日本留学,去仙台医专读书(明线)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暗线)
五、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关注中日当前面临的问题。

4.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一、教学过程
1、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2、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A、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题事件”)……“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

另:在这里教师也可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事实上日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有崇华倾向,在从隋代开始活跃的中日交往中,日本一直是甘当小学生的。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此时日本才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后来日本也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超过中国,从此又对中国采取极端鄙视的态度。

B、接着复述第二个事件:我们可以叫它什么事件?(电影事件)在这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么回事?(《日俄战争》1904/2---1905/9月,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满洲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

日、俄、中三方在这场战争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
鲁迅为什么听得“这一声特别得刺耳”?……(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3、为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找一个同学起来阅读注释2)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选自《呐喊》自序)
在讨论这句话的同时,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用幻灯展示一张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的照片:
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

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此时教师可问: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

可见改变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4、现在我们应该也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了,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

答:当时的中国很落后,饱受外族欺凌压迫,而本民族内部情况也让人堪忧! 鲁迅是一个很爱国的人,起初,他认为要使一个民族强大,首先就要使这个民族
的人民拥有一个健强的体魄,所以他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决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治病救人)来拯救国民. 可是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的漏题事件和电影
事件。

让鲁迅感到很痛心,他幡然醒悟——要真正解救一个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族,并使其强大起来,仅仅让人民拥有强健的体魄是远远不够的;救治了软弱的身体只是“治标”,而拯救人民麻木的心灵才是关键,拯救人民的思想才能“治本”,所以,他毅然弃医从文,从此走上了文化救民的道路。

他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用文墨与敌人搏斗并唤醒民众。

4、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
答:经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所谓爱国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达到了蔑视仇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程度。

比如
侵华时期,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如中华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国也宣扬大日耳曼主义,残酷迫害犹太人。

他们这种扭曲了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讨论后总结:
“爱国青年”(书中):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5、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
板书: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相信在日本还是像藤野先生这样对中国人民抱友好态度的人的人占多数,像“爱国青年”那样的极右分子占少数,在今天也应是如此。

我们也可从文中找出一段鲁迅对藤野先生给以高度评价的话。

齐读“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这段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如“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句要读出重音、读出深情)
6、勾画出“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句,并做理解分析。

答案:作为学者的藤野先生,他的目光注视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希望能为新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他“为学术”方面的体现。

从这点目标出发,“为中国”这两者在他身上是统一的。

他“为中国”是对“我”这个弱国的学生的同情、尊重,也是“学术无国界”的体现,因此这两个句子,高度的评价了藤野先生严谨、热情的治学精神和正直善良的高尚品质。

附第三课时板书:
7、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