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三)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专题三:2、伟大的历史性转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共0分)
1.(2011年12月长春市调研12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答案】C
【点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C项错在变革了土地所有制上,我们的土地制度仍是国有。

2.(2011年11月浙江调研18题)从下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
②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
③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解读图表材料的能力。

由1820年到1913年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的变化可知①正确。

由1950年到1998年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的变化可知④正确。

②③不符合史实。

本题考查了对经济数据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

通过分析,第①项“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说法正确,1820年占32.9%到1973年仅占4.6%,正反映了这一结论;第④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说法正确,1998年我国GDP份额上升到11.5%,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本题选B项,第②③项错误,材料中仅1913年GDP份额数据没能反映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中仅1973年GDP份额数据,不能够说明“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论据不够充分。

3.(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21题)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答案】A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88年,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所学史实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改变了人民公社的弊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2011年9月温州十校联合体14题)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

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A. 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 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 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答案】B
【点拨】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CD两项也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5.(2011年9月兖州摸底16题)“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6.(2011年10月台州市四校联考21题)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答案】C
【点拨】根据所学,A项苏联农业集体运动和B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都在一定程度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项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2011年12月三门峡市调研21题)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C
【点拨】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图A是土地改革,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B是人民公社体制下,集权所有制;C项是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下土地集权所有,但使用权归农民个体所有。

8.(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5题)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社会的发展进步④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9.(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4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C
10.(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8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答案】C
【点拨】注意“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特指邓小平进行的改革,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2011年9月安徽六校联考23题)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所有制土地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3—1954 农民土地股份制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高级社,集体经营
1978至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①土地改革②对农业进行改造
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点拨】本题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体制。

①不符合1978年至今,应属于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③属于三大改造完成后建立的。

12.(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3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B
13.(2011年10月汕尾市一模23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答案】D
【点拨】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而这种探索始终是与时俱进的,即结合了中国的国情,由此排除A。

B表述本身不正确,只是一个时期,只符合1958年大跃进期间;C表述不正确,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在新时期没有改变。

所以认识应是不断深入的,故选D。

14.(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14题)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
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

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
A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B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 “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D “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C
15.(2011年10月洛阳高三期中15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B
16.(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28题)右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D.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C
17.下表中的数据不能表明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影碟机——————16.02 37.53
电冰箱6.58 42.33 66.22 76.08 80.13
洗衣机48.29 78.41 88.97 90.57 90.52
彩电17.21 59.04 89.74 105.43 116.56
A.是改革开放的缘故 B.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C.我国大量引进外国电器 D.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
【答案】C
18.(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15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19.(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12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工分票人民公社,大有希望农业承包合同书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答案】A
20.(2011年10月三明一中段考35题)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

其中①和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放,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答案】D
21.(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21题)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初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分析各选项,BCD 三项正确,本题选A项,农村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自1956年后一直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22.(2012年2月温州一模20题)下图反映的是1949~1990年间我国
A.粮食生产基本状况B.钢铁生产基本状况
C.人民公社入社人数基本状况 D.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
【答案】A
23.(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7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
的使用权
B.土地
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答案】A
【点拨】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三个图分别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时期的土地制度,三个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均为公有制,土地用途、规模也没有明显差别,而使用权则发生了变化,从合作经营到公社集体经营再到家庭承包经营,选择A项。

24.(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25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
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
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休闲娱乐
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
【答案】B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上的时间要求“20世纪80年代”,A项中“阶级斗争”属于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产物,C项中“市场经济”应在90年代,D项属于2000年以后。

25.(2011年12月湖南四市九校20题)1978 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

”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

对这种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基本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
【答案】C
【点拨】考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有材料可知当时是1978年,农村依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他的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也是当时的一种探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需求,但他并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土地仍属于公有。

26.(2011年11月扬州市期中19题)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中外经济政策。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故①③④正确。

苏联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②可以排除。

27.(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25题)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

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多联全国磐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②浙扛某人民公社缝纫厂
③“籼型杂交水稻”④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④D.③①④②
【答案】A
【点拨】①是从一五计划开始;②最早出现于1958年;③是在1973年;④是在1978年。

选A项。

28.(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11题)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答案】C
29.(2012年1月福州市质检11题)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并推广了小岗村农民的这种做法。

这表明新时期的改革
A.完全是农民自发发动的 B.从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C.党中央领导和群众的创造互相推动 D.采取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经营的方式
【答案】C
30.(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9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将土地使用权上交集体,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农民完全失去土地的使用权,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集体)和土地使用权(农户)的分离,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这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土地使用权。

31.(2011年9月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7题)下表中的数据不能表明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影碟机——————16.02 37.53
电冰箱6.58 42.33 66.22 76.08 80.13
洗衣机48.29 78.41 88.97 90.57 90.52
彩电17.21 59.04 89.74 105.43 116.56
A.是改革开放的缘故 B.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C.我国电器事业飞速发展D.我国大量引进外国电器
【答案】D
【点拨】题干中已告知我们是改革开放后,从表格分析来看,影碟机、电冰箱等拥有数量是呈现上增长的趋势,这说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BC都可从材料中体现,但D项“大量引进”一说无从体现。

32.(2012年1月苏州调研11题)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的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答案】C
33.(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29题)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合作社的兴办 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D
34.(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13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答案】D
【点拨】本题A项可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本题所述时间、跨度不符;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

本题选D项,材料反映的变化反映了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35.(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24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眏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

毛泽东“通过大规模的劳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指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故选C项。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A不选,二者都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故B不选;D项也不符合题意。

36.(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4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

”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
【答案】C
【点拨】A项容易排除,新中国成立之始民主政治建设便得到了较快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确立。

D项也较容易排除,全球化和材料无直接联系。

分析材料1979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年,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据此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选C项。

37.(2011年11月沂源县期中11题)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答案】D
【点拨】根据材料分析,“1988年”,“私营企业有所发展”但不能说明“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故A不选;“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指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故B不选;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不选。

只有D项符合题意,“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都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

38.(2011年12月南京四校联考10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答案】C
39.(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15题)下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

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 B.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C.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 D.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
【答案】B
40.(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14题)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广大农村作用不同,主要由于()
A.土地所有制不同 B.经营方式不同
C.产品分配方式不同 D.生产力水平不同
【答案】C
【点拨】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家庭承包经营则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分配方式的不同,人民公社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人民没积极性;家庭承包经营多劳多得人民自然有积极性。

选择C项。

41.(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23题)右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

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①②④符合1987年时中国的现状,③是在199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