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优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 .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
蚂蚁搬食物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画面中描述的是一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奶酪,这块奶酪非常大,比蚂蚁大20倍,于是小蚂蚁召唤同伴过来一起搬奶酪,几十只蚂蚁都过来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准备运回住所……
2.视频播放完后,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3.学生各抒己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蚂蚁搬奶酪的童话故事——《一块奶酪》。

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

讲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定下规矩,蚂蚁们很积极地投入到搬运中。

2.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
(二)学习第4—12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回答: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
2.当奶酪被拽掉一角后,蚂蚁队长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
蚂蚁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蚂蚁队长:
①心理变化历程: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②行为:盯着奶酪渣子——下令休息——让大家分散开——下令小蚂蚁走到草丛中——下令小蚂蚁们回来——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
小蚂蚁:放下奶酪,却不走开——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奶酪渣子
3.思考,蚂蚁队长为什么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4.你认为蚂蚁队长这样的处理方式好吗?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大家干活劲头比刚才更足了?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提示:蚂蚁队长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原则,并灵活应变,有领导才能,想出方法,让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四、深入画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组合,7—8人为一组练习分角色表演。

提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认真研究文本,注意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演好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神态表情。

2.请两组同学汇报表演。

3.点评。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想一想,然后说一说吧。

2.回家后把《一块奶酪》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3.课外搜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第2篇】
《一块奶酪》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抵制奶酪渣的诱惑,不搞特权,把奶酪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的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会默读,但是把握主要内容和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有一定难度,对于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采用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诱、舔”等11个字。

2.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并练习情感朗读。

3.明白命令的发布者,本身要有很强的纪律性,能挡住诱惑,以身作则,才能使命令更好地施行。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它当时的心理,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进行情感朗读。

难点:发挥想象,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块奶酪》(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遇到难读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

2.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

后鼻音:强;鼻音声母n:恼;多音字:shào稍息(口令);shāo 稍微(略微的意思)。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诱、强、稍、豫、跺、执
熟字换偏旁:舔——添恼——脑
4.出示词语巩固识字:嘀咕、诱人、淌口水、舔一下、毅力、坚强、纪律、拽着、犯罪、禁令、恼火、稍息、嗅嗅、犹豫、跺脚、合拢、
聚集、执行
理解词语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犹豫:拿不定主意。

诱人:吸引人。

嗅嗅:闻。

执行:实施;实行。

三、品读课文,体会心理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划上横线,体会蚂蚁队长当时的心理,并在旁边作批注,写出你对蚂蚁队长的看法、观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老师点拨、引导、总结)
蚂蚁队长的语言描写:
a.发布命令(语气坚定、干脆)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了嘴,罚扫地三天。


“照样罚扫地三天。

”(“照样”就是照着蚂蚁队长自己发布的命令来做,显示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重读“照样”,读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决心。


b.出现诱惑(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
“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读出犹豫的语气)。

“休息一会儿!”(读出思考的语气)。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读出较强的命令的语气)。

“注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立—定!原地休息!”(读出强烈的命令的语气)。

c.战胜诱惑(语气坚定)
“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读出战胜诱惑,下定决心的语气)。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

执行命令!”
蚂蚁队长的动作描写:
a.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重读“太大了”,显示出奶酪大,重读“只好”显示出蚂蚁队长会想办法,有组织能力。


b.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拽”是拉、拖,牵引的意思。

重读“拽”体显出蚂蚁队长在用力地运奶酪。


c.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从“低下头”、“嗅嗅”显示出奶酪很香,蚂蚁队长很想吃。


d.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犹豫”是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一跺脚”显示出蚂蚁队长战胜诱惑,下定决心,不吃奶酪渣。


4.蚂蚁队长为什么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吗?
四、演读故事,练习巩固
1.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

2.课堂练习:读文中蚂蚁队长的话,读出祈使句命令的语气。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导学案第3篇】
我调整了一下第三单元的教学顺序。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童话。

说到童话,我的第一印象是:好玩、有趣、想象丰富。

说实话,当我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时,内心还是有些沉重的。

虽然大家都耳熟能详,学生也都读过,但我不知道如何着手,如何带着他们走近那个美丽的、穷苦的、悲惨的小女孩。

同时,我也希望,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好好地读,深入地讨论这篇童话。

那在这之前,我想,不如先学习其他几篇,难度稍低,让学生对童话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深入地了解。

这一单元,我先讲了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接着是11课《一块奶酪》。

图片
这两篇都是略读课文,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清楚地写着本课的学习目标。

相对《那一定会很好》,我感觉第11课《一块奶酪》难度稍有提高。

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知晓大概
①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供的支架: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要求:用一句话说清楚事情大概,不具体展开。

②思考: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
提供的示范:朗读1-3段,说一说蚂蚁队长做的第一件事,讨论、总结:宣布禁令。

朗读第4段,学生自己提炼蚂蚁队长做的第二件事:发现奶酪。

学生自己阅读剩下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概况蚂蚁队长做的事情。

最后,归纳总结:搬运奶酪、拽掉奶酪一角、命令休息、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图片
③再请学生把蚂蚁队长做的事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示范、同桌练习、学生讲述。

3.指导朗读,关注心理活动
①指导朗读,读好语气
这篇文章里面的蚂蚁队长很有特点。

它每一次发号施令都很适合朗读。

所以,我特意把蚂蚁队长说的话都挑出来,让同学们朗读,男女生合作读。

②关注蚂蚁的心理活动
这篇童话故事之所以备受孩子们喜欢,我想,真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它把蚂蚁队长的犹豫、斗争,蚂蚁们的猜疑、贪吃的本性都写出来了,而且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的。

但文章里只写了蚂蚁队长犹豫了一会儿,它究竟怎么做出最终的决定,经过了哪些心理斗争,是没有写的。

这个地方,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

4.评价人物,有理有据
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为什么?结合蚂蚁队长一系列的行为、心理描写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1.“说清楚一件事”这一学习目标对学生有不小的难度
同学们在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时候,要么抓不住重点;要么事无巨细,支离破碎,很难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意思。

当然,这一目标对三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

所以,我做了学习支架并进行引导。

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它们在做什么?结果怎样?把三个小问题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最后,很多同学都能说出来、讲清楚。

2.学生不知道如何概括“蚂蚁队长做了什么事”
梳理蚂蚁队长做的事,其实也是为了复述故事、评价蚂蚁队长做铺垫的。

找出蚂蚁队长所做的事情,并用一个短语概括出来。

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这也是第一次让他们去独立梳理课文主要事件。

所以,我又一次做了示范和引导。

我带着同学们总结出前两件事:宣布禁令、发现奶酪,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概括。

巡视过程中,我又指导了一部分同学,最后,大概有一半的同学找出
来了。

3.同学们的朗读很有气势、有力量
我们班男生居多,都特别愿意读蚂蚁队长的话,去宣布命令。

一个个读得可有气势了!相比之下,女生就比较柔弱了,充当旁白的角色。

朗读过程中发现,男生很有自信,还很想挑战老师。

以后可以多设置师生合作朗读、比赛朗读。

4.对蚂蚁们的心理活动,同学们想象十分丰富
在这篇课文里,我设置了两次想象说话:
第一次,假如你是搬奶酪的小蚂蚁,你会想什么?
第二次,蚂蚁队长是怎么做出最后的决定的?
这两次想象,同学们都有话可说,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蚂蚁们的种种心理活动,比如:我好像吃掉奶酪渣啊,但我不能这么做,因为这样会违反我自己宣布的禁令,这些小蚂蚁还怎么信服我?
5.评价蚂蚁队长的话条理不够清晰
同学们大都喜欢蚂蚁队长,但理由说不清楚,还是停留在叙述事情的阶段。

作为老师,我在引导的过程中,也没能引导出有概括性、总结性的短语或句子。

这点要检讨自己,备课还是不够充分,让学生说的话,我自己应该先说一遍,写下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回答,这样,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